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评价广东省21个地市医院病床使用效率情况。 方法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医院病床使用率、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病床工作日以及病床周转次数这4项指标,利用权重的标准构成计算法,结合TOPSIS法对21个地级市医院的病床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2018年广东省平均病床使用率为83.0%,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7 d,病床工作日为303.0 d,病床周转为38.8次。广东省病床使用效率最高的5个地市分别是:梅州市、清远市、中山市、潮州市及云浮市,评价分数(Si值)分别为0.791、0.762、0.737、0.707以及0.643;病床使用效率最低的5个地市分别是:汕尾市、东莞市、肇庆市、茂名市及河源市,Si值分别为0.199、0.338、0.340、0.401以及0.415。 结论 广东省21个地市平均病床使用率为83.0%。病床作为重要的医疗资源,使用率应保持在85%左右,以达到最佳的医疗资源利用率,有助保持良好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广东省江门市肠道病毒71型(EV 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接种期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从“广东省疫苗接种月报表”收集江门市2017—2019年各预防接种单位每月上报的EV 71接种数据并汇总;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提取江门市2017—2019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哨点监测病原学监测结果,估算EV 71感染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结果 2017—2019年,江门市共报告接种EV 71 456 686剂次,3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17.96%、29.33%和30.75%,估算接种率逐年上升(P<0.01)。3年EV 71感染手足口病估算发病率分别为21.21/10万、3.02/10万和0.00/10万,估算发病率逐年下降(P<0.05);3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呈季节性波动,每年5—7月为手足口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2018年比2017年下降42.17%,2019年比2018年上升54.45%,5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发病总数的87.24%。 结论 接种EV 71灭活疫苗能有效降低EV 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2013—2015年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总体年均发病率为3.97/10万,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峰为第3季度(37.57%,4 803 / 12 785),年均发病率最高地市为珠海市(97.61/10万,4 727/ 1 614 200),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占61.35%,7843/2785)和20~34岁(占14.23%,1 819/12 785)为主,20~34岁发病人群中进食场所为餐饮服务业及集体食堂的比例占42.70%(231/541),食源性致病菌以沙门菌为主,总体阳性率16.10%(1 460/9 069),聚集性病例主要以家庭式小型暴发为主(占60.45%,81/134),主要的可疑致病食物是肉与肉制品及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占30.60%,41/134)。结论 广东省食源性疾病仍以细菌性感染为主、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建议监管部门重点关注20~34岁人群、肉与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对策。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4年广东省所有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0—2014年广东省共报告177起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病例44 437例,发病率为9.22/10万,死亡5例,病死率为0.011%。报告高峰在9—10月,占总数的63.84%(113/177)。19个地市报告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省的90.47%(19/21),报告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最多的地市为广州市。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环境类型以城区居民区为主(57.29%,110/192)。结论广东省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起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报告地域不断扩大,登革热疫情已从之前的散发、偶尔暴发变为全省流行。防控登革热应注重尽早发现病例、及时落实防控措施、积极调整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广东各地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探索加强医疗机构报告质量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掌握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相关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级别、各地域报告质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报告质量综合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相关关系。运用加权秩和比法(WRSR)对21个地市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档。结果 2017—2019年广东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省级医疗机构报告质量总体上优于其他级别(P<0.01);珠三角地区优于粤东、粤西和山区。各地医疗机构报告质量综合率与人均GDP呈中度正相关(r=0.608)。加权秩和比法将21个地市分为优、良、中、差4档,各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广东省各区域传染病报告质量不均衡,粤西和粤东地区报告率尚未达到十三五规划指标要求,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还可通过加强行政监管,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等方式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珠海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 HDV)混合感染现状,及HBV基因型和S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东省珠海市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HBV感染者血清样本558份,同时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检测HDV抗体和核酸,用PCR扩增和测序法获得HBV部分S基因序列,用MEGA 6.0软件构建进化树对HBV基因定型,并分析S蛋白功能区表达。结果 从558份HBV感染者血清样本中检出2份HDV病例,HDV感染率0.36%;HBV优势基因型为C型和B型,2份HBV/HDV混合感染样HBV基因型为C型,与HBV单独感染样位于同一进化簇,并在第146位和第194~201位氨基酸处保守。结论 广东省珠海市HBV感染者中HDV感染处于低水平;2例HBV/HDV混合感染样HBV基因型为C型,为珠海市优势基因型,HBV S蛋白未发现氨基酸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东省食品安全治理体制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省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查阅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网站资料、2014—2015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统计年报、2011—2015年广东省食品重点品种监测结果报告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2个地市(区)、每个区县均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食品安全网站。珠三角地区的乡镇(街道)派出机构设置率为78.85%(466/591),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41.61%(414/995)。5个地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农业(海洋渔业)部门签订协议,占比为22.7%;8个地市在公安部门设立食品药品犯罪侦察机构,占比为36.3%。食品安全网站正常运行的比例为27.27%(6/22);13个地市建立了微博平台,12个地市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全省共立案食品安全投诉事件5 619件,总立案率为4.3%。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的立案率分别为3.6%(4 321/121 029)、12.8%(1 298/10 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结案4 688件,总结案率为83.4%。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地区的结案率分别为80.1%(3 589/4 321)、84.7%(1 099/1 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1—2015年全省食品安全重点品种的监测合格率为89.31%(41 356/46 312),珠三角地区食品重点品种监测合格率高于非珠三角地区,分别为90.31%(19 109/21 160)、88.45%(22 247/25 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东省食品安全共治体系仍不完善,需要监管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合作,同时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加大监管力度,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监管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 方法 根据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其发病与死亡率、顺位和构成比等指标,并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86.41/10万,中标发病率为222.69/10万,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依次为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72.75%。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6.16/10万,中标死亡率为88.83/10万,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胃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80.27%。2010—2016年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率APC为3.27%(P<0.05),死亡率APC为3.03%(P<0.01)。 结论 珠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呈上升趋势,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宫颈癌是珠海市需重点防治的癌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佛山及珠海3个城市的大气污染二氧化氮(NO2)对居民每日死亡效应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2016年广州、佛山及珠海3个城市的每日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数据和居民的每日总死亡数据,对数据基本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并通过Spearman分析其相关关系,最后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对3个城市的NO2日均浓度及每日总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广州、佛山及珠海市的大气污染物NO2日均浓度分别为46.4、48.4、33.1 μg/m3,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80 μg/m3)。广州市大气中NO2日均浓度对当天、滞后1、2 d的每日总死亡人数、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佛山市滞后1、2 d的NO2日均浓度对居民每日总死亡人数及循环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广州和佛山市均表现出滞后1 d时效应最大。滞后2 d的NO2日均浓度对广州市居民的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有影响(ER=1.38)。结论 大气污染物NO2浓度的上升会引起居民死亡风险的增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PM2.5和O3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选择广州、佛山和珠海市为研究点,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2015—2017年3个城市3家三甲医院的每日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数据,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获得每日大气PM2.5和O3浓度数据,从广东省气象局获得每日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分析PM2.5和O3平均浓度上升10 μg/m3引起的超额风险(ER)及PM2.5和O3的交互作用,并采用Meta分析对多城市的结果进行合并。结果 2015—2017年,广州、佛山和珠海市大气PM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引起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的ER分别为2.45%、0.64%和0.95%; 3个城市大气PM2.5和O3浓度每增加10 μg/m3引起的合并ER分别为1.34%(95%CI:0.25%~2.43%)和-0.17%(95%CI:-0.47%~0.14%)。O3对PM2.5与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存在修饰效应,其中在O3浓度低时PM2.5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最高,ER为4.19%(95%CI:1.82%~6.56%);而PM2.5对O3与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的修饰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大气PM2.5可增加居民的循环系统疾病门诊就诊风险,O3对其存在修饰效应。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005-2012年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广东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为改进质量和提高数据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广东省2005-2012年网络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审核及时率、死因编码错误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人群死亡总数比例、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医院总死亡比例等指标,对广东省2005-2012年及各地市2012年死因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数从2005年的35361例增长到2012年的172704例,年报告死亡率从38.65/10万逐年上升到164.55/10万(按常住人口测算),县区报告率从88.40%上升到100.00%,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从39.40%上升到69.3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从14.24%提升到34.70%;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从55.25%(2007年)提高到85.19%(2012年),疾控机构的报卡审核率均维持较高水平(94.94%~99.96%),审核及时率从79.90%(2006年)提高到97.56%(2012年),而死因编码错误率从36.62%(2005年)下降到8.59%(2012年)。2012年全省户籍死亡网络报告数占全省户籍死亡总数的比例为27.33%,县及以上医院死亡报告数占医院总死亡数的比例为49.46%。2012年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以珠海市(100.00%)、东莞(90.91%)和广州(83.80%)较高,另有6市低于6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以江门(89.66%)、广州(78.73%)、深圳(73.17%)较高,另有11个地市低于20%;死因编码错误率以肇庆(2.61%)、珠海(5.04%)、广州(5.14%)较低,另有8个地市高于10%;网络报告死亡数占同期总死亡数的比例以珠海(95.23%)、江门(91.09%)、广州(75.60%)和东莞(65.09%)较高,其余17市均低于40%。结论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质量呈现启动初期较低,2008年后逐年明显提升的特点。各地市报告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推行全人群死因监测措施的广州、珠海、江门和东莞报告质量明显优于其余17个地市。推行全人群死因报告策略、持续开展基层技术培训、定期的工作督导和报告质量评价是全面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广东省户籍女性乳腺癌患病率时空分布特征及聚集性,为优化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广东省及各地市2014—2019年户籍妇女(20~64周岁)乳腺癌患病数据,运用年均增长率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Acr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可视化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SaTScan 10.0.1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4—2019年广东省户籍女性乳腺癌患病率从31.50/10万上升至45.02/10万。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2014年各地市户籍女性乳腺癌患病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全局Moran’s I值= 0.49,P<0.05)。LISA聚集图结果显示,2014—2019年广东省乳腺癌患病率呈现明显的“低值-低值”聚集、“高值-低值”聚集的局部分布特征。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4—2015年的揭阳市、汕头市、汕尾市和潮州市、2017—2018年云浮市、2015—2016年韶关市与清远市构成聚集区(T值介于430.15~823.67间,均有P<0.05)。结论 广东省乳腺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值-低值”聚集区存在转移趋势,“高值-低值”聚集区域有所扩大,时空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山区与东翼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预测2021—2025年广东省儿科医生的缺口数量,为构建规模适宜的儿科医生队伍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年均增长率描述广东省2012—2020年儿科医生的实际数、需求数和缺口数;运用GM(1,1)模型分别预测2021—2025年广东省儿科医生的实际数和需求数,求得同期儿科医生供需比及缺口数。结果 广东省儿科医生日均负担诊疗人次从2012年的20.84人降至2019年的20.16人,但2012—2020年全省儿科医生日均工作负荷均高于同期全省医生和全国儿科医生;2012—2020年广东儿科医生实际数、需求数和缺口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63%、5.29%、1.39%,儿科医生供需比均小于1;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5年广东省儿科医生实际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儿科医生供需比仍然小于1,儿科医生缺口数逐年扩大。结论 广东省儿科医生工作负担重强度高,儿科医生供给未能满足实际需求;建议加快儿科医生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细化儿童医疗服务支持政策以稳定儿科医生队伍;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的生态学病因.方法 采用疾病监测结合文献查阅,用SPSS 13.0软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广东省儿童(0~18岁)白血病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茂名地区最低为0.42/10万,江门地区最高为3.13/10万,危险性相差7.45倍,与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以及232Th有等级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0(P=0.011)、0.66(P=0.020),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与226Ra、232Th的rs分别为0.66(P=0.019)和0.64(P=0.025).分析室内γ辐射剂量率与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存在相关性,rs为0.59(P=0.042),同时对人均总有效剂量当量与儿童白血病关系进行分析,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rs=0.59(P=0.042).结论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可能与该地区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天然放射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的分布状况,提出病因假设,为儿童青少年白血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基本信息,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儿童青少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并比较三间分布的差异。结果广东省0~18岁儿童青少年2003-2004年白血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36/10万,位居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年发病率为1.65/10万,女性年发病率为1.04/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4岁组发病率为4.05/10万,5~9岁组发病率为2.52/10万,10~14岁组发病率为2.35/10万,15~18岁发病率为2.28/10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P〈0.01);地区分布上,江门市发病率最高为3.13/10万,茂名市最低为0.42/10万,发病危险相差7.4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以及室内氡有关;时间分布上,2004年发病率为1.48/10万,明显高于2003年的1.24/10万(P〈0.05),无明显季节性;在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中,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所占比例最大为62.22%,其次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31.25%。结论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白血病发病居儿童恶性肿瘤第一位,主要类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须加强儿童白血病的防治,特别是江门、珠海、汕头、佛山等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摸清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水源水中放射性本底水平,及时发现并处理水源水的放射性风险。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源于"广东省饮用水水源水放射性水平调查",调查综合考虑广东省各地市地质条件,人群饮用水密集程度等,设置采样点,采集2016年丰、枯水期的水源水样品进行放射性分析,本文整理汇总调查中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水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数据进行放射性水平的分析。结果 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的总体水平为,总α放射性0.022(0.008~0.037)Bq/L,总β放射性0.088(0.062~0.114)Bq/L[M(P25,P75)]。结论 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珠三角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五市水源水中的放射性水平处于正常本底范围,均未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总α、总β放射性指导值,可安全饮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城市致乏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调查我省城市致乏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 :区分剂量法和半数致死浓度法。结果 :区分剂量法结果显示 ,广州、深圳、佛山、江门、汕头、茂名、韶关等城市的致乏库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都产生了抗性。半数致死浓度结果显示 ,上述城市中除江门外 ,其他城市的致乏库蚊对马拉硫磷的抗性指数都已超过 5倍 ,其中广州和深圳达到 15倍左右 ;对巴沙、残杀威的抗性指数上述城市均未超过 5倍 ;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指数均超过 5倍 ,其中广州最高为 5 4.8倍 ,其次是深圳和汕头为 36倍左右 ;对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除茂名外均已超过 5倍 ;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指数除江门外均已超过 5倍 ,最高的是深圳为 17.1倍 ;对EBT的抗性指数除广州外均未超过 5倍。结论 :我省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特别是溴氰菊酯的抗性较高 ;为延缓抗性的发展 ,蚊虫的防制应轮换用药和使用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养殖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状况,为防治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提供预警信息。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广东省牡蛎主产区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同时在采样时运用扇形布点法采集牡蛎,对牡蛎进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共采集三个品种的牡蛎390份,平均污染率为10.00%。经对牡蛎诺如病毒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示不同品种、夏季在不同地区(湛江、茂名、珠海、汕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78,P=0.249;χ2=4.73,P=0.196),不同地区、秋季的不同地区(阳江、珠海、惠州、汕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P=0.022;χ2=12.32,P=0.006)。结论广东省养殖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率为10.00%,且以GⅡ型诺如病毒为主,与近年常见的毒株基因型一致,说明牡蛎是诺如病毒主要载体。秋季时养殖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受地区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受养殖牡蛎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和周围村落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现场调查认证中国是否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方法 采用批质量保证-群抽样(LQA-CS)方法,现场人户调查中国NT发病风险最高的广东省江门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各随机抽取的96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12名符合条件(调查前一年内出生)活产儿的NT发病情况。结果 江门市共调查23465户家庭、1153名合格活产儿,河池市共调查21623户家庭、1152名合格活产儿。现场认证调查所设立的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要求。调查中两市均未发现因NT引起的死亡或者住院病例,已达到消除NT的标准,结合现场调查各项可靠质控指标,也证实调查点已消除NT。结论 在中国2个NT发生最高危的地区已调查证实消除了NT,据此可以推断其他地区也应消除了NT。按照WHO认证程序,中国已实现消除NT,建议此后工作重点应转为维持消除NT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广东省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方法根据广东省疾控机构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特点,在专家咨询、文献循证评价和专题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在全省选择26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咨询,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一、二级指标权重,采用比例分配法计算三级指标权重,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2个地市(含顺德)进行普查。应用层次聚类法对广东省各地市痰控机构应急能力进行分类。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咨询,其中第1、2轮分别发送问卷26、24份,分别回收24、23份,总回收率为94%(47/50);第1、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12、0.490;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立了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整体的克朗巴赫α系数=0.858;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组成,8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人力资源、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培训和演练、健教宣传与媒体沟通,权重系统分别为0.1198、0.1312、0.1213、0.1936、0.1293、0.1278、0.0995和0.0775。广东省疾控机构应急能力总分排名前3的地市是深圳、广州、珠海,分别为0.922、0.913、0.877。排名居后的地市分别是汕尾、河源和云浮,总分分别为0.475、0.523、0.541。应用层次聚类法将广东省22个地市分为4类,应急能力较低的第3、4类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各地应急综合能力评分与当地2011年人均GDP呈高度正相关(r=0.8289,P〈0.01)。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贴近实际情况,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较高。评估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市应急能力发展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疾控中心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