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3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现场调查认证中国是否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方法 采用批质量保证-群抽样(LQA-CS)方法,现场人户调查中国NT发病风险最高的广东省江门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各随机抽取的96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12名符合条件(调查前一年内出生)活产儿的NT发病情况。结果 江门市共调查23465户家庭、1153名合格活产儿,河池市共调查21623户家庭、1152名合格活产儿。现场认证调查所设立的各项质控指标均符合要求。调查中两市均未发现因NT引起的死亡或者住院病例,已达到消除NT的标准,结合现场调查各项可靠质控指标,也证实调查点已消除NT。结论 在中国2个NT发生最高危的地区已调查证实消除了NT,据此可以推断其他地区也应消除了NT。按照WHO认证程序,中国已实现消除NT,建议此后工作重点应转为维持消除NT状态。  相似文献   
2.
探索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大病补偿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市健康保健制度所确定的人个医疗帐户结合社会统筹的新模式,中国健康保障制度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相对于城市职工医疗改革而言,中国农村发展的具有健康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却几经起落,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说服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地区经济水平不同的条件下,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尚无可推广的经验。因此,黑龙江省科委在省辖范围内的3县9乡所进行的发展和完善黑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对合作医疗成功与否的评价,不能仅片面地以存在时间的长短来评价其优劣,而是要看该项健康保险模式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本文旨在根据黑龙江省3县9乡基线调查的资料,结合国外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城市职工健康保障制度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界定等内容,探索合作医疗制度下的“大  相似文献   
3.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的现状及报告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了评价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近年来常规免疫监测系统、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及其它专项调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县级存在少量漏报,乡、村级数据漏报严重,尚不能正确填报接种率报表,部分地区尚不能掌握全部目标儿童数,少部分乡村医生有虚报数据的问题.建议通过数据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常规免疫监测报告系统质量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麻疹和麻疹疫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麻疹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体温>38·5℃),其它三个临床体征包括咳嗽、结膜炎、伤风(流鼻涕),颊粘膜的科氏斑可在发病初期看到。典型的红色、点状皮疹出现在发热后3~7d,首先见于面部,然后开始扩散到全身,持续4~7d,通常在皮肤脱屑后结束。婴儿和成人发生的麻疹,要比儿童期发生的麻疹严重。营养不良状态(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2麻疹病毒及其传播麻疹病毒是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带有6个结构蛋白和未知抗原变异的单一核糖核酸(RNA)病毒。基因序列上的微…  相似文献   
5.
中国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 2 0 0 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2 0 0 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 5 5 86例 ,其中AFP病例 5 4 15例。根据病毒学诊断标准 ,5 39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AFP病例 ,2 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 ,未发现本土或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 5 4 15例AFP病例覆盖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2 0 5 2个县 ,占全国总县数的 71 7%。全年含零病例报告的县每月均 >90 %。 2 0 0 2年全国 <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89/10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89%。  相似文献   
6.
百日咳高发地区血清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百日咳高发地区报告病例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情况,为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和制定监测病例定义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报告的百日咳病例和选择的对照进行百日咳抗体和白喉抗体检测,评价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对百日咳病例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百日咳IgG抗体阳性率(82.2%)显著高于对照组(40.0%),而白喉IgG抗体阳性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6.3%)。临床诊断病例的百日咳抗体阳性率(87.8%)显著高于疑似病例(25.0%)。对照组中百日咳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χ2=14.22,P=0.000 8)。85.3%的白喉抗体阳性者调查显示有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接种史,但调查时提供有DPT接种史者中,白喉抗体阳性率为37.2%。结论DPT接种是影响百日咳发病的重要因素,监测病例定义能较好地发现真实的百日咳病例。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计划免疫服务筹资现状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贵州省不同经济水平的省地县乡村五级计划免疫服务的筹资状况和筹资结构的调查,了解该省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水平,研究政府财政投入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影响。方法 以县为单位按照国民生产总值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省、地、县、乡、村五级卫生网络中分别抽出1、1、3、6、6个防疫机构共17个调查点,用填写调查表和到现场调查的方式了解各级计划免疫经费及财政投入状况。结果省地县乡村各级政府投入分别为75.29%、75.54%、79.82%、53.75%和37.77%;省地两级财政投入尚可满足计划免疫基本工作,县级财政缺口为6660元,乡级缺口为14055元,村级缺口为428元。按人均计算,县级财政缺口比例为12.50%,乡级为46.23%,村级为57.36%。各级财政投入主要是人员费用,业务开展费用严重匮乏,各级业务费用缺口比例分别为:省级4.97%、地级68.96%、县级11.68%,乡级(除一个调查乡外)和村级均无业务开展费用。结论 贵州省对计划免疫的筹资主渠道作用弱化。应加强政府对计划免疫的投入力度,增加投入总量,改善投入结构,加强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2003~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总结贵州省实施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期间的现场调查、项目年度评估报告和强化免疫后1年的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计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共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54例,发生率4.11/10万;接种后经过1个最长潜伏期,麻疹发病数明显减少,每周报告疑似麻疹2~34例,且近1/3为风疹;目前78.3%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病例71.1%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够迅速降低麻疹发病,实施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包括广泛的社会动员、细致的培训和清晰的物流是前提保障;目标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的资料;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接种时间选择在麻疹低发季节,且尽可能在15d内完成;保证>95%接种率是活动的前提目标;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该地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在1~2年内不能明显加强,需要同时考虑4~5年后的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9.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2000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5332例,按病毒学分类标准,5315例为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17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未发现本土及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5332例AFP病例分布在2111个县(市、区、旗,下同)中,占全国总县数的73.73%(2111/2863).全年报告"零"病例的县数每月均>90%.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8.80%,其它各项监测指标也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的要求,这一年我国所在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为维持我国无脊灰状态,仍需保持高质量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确保能及时发现、识别、报告任何脊灰野病毒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