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恶性胸膜间皮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及手术方式并探讨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2005 年手术治疗的MPM患者51例,分析胸膜外全肺切除和胸膜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和不同分期对预后的影响,对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理分型和分期等多个预后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总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25.2%和14.5%.胸膜外全肺切除术38例,胸膜切除术13例,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术后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TNM分期之间1、3和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瘤侵袭程度(T)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上皮型肿瘤(P=0.019)、临床分期(P=0.016)和淋巴结转移(N)情况(P=0.002),尤其是N2组淋巴结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胸膜外全肺切除及胸膜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早期肿瘤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尤其是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的主要因素.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所有肺癌的比例近15%左右.SCLC作为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早而广泛,对化疗、放疗敏感,初治缓解率高,但容易复发,如果未经任何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6个月.近年来对SCLC开展了许多研究,但仍未改变SCLC的临床治疗策略,治疗上仍局限于诸如足叶乙甙+顺铂(EP)或卡铂(CE)化疗方案等一些经典的治疗手段,对手术治疗在SCLC治疗,尤其是Ⅲa期的治疗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Ⅲa期SCLC的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SCLC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手术治疗的78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全组病例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放化疗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手术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78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93个月,术前新辅助化疗47例,中位生存期为14.25个月;术后辅助化疗31例,中位生存期为13.83个月;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单站单个(微转移)淋巴结转移28例中位生存期为17.1个月,多站多个淋巴结转移(广泛转移)50例,中位生存期为11.9个月.两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进一步评价外科治疗在SCLC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及价值,对于Ⅲa期SCLC,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骨髓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SCLC骨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9例SCLC患者中位年龄为52岁。诊断为局限期(LD)11例,广泛期(ED)18例。出现临床症状到确诊为SCLC的中位时间是2个月,诊断SCLC后到确诊骨髓转移的中位时间是20天。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2~19个月),确诊骨髓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10天~18个月)。患者生存期与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转移部位数目、含铂类化疗方案及骨髓缓解无关。采用含足叶乙甙(VP16)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SCLC骨髓转移后生存期短,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含VP16的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对SCLC骨髓转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51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2岁(16~78岁),有石棉接触史4例(2.6%)。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胸痛(64例,42.4%)。根据侵犯范围分为局限型(43例,28.5%)和弥漫型(108例,71.5%)。治疗方式包括单纯手术23例(15.3%),单纯化疗63例(41.7%),手术+辅助治疗57例(37.7%),化疗+放疗8例(5.3%)。随访到1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3.0个月(0.3~1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0个月(95%CI为11.5~26.5)。1、2、3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44.6%、36.0%和2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48)、侵犯范围(P=0.005)、肿瘤分期(P=0.002)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13)和肿瘤分期(P=0.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差,手术、化疗、放疗及综合治疗的疗效均欠佳。性别及肿瘤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方法分析2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史、确诊时间、误诊疾病、影象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确诊时间4-18个月,平均10个月;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占71%(15/21),肺癌胸膜转移19%(4/21),肋软骨肿物4%(1/21),肝癌4%(1/21);平均查胸水脱落细胞7次,方见恶性间皮细胞.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因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影象学征象,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结合临床和辅助检查,综合诊断是早期和正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膜间皮瘤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旨在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53.33%)、胸闷气促(48.89%)和咳嗽(37.78%);CT表现主要为胸膜增厚(71.11%)、胸腔积液(60%)和肺部阴影(40%);胸水以渗出液为主,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多,以单核细胞的增多为主,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大部分患者临床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确诊的方式主要是胸腔镜,病理类型以上皮型多见,且常易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晚期患者以化疗为主,病理类型为上皮型的疾病控制率高于肉瘤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率较高,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CT可提供诊断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才能确诊,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和支持治疗,普遍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建新  高成新  陈文虎  孙德魁  周允中 《肿瘤》2002,22(2):134-135,141
目的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 ,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 ,以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自 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 ,对临床表现、TNM分期、细胞类型、手术方式、生存期等分析 ,研究胸膜外全肺切除和胸膜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以及不同分期、不同细胞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3例手术治疗者中胸膜外全肺切除术 16例 ,胸膜切除术 17例 ,总中位生存期为 2 1个月 ,2年生存率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6 %和 13.3% ,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术后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TNM分期之间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4 2 8)。结论 无论胸膜外全肺切除还是胸膜切除 ,都只能达到肉眼下的完全切除 ,可缓解症状 ,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侵犯胸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模式及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胸外科手术且病理诊断侵及胸壁的NSCLC T3期患者69例。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分析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全组首诊M0期36例(43%),其中R0切除28例(78%),首诊M1a期33例(48%),均为胸膜转移无法R0切除。53例(77%)进展,26例(38%)局部复发,其中纵隔淋巴结复发占58%,胸壁瘤床复发占36%;远处转移50例(73%),其中43%为胸膜转移。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病理分期、原发灶侵犯范围、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靶向治疗与总生存相关(均P<0.05)。术后放疗组总生存优于未放疗组,而无进展生存、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均相近(均P>0.05)。结论 对于胸壁受侵的NSCLC,远处转移失败为主,局部失败以纵隔淋巴结、胸壁复发为主,术后放疗可能提高生存,术后综合治疗方式、获益程度还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胸膜厚度对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的潜在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前最大胸膜厚度(pre-max)、新辅助化疗后最大胸膜厚度(post-max)、新辅助化疗前3个区pre-max之和(pre-sum)、新辅助化疗后3个区post-max之和(post-sum)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年龄、pre-max、部位、PS评分、T分期、病理T分期患者mRFS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re-sum、post-max、post-sum、组织学类型、mRECIST和淋巴结转移患者mRFS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pre-max、pre-sum、部位、T分期患者mOS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post-max、post-sum、PS评分、组织学类型、病理T分期、mRECIST、淋巴结转移患者mOS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5岁、组织类型为非上皮型、淋巴结转移阳性、post-sum≥13 mm是影响OS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post-sum与RFS和OS显著相关,虽然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为胸膜厚度与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8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初治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预后生存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原发灶治疗后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33例,无变化(NR)9例.全组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治疗后CR 49例,PR 19例,总有效率为100%.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4%、31.0%和15.0%,中位生存期15.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原发灶放疗剂量、腹腔淋巴结转移、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其中病变部位、原发灶放疗剂量、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及化疗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食管胸下段癌患者的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最低.结论:放化疗联合者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胸上段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应归为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R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过程,探讨其预后因素及误诊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6例ARM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ARM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达52.8%,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35%,中位生存时间为24.51个月。生存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关。单纯手术治疗、采取手术为主的联合治疗、未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21、26.00、15.00个月,但受病例数所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广泛性局部扩大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MM预后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临床易误诊,为尽量避免误诊发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5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MN分期、病理分型、手术类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联合放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3.3%(χ2=4.422,P=0.03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90.6个月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单纯手术切除、合并淋巴结远端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提高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原发腮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征、诊断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7年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13例腮腺淋巴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8.5个月,所有患者均先行手术+放疗。结果 全组13例患者中男9例,女4例,中位年龄33岁。确诊时局限于腮腺9例、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均为Ⅰ b、Ⅱ区。UICC2010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1、6、5例。11例患者手术病理标本EBER检测10例阳性。全组无死亡事件,3年总生存率100%,3年无进展生存率76%,3年局部控制率92%,3年无远处转移率84%。结论 腮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率较低,病变与EBV相关,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疗前应除外鼻咽癌转移至腮腺的可能。目前治疗模式是以手术+放疗,总体预后较好,治疗失败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程庸  王娇  胡波  叶小群 《癌症进展》2021,19(2):144-148
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gA)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结转移和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gA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临床特征SCLC患者中CgA的表达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CLC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SCLC患者中CgA的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的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的中位OS为21个月,中位DFS为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1%、30.9%、26.7%。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gA阳性表达和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均是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gA阳性表达是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恶性程度高的SCLC,在手术后积极进行辅助化疗是有必要的,CgA可以作为预测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no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leural malignancies. The aim of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and long-term results of a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surgery and intrathoracic chemohyperthermia (ITCH)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leural malignancies. From January 1990 to August 2000, 24 patients with mesothelioma (n=17), fibrosarcoma (n=3), pleural adenocarcinoma (n=3) and thymoma (n=1) were included. The mesothelioma stages were T1 or T2 in 10 cases, and T3 or T4 in seven cases. After cytoreductive surgery, ITCH was carried out for over 60 min, at inflow temperatures less than 45 degrees C, either with mitomycin C (n=7) or cisplatin (n=5) or both (n=12). One patient died from major thoracic air leaks after major decortication and pleurectomy. Seven patients had complications, one pleural clotting necessitating reoperation.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89 months, the overall 1-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4 and 27%, respectively. For T1 and T2 mesothelioma patients,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41.3 months, and for T3 and T4 tumours, it was 4.5 months (P=0.001). The fibrosarcoma patients are alive with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at 24, 43 and 54 months. In the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urgery with ITCH with mitomycin and/or cisplatin is relatively safe. This procedure may offer unexpected long-term survival in a selected group of patients (T1 and T2 mesothelioma patients and fibrosarcom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Lou HM  Li Q 《癌症》2007,26(11):1248-1251
背景与目的:淋巴道转移是宫颈癌治疗后的主要复发方式.本研究探讨浸润性宫颈癌治疗后出现淋巴道转移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3例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初治以单纯手术治疗5例,手术辅以放射治疗45例,单纯放射治疗73例.所有患者接受了以局部放疗和/或全身化疗为主的挽救性治疗.结果:治疗后出现淋巴转移的部位依次为锁骨上淋巴结95例(77.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2例(50.4%),腹股沟淋巴结12例(9.8%),腋窝淋巴结3例(2.4%).首次治疗至出现淋巴转移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4个月,间隔≤6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分别为36例及87例.本组总的3年生存率为15.0%.5年生存率为1.5%.单纯淋巴结转移者76例,淋巴结转移伴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者47例,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和4.7%.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治疗至出现转移的时间间隔及有无伴随血道转移和/或盆腔复发为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治疗后出现单纯淋巴道转移者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 1月间收治的15例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治疗方式、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3±6.8)岁,中位病程6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血便者9例(60%),排便习惯改变者10例(66.7%),腹部肿块1例(6.7%)。术前肠镜误诊率为26.7%(4/15)。总的手术根治率为46.7%(7/15)。术后大体病理溃疡型9例(60%),隆起型6例(40%);小细胞NEC 10例(66.7%),大细胞NEC 5例(33.3%);淋巴结转移11 例(73.3%),肝转移者 8 例(53.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 例(6.6%),腹腔盆腔广泛种植转移l例(6.6%)。免疫组化中嗜铬素(CgA)染色阳性9例(60%),突触素(Syn)染色阳性12例(8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10例(66.7%)。 Ki-67增殖指数≥50%者占53.3%(8/15)。随访3~70个月,10例患者死亡,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2.5%、45.4%、26.6%、13%。结论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淋巴转移、肝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化疗可能使患者获益,但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1993年收治的53例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阴茎癌伴随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3例,占周期收治阴茎癌病例的39.9%(53/133)。腹股沟淋纠结转移53例中,22例为阴茎原发癌手术时发现。31例为阴茎癌术后随访中发现。在随访发现的31例中,1年内转移者23例,占74.2%,中位转移时间为7个月。治疗采用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