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疾病,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主要手段。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耐药率持续增加,感染成为人们面临的一种越来越难治疗的疾病。当细菌以群体形式存在时,如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可使得细菌的生长模式、代谢状态和耐药性发生显著的变化,是造成难治性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过去认为单个细胞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仅来源于周围环境中的化学信号,现在认为这种细菌学的观点过于简单化,因为细菌之间可以通过细菌本身释放的激素样有机化合物———自诱导物(autoinducter,AI)来交流,从而改变胞内遗传物质的转录和翻译,…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变迁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目的了解近10年来我科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的特点及变迁,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992年10月~2003年1月,VAP患者痰培养病原学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近10年来RICU的VAP发生率为35.57%,其中67.35%为≥2种致病菌感染;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菌为VAP的主要致病菌(65.51%),表皮葡萄球菌为VAP的主要致病革兰阳性球菌,且既往临床认为可选择用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敏感率都明显下降,白色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在VAP致病菌中相对减少(13.33%~7.04%),不动杆菌属在VAP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显著升高(8.89%~15.4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为RICU中VAP的主要致病菌,近10年来VAP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 2014年9月行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40例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40例中37例完成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镜检病理诊断胸膜转移性肿瘤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7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非特异性炎症5例,病理诊断不明5例.可弯曲内科胸腔镜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6.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5例肺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分别合并糖尿病、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基础疾病,咳嗽(3/4)、咳痰(3/4),发热(3/4),咯血(3/4)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病灶3例,多发空洞病灶1例,单一团块病灶1例,病灶伴有空洞形成4例.治疗结果为痊愈1例,好转2例,死亡1例,无法判断1例.结论 肺毛霉菌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患者多并存基础疾病,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改善肺毛霉菌病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 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测定与CT征象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堵(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田庆  赵微  王巧云  陈良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39-2341,2343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6例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6例CMV肺炎患者均出现发热、咳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气分析均提示严重的缺氧,PO:明显降低;肺CT均显示双肺弥漫分布磨玻璃样阴影。更昔洛韦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及甲强龙治疗,6例患者中3例死亡,3例存活。结论CMV肺炎常发生于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后、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停止化疗或减撤免疫抑制药物,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病情恶化、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8.
311例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IgG抗体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水平及动态变化。方法SARS患者康复后,每隔2-4周抽取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期患者血液,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利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对各月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康复期患者的各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出院后约35天时抗体平均水平最高。一年内,IgG抗体平均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35.8%。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康复后短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IgG抗体,但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该抗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应对该抗体进行长期监测,直至该抗体消失。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现象,在细胞分化、生长和稳定正常内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apoptosisprotein,IAP)是继Bcl-2家族后发现的又一类凋亡调控蛋白家族。survivin是该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大细胞癌细胞系基冈差异表达谱,克隆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对高、低转移人肺大细胞癌细胞系的mRNA进行差异显示,切胶回收差异表达cDNA,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 获得差异表达cDNA50条,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8条,末知功能基因16条,DNA来源16条,EST4条。结论 人高、低转移肺大细胞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转移的过程受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影响。应用DDRT-PCR技术有单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