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价高危者腮腺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1-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44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腮腺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影像特点、治疗及预后。全组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全腮腺或部分腮腺照射、选择性PLN照射,X线和(或)电子线补量,剂量45~60 Gy。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 腮腺区影像学可见淋巴结者共230例。确诊腮腺转移11例(占2.5%,11/440),其中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者占81.8%(9/11)。多因素分析显示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腮腺区淋巴结最大径≥5 mm、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者筛选为腮腺淋巴结转移高危组,根据腮腺区是否放疗分为放疗组及未放疗组。生存分析发现,在230例患者中,高危组腮腺区放疗者与未放疗者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不同(P<0.05),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进展生存均相近(P>0.05)。结论 鼻咽癌腮腺淋巴结转移率低,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为其独立高危因素。对于腮腺淋巴结最大径≥5 mm,或腮腺区存在影像学可见淋巴结,即使其最大径<5 mm,但若合并Ⅱ区淋巴结包膜外侵,建议行腮腺区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和失败模式,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82-2017年收治的194例无远处转移的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综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失败模式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无局部复发生存、无区域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1.4%、57.8%、76.5%和46.5%。194例患者中治疗失败141例,失败率为74.6%,其中首次失败为远处转移的患者占40%(56/141),首次失败为局部失败的患者占37%(52/141),首次失败为区域失败的患者占15%(21/141),同时合并远处转移和局部失败的患者占5%(7/141),同时合并局部失败和区域失败的患者占3%(5/141)。Cox多因素结果显示手术切缘和联合放疗是影响局部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P=0.000)。结论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仍是其主要失败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ⅠE期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放疗剂量效应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5年单纯放疗 93例(117只眼)ⅠE期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资料。通过眼球突出度的改变观察剂量效应。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照射剂量≥27 Gy者眼球突出度缓解率为69%(29/42),眼球突出度缓解中位剂量7.2(5.4~19.8) Gy。全组患者局部控制率100%。全组患者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82%,病因特异性生存率均为9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88%。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预后指数、年龄是无进展生存的预后因素(P=0.04、0.04)。结论 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对放疗敏感。单纯放疗可以获得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处方剂量18 Gy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治疗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3年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全部患者均经初诊病理结果确诊为乳腺癌,且经病理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及其他第二原发癌,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锁骨上淋巴结复发(SCFR)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6~137个月)。65例患者中5例患者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全组患者5年SCFR、OS、PFS率分别为9%、72%、50%。术前化疗后锁骨上淋巴结完全缓解是影响OS因素,是否完全缓解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1%和54%(P=0.035)。初诊锁骨上淋巴结大小 (短径≤1 cm、>1 cm)为5年SCFR(分别为0%、21%,P=0.037)和5年OS(分别为86%、56%,P=0.001)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于初诊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完整接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方案治疗后的OS率较高,锁骨上区放疗可获得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与鼻咽癌IMRT后发生远处转移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2年接受IMRT的474例初治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种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进入法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474例患者中400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122例经IMRT后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4年累计远处转移率13.7%(65/474),4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2.9%、81.4%、93.5%、86.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下颈Ⅳ/Ⅴb/Ⅴc区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残留淋巴结大小、淋巴结消退时间是DM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放化疗能降低鼻咽癌IMRT后远处转移发生率。颈部淋巴结越大,越容易发生残留,残留淋巴结越大,发生远处转移风险越高。颈部大淋巴结(≥6 cm)、残留淋巴结>1 cm及在放疗3个月后仍有淋巴结残留为鼻咽癌IMRT后DMFS的不利预后因素,需探讨更合理的干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侵犯胸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失败模式及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8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胸外科手术且病理诊断侵及胸壁的NSCLC T3期患者69例。采用倾向评分配比分析术后放疗组与无放疗组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全组首诊M0期36例(43%),其中R0切除28例(78%),首诊M1a期33例(48%),均为胸膜转移无法R0切除。53例(77%)进展,26例(38%)局部复发,其中纵隔淋巴结复发占58%,胸壁瘤床复发占36%;远处转移50例(73%),其中43%为胸膜转移。单因素分析示年龄、病理分期、原发灶侵犯范围、术后是否放疗、术后是否靶向治疗与总生存相关(均P<0.05)。术后放疗组总生存优于未放疗组,而无进展生存、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均相近(均P>0.05)。结论 对于胸壁受侵的NSCLC,远处转移失败为主,局部失败以纵隔淋巴结、胸壁复发为主,术后放疗可能提高生存,术后综合治疗方式、获益程度还需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接受调强技术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7-2017年收治 98例接受术后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龄 68岁。全组患者中低危 10例、中危 21例、高危 67例。2例患者存在寡转移(均为骨盆骨转移),64例患者联合了内分泌治疗。全组患者中 43例接受辅助放疗,55例接受挽救放疗。放疗均采用了调强技术(55例调强放疗、43例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前列腺瘤床中位剂量72 Gy。共 29例接受了盆腔淋巴结区域照射,中位放疗剂量50 Gy。 结果 中位随访40个月,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6%、100%。辅助放疗和挽救放疗的总生存率、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均相近[89%和91%(P=0.94)、76%和71%(P=0.79)、100%和100%(P=0.32)]。不良反应方面 1-2级晚期直肠反应发生率为24.1%,1-2级晚期膀胱反应发生率为29.9%,3级为3.4%。 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采用调强技术放疗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晚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术后(>D1术)放化疗,影响预后的因素和患者的复发模式,探讨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2020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的171例胃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随访率93.6%。Ⅱ期和Ⅲ期患者分别占31.0%和66.7%。3级及以上急性胃肠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8.8%和9.9%。总计166例患者完成了整个放化疗方案,期间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病例出现。复发模式方面,17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9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2例患者出现腹膜种植转移。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7%、66.3%及60.0%。1年、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5.5%、62.7%及56.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周围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患者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可接受,有利于肿瘤局部控制并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获益。淋巴结转移率可作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局部区域复发高危患者,应考虑术后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间浙江省肿瘤医院135例食管鳞癌治疗后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4.2个月(19.5~258.9个月),死亡109例(80.7%)。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4%、25.1%,肺转移后中位生存期11.1个月(7.3~14.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肺转移灶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伴远处器官转移、首次治疗后至肺转移间隔是影响食管鳞癌肺转移预后的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为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肺部转移灶数目是食管鳞癌肺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或放疗为主的局部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同步放化疗是否提高根治术后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方法 收集2008-2011年间188例行宫颈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伴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同步放化疗的疗效。结果 全组4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单纯放疗组后腹膜、髂总及盆腔非髂总转移者的复发转移分别为4、5、11例(57.1%、55.6%、28.2%);同步放化疗组相应的复发转移分别为5、5、16例(62.5%、25%、15.2%)。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能够明显改善盆腔非髂总、髂总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非髂总88.6%∶76.9%,P=0.003;髂总80.0%∶44.4%,P=0.041),而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50.0%∶42.9%,P=0.973)。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及同步放化疗是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后腹膜比盆腔非髂总HR=4.259,95%CI=1.700~10.671,P=0.002;髂总比盆腔非髂总HR=2.985,95%CI=1.290~6.907,P=0.011;同步放化疗比放疗:HR=0.439,95%CI=0.218~0.885,P=0.021)。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改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但不能改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同步放疗、化疗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全部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期5例,Ⅰb期16例,Ⅱa期13例;术前放疗、化疗13例,术后全部行同步放疗、化疗;单个淋巴结转移26例,2个或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8例。结果淋巴结转移率22.1%(34/154),3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全部行术后同步放疗、化疗,5年生存率82.4%。转移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86.7%;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cm者,5年生存率57.9%;1个淋巴结转移至1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76.6%;转移至2级组患者,5年生存率45.0%。结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术后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行同步放疗、化疗,可有效地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确放疗时代T1期伴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鼻咽癌患者生存预后,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放疗科2014—2019年间进行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的413例局部早期鼻咽癌患者(T1N0-3M0-1期)资料。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部病例中男291例、女122例,中位年龄51岁(9~78岁)。病理类型均为鼻咽非角化性癌、未分化型。T1N0M0期(Ⅰ期)48例(11.6%),T1N1M0期(Ⅱ期)158例(38.3%),T1N2M0期(Ⅲ期)162例(39.2%),T1N3M0/T1NxM1期(ⅣA-ⅣB期)45例(10.9%);初治发生转移的ⅣB期患者8例(1.9%)。所有患者总体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8.1%。接受三维适形放疗7例,调强放疗371例,容积调强弧形治疗35例。5年总生存率为(95.9±1.2)%,其中T1N0M0期为100%,T1N1M0期为(99.2±0.8)%,T1N2M0期为(95.1±2.2)%,T1N3M0期为(87.9±6.6)%;初治转移及N3期与患者远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放疗远期不良反应中口干不适最常见,发生率为18.6%,其中17.9%为1级不良反应;其次为听觉损伤及牙齿不适等;仅2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听力完全丧失。结论 T1期鼻咽癌患者虽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但放疗效果好,精确放疗技术下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并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单纯手术组30例和术后联合放化疗组50例,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TMN分期、病理分型、手术类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等资料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联合放化疗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4.0%,高于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3.3%(χ2=4.422,P=0.035);生存分析显示术后联合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90.6个月高于单纯手术组的6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3~T4分级、低分化程度、单纯手术切除、合并淋巴结远端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提高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病理分型、治疗方案、淋巴结远端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头颈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综合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6—201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疗科收治的头颈部唾液腺ACC完成术后放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1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男70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岁(18~71岁)。中位随访期31.2个月(8.6~63.1个月)。接受根治手术者66例(肿瘤床外跨解剖区域扩大切除,追求各类切缘阴性),接受保守手术者100例(仅病灶扩大切除,不追求神经切缘阴性)。术后放疗中位剂量66Gy (54~70Gy)。有73例患者因切缘阳性或近切缘,9例患者因颈淋巴结转移行TP方案同期化疗。全组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R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5%和95%、93%和93%、74%和66%、73%和65%。全组病例共40例出现治疗失败,其中原发灶复发7例,区域淋巴结复发5例,远处转移38例。T3-T4期、N (+)、Ⅳ期、病理分型实体型、Ki67高表达、神经侵犯是影响PFS、DMFS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只有病理分型是影响OS、LRRFS、PFS、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头颈部唾液腺ACC术后辅助调强放疗提高了局控率,推荐放疗剂量≥66Gy。实体型病理分型是最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后长期生存及晚期损伤,为鼻咽癌优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03—2009年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IMRT的 13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3、22、61、43、3例。中位剂量73.37Gy (66~85Gy)分33次;单纯放疗 20例,同期放化疗 112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及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晚期放射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3~191个月),全组10、15年鼻咽癌局控率分别为86.0%、79.9%,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5%、63.2%,总生存(OS)率分别为65.2%、57.1%。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12.1%,远处转移率16.7%。共 53例死亡,其中 15例死于局部区域复发、20例死于远处转移、18例死于其他疾病(肺炎、颅内出血、意外等);10、15年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1.3%、13.6%。单因素分析示年龄、吸烟史、乳酸脱氢酶、T分期、临床分期是鼻咽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示乳酸脱氢酶、T分期、同期放化疗是鼻咽癌OS的预后因子。1-2级晚期损伤(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较高)发生率为90.4%,3-4级晚期损伤(皮肤纤维化、听力下降、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8.5%。结论 鼻咽癌患者IMRT后10、15年OS较好,但随着生存期延长非肿瘤相关死亡率升高;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晚期损伤主要为1-2级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龋齿、口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涎腺腺泡细胞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完成随访的56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18)和未死亡组(n=38).对临床病理特征与ACC患者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推测影响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1例ACC患者中,发病年龄为40~60岁、病程﹤5年、肿块无压痛、质地中等、肿物边界清晰、移动度尚可、无淋巴结转移,发病部位为腮腺、肿瘤直径为2~4 cm、临床分期为Ⅰ期、术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在完成随访的56例患者中,复发率为35.71%、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21.43%、肺部转移率为10.71%、死亡率为32.14%,术后1年、3年、5年及5年以上的生存率分别为96.43%、92.86%、82.14%及67.86%;死亡组和未死亡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物边界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病部位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C以40~60岁的患者居多,多见于腮腺,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复发率低、5年内生存率较高;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纯根治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手术及同步放化疗联合根治手术方案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单纯根治手术治疗48例(A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手术治疗59例(B组),同步放化疗联合根治手术治疗33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2及3年生存率。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用时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脉管和深肌层侵犯率及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A、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神经侵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术后随访1、2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按术前治疗方式又分为放疗组(28例)、化疗组(13例)和放化疗组(18例),放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与放化疗组(P<0.05)。结论 三组方案治疗Ⅰb2、Ⅱa2期宫颈癌生存状况和术后并发症风险相近;但同步放化疗联合根治手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局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 6 0例手术和手术后放疗的腮腺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方法  6 0例腮腺恶性肿瘤中单纯手术治疗2 5例 ,手术加术后放疗 35例。结果 腮腺恶性肿瘤的 5年、10年生存率为 75 %和 5 1.43%。单纯手术分别为 72 %和 36 .36 % ;手术加术后放疗分别为 77.14 %和 5 8.33% ,两种方法 10年生存率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有无颈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分别为 41.6 7% ,84.84%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低度恶性肿瘤 5年、10年生存率为 90 %和 6 4% ,高度恶性者分别为 45 %和 2 0 %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首次术式选择合理 ,术后放疗是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颈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化差的晚期癌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13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5岁,临床症状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49例患者术前子宫分段诊刮术病理示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腺鳞癌或子宫内膜腺棘癌。按FIGO分期(2009年),Ⅰa期27例,Ⅰb期7例,Ⅱ期7例,Ⅲa期3例,Ⅲb期2例,Ⅲc1期5例,Ⅲc2期2例,Ⅳb期1例。3年生存率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FIGO分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卵巢转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有关(P均<0.05)。结论:FIGO分期、卵巢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和/或化疗是影响子宫内膜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早期接受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对于手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补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或盆腔外照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