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3例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结果.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41.5岁.病灶位于颈椎+胸椎3例,胸椎+胸椎3例,胸椎+胸腰段6例,胸椎+腰椎4例,胸腰段+腰椎5例,颈椎+胸椎+胸腰段1例,颈椎+胸腰段+腰椎1例.术前后凸角度-5.0°~65.0°,平均30.6°.各处病灶根据病变特点、部位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经肋横突入路病灶清除术、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单纯病灶清除术或保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所有病灶均治愈,未再复发.术后6~12个月,行植骨者病灶X线片均显示植骨融合.术前11例合并截瘫者,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改善至平均14.2°.术后9例次发生并发症,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结论 跳跃型脊柱结核应根据各处病灶的部位、稳定性、畸形状况及神经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前提下积极术前准备,对绝大多数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可一期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56岁,平均36.5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6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其中胸椎9例,胸腰椎5例,腰椎2例。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28°~53°,平均37.6°。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7例。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后,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60~29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失血量400~1 800 m L,平均780m L。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无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断裂。术后后凸Cobb角8°~27°,平均28.2°,平均矫正率7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D级6例,4例恢复至E级,2例未恢复。结论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是一种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8年4月经胸膜外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肋骨植骨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45例多发下胸椎结核;男31例,女14例;年龄30~67岁,平均41.3岁.2~3个椎体破坏31例,≥4个椎体14例;12例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7例;Cobbt,角15°~36°,平均24.5°.术前抗结核治疗4~6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行肋骨植骨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5~2年.[结果]4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平均28个月.完全缓解28例,治愈率62.22%;部分改善13例,好转率28.89%,合计恢复率为91.22%.术后12月Frankel分级:B级1例,D级3例,E级8例;术后Cobb角0~12°,平均5.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8.6°,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7°,后凸角度平均丢失1.9°;所有植骨骨性融合.[结论]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多发下胸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4.
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内固定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15例,其中神经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结核中毒症状持续6例,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例,D级2例;切口窦道形成9例。经调整抗结核用药2-8周后.5例一期取出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标准前路手术(经胸或经胸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1例患者未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直接行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9例先行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取出术,伤口愈合2周后再行标准前路手术。术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的化疗1-1.5年。随访观察患者病灶有无复发、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均确诊脊柱结核。8例培养出结核杆菌(57.1%),4株耐药.其中1株耐多药。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中2例由术前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其余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8例随访1年以上者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对后路手术后复治的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在有针对性的化疗基础上行前路彻底地病灶清除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7年3月共收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其中65岁以上患者5例。胸椎(T4~T10)结核13例,胸腰段(T11~L2)结核18例,单节段6例,2节段21例,3节段4例,无跳跃病灶。所有患者均有相应病变部位疼痛不适,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7.4±0.5分;13例有神经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3例,C级2例,D级4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25.3°±8.2°,其中后凸Cobb角在30°以上者9例;病变椎体后壁破坏侵蚀至椎管者13例,椎体后壁结构完整者18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及前路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h,术中出血平均400ml,所有患者伤口均获一期愈合,术后胸腔积液1例,经穿刺抽液治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并开始下床活动。13例有脊髓功能损害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改善。随访24~72个月,平均41个月。患者疼痛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平均2.0±1.2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后凸Cobb角平均6.5°±3.1°,矫正率为(74.3±15.1)%,至末次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1.5°±1.0°。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核均治愈,无复发,植骨均获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3个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能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缩短卧床时间,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前路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多椎体脊柱结核(≥3个椎体,包括跳跃性病灶)患者41例,病灶分布为C4~S1,颈椎2例,胸椎14例,胸腰段19例,腰椎4例,腰骶椎2例。伴截瘫者7例,Frankel分级C级4例,B级2例,A级1例。伴后凸成角21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0年,平均67个月。7例截瘫患者术后1年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恢复。后凸畸形术前平均Cobb角23.5°,术后平均11.5°,末次随访时平均丢失3.8°。内固定松动1例,伤口及植骨延迟愈合2例。所有患者均骨性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联合前路和(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椎结核的疗效。[方法]从2002年1月~2005年10月,共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15例,其中胸椎结核8例,胸腰段结核5例,L2以下腰椎结核2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移植,胸腰段及腰椎病人应用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而胸椎结核单纯应用前路单棒内固定的方法。其中后期8例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胸腔镜、X-tube)。[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平均随访25.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核病灶最终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9.9°;除1例FrankelB级患者神经功能检查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稳定性对于脊柱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内固定器材、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微创方法能够简化手术,减少术中失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42例,男25例,女17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 C-reactionprotein, CRP )及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8个月,4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19.8°,术后1周为3.7°,末次随访时为4.6°;Frankel分级,术前B级为3例,C级9例,D级20例,E级10例,末次随访时为D级6例,E级36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2,术后1周为1.8,末次随访时为1.2。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持续2个月后自行缓解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结核感染出现。结论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9~45岁,平均36.2岁;病变节段:T2~31例,T3~52例,T4~66例,T5~62例,T61例;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首诊并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后凸角15°~52°,平均30.2°;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8例;入院时查血沉平均71 mm/h,术前血沉平均35 mm/h。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1例患者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内血沉恢复至正常水平,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后后凸角度10°~27°,平均19°;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分级B级者恢复至C级,2例C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应用脊柱后正中切口一期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肋骨头及横突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9~45岁,平均36.2岁;病变节段:T2~31例,T3~52例,T4~66例,T5~62例,T61例;所有患者均以胸背部疼痛首诊并伴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后凸角15°~52°,平均30.2°;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2例,D级8例;入院时查血沉平均71 mm/h,术前血沉平均35 mm/h。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1例患者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内血沉恢复至正常水平,胸椎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术后后凸角度10°~27°,平均19°;植骨融合时间4~7个月,平均5个月,至终末随访时无结核复发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2例Frankel分级B级者恢复至C级,2例C级者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8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上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简单,创伤小,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且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79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范围为T5~S1,病灶累及1~2个椎体72例,大于等于3个椎体7例,其中跳跃性脊柱结核4例。手术方法:a)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b)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佩戴支具3~6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该组患者随访2~9年,均获临床治愈。79例前路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7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7°,随访期内丢失2°。合并截瘫29例,术后神经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通过前后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前后路手术入路行病灶清除一期椎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2例。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3~5周,其中术中彻底清除病灶组织,对骨质破坏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椎弓内固定系统内固定11例。术后卧床6~8周,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9~18个月。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切口不愈合,其他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摄X线片提示植骨及内固定位置良好,Cobb′s角平均14.30°。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7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断裂,愈合后Cobb′s角平均15.2°,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术前、术后后凸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功能恢复良好。其中合并神经损害20例,按Frankel分级,C级3例中有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例分级无明显变化,D级17例中有12例恢复至E级,5例分级无明显变化。无复发病例。结论前后手术入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椎体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彻底,植骨量大,结合有效内固定避免植骨块松动、脱出,植骨融合率高并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同一切口经侧前方病灶清除并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T5~12椎体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3周后,行同一切口后路经侧前方病灶清除并髂骨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85~230 min。9例均获随访,时间6~39个月,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Cobb角由术前24°~52°(37.4°±5.5°)矫正到术后7°~25°(21.5°±3.2°),随访期内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胸背部疼痛及不适明显缓解,结核无复发。结论采用同一切口侧前方病灶清除并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段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椎弓根钉置钉安全性高,适合大部分中下段胸椎结核的治疗,近、远期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4.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消灭死腔,通过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2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52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5例、胸椎67例、胸腰段17例、腰椎53例,病灶范围1~3个椎体,无跳跃病灶。手术方法:(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2)经肋横突切除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3)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4)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1)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前后路联合手术平均术时4.5h,术中平均出血650ml;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平均术时3.5h,术中平均出血450ml;其余两种手术平均术时3.0h,术中平均出血350ml。(2)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前后路联合手术创伤较大,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次之。手术并发症有大血管破裂1例,暂时性窦道形成5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3例。(3)临床疗效: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人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后凸畸形(后凸角度≥45.)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30例合并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7~60岁(平均35岁),病程3~18个月(平均8个月).后凸角度45°~70°(平均58°).30例均有较大的椎旁脓肿,28例合并椎管内脓肿,10例合并不完全性截瘫(Frankel 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2例).HREZ 方案化疗至少2周后手术治疗,先行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植入(6~10枚),通过钉棒连接产生提拉力使后凸矫正;再经前入路清除脓肿、部分或全部切除病变椎体,行支撑性植骨重建.术后化疗方案为6HREZ/6~12HRE.对所有病例的后凸角度、术后矫正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观察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6 h(平均5.2 h),出血量600~900 ml(平均760 m1),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后凸角纠正至0°~10°,最大纠正65°.随访1~4年(平均1.5年),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结核病灶均治愈.术前合并瘫痪者,2例Frankel B级者恢复至D级,其余8例均恢复至E级.末次随访时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结核复发征象.结论 一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合并严重后凸畸形的活动性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38.2岁.L1~L2 2例,L2~L3 5例,L3~L4 4例,L2~L4 2例,L3~L51例,L31例,L41例;均有椎旁脓肿,单侧12例,双侧4例.12例合并腰椎后凸畸形,Cobb角5°~20°,平均11.2°±3.6°.神经功能受损2例,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均采用腹膜后入路,其中4例双侧脓肿选择左侧入路,12例单侧脓肿选择脓肿侧入路.5例破坏L1或椎体破坏超过50%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技术操作,行前路单纯病灶清除及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9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2例病变累及2个以上椎体(椎体保留50%以上)者采用改良单孔腹腔镜技术,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前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四联抗结核化疗2周,术后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365min,平均28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112ml.无术中并发症.2例术前神经功能受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ASIA分级均为E级.1例右侧入路患者术后即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侧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侧,未行特殊处理,术后1周症状消失.1例L4~L5前路内固定患者术后3个月摔倒后出现L5椎体螺钉松动,予内固定拆除,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Cobb角-10°~5°,平均-5.1°±2.7°,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3 ~22个月,平均12.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10°~8°,平均-4.2°±2.1°,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Cobb角丢失2.6°±1.8°.末次随访植骨融合11例,融合时间6~12个月.11例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者,末次随访均未见结核复发.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安全,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颈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 2例枢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经颈部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Halo架外固定,其中1例1个月后再次行后路枕颈融合术.13例下颈椎结核患者, 9例采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并前路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术,4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并自体髂骨植骨及Halo架外固定.15例均接受9~12个月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6年,局部无复发,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9个月(3.5~4.5个月).6例脊髓损害患者中,4例恢复至E级,2例C级仅感觉改善,肌力无恢复.结论 颈椎结核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彻底病灶清除及有效稳定性重建是治疗颈椎结核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不同病变节段及病变程度胸腰椎脊柱结核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3例患者中,1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13例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其中2例分二期手术,21例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个月。23例均一期愈合、无复发。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8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纠正29°,随访期间丢失2°。瘫痪均恢复,Frankel神经功能达E级。结论:前路内固定适宜于病变节段1~2个椎体且破坏严重,后凸畸形明显,结核处于静止期,无混合感染,寒性脓肿较大及脊髓压迫伴截瘫患者;后路内固定适宜于多椎体长节段病变,尤其跳跃性脊柱结核,病灶主要位于后方,局限于单侧椎体破坏形成寒性脓肿或伴有混合感染,年龄大、体质较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2.1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7例,其中C3~C4 1例,C4~C5 1例,C5~C6 3例,C6~C7 2例;累及3个椎体者3例,均为C5~C7。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低热、盗汗,6例患者伴有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级: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4例。5例伴有寒性脓肿,脓液均未穿破后纵韧带。术前后凸Cobb角10°~30°(19.1°±5.1°)。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2周,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10~24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颈椎后凸畸形矫正良好,术后1周后凸Cobb角为0°~5°(2.9°±1.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0°~7°(4.7°±2.3°),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征象,末次随访时钛笼植骨与上下椎体间完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