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49.6±8.8岁。所有病例术前都有不同程度四肢麻木及乏力症状,术前经颈椎动力位片及持续颅骨牵引判定12例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13例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5例患者均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通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s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估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8年,平均随访1年6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7±1.4、14.8±1.6、15.2±1.3分,较术前9.1±1.5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ADI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3±0.3mm、2.3±0.5mm、2.4±0.6mm,均较术前(6.5±0.9mm)明显改善(P0.05)。CMA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53.9°±7.3°、153.4°±7.6°、152.7°±7.8°,均较术前(121.8°±5.1°)明显改善(P0.05)。1例患者随访发现线缆对寰椎后弓有部分切割,但未断裂。所有病例未见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骨性融合均良好。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125例,按照就诊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收治(院前急救组,65例)和自行就诊(对照组,60例)。院前急救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施行急性脑卒中的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未实施任何院前急救措施。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急救时间(42.2±6.4)min较对照组(159.0±13.5)min显著缩短(P<0.01),院前发生呼吸道阻塞(0)、脑疝(3.1%)及神经系统并发症(7.7%)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4.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7%、16.7%、26.7%、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院前急救能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应重视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并普及急救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17例,椎间孔外型8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扩大开窗入路,经峡部外缘入路两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1年2个月。采用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9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常累及相应节段的上位神经根,临床体征与影像学不符时应高度怀疑本症,运用CT薄层扫描和MR I检查可以确诊。保守治疗均不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原因、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终末期DN患者3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终末期DN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透析中细致观察病情,增进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3.81%、13.43%,且干预组透析过程中各时段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终末期DN患者透析过程中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积极地护理干预对减少低血糖反应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可用于指导终末期DN患者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其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胚胎期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分化、成熟及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s,NTS)通过其与相应靶细胞膜受体的活化而引发相关信使分子的级联激活而减缓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对NTS家族信号转导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神经发育残障,脑损伤及神经退性行疾病。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丽  吴建蜀 《铁道医学》1998,26(4):259-260
目的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方法 在X线平片及CT片定位的基础上,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病变部位进行灌洗和注入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对于肺脓肿、肺炎、感染性肺不张、腹部手术及肺癌术后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最佳;对于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次之。结论 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能及时清除病变区脓性分泌物和准确局部给药,达到抗炎和引流的目的,便于疾病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对缺氧耐受的时间窗,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时效-量效关系,及该保护作用可能的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02/2005-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工程及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孕17~19d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数字法分为基线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7d后作缺氧培养,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0~10h段各时间点单纯缺氧组和缺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分别在缺氧前24h及缺氧前即刻加入25~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活率的差别,并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两组神经元在Akt/磷酸化Akt及CREB/磷酸化CREB表达的差别。结果: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是相对的,该保护作用具有时效-量效关系,缺氧前24h加入大剂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100μg/L)优于缺氧即刻加入小剂量(25μg/L)组,缺氧损伤到一定程度后(>10h)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保护作用将明显减弱犤缺氧前24h加入100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1,2,4,8,10h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133.85±3.72)%,(109.83±5.43)%,(86.15±0.68)%,(53.78±1.71)%,(33.41±1.64)%,而缺氧前即刻加入25μg/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在以上时点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1.55±1.07)%,(92.10±4.89)%,(78.75±1.87)%,(43.58±2.42)%,(33.13±0.94)%,单纯缺氧组的细胞活性分别为基线对照组的(82.12±3.15)%,(81.79±2.61)%,(64.5±4.56)%,(45.9±1.74)%,(35.45±1.25)%犦。②加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使磷酸化Akt表达增加,磷酸化CREB表达提前并维持较长时间。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减轻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而Akt表达上调可能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其对缺氧神经元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罗小丽  徐嘉惠  李庆 《四川医学》2003,24(3):225-2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方法 对我院近5年来收住的94例血培养阳性,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共69例(73.4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6例(27.66%)、溶血性葡萄球菌14例(14.89%)、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12.7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0例(占10.63%)。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基本耐药,含β—内铣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三、四代坑生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率高。结论 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选用敏感坑菌药物,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及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calmodulin dependent kinase,CaMK)在神经元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及钙阻滞剂干预组,其中钙阻滞剂干预组采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MK-801分别阻断L-VSCC受体、NMDA受体的传导,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神经元缺氧前后细胞活性,用Fluo-4AM荧光探针测定各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及CaMKⅣ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及MK-801组细胞活性较单纯缺氧的对照组高;尼莫地平可迅速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 MK-801可长时间降低缺氧神经元的细胞内钙。尼莫地平可抑制CaMKⅡ的表达,MK-801对CaMK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CaMK Ⅳ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和MK-801可分别通过抑制CaMKⅡ和CaMKⅣ表达实现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4):324-3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RNF16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31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TNM国际标准,将319例患者分为I、II、III及IV4个级别。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确定RNF168在癌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从而区分RNF168在癌组织中属于高表达或低表达。通过SPSS 16.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RNF168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并且随着乳腺癌的发展,RNF168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RNF168或许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或许可以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