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腹腔镜多功能夹持钳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o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作者自行研制的腹腔镜多功能夹持钳以丝线取代钛夹和生物夹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该器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应用腹腔镜多功能夹持钳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5例。结果全部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8~165min,平均44min。住院4~7d,平均4.6d。结论在LC术中应用腹腔镜多功能夹持钳以丝线取代钛夹和生物夹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安全、可行的;本新型器械与现有缝合打结器械相比.能有效降低利用丝线结扎组织的难度,提高打结效率,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应用普通丝线,用手指打结法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我院医师为106例患者行无钛夹LC的临床资料.结果 106例患者于术后4~6 d出院.效果良好.结论 LC术中用普通丝线手指打结法取代钛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安全、可靠、经济,且腹腔内无金属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证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作研制的腹腔镜腔内缝合打结器以普通丝线取代钛夹和生物夹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应用该缝合打结器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2例。结果 全部病人于术后第4—5天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在LC术中应用该缝合打结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通常采用钛夹处理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但钛夹有易松脱及金属异物反应等缺点。我中心应用超声切割止血刀或双极电凝封闭切断胆囊动脉,用丝线结扎或可吸收夹结扎胆囊管,2006年1~12月共完成LC手术102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用丝线结扎替代钛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为96例惠者行免钛夹LC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术中普通丝线取代钛夹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安全、可靠、经济.避免体内金属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6.
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在LC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用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3159例LC手术中,97%(12745/13159)不使用钛夹而采用普通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结果占总病例73.0%的单纯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和胆囊炎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1min。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52min。全部病例无一例因此方法处理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而发生术后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恢复较快,术后3~5d出院,患者体内无金属异物存在,无相应不良影响。结论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操作简单,结扎可靠,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损伤肝外胆管和邻近器官,降低术中风险,避免金属异物留置体内引起的不良影响,拓宽手术指征,更适用胆囊急性炎症期、胆囊颈管增粗的病例,其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国内成功开展以来,LC在国内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主要使用钛夹或可吸收夹。2008年10月~2009年1月,我们对56例LC采用两孔腔内丝线打结技术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可吸收线取代钛夹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在852例LC术中采用可吸收线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离胆囊三角,解剖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分离钳将10cm左右带针的4-0可吸收线送入腹腔,在距胆总管0.5~1.0cm处分离钳将线绕过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在腹腔镜内打三重结2个,在远端贴近胆囊颈再结扎一道,打结方法类似于普通持针器打结,在双线结之间切断胆囊管。结果85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150min,平均42.3min;术中出血量5~100ml,平均11.6ml。647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7年,无一例出现出血、胆漏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生腹痛、黄疸及发热等症状。结论LC术中使用可吸收线取代钛夹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避免使用钛夹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极电凝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下简称LC)的广泛开展与深入研究,钛夹等异物引起的并发症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微创外科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免钛夹LC主要为丝线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使用可吸收夹、单极电凝处理3种,但均有不足。我们在临床实验基础上应用ERBE BiClamp(免钛夹)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完成100例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孔线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5月~2006年5月,按病人意愿行传统四孔钛夹法LC和三孔线扎法LC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其中三孔线扎法LC采用腔外单滑结技术,通过推结器用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和胆囊管;传统组采用金属钛夹或可吸收钛夹按常规完成四孔LC。结果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均有2例中转开腹。三孔线扎组比传统组手术时间长[(47.5±16.8)min和(36.9±18.1)min,t=4.201,P=0.000],但术后疼痛轻(χ2=35.064,P=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6.6±4.0)ml和(27.1±3.8)ml(t=-0.888,P=0.376);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1.6)d和(4.3±1.2)d(t=-1.965,P=0.051)。结论三孔线扎法LC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且体内无金属异物残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微创保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60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行微创保胆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FTS理念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而对照组行常规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胆囊功能恢复时间、恢复程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输液时间、住院治疗总费用均有减少;术后CRP升高程度降低及升高的持续时间缩短、胆囊功能恢复时间短、胆囊功能恢复程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微创保胆手术治疗过程中,遵循FTS理念,强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应激反应,能更好地促进胆囊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We compared two techniques of early ligature of the renal artery during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a standard technique and a direct approach to the artery. PATIENTS AND METHODS: Of 100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at our institution, in the last 70, we used early renal-artery ligature. Of these, the standard technique after exposure of the vascular pedicle was used in 45 patients (group A), and ligature with a direct access to the renal artery was attempted in 25 patients (group B). RESULT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no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age, lesion size, operative time, estimated blood loss, or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re were no recurrences of disease by CT evaluation in either group during follow-up (range 1-46 months). CONCLUSIONS: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direct access to renal artery for early ligature is technically difficult but feasible and saf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种术式治疗Ⅱ期胆囊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156例Ⅱ期胆囊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52例,A组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B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C组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和肝脏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差异。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比较采用F检验;治疗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术后1~3年生存率及术后3年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和射频消融治疗Ⅱ期胆囊癌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判断急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合适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先行PTGD且术后5~8周择期行LC的4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TGD至LC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第1组(n=11)为PTGD术后第5周行LC,第2组(n=30)为PTGD术后6~8周行LC。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第1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略优于第2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分析结果建议,PTGD术后第5周是择期LC的较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9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镜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治疗)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每组各48例。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和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双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胆囊壁厚度差、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经肝胆超声、上腹部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RCP)检查明确为残余胆囊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5)和开放组(n=25),统计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腹痛、腹胀改善情况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开放组短,术中失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结石清除率为100.00%略高于开放组的9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开放组的32.00%(P0.05)。术前两组腹痛、腹胀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h腹痛、腹胀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腹腔镜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固体食物进食时间均显著较开放组短(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残余胆囊胆管结石可一定程度降低机体因手术操作、老年患者免疫力低导致的术后并发症,显著缓解腹痛、腹胀症状和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9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196例符合条件的胆囊息肉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组(保胆组,103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胆囊切除组,93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 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保胆组 2例因术中取息肉后胆囊壁出血明显,改行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组比较,保胆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50.3±12.9)min vs.(61.2±16.7)min;(10.2±2.7)mL vs.(15.1±3.9)mL];术后疼痛、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首次排气时间缩短[16.83% vs. 32.26%;18.81% vs. 3.33%;(18.5±4.1)h vs.(26.2±5.3)h];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10.89% vs. 22.58%)(均P<0.05)。 结论: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轻、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85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研究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143.72±10.31)min vs.(152.41±11.6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181.41±13.25)ml vs.(83.65±11.32)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97±0.53)d vs.(1.27±0.45)d]、肛门排气时间[(3.38±1.36)d vs.(1.39±0.83)d]、术后住院时间[(14.46±0.62)d vs.(7.91±1.2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6%vs.8.23%)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有效、并发症少及利于术后康复等显著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验证经腹白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避免术中器械干扰、减轻术后疼痛和美容效果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经腹白线腹腔镜胆囊切除(translinea alba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LLC)组20例,经脐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LC)组18例。两组均采取3孔法。前者2个5mm戳孔在脐部,1个5mm戳孔位于耻骨正上方1~2cm处。后者3个5mm戳孔均在脐部。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效果满意度等。结果:3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TLLC组手术时间10~21min,平均(16.3±2.8)min,明显短于TULC组的32~52min[平均(43.4±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LLC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2.4±0.7)分]显著低于TULC组[(4.5±0.9)分](P0.001);两组术后切口满意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LC是美容效果与TULC相当的新型隐瘢痕术式,与TULC相比,具有手术难度小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