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116篇
药学   11篇
肿瘤学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癌,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真正达到根治性切除者很难,根治切除率一般为20%~40%,患者终因局部复发率高而死于肿瘤的进展。姑息性治疗主要针对解除梗阻性黄疸,消除十二指肠梗阻与缓解疼痛,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胆管癌沿胆管壁纵轴扩散,导致复杂的肝门胆管狭窄,顽固性胆道梗阻,多数病例因细菌性胆管炎或肝功能衰竭死亡,不能切除的胆管癌,如不加处置,平均存活3个月,胆道引流可延长至4~6个月,加上局部消融治疗措施可改善姑息治疗的效果,如姑息性腔内近距离放疗,可平均延长存活时间至4.3~5个月,如再复合外照射治疗,平均存活时间可…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上1/3段的胆管黏膜癌,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外科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学特征,手术难度大,术后长期存活率不高,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医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门脉高压症的异位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振平 《重庆医学》2002,31(6):449-451
多数门脉高压症并发食道胃结合部静脉曲张 ,而某些病人在腹部不常见部位或食道胃结合部以外包括腹壁及腹膜后发生静脉曲张 ,称之为异位或迷走静脉曲张 ,实际上均属门脉高压症的门体循环间开放的侧支。发生率 30 %。这些异位静脉曲张主要位于消化道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 ,而少见于腹膜、胆道、阴道及膀胱 ,对于静脉曲张为何恒定地发生在一些部位而不在其他部位 ,原因尚不清楚。对于食管作为最常见的曲张部位的原因 ,有认为是此处离体循环的距离较近 ,即沿左胃静脉进入奇静脉之故。异位曲张是胃肠道出血的少见原因 ,由于其…  相似文献   
5.
胃泌素 (Gastrin)和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 ,CCK)在进化上来源于单一祖先肽 ,在结构上具有等同的C端 5肽酰胺活性片段 ,共同组成一激素家族 (Gastrin CCK族 ) ;而且两者的受体序列也具有同源性 ,其中胃泌素受体与CCK B受体高度同源而统称为Gastrin CCK B受体。近 2 0余年来 ,胃泌素和CCK作为单纯消化激素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表明 ,通过Gas trin CCK B和 (或 )CCK A受体 ,Gastrin CCK对某些消化道肿瘤(包括胆管癌 )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确切的促进…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癌(HCC)患者1%~12%可发生梗阻性黄疸,其原因少数是由于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多数源于肝癌侵犯胆道形成胆道癌栓,也称黄疸型肝癌,其发生率占肝癌患者的1.2%~9.0%,常导致误诊,影响治疗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 (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 5、1 0及 1 5d ,两组各取 1 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CPAH)、菊粉清除率 (CIN)和钠排泄分数 (FENa+) ,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 (EX)水平 ,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 5d仅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术后 1 0d起 ,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 ,术后 1 5dFENa+已较对照组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 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 ,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 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 1含量呈正相关 (r =0 .762 4 ,P<0 .0 1 ) ,肾组织ET 1含量与CPAH和CIN呈负相关 (r=- 0 .883 2 ,P<0 .0 1 ;r =- 0 .945 2 ,P<0 .0 1 )、与FENa+呈正相关 (r=0 .873 4 ,P<0 .0 1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管囊肿合并胆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囊肿合并胆石的外科治疗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630038)何振平一、胆管囊肿合并胆石的病因病理基础胆管囊肿按Todani分类分为五型,尤以I型与IV型为多见,即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与肝内外或肝外多发性胆管囊肿型。I型与IV型甚至V型...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结石的术中决策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振平 《四川医学》2002,23(12):1327-1328
原发性胆管结石占胆石症的比例有明显下降趋势 ,但不意味着真正发病率的降低 ,其中肝内型有报道由 2 0 6%上升至 4 7 2 % ,治疗困难的左、右叶型可达2 5 2 %。鉴于固有的区域性分布及合并的肝胆管狭窄所导致的复发性胆管炎及晚期发生的肝胆管癌 ,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其治疗方式主要是肝切除与经皮内镜碎石取石两种 ,辅以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利通畅排石及内镜取石。1 术中再诊断1 1 视触探查 :观察肝表面有无炎症瘢痕 ,肝叶段大小及相对比例改变 ,萎缩及代偿增大复合症 ,是否触及结石及硬块 ,肝门位置有无左右移位 ,肝十二指肠韧带…  相似文献   
10.
P16MTS1、P27KIP1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16^MIS1,P27^KIP1基因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胆管癌和8例伴慢性炎症的胆管壁组织中P16^MIS1,P27^KI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胆管癌中P16^MIS1,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9%和35.4%,而伴炎症的胆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7.5%;(2)P16^MIS1,P27KIP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性。结论:P16^MIS1,P27^KIP1多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衡量胆管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