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MED组(48例,采用MED治疗)和PTED组(48例,采用PTE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PTED组长(多)于MED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MED组2例、PTED组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MED组优良率为87.50%,PTED组优良率为8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效果,MED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但PTED更微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与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自2014-01—2016-01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分别行PTED和MED术。结果 PTED组随访6~22(15.43±3.12)个月,MED组随访6~24(16.34±3.74)个月。PTED组术后3例复发,复发率7.5%;MED组术后1例复发,复发率2.5%。与MED组比较,PTED组切口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腰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nab评分优良率、ODI指数改善有效率、JOA评分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对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效果相当。PTED创伤较小,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术者应掌握更多的技巧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1年7月采用MED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按照年龄段分为两组,A组为青壮年组,40例(年龄< 50岁);B组为中老年组,38例(年龄≥50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没有差异.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时常规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对术后6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6个月VAS及ODI评分,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5% (2/40),B组复发率42%(16/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选择应侧重于青壮年.对于中老年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应从严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椎间孔镜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01微创治疗的10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PTED组和MED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前Od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westrisabilityindex,ODI)评分、术后1年随访ODI评分以及术后腰部功能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PTED组较ME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ED组(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ODI评分、术后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MED,PTED具有更多优势,较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7年10月行PELD和MED手术的内镜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7例,其中PELD 30例,MED 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费用。采用VAS评分、ODI评分、改良Mac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ELD组出血量较MED组少,切口长度较MED组短,而透视次数较MED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3 d时PELD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优于MED组(P<0.05),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PELD组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MED组优2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地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早期缓解患者腰痛方面具有优势,MED术中透视次数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MED组65例,传统手术组60例。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按JOA腰痛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段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3例脑脊液漏、传统手术组2例脑脊液漏。MED组出现3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传统手术组1例复发。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椎间盘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采用腰椎间盘镜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传统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的76例作对照组。结果按JOA评分系统MED组术后两周改善率平均为75.6%,对照组术后两周改善率平均为72.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手术适应症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手术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 MSLD)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 9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 MSLD组与 MED组各 450例, 术后分别平均随访 36个月和 3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病例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 天数及恢复情况。结果 MSLD组及 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3.8±1.1) cm和(2.4±0.7) cm, 手术时间分别为(51.0±14.2) min和(62.0±16.3)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5) ml和(106±43) ml, 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 MSLD组及 MED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改善率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SLD组硬脊膜撕裂、急性竖脊肌血肿、神经根及马尾损伤等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 MED组(P< 0.01)。两组均未出现定位错误、大血管损伤和术后感染。结论 MSLD与 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但 MSLD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的290例单节段LDH患者,男160例,女130例,年龄20~66岁(38.1±12.1岁)。其中172例单纯行MED(对照组),118例行M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缝合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及随访时间无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4~32个月(28.35±5.08个月),两组组内ODI评分、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8.29±1.43mm)较术前(10.34±1.74mm)降低19.83%,缝合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8.94±1.35mm)较术前(10.46±1.55mm)降低14.53%,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同节段复发14例,复发率为8.14%,再手术患者6例,再手术率3.49%;缝合组术后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54%,再手术患者1例,再手术率为0.85%。两组复发率和再手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LDH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与小切口髓核摘除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4—01—2007—01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采用MED手术55例,MTD手术43例,将其手术疗效、腰椎功能改善率及具体手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6个月(72~81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腰椎功能改善率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ED组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方面均低于MTD组(P〈0.05)。结论MED与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临床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临床的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与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2006年4月~2007年10月收治单节段LDH患者2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8例采用MSLD治疗,130例采用MED治疗.比较两种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手术后VAS、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ODI改善率和改良MacNab评分情况.结果:MSLD组及MED组的切口长度分别为4.5±1.5cm和2.5±0.8cm.手术时间分别为40.0±13.8min和56.0±15.9min,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6±77ml和111±45ml、住院天数分别为9.4±2.6d和9.8±2.8d,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随访时间分别为平均18.3个月和18个月,未次随访时MSLD组及MED组的VAS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4.5±2.1)%,SF-36量表躯体疼痛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1.3±5.6)%和(80.1±6.1)%,ODI改善率分别为(85.3±1.8)%和(82.3±2.0)%,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4.0%和93.7%,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MSLD组及MED组并发症分别为:腹部不适14例(9.46%)和12例(9.23%)、急性尿潴留21例(14.19%)和18例(13.8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脊膜撕裂0例和2例(1.54%)、急性竖脊肌血肿2例(1.36%)和5例(3.85%),MSLD组明显少于MED组(P<0.01).结论:MSLD与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MSLD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目前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与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下治疗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22例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手术治疗;24例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作为对照。疗效评定按照目测视觉类比评分法(VAS评分)和改良MacNab分级评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VAS疼痛目测评分法术前术后比较P<0.05,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Quadrant组优15例,良6例,MED组优18例,良5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Quadrant通道下治疗邻近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与MED手术比较疗效相近,可缩短手术时间,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显微腰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中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对本院4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分别采用MED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随访6~18个月,按照Macnab标准:MED手术组23例,优17例,良4例,优良率91.3%;常规开放手术组22例,优15例,良5例,优良率90.9%,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ED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病人,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开放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1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手术和37例行开放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ED组优良率为90.0%,开放手术组优良率为89.2%,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而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两种方法疗效相近,但MED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开放手术组,MED不应作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与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9诊治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42例采用MED手术治疗(MED组)。结果 84例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与MED组比较,PELD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NRS评分与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障碍QBPD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评分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MED手术,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减少腰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内窥镜下微创治疗伴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经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男43例、女35例,平均年龄44.3岁(23~67岁),平均随访36.7个月(7~62个月),根据有无终板改变分为A、B两组。A组:MRI影像显示终板无信号改变,共33例;B组:MRI影像示终板有信号改变,共45例,其中ModlcⅠ、Ⅱ、Ⅲ型分别为13、25、7例。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的VAS、OD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B组的VAS、OD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值改善率分别为A组86.2%、B组81.3%,VAS改善率分别为A组89.2%、B组77.2%,A组ODI值及VAS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终板不同Modic改变类型间疗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M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术式,终板Modic改变可能是引起术后腰痛的一个原因,并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且MED术对治疗不同类型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33-1636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如何使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患者6例,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患者9例。选取同一时期与试验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5例HIV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单纯髓核摘除术患者8例,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植骨内固定术患者7例。术前、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JOA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率为93.8%,优良率为96.49%,对照组改善率为94.5%,优良率为97.1%,两组间改善率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神经并发症发生,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感染发生。[结论]HIV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积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同样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正常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MED与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比较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automated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 ,APLD)与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 :两组病例 (APLD组 5 2例 ,MED组 4 8例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标准、疗效评定标准 ,均获得 6~ 14个月的随访。结果 :APLD组有效率71 1% ,MED组有效率 87 5 % ,两组治疗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PLD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传统手术的微创化、内窥镜化 ,但术者的操作技能对疗效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显微椎间盘摘除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7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1例,其中MED组46例,MSLD组45例。前瞻性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功能评价等指标。结果MSLD组较MED组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3例硬膜撕裂,MSLD组0例;MED组5例术中转开放手术,MSLD组0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功能评定结果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LD组较MED组手术创伤小、费用低、视野清晰、立体感强,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和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copic lumbardiscectomy,MSLD)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MED组和MSLD组各61例,分别予以MED和MSL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ED组相比,MSLD组的切口更长,但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LD组术总优良率为86.89%,明显优于MED组的77.05%(P=0.01);MSL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03%,与MED组的16.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结论两种术式治疗LDH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较高;与MED手术相比,MSLD手术切口略长,但疗效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