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清理治疗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采用膝关节镜清理、半月板成型,胫骨高位截骨调整力线,纠正膝关节内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于术中,术后2周和术后4周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81.6±2.2)°,股胫角(FTA)(185.7±2.4)°,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88.4±1.9)°,VAS评分(3.9±1.1),HSS评分(52.8±6.5)。术后MPTA(93.2±2.9)°,FTA (172.8±2.3)°,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F=4.79,P 0.001)和HSS评分(F=2.01,P=0.02)逐渐改善。结论通过富血小板血浆和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清理联合治疗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5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26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4~46)个月。术后1周股胫角为170°~177°(173.21±2.52)°,较术前减小;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7°~92°(89.61±1.27)°,较术前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为8°~18°(13.32±4.64)°,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1.90±0.57)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89.51±6.83)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术区感染,取出内固定物,清创、抗感染治疗6周后痊愈。1例出现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底麻木,但踝关节与跖趾关节跖屈肌力正常,3年后复查时麻木感仍存在。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有增大的趋势,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行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且术中使用羟基磷灰石植骨的3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8±10.7)岁(36~75岁)。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估中期疗效。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68±11)分、(88±11)分,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MPTA分别为84.8°±3.1°、95.3°±4.9°,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28和P=0.24)。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6例(42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20例22膝;年龄38~6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侧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记录股胫角(emorotibial angle,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先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再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内固定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4±2.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患者,3例出现肌间静脉丛血栓,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5.5±6.6)分改善为术后12个月(91.2±3.7)分,FAT由术前的(183.1±2.9)°改善为术后12个月(173.3±1.4)°,MPTA由术前的(81.3±2.4)°改善为术后12个月(88.2±1.6)°,各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AD&PFO)在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AD)或AD&PFO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4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结果]术后24个月,AD&PFO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分别由术前(58.33±5.46)分、(3.11±0.65)°、(183.12±1.50)°,改善为(79.56±4.79)分、(1.21±0.43)°、(180.6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PFO可处理关节内病变,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38膝)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0例;左膝20例,右膝18例;年龄51~63岁,平均(57.78±2.68);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6.74±2.03)kg/m^2;病程2~8年,平均(5.16±1.72)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及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了HTO禁忌证而改行其他手术,余3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1±2.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截骨未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0.97±2.89)分升至(86.14±3.09)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56±0.91)分降至(1.75±0.60)分,MPTA由术前的(83.00±2.16)°改善为(92.16±2.93)°,FTA由术前的(177.68±1.36)°改善为(174.07±1.95)°,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诊断精确,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 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治疗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治疗的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61例,其中男17例,女44例;年龄60~83(67.87±6.45)岁。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下肢力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WBL),股胫角(femora-tibial angle,FTA)评估下肢力线情况;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14.27±4.69)个月;下肢力线比率由术前的(14.79±5.61)%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59.33±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P0.05);股胫角由术前的(182.14±2.19)°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171.5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7,P0.05)。VAS评分由术前的6.14±2.21分别降至术后1、3、12个月的3.64±0.92、2.02±0.63、0.9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8.24,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49.66±13.79分别提高至术后1、3、12个月的58.39±9.26、71.82±6.06、82.7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45,P0.001)。3例患者术中出现对侧骨皮质断裂,调整力线后固定,术后12个月截骨区愈合良好;4例手术切口愈合缓慢,分别在术后3~4周愈合。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可以有效调整老年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tibialosteotomy,OWHTO)术后临床疗效最密切相关的影像学分级方法,并找出与OWHTO预后相关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方法分析79例膝骨关节炎伴固有胫骨内翻畸形的患者,均接受OWHTO治疗。根据改良关节镜下Outerbridge分级以及影像学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进行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估,影像学检查包括站立前后位(anteroposterior,AP)及屈曲45°后前(posteroanterior,PA)负重位(Rosenberg位)。临床疗效采用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OKS)进行评估,包括术前和术后2年的随访。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数据。结果随访2年,OKS评分均值由(20±4)分提高到(39±5)分(P0.001)。平均机械胫股角由内翻的(6.9±3.4)°变为外翻的(2.7±2.8)°,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由(85.6±2.4)°变为(92.9±3.7)°(P0.001)。术前膝关节站立前后位上K-L分级为(2.4±0.9)分,Rosenberg位上K-L分级为(2.8±0.9)分(P=0.003),关节镜下改良Outerbridge骨关节炎分级为(3.4±0.7)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Rosenberg位下K-L分级(P=0.01)、术后MPTA值(P=0.01)与术后2年随访的OK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采用三种不同的骨关节炎分级方案(分别是改良关节镜下Outerbridge分级、站立前后位的K-L分级、Rosenberg位的K-L分级)来确定HTO手术指证,其中基于Rosenberg位的K-L分级与OWHTO术后OK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这与Rosenberg位下股骨髁与胫骨髁距离最近有关。说明基于Rosenberg位的K-L分级对HTO手术指证评估以及对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内侧双平面闭合截骨治疗膝外翻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截骨的膝外翻患者25例37膝。纳入标准:(1)膝外翻畸形患者;(2)外翻畸形位于股骨远端,即机械轴上股骨远端外侧角小于87°;(3)胫骨无明确畸形,即机械轴上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在87°~90°内;(4)膝关节无关节炎表现。排除标准:膝外翻畸形在股骨以外(关节内,或者胫骨)或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访患者术后骨愈合和并发症的情况,测量手术前后机械轴(股骨头-踝关节中心连线)在膝关节上的交点的位置和胫股角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对手术前后的机械轴力线在膝关节经过点及胫股角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入组患者25例37膝,其中男性2例,女性23例;左侧6例,右侧7例,双侧12例;年龄15~53岁,平均(35±11)岁;平均随访时间4~40(19±10)个月。术前机械轴平均落在膝关节(86±15)%处,术后纠正到(43±8)%处,手术后比手术前改善39.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P0.001)。没有矫正不足的案例(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超过55%为矫正不足);2例矫正过度(机械轴在胫骨平台上交点小于35%),到最近随访时没有临床症状。胫股角术前(171.2±3.1)°,术后为(181.2±2.4)°,术后比术前改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P0.001)。全部患者术后获得骨性愈合,没有发生畸形矫正丢失、深静脉栓塞和感染。23例膝(62%)患肢有前内侧软组织刺激不适,在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结论股骨内侧双平面截骨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近期疗效,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软骨及半月板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7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患者临床资料。男23例,女34例;年龄41~63岁,平均51.2岁。病程2~8年,平均4.7年。术前股胫角为(179.86±4.69)°,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24.21%±6.98%,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23±1.45)°。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35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为(59.1±7.3)分,Lysholm评分为(48.8±7.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2±1.1)分。术中关节镜探查记录内侧胫骨平台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9例)及内侧半月板损伤情况并行相应治疗;HTO术中根据术前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调整冠状面力线。术后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记录术后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结合术后1年膝关节MRI以及内固定物取出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关节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及半月板转归;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2.1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内及合页骨折,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截骨部位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内侧间室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11例,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1.992,P=0.997);其他间室未见软骨退变。损伤半月板可见半月板愈合表现,正常半月板未见损伤进展。末次随访时,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19例、Ⅲ级38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9.049,P=0.764)。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59.16%±2.87%,股胫角为(171.54±3.3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65±1.2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096)。HSS评分、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3±7.7)、(83.4±6.4)、(1.6±1.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 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关节软骨退变及半月板损伤未见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及后倾角,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为(84.5±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MPTA为(8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片测得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为(87.7±2.7)°,与3D重建后测量的LDFA(88.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测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为(11.4±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PSA(12.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中,正常的解剖角度测量,单纯通过X线片测量即可提供相对可靠的结果,但是对于胫骨近端内侧角,尤其是该角度可能影响手术选择、手术预案及术后疗效等方面,3D重建后的测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前瞻性研究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接受治疗的46例膝内翻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年轻患者,男性17例,女性29例。手术方法为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截骨位置选择在胫骨结节远端1/3,内固定选择Tomofix胫骨近端外侧锁定板。术前及术后测量股胫角(FTA)、疼痛缓解,髌骨高度及胫骨后倾角等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的FTA、胫骨后倾及髌骨高度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46例患者75膝,年龄14~43岁,平均(27±6)岁。术后随访42~83个月,平均(55±8)个月。术后FTA为(173.30±2.00)°,比术前的(186.20±5.10)°矫正(12.4±4.7)°,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1,P0.01)。术后胫骨后倾角为(2.80±1.90)°,比术前(5.90±2.40)°减小(3.0±2.3)°,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9,P0.01)。术后髌骨高度无明显改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00±0.60)分,比术前(2.40±1.60)分降低,提示疼痛缓解。所有患者术后截骨均愈合。4膝术后出现延迟愈合,5膝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运动麻痹或感觉异常。2膝出现术后感染。3例患者行二次手术。除1例残留拇长伸肌麻痹外,其余并发症均治愈。结论改良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是矫正年轻患者膝内翻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股骨远端截骨术(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O)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患者12例(15膝)。男5例,女7例;年龄30~60岁,平均43.8岁。病程1~12年,平均6.6年。单膝9例,双膝3例。骨关节炎Koshino分级:Ⅰ级1例(1膝),Ⅱ级7例(9膝),Ⅲ级4例(5膝)。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为(160.40±2.69)°,远端股骨外侧角(anatom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a LDFA)为(64.20±2.11)°。术前于Mimics软件设计截骨模块并3D打印,术中通过截骨模块确定最佳截骨方位进行截骨,最后行钢板及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2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89.07±2.49)分,较术前(65.27±1.49)分显著提高(t=–28.31,P=0.00);获优10膝、良4膝、可1膝,优良率为93.3%。X线片复查示,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9~4.8个月,平均3.3个月;1例(1膝)出现骨延迟愈合。术后6个月测量FTA为(174.00±1.41)°,a LDFA为(81.87±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6,P=0.00;t=–25.19,P=0.00);下肢力线位置测量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占整个胫骨平台百分比为49.78%±0.59%,与术中测量的49.82%±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P=0.89)。结论DFO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时,3D打印截骨模块可辅助术中股骨远端精确截骨,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46例(64膝),平均随访32.4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股胫角,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胫角术前平均内翻-4.44°±1.18°矫正到术后平均外翻8/37°±1.10°(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54.25±5.4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67±3.38)分(P<0.001).[结论]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足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单问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短期疗效、髌骨弹响及膝外翻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髁置换术的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84例(84膝)的临床治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内容包括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下肢力线包括胫骨角(FTA)及髋-膝-踝角(HKA),并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并均获得随访。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1±81) ml,4例患者接受异体输血治疗,其输血率为4.76%。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t=70.721,P 0.05),末次随访患者HSS评分及ROM均高于术前(t=-37.6、-6.800,均为P 0.05);患者末次随访HKA角度较术前升高(t=-10.965,P 0.05),患者末次随访FTA角度较术前减低(t=14.022,P 0.05)。2例患者出现了屈膝时髌骨弹响,4例患者出现术后膝外翻,并发症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均自愈。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较为满意,但要求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髌旁外侧入路外侧单髁置换术(later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LUKA)治疗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15例(15膝)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男7例,女8例;年龄51~82岁,平均67.3岁。病程3~15年,平均5.4年。左膝6例,右膝9例。骨关节炎根据Ahlback评级标准,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5例。采用LUKA治疗后,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髋膝踝角,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法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中2例发现前交叉韧带断裂或内侧间室软骨磨损,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1例失访,其余1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6~45个月,平均32.5个月。获随访的12例患者切口长度为6~8 cm,平均6.9 cm;术中出血量105~250 m L,平均152.2 m L;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5.8 min;术后24 h引流量为50~300 m L,平均145.6 m L。除2例切口发生浅表感染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HSS评分为(94.6±2.1)分,较术前(73.4±4.6)分显著提高(t=14.240,P=0.000);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髋膝踝角由术前外翻(10.08±1.38)°减小至外翻(5.17±0.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6,P=0.000)。膝关节活动度为(123.75±4.09)°,亦较术前(108.67±5.10)°显著提高(t=8.998,P=0.000)。X线片检查示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进展为内侧间室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采用髌旁入路LUKA治疗具有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创伤小的优势,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相似文献   

20.
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 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68例,其中37例采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closed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CWO),31例采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O).术后摄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高度、胫骨股骨角、内侧胫股关节间隙宽度,并行HSS和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术前、术后两组HSS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CWO组术前胫骨平台后倾角8.57°±1.63°、术后5.03°±1.24°,OWO组术前8.71°±1.66°、术后10.1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CWO组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0.880±0.053、术后0.820±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92±0.043、术后0.897±0.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WO组术前Blackburne-Peel指数0.804±0.040、术后0.801±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WO组术前0.815±0.039、术后0.766±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CWO组外翻8.06°±2.75°,OWO组外翻8.65°±1.46°.结论 膝内翻骨关节炎的内侧撑开和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有相似的手术效果,内侧撑开截骨术截骨角度更加准确.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可出现胫骨后倾减小和髌韧带短缩,内侧撑开截骨术后易出现胫骨后倾增加和髌骨至关节线距离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