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腓骨近端截骨术(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PFO)在治疗伴内翻畸形骨关节炎中的疗效。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采用PFO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内翻畸形关节炎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3岁。左膝8例,右膝7例(双膝5例)。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差。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3.6±2.1)个月。术后12个月HSS评分、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间隙角分别由术前(57.24±6.54)分、(183.01±2.33)°、(3.11±0.63)°,改善为(78.46±4.33)分、(180.50±1.66)°、(1.2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标准评定优16例,良3例,差1例。本组术后无感染。出现腓浅神经损伤2例,1例术后48h即已恢复,1例口服甲钴胺2个月后基本恢复;腓骨截骨切口内慢性疼痛1例。结论 PFO适用于轻中度关节退变,也是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一种方案,但需要注意术前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清理治疗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2例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采用膝关节镜清理、半月板成型,胫骨高位截骨调整力线,纠正膝关节内翻,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于术中,术后2周和术后4周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在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和2年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同时间点分析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81.6±2.2)°,股胫角(FTA)(185.7±2.4)°,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88.4±1.9)°,VAS评分(3.9±1.1),HSS评分(52.8±6.5)。术后MPTA(93.2±2.9)°,FTA (172.8±2.3)°,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F=4.79,P 0.001)和HSS评分(F=2.01,P=0.02)逐渐改善。结论通过富血小板血浆和胫骨高位截骨、关节镜清理联合治疗复合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内翻性膝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6例(42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20例22膝;年龄38~6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侧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记录股胫角(emorotibial angle,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先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再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内固定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4±2.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患者,3例出现肌间静脉丛血栓,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5.5±6.6)分改善为术后12个月(91.2±3.7)分,FAT由术前的(183.1±2.9)°改善为术后12个月(173.3±1.4)°,MPTA由术前的(81.3±2.4)°改善为术后12个月(88.2±1.6)°,各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胫骨内翻畸形(tibia vara)是膝关节关节外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胫骨内翻畸形会给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对线和安装带来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a)测量国人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varus angle,TVA),分析胫骨内翻畸形在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所占的比例;b)探讨胫骨内翻畸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胫骨假体对线和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了我科从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连续60例女性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胫骨内翻畸形组两组,术前下肢全长X线片中测量髋膝踝角(hip knee ankle angle,HKA)、TVA,术前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和西大略湖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系统,术后下肢全长X线片中测量HKA以及胫骨假体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采用KSS评分和WOMAC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正常组TVA为(0.69±0.44)°,胫骨内翻畸形组TVA为(2.53±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平均TVA为(1.12±0.52)°。正常组中TVA为0°的患者9例,占正常组病例数的20%。胫骨内翻畸形组中TVA大于等于2°的患者14例,占胫骨内翻畸形组的100%,即TVA大于等于2°为胫骨内翻畸形,胫骨内翻组患者占总病例数的23.3%。术后正常组HKA为(178.8±1.5)°,大于术后胫骨内翻畸形组HKA(177±2.0)°。术后正常组HKA异常值(Outlier值)有2例,占正常组病例的4.3%;术后胫骨内翻畸形组HKA Outlier值有3例,占胫骨内翻畸形组病例的21.4%。术后正常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为(112.0±11.5)°,大于胫骨内翻畸形组ROM(10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术后WOMAC评分为(15.6±3.2)分,胫骨内翻畸形组WOMAC评分为(16.8±4.0)分。正常组术后KSS功能评分为(92.5±3.5)分,胫骨内翻畸形组术后KSS功能评分为(94.0±2.4)分。结论本研究中有23.3%的女性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合并胫骨内翻畸形(TVA大于等于2°),女性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平均TVA为(1.12±0.52)°。术前TVA大于等于2°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发生术后对线不良的风险显著增加,手术时须注意胫骨近端正确截骨以及胫骨假体偏外安装,以避免术后对线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46例(64膝),平均随访32.4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膝关节术前及术后的股胫角,并对患者膝关节进行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股胫角术前平均内翻-4.44°±1.18°矫正到术后平均外翻8/37°±1.10°(P<0.001).HSS评分由术前的(54.25±5.4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9.67±3.38)分(P<0.001).[结论]膝关节镜并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足治疗轻中度膝关节单问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外摆(lateralthrust)步态对膝内翻患者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伴膝外摆步态患者44例,男10例,女34例;年龄31~60岁,平均41岁。分别在静态单足和双足站立位膝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胫骨角度数和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宽度。双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双支撑相,即膝外摆早期;单足站立位模拟步态周期中单支撑相,即膝外摆后期,两种体位X线片上的股骨-胫骨角及胫股关节外侧间隙的改变反映了膝外摆过程中胫骨和股骨对应关系的改变。结果单足较双足支撑相的股骨-胫骨角增大(角度分别为188.50°±4.48°和185.50°±4.46°),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距离分别为(9.92±0.86)mm和(7.70±0.78)mm]。结论膝外摆步态中股骨-胫骨角增大、胫股关节外侧间隙增宽,使膝内翻患者的膝内侧间室承重增加,膝外侧稳定结构不稳,最终可能导致膝内翻加重及发生内侧间室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7.
刘劲松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3,26(9):748-75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及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手术和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进行治疗。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岁。术前HSS功能评分平均67.6±2.8,股骨胫骨角平均(185.54±1.11)°,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96.54±0.52)°。术后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通过测量股骨胫骨角及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评估矫形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为5~7年。术后1年HSS功能评分85.5±3.7,较术前提高(t=-33.135,P=0.000);末次随访HSS功能评分80.3±5.4,较术后1年降低(t=-13.215,P=0.000)。术后1年股骨胫骨角平均(173.65±0.92)°,较术前降低(t=28.739,P=0.000);末次随访股骨胫骨角平均(174.34±0.53)°,较术后1年提高(t=2.331,P=0.048)。术后1年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87.32±0.33)°,较术前降低(t=37.264,P=0.000);末次随访平均(87.67±2.82)°,较术后1年提高(t=2.469,P=0.039)。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术前计划和术中的力线观察对于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联合使用关节镜技术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关节内病变的清理和下肢力线的改善共同保证术后良好的疗效。术后骨关节炎的进展仍然在继续,但非常缓慢,中期疗效仍较满意。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是治疗单纯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尤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苗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内翻畸形程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86例在本院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A),54例为轻度内翻(≤10°),32例为中度内翻畸形(10°~20°)。分析下肢力线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间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评分、WOMAC评分、膝伸-屈ROM及HS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轻度组VAS、HSS、WOMAC及膝伸-屈ROM均显著优于中度组(P<0.05)。影像方面,轻度组术前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190.4±5.6)°vs (196.3±6.1)°, P<0.001]、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73.4±3.8)°vs (67.2±3.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研究探讨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清理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85膝)膝关节疾患分成A组和B组(n=34),A组施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B组施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术.然后对A组和B组进行比较及B组术前和术后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测的数据均为随访15个月以上测得,髌骨中心的外侧位移A组为(6.1±2.3)mm,B组(1.2±0.8)mm髌股适合角(CA)A组术后(12.3±7.2)°,B组术后(4.2±2.5).髌骨倾斜角(PTA)A组术后(11.4±3.6)°,B组术后(3.3±2.1)°HSS膝关节评分A组术前(42±6.0)分,术后(73±12.3)分,B组术前(40±4.5)分,术后(85±9.0)分,结果术后A组和B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B组术前和术后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及清理外术明显优于胫骨高位截骨联合膝关节镜下清理术式,它不仅解决了胫股关节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髌股关节的问题,消除了髌股关节由于胫骨高位截骨而随之产生力线异常,对提高近期及远期疗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表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与X线片表现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门诊78例(108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77岁;女65例(89膝),男13例(19膝).对所有病例进行严重性指数(Lequesne膝关节指数)问卷调查,计算严重性指数,并将病例分成轻度组(Lequesne指数≤8)和重度组(Lequesne指数>8).摄负重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髌股关节Skyline位X线片,分部位观察评价关节间隙狭窄、骨赘生成、软骨下骨硬化、软骨下囊变,测量下肢力线角及外侧髌股角.对膝骨关节炎严重性与各X线表现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轻度组和重度组在外侧胫股关节间隙、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程度、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侧股骨骨赘的相伴概率(0.009)最小,Wald值最大(6.779),提示外侧股骨骨赞为判断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最重要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评价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时,关节间隙狭窄与骨赘生成是最有意义的X线表现,其中外侧胫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髌股关节间隙狭窄、内侧胫骨骨赘、内侧股骨骨赘、外侧胫骨骨赘、外侧股骨骨赘、内侧滑车骨赘、外侧髌骨骨赘、外侧滑车骨赘、胫骨髁问骨赘更加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35例50膝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拍摄患侧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FTA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患者进行HSS评分对比。结果对34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早、中期效果较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TKA)后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7月~2009年5月,对膝关节内翻屈曲畸形49例(57膝)施行TKA的资料.行单膝TKA术41例,行双膝TKA 8例.术前平均膝关节内翻角、屈曲挛缩度数、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13.1±1.5)°、(18.55±0.6)°、(37.9±3.4)分.结果 患者获随访5~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平均膝关节股胫角、屈曲挛缩度数分别为(174.2±1.9)°、(0.3±0.15)°.膝关节HSS评分术后为(88.3±5.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切口、深部感染及再翻修者.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临床疗效较好.术中准确切骨、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内翻屈曲挛缩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手术和术后下肢力线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膝内侧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病人28例,根据病人意愿分成两组,HTO组16例,行OWHTO术;TKA组12例,行TKA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费用。使用目测类比法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价术后疗效,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股胫角(FTA)和髋-膝-踝角(HKA)评估下肢力线。结果 HTO组手术时间(92.10±7.58)分钟、术中出血量(394.40±54.03)ml、切口长度(7.20±1.80)cm、住院费用(30893.10±1177.70)元,TKA组分别为(104.30±7.20)分钟、(505.80±70.51)ml、(10.40±2.19)cm和(45801.90±1097.1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ROM测量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术后1个月VAS(4.30±0.93)分、ROM(109.30±3.61)°、HSS(71.90±5.09)分,TKA组分别为(5.30±1.07)分、(105.10±2.75)°、HSS(67.50±4.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TA和HKA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O组术后FTA(173.80±2.18)°、HKA(185.00±1.41)°,与术前FTA(183.10±4.25)°、HKA(171.40±3.50)°比较,TKA组术后FTA(174.00±1.65)°、HKA(184.30±1.66)°,与术前FTA(181.40±4.21)°、HKA(169.50±3.4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WHTO技术简单,创伤小,畸形矫正较精确,恢复快,花费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368-1371
[目的]探讨对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9月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8例重度膝关节畸形病例。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5岁(50~74岁)。左膝8例,右膝10例。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夏科关节病1例。内翻畸形11例,外翻畸形7例。胫骨侧骨缺损,AORIⅠ型5例,Ⅱ型13例。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Gross方程评估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术后X线髋膝踝角、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和胫骨后倾角。随访期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K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 min(70~100 min)。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681.8 ml(440~1 360 ml)。术后髋膝踝角度平均为(179.8±1.5)°,冠状股骨角度平均为(89.7±1.4)°,冠状胫骨角平均为(90.1±1.5)°,胫骨后倾角平均为(6.6±1.5)°。18例获平均12.3个月随访(6~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在随访期内均无感染、髌骨骨折、骨溶解、假体松动、下肢力线改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畸形的初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矫正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16例(24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矫正膝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3膝),女14例(21膝);年龄57~79岁,平均67岁。病程3~15年,平均9.1年。术前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8.71±10.04)分、功能评分为(50.31±14.31)分,膝关节活动度为(91.88±13.01)°,股胫角为内翻(9.04±4.53)°。术中经缩小胫骨平台截骨后内翻畸形完全矫正。结果手术时间85~245 min,平均165.5 min。显性失血量10~800 m L,平均183.1 m L。住院时间8~22 d,平均13.6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62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后复查X线片示,膝关节股胫角为外翻(3.92±1.89)°,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下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为(84.21±6.49)分、功能评分为(85.31±6.95)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5.83±11.2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65,P=0.000;t=9.585,P=0.000;t=8.333,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缩小胫骨平台截骨技术可有效矫正内翻畸形,术后下肢力线恢复良好,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CCK髁限制性假体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使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复杂膝关节畸形患者35例(40膝)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状况,随访12~24个月,于术前、末次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VAS疼痛评分、HSS功能评分及KSS临床与功能评分。[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90.23±6.41) min(75~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79.47±76.42) ml(435~1 390 ml)。术后胫骨后倾角(6.68±1.53)°,冠状胫骨角(91.02±1.48)°,冠状股骨角(90.05±1.51)°,髋膝踝角度(179.66±1.49)°。随访期内无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骨溶解、关节不稳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膝关节屈伸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及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01)。[结论]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临床疗效显著,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重度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15-05—2017-05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对16例股胫角(FTA)(28.3±7.2)°的中重度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切口)、胫骨少量或等量截骨,外侧软组织、后外侧关节囊及副韧带松解,未置换髌骨。13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3例采用髁限制性假体。以膝关节活动度、双下肢全长片的FT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基本矫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42.6±6.8)°改善为术后的(101.4±7.2)°,FTA由术前(28.3±7.2)°矫正为(6.2±2.9)°,HSS评分术后由术前(22.3±4.2)分改善为(90.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1例腓总神经麻痹,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重度膝外翻畸形,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至2017年12月期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收治的伴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采取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男9例(9膝),女15例(15膝);年龄30~58岁,平均43.6岁。病程1~8年,平均5.6年。骨关节炎按照KellgrenLawrenee分级标准:Ⅰ级13膝,Ⅱ级9膝,Ⅲ级2膝。手术前后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和患侧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股骨远端外侧角、胫股角的变化。术后通过随访观察骨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炎进展情况、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等,综合评价该术式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的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现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患者的股骨远端外侧角由术前(78.36±2.78)°矫正至(84.72±3.64)°(P0.05),胫股角由术前(170.41±3.86)°矫正至(181.45±2.78)°(P0.05);Lysholm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髁上内侧闭合性楔形截骨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技术治疗膝外翻畸形骨关节炎,操作简便,可有效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短期疗效满意,但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2例经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5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85~180 min,平均(137.66±27.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0 mL,平均(68.91±50.51)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7个月,平均(23.22±6.33)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HSS、IK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范围内,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在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