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及后倾角,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为(84.5±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MPTA为(8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片测得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为(87.7±2.7)°,与3D重建后测量的LDFA(88.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测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为(11.4±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PSA(12.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中,正常的解剖角度测量,单纯通过X线片测量即可提供相对可靠的结果,但是对于胫骨近端内侧角,尤其是该角度可能影响手术选择、手术预案及术后疗效等方面,3D重建后的测量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对膝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2014年5月因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致膝内翻畸形在我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83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进行软组织平衡过程中,A组顺序使用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两种方法,B组仅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一种方法。使用关节间隙测量器分别在上述处理前后测量关节在伸膝(0°)和屈膝(90°)时的内、外侧间隙大小及上述处理后的张开幅度。结果 A组中,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伸膝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膝位内、外侧间隙均显著增大,其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使屈曲内、外侧间隙分别由(15.55±0.42) mm和(19.58±0.53) mm增大至(16.88±0.53) mm和(20.60±0.63)mm (t=5.514、2.985,P=0.000、0.011)。上述方法对内、外侧间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后,伸直和屈曲位的关节内侧间隙分别由(18.67±0.54) mm和(15.62±0.68) mm增加至(19.53±0.53) mm和(16.50±0.70) mm (t=3.180、3.705,P=0.007、0.002),且对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A、B组对比,两种方法联合使用(A组)时屈膝内、外侧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t=3.949、5.687,P=0.002、0.000),而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并无显著差异。切断后叉的基础上再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A组)对比单独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前者的屈膝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后者(t=2.880、3.088,P=0.012、0.007),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差异不明显。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主要影响屈、伸膝间隙平衡。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主要影响内、外侧间隙平衡。在术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骨平台截骨,对照组根据术前患者后倾角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度后截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试验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PT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PTS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平均为9. 6°±1. 8°,术后为12. 0°±1. 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抱踝测得的PTS与术后实际获得的PTS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88,两者呈较强相关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标尺测量截骨可基本还原患者解剖后倾角,而胫骨截骨板及抱踝器所读得的角度与实际获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有明显差异。采用的标尺测量截骨较传统抱踝器测量截骨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后倾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假体后倾角度在术中与术后的差异,为术中调整后倾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9月2日行关节置换术病例44例,按照选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保留后交叉韧带组(22例,33膝)及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22例,31膝)。分析两组术中与术后后倾角度的差异。结果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的后倾角度比术中的后倾角度大5.73°±2.81°(P=0.00);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的后倾角度比术中的后倾角度大1.66°±1.43°(P=0.00)。结论在保留后交叉韧带组中,术后获得的后倾角度大于术中测量的度数,因此当术中后倾角度过小时,可不必调整。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获得的后倾角度与术中测得的度数差异并不大,可基本按照术中角度预测术后的后倾角度。  相似文献   
5.
刘璞  吴厦  高宏  娄佳旺  张威  蔡谞 《中国骨伤》2022,35(4):342-345
目的: 探讨是否可以在普通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评估髋臼假体前倾角。方法: 2019年3月至7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共41髋),男18例,女14例,年龄(66.2±4.1)岁,所有患者于术后完成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骨盆CT平扫。通过骨盆CT平扫测量髋臼前倾角,在X线片上采用Saka等测量公式进行测量。结果: 41髋X线片测量髋臼前倾角为(16.2±5.0)°,与CT测量的髋臼前倾角(31.8±9.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此外,X线片测量与CT测量的髋臼前倾角具有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4,P=0.00)。结论: CT可以较准确地测得髋臼前倾角,但是其存在辐射量大、成本较高、假体CT伪影重等明显弊端。在普通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采用Saka测量公式虽然无法像CT测量一样直接获得准确的髋臼前倾角,但却和CT测得的髋臼前倾角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所以提出的方法也可以初步评估髋臼前倾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膝关节薄层MRI数据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重建模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评价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住院且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3例患者(共41膝), 男15例, 年龄(71±5)岁;女26例, 年龄(71±9)岁。左膝19例, 右膝22例。术前对患侧膝关节进行薄层MR检查, 并对膝关节薄层MRI数据进行AI建模, 选取模型中软骨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模型摆正, 将术中截取的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 ICRS)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分级, 并与膝关节AI重建软骨模型及膝关节MRI人工识别的ICRS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I重建软骨模型的软骨损伤分级与术中截取实物标本的软骨损伤分级相比较, AI重建软骨模型对于ICRS分级4级软骨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1.4%、92.2%和...  相似文献   
7.
杜瑞勇  吴厦  马琦  刘璞  景峰  蔡谞 《中国骨伤》2023,36(12):1165-1168
目的:通过在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双下肢不同轴向旋转角度(中立位、内旋30°位、外旋30°位)下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探讨胫骨不同轴向旋转位置MPTA测量值变化及其意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40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共计80侧,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9~73(59.6±12.7)岁。分别拍摄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双下肢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其MPTA并对其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左下肢胫骨中立位、内旋30°位和外旋30°位MPTA分别为(86.08±2.48)°、(88.62±2.94)°和(83.47±3.10)°,右下肢MPTA分别为(86.87±1.97)°、(89.02±2.39)°和(83.80±2.77)°,同旋转角度组内MPTA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肢体组间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增加(2.54±1.74)°、(2.15±1.78)°;在外旋30°位时,左、右下肢MPTA较胫骨中立位减少(2.61±2.03)°、(3.07±1.75)°。结论:拍摄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时,若胫骨存在轴向内旋或者外旋,测得的MPTA会较中立位产生增大或者减少的变化,使临床工作中需要基于MPTA准确测量而进行的手术操作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但这种偏差导致的临床手术效果受影响的程度尚需验证。此外,受限于样本总量及测量分组数量,MPTA的偏差与胫骨轴向旋转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