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6例(42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20例22膝;年龄38~6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侧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记录股胫角(emorotibial angle,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先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再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内固定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4±2.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患者,3例出现肌间静脉丛血栓,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5.5±6.6)分改善为术后12个月(91.2±3.7)分,FAT由术前的(183.1±2.9)°改善为术后12个月(173.3±1.4)°,MPTA由术前的(81.3±2.4)°改善为术后12个月(88.2±1.6)°,各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HTO治疗17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7膝).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测量膝关节下肢全长股胫角(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开始负重时间3~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38膝)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0例;左膝20例,右膝18例;年龄51~63岁,平均(57.78±2.68);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6.74±2.03)kg/m^2;病程2~8年,平均(5.16±1.72)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及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了HTO禁忌证而改行其他手术,余3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1±2.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截骨未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0.97±2.89)分升至(86.14±3.09)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56±0.91)分降至(1.75±0.60)分,MPTA由术前的(83.00±2.16)°改善为(92.16±2.93)°,FTA由术前的(177.68±1.36)°改善为(174.07±1.95)°,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诊断精确,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诊断为膝内侧骨关节炎并行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56例(64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胫骨侧内翻畸形。排除标准:炎症性、感染性关节炎;多间室的关节退变;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畸形>10°。采用HSS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测量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内翻角(KV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价术后膝内翻的矫正效果。各时间点评分及测量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间比较采用WSC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5例出现截骨旋转轴无移位骨折,推迟负重后愈合;10例出现明显的小腿肿胀、皮下瘀斑,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3)个月。随访中未见内固定失败、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患者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F=312.7,P<0.05);VAS评分与术前相较均降低(F=185.6,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中,术后FTA(t=3.2)、MPTA(t=6.3)、KVA(t=5.8)及WBL(t=2.7)均获得改善,与术前比较,内翻畸形获得矫正(均P<0.05)。 结论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矫正下肢力线,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合并胫骨内翻的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行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且术中使用羟基磷灰石植骨的3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8±10.7)岁(36~75岁)。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估中期疗效。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68±11)分、(88±11)分,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MPTA分别为84.8°±3.1°、95.3°±4.9°,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28和P=0.24)。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中应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截骨(3D打印模具组)19例,常规方法截骨(常规截骨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MPTA、FT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3D打印模具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截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FTA、MPTA、VAS、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后倾角较术前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FTA、MPTA、HSS评分、VAS评分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可简化手术步骤,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操作,节省手术时间,为术中精确截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8例,活动度均正常,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排除炎症性关节炎及膝外侧骨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29例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微骨折组),29例采用HT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清理组),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术前、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和股胫角(FTA),并对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对比,使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评分、HSS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VAS、HSS、IKDC评分差值对比,微骨折组优于清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6、4.063、3.121P <0.05),角度差值(MPTA、FTA)对比,(t=1.248、1.6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 结论HTO联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或清理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效果更佳,可能与存在更好的软骨修复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访分析行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在术后3~8年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施行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46例(64膝)患者。随访时间3~8年,平均5年。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入选患者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患者的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进行评估。结果患者HSS评分从术前的(56.17±3.01)分增加至术后的(79.08±2.57)分,末次随访时为(70.92±3.53)分。VAS评分从术前的(2.93±0.27)分降低至术后的(1.88±0.17)分,末次随访时为(1.66±0.15)分。FTA从术前的(185.30±1.84)°纠正至术后的(172.50±0.97)°,末次随访时为(174.40±0.96)°。MPTA从术前的(82.33±0.78)°纠正至术后的(91.08±0.76)°,末次随访时为(89.42±0.46)°。结论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随访病例的数量及时间限制,其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HTO)联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13例。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症状局限于膝内侧;膝关节内翻畸形,且胫骨近端内翻畸形。排除标准:膝关节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外侧半月板损伤或有手术史;膝关节屈曲挛缩>10°;严重肥胖。手术方式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测量术前、目标及术后的机械胫股角(mT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关节线会聚角(JLCA),测量术前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平均年龄(55±7)岁,平均随访(11±3)个月。术后mTFA、MPTA、JLCA及力线位置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后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高于术前[67(60,75) vs. 51(46,61)(Z=-4.22,P<0.001),67(59,71)vs. 55(49,59)(Z=-3.64,P<0.001)];术后mTFA、力线位置、矫正角度及撑开高度与术前规划目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探查发现6例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撕裂(其中2例患者为内侧半月板后脚根部撕裂),5例存在内侧肥厚或纤维化的滑膜皱襞,4例股骨内侧髁明显骨赘增生,均予以相应处理。 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能获得与术前力线矫正计划一致的精确性;关节镜探查时处理关节内半月板、滑膜及骨赘增生等病理性改变,改善内侧间室的局部环境,是提高胫骨高位截骨术疗效必要的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对35例50膝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进行治疗。手术前后拍摄患侧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FTA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患者进行HSS评分对比。结果对34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早、中期效果较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臧永辉  许瀚  石波  弋卓君  汪世坤  王思盛  王蕤 《骨科》2020,11(5):417-421
目的 分析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88例(88膝)患者。收集评价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前后下肢全长下X线片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月。患者HSS评分术前(57.46±4.87)分、术后(79.19±2.48)分、术后1月(81.52±3.97)分逐渐增加,VAS评分术前(4.03±0.82)分、术后(2.52±0.50)分、术后1月(1.00±0.81)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术前(179.72±2.30)°纠正至术后(172.81±1.36)°, MPTA术前(83.35±1.61)°纠正至术后(88.4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在下肢力线及疼痛改善方面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但其膝关节软骨恢复情况等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5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26例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比较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24~46)个月。术后1周股胫角为170°~177°(173.21±2.52)°,较术前减小;胫骨近端内侧角为87°~92°(89.61±1.27)°,较术前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为8°~18°(13.32±4.64)°,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1.90±0.57)分,较术前降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3~96(89.51±6.83)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于术后4个月出现术区感染,取出内固定物,清创、抗感染治疗6周后痊愈。1例出现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底麻木,但踝关节与跖趾关节跖屈肌力正常,3年后复查时麻木感仍存在。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有增大的趋势,术中应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AD&PFO)在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AD)或AD&PFO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4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结果]术后24个月,AD&PFO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分别由术前(58.33±5.46)分、(3.11±0.65)°、(183.12±1.50)°,改善为(79.56±4.79)分、(1.21±0.43)°、(180.6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PFO可处理关节内病变,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胫骨截骨组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腓骨截骨组1例腓深神经牵拉伤,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VAS评分:术后1周胫骨截骨组高于腓骨截骨组(P 0. 05);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SS评分: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PTA:术后24个月胫骨截骨组优于腓骨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有效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两种截骨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关节镜探查加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骨科共对16例(18膝)膝关节内翻畸形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标准:明确诊断是膝关节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无年龄限制,术后康复依从性好;排除标准:膝关节活动性感染,有症状的外侧间室关节炎,膝外翻畸形。进行了关节镜探查、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及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男性5例6膝,女性11例12膝;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0±16)岁。手术前后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X线片,对手术前后股胫角(FTA)的变化和疼痛减轻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变,应用配对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结果关节镜下见到6膝有半月板损伤,行半月板成形术;3例有软骨剥脱,行软骨修整术;2例有脱落的软骨碎片,予以清除;未行微骨折手术。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的膝内翻畸形得到纠正。手术前后FTA(t=15.18,P0.05)和VAS评分(t=7.0,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FTA矫正度数7°~15°,VAS评分降低3~8分,均有明显改善。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3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但是没有发生伤口感染。结论关节镜探查加内侧开放性胫骨高位截骨Tomo Fix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翻性骨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及胫骨高位开放性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治疗方案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截骨处骨性愈合时间和相关并发症,采用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对25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螺钉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后VAS(0.83±0.21)分、AKS(85.1±4.8)分及FTA(171.9±2.2)°较术前VAS(5.34±1.24)分、AKS(85.1±4.8)分及FTA(187.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软骨微骨折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劲松  李智尧 《中国骨伤》2013,26(9):748-75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内翻及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通过关节镜手术和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进行治疗。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岁。术前HSS功能评分平均67.6±2.8,股骨胫骨角平均(185.54±1.11)°,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96.54±0.52)°。术后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通过测量股骨胫骨角及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评估矫形效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没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为5~7年。术后1年HSS功能评分85.5±3.7,较术前提高(t=-33.135,P=0.000);末次随访HSS功能评分80.3±5.4,较术后1年降低(t=-13.215,P=0.000)。术后1年股骨胫骨角平均(173.65±0.92)°,较术前降低(t=28.739,P=0.000);末次随访股骨胫骨角平均(174.34±0.53)°,较术后1年提高(t=2.331,P=0.048)。术后1年胫骨近端外侧解剖角平均(87.32±0.33)°,较术前降低(t=37.264,P=0.000);末次随访平均(87.67±2.82)°,较术后1年提高(t=2.469,P=0.039)。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是保证疗效的前提,精确的手术技术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术前计划和术中的力线观察对于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联合使用关节镜技术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病变,关节内病变的清理和下肢力线的改善共同保证术后良好的疗效。术后骨关节炎的进展仍然在继续,但非常缓慢,中期疗效仍较满意。胫骨高位闭合外翻截骨是治疗单纯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