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胃瘫2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 d以上。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40 d恢复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上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1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予76%泛影葡胺100 ml胃管灌注,保留30 min后抽出,2次/d;B组9例,仅维持基础治疗。结果 20例患者胃瘫均发生于术后4~14 d进食流食或改进半流食后。所有病例未进行外科干预,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中A组平均(16.8±14.9)d恢复胃动力,B组平均(27.1±7.9)d恢复胃动力,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是多因素所致;非手术综合治疗是胃瘫的有效治疗方案,76%泛影葡胺胃管灌注可以缩短胃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邓磊  林擎天  金立  侯宝生 《腹部外科》2013,26(2):109-11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间1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临床资料,发生胃瘫的时间为术后5~7 d,全组病例均自胃管注入30%泛影葡胺溶液,进行胃肠造影检查,4例做胃镜检查,明确无机械性胃出口梗阻后,全组病例均施行非手术的保守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14~42 d的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正常进食半流质后出院.结论 确诊为术后胃瘫的病例,均可采用非手术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对其病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胆道术后发生胃瘫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一例再次手术,所有患者均于2~6周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瘫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病,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部手术后胃瘫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外科手术数量增加,高龄特别是有并发症的中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尤其是上腹部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胃瘫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我们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早期在胃镜下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41~82岁,平均62.5岁。胃大部切除术7例,其中同时行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加胆囊切除术1例,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例。临床症状:术后3~5 d起均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有时伴呃逆,…  相似文献   

6.
手术后严重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笔者收集的5例手术后严重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62~69岁。其中,酒精性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行改良Suguria术及肝组织活检1例,Child术4例。术后胃瘫发生时间6~9d,胃瘫持续时间7.5~9周。本组5例均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胃黏膜继发性损害和微生物学变化及治疗。方法6例患者确诊为急性术后胃瘫综合征后均进行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的继发性损害,对胃液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行保护胃黏膜和抗菌治疗。结果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后胃(残胃)黏膜出现明显的糜烂和出血点,并伴有菌丛的紊乱和致病菌的生长。通过使用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抑制胃内细菌/真菌生长的药物后6例患者均恢复了胃动力。结论急性术后胃瘫综合征存在胃黏膜的继发性损害和微生物学变化;针对性治疗可能有利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在基本治疗和胃动力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和针刺穴位辨证论治.结果:70例患者均痊愈,疗程17~51 d,平均25.5 d.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抗抑郁剂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关系及抗抑郁剂对其的疗效。方法:对31例正常人和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3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结果,均显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10.
Wipple术后胃瘫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Wang WB  Zhao YP  Liao Q  Guo JC  Hu Y  Chu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9):1333-1335
目的探讨Whipple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共对166例患者行Whipple手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术后发生胃瘫,单因素分析显示15个因素中有6个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共筛出7个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结论术前出现消化道梗阻症状、广泛性淋巴清扫术、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血糖水平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eholangial drainage,PTCD)及术后总蛋白(terminal protein,TP)水平是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并对胃瘫综合征的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10~2009-10 22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造影、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其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细致轻柔的操作及早期保持胃管通畅等措施可预防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与胃复安治疗术后胃瘫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外科手术后胃瘫 ,是胆道及胰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995年以来 ,我们采用红霉素与胃复安对照比较治疗 2 2例外科手术后胃瘫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7例 ,女 15例。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4 2岁。 12例行胆囊切除术后 ,其中 5例有糖尿病史 ,10例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均发生在肠蠕动恢复之后 (本组资料不包括胃手术后 )。方法 :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11例。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 5 0 0mg静脉滴注 ,胃复安组采用胃复安 2 0mg静脉滴注。结果 :红霉素组 3天内明显改善症状 ,停止呕吐 ,并感上腹…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外科手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发展为胃肠功能衰竭,因此,须引起腹部外科医生的重视。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类型和诱因颇多,现仅就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几种常见类型,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初步经验,浅谈其预防与处理方法。一、腹部手术后胃瘫胃术后胃瘫也称胃术后胃无张力症(或称胃轻瘫)。胃部分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胃瘫发生率较高。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此病的发生率也较高犤1犦。胃瘫也可发生在胰腺等其他腹部手术和妇科手术后,甚至可发生于心肺移植术后犤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年间收治的50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术后发生胃瘫,单因素分析显示16个因素中有9个与术后胃瘫发生有关。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共筛出10个术后胃瘫的相关因素。结论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前情绪紧张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总蛋白水平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2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经过14~28 d的非手术治疗后,胃肠蠕动均逐渐恢复,胃管引流量<500 m L/d、颜色黄而清,出院时均可进普通饮食。未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随访7~18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均未出现复发。结论熟悉腹部术后胃瘫的临床特点,及时确诊并采取综合性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规范手术操作,对预防腹部术后胃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手术治疗的4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与发生胃瘫有关的因素为变量组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行回归分析。结果486例中发生胃瘫43例(8.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胃瘫发生有关有5个因素,即术前出现幽门梗阻,B-Ⅱ式远端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清(白)(≤30g/L)蛋白血症;而血清蛋白〉30g/L是预防胃癌术后发生PGS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是多因素的,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对预防术后胃瘫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手术应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损伤迷走神经胃支、手术后胃的血供下降等是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原因。上消化道钡餐是诊断本病的有价值的方法。15例经非手术治疗后胃动力一般能在术后3周恢复正常。提示采取包括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在内的支持治疗是治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胰腺手术后胃瘫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2004年571例胰腺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治愈。结论胰腺术后胃瘫多发生于病情复杂、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的病人。预防胰腺术后胃瘫,需要术前消除病人顾虑、加强营养、控制感染;术中操作要轻柔,手术创面尽量要小。治疗胃瘫,应该是以肠内营养(EN)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对那些病情重、体质差、精神紧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术中空肠营养造瘘、术后适时置放鼻肠管是防治胃瘫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自1991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12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1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一般可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均放置鼻胃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EN)治疗,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肛门排气;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和前白蛋白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变,显示术后早期EN可提高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腹部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肠内营养的方法即符合生理,经济、安全、方便,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