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于1987年5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块转位修复耻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骨盆环获得成功。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3岁,右耻骨上、下支及坐骨部Ⅱ级骨巨细胞瘤入院。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整切除肿瘤,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瓣2×8cm旋转移位,重建骨盆环,术后8周可负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骨盆截骨的手术操作方法,即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术。方法对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97例(112髋)行此手术,回顾性分析随访2年以上的31例(39髋)DDH患儿资料,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1°(34°~53°),其骨盆截骨方法为:骨盆截骨线起自髂前上下棘之间中点,与髋臼后上缘相平行,向髋臼后下方止于距离坐骨切迹骨皮质前方3~5mm处,撑开截骨间隙时产生坐骨切迹皮质不完全骨折,获得髋臼向前外方向的旋转,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楔形骨块嵌入截骨间隙,达到改变髋臼方向、增加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的目的。结果31例39髋获2年以上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为16°(-5°~23°) 术后CE角恢复至28°(23°~41°)。术后有2例出现髋臼指数过度矫正、股骨头轻度不规则、髋关节活动受限。按照McKay髋关节评定标准和Severin放射学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优37髋,良2髋。结论髋臼坐骨切迹周围骨盆截骨,兼有Salter和Pemberton骨盆截骨的优点,但手术操作更为安全、简便,适应证也较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计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的手术技术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8例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肿瘤整块切除,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男5例,女3例;年龄20~40岁,平均31岁。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3例。4例为原发肿瘤、余4例为复发病例,其中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术后根据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估标准”进行肢体功能评估。根据国际保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imb Salvage,ISOLS)影像评分标准(复合移植)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随访38~67个月,平均54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假体松动等。灭活骨与宿主骨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随访末期,MSTS评分为25~29分,平均为26.3分(88%),ISOLS复合移植评分为28~35分,平均为32.8分 (88.5%)。1例术后3个月局部疼痛,X线片显示宿主骨-灭活骨有轻微骨吸收,非负重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复查骨吸收消失。“爬行替代”可能是酒精灭活骨复合假体重建的主要骨愈合方式,股骨病例的愈合时间略快于胫骨病例。结论 对于膝关节周围Campanacci Ⅲ级骨巨细胞瘤,采用整块切除并酒精灭活瘤段骨复合假体重建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XX,女,22岁。因车祸致右股骨颈骨折,1996年3月12日入某院,行患肢皮肤牵引治疗34天出院。后因骨折不愈合,同年5月22日再入该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因术前未行骨牵引,髋周软组织挛缩,术中复位十分困难。病人卧于骨科牵引手术台上,顶住会阴部,行伤肢强力拔伸牵引,勉强复位。当时会阴部被预压得产生大血肿,皮肤被擦伤出血。住院月余,伤口愈合出院。1997年8月9日,以左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塌陷收入我院。体检;右下肢跛行,髋关节活动受限,前外侧见手术切口疤痕,会阴都遗留皮肤被掠伤的疤痕。X…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13岁,因右髋关节和坐骨结节周围疼痛1月余,于2019年7月入院.骨盆正位X线片显示:右侧坐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改变,累及髋臼.CT检查显示:肿瘤实质密度相对较均匀,其间可见点状钙化灶,多处骨皮质虫蚀样破坏,但未突破Y型软骨.MRI检查显示:肿瘤软骨边界完整,在T1 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在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像上...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背阔肌肌皮瓣修补股四头肌缺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24岁.1996年10月29日双大腿前侧钢条热压伤,局部皮肤、肌肉碳化,软组织大片缺损,于伤后2小时入院.检查:双大腿前侧距髌骨上缘10 cm软组织呈对称性损伤,两侧创面大小均为15 cm×20 cm,股间肌、股内、外侧肌大部缺损;右大腿合并1.5 cm×1.0 cm,股骨暴露,膝关节伸展受限,不能屈髋;左侧能伸直膝关节,屈髋达70度.  相似文献   

7.
坐骨骨软骨瘤在临床上很少见,巨大型在国内尚无报道,现就我院1995年7月收治的1例右坐骨骨软骨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非骨水泥近端固定(anatomique benoist giraud,ABG)股骨干骺端与远端固定(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股骨干假体周围骨丢失特点,评价中期X线片表现。方法对1992年1月~1996年12月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ABG176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03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57髋,其他原因16髋,共计125例;AML220髋分别为:股骨头坏死147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65髋,其他原因8髋,共计173例。术后随访5~12年,平均8年的髋关节X线片正位,对比术后即刻和随访时X线片显示的骨质变化,按照Gruen分区记录发生骨丢失;测量骨丢失的范围占假体周围骨长度的比例。比较两种假体周围骨丢失的特点。结果术中造成股骨干裂纹骨折ABG2髋,AML5髋;干骺端裂纹骨折ABG3髋,AML1髋。术后外伤骨折ABG6髋,AML3髋,2髋ABG行翻修术,余行复位内固定术。ABG随访期间9髋翻修,其中无菌松动7髋,骨折2髋;AML随访期间无菌性松动3髋,未翻修;ABG和AML发生骨丢失的部位相似,近端1和7区最先和最多出现骨丢失,随时间加重并由近端向远端发展。AML在2、5、6、7区发生骨丢失者多于ABG;AML假体周围骨丢失的范围大于ABG。结论骨丢失的主要原因为应力遮挡,AML远端固定,在假体近侧发生应力遮挡性骨丢失;解剖形近端固定的ABG股骨柄减少了应力遮挡作用和骨丢失。值得注意的是AML在10年后骨丢失发展缓慢,提示假体周围骨丢失不会无限制发展,保证了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在术后12年内ABG假体周围骨丢失少于AML。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2岁,工人。1975年因右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行股骨头置换术。术后7年出现右髋臼磨损,右髋部疼痛,于1982年行右髋全关节置换术,术中髋臼假体及股骨头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术后8年再次出现右髋疼痛、跛行、右下肢呈内收外旋短缩畸形,于1991年4月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再次行右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于2019-07-03诊治跟骨骨赘骨折1例,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患者,男,43岁,因从1 m高处跳下右足跟着地,导致右足疼痛伴行走时加重1 d就诊。查体:右足稍肿胀,未见皮肤破损及皮下瘀斑,右足底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尚可,末梢血液循环正常。X线片显示右跟骨骨质增生,骨赘形成。CT显示右跟骨骨赘,骨赘基底部可见透亮骨折线。查体发现足跟周围软组织略肿胀,考虑右跟骨骨赘骨折。完善术前检查,确认无明确手术禁忌证,于2019-07-05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跟骨骨赘骨折部切除术,术中见骨赘基底部与跟骨不连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跟骨骨赘改变。术后1个月随访时患者右跟骨无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足部功能正常(图1)。  相似文献   

11.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在成功举办“99年国际成人髋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与“2000年国际成人膝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的基础上于2002年4月11~13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2002年国际成人关节重建外科学习班。主要内容:人工关节外科新进展;髋、膝、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关节重建外科中具有争议的若干问题;高难度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术;假体固定的不同模式及原理;关节重建外科中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处理;髋、膝关节镜外科最新进展;髋、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基本原理及手术技巧。会议为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波原位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2年4月对19例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采用微波灭活联合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男12例, 女7例;年龄11~65岁, 平均47岁。原发恶性骨肿瘤11例,转移瘤8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6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X线、CT显示骨干皮质破坏小于骨全长的1/3,而MRI显示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依据MRI确定截骨范围,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采用常规肿瘤假体置换入路,按广泛切除原则充分显露瘤段骨及软组织肿块。使用铜网保护瘤段骨周围软组织,用2 450 MHz微波将瘤段骨内部加热到50 ℃,持续20 min,按术前测量长度进行截骨,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逐层缝合组织及皮肤。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600 ml。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年。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复发,带瘤生存;2例术后其他部位转移,死亡;余8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6例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5~20个月出现其他部位转移,死亡;2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3例肱骨近端肿瘤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其余患者无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微波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髓腔内广泛受累的四肢恶性骨肿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例1女,71岁。发现右背部压痛性肿块2个月。查体:右第10后肋扪及4cm×4cm×4cm大小、质硬、类圆形肿物,有压痛。X线胸片示右第10后肋有大约3.5cm×3.5cm边界清晰的肿物影,其间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多发性囊性改变,CT亦显示右第10后肋呈膨胀性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影。2005年4月手术,术中见右第10后肋长约4cm增粗变形,周围侵犯肋间肌肉组织,沿肋骨肿瘤两端正常组织5cm以上切断肋骨,移出肿瘤,切除周围受浸润的软组织。病理报告:肋骨浆细胞瘤。术后1个月行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征象。例2男,64岁。右侧胸壁疼痛5周。查体:右侧第5肋骨靠腋下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接受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5~62岁,中位年龄31岁.肿瘤类型以软骨肉瘤(6例)和尤因肉瘤(3例)为主.手术切除大块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的20%高渗盐水灭活30 min;原位植入灭活骨,使用螺钉、钢板固定,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必要时填充骨水泥提高骨强度.根据原发肿瘤类型和外科边界决定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1年评估灭活骨愈合情况及下肢功能,分别应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移植骨评分和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STS)评分.结果 1例患者术后2 d死于围手术期大出血,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 96个月,平均40.4个月,5例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机械并发症包括折断2例,关节脱位l例.深部感染3例,浅表感染4例.ISOLS评分显示移植骨愈合良好,为30.0%~95.0%,中位值81.0%;MSTS-93评分显示下肢功能中等,为23.0% ~ 93.0%,中位值60.0%.结论 对于低级别软骨肉瘤和化疗敏感的高度恶性肿瘤来说,肿瘤骨灭活再植是一种可行的重建技术.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患儿,9岁4个月,于2018年6月7日因摩托车车轮绞伤致右足跟疼痛、渗血3 h急诊入院(图1a)。专科查体:右足跟肿胀,可见大小约8 cm×5 cm创面,泥沙污染,软组织挫伤,部分缺损,跟腱离断,近端回缩,远端断面呈马尾状,约1/4跟腱止点撕脱骨折,跟骨结节处部分骨质缺损,跖屈肌腱完全离断(图1b)。右踝关节CT检查提示:右跟骨结节及周围骨质呈片状骨缺损,周围软组织连续性中断、肿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2岁。因右下肢跛行30年余,右髋外侧流清液10年伴疼痛2个月入院。自诉30年前因右髋外伤行关节手术,术后伤口愈合但跛行,10年前右髋关节外侧开始出现渗液,无尿急、尿痛,髋关节疼痛可忍,未处理,2个月前右髋疼痛伴跛行加重。右髋关节外侧见一纵形切口瘢痕,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大转子下1 cm见一渗液瘘口,直径约1 cm,瘘口周围皮肤质硬,右腹股沟区深压痛但无波动感,右髋活动明显受限,Thom as征阳性,右下肢较健侧短缩约4 cm。右耻骨区及耻骨左上区压痛。外阴正常。骨盆X线片示(图1):右侧耻骨及坐骨支大部分破坏,股骨头缺损,股骨颈残缺不整,…  相似文献   

17.
应用Ilizarov技术是目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本院收治1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病人,应用Illzarov技术成功骨搬移27 cm,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右胫骨骨肿瘤术后20年,窦道形成2年”于2009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4月份左右,右小腿出现疼痛,无肿胀及活动受限,当时在当地市级医院治疗,诊断为右胫骨骨巨细胞瘤,行“右胫骨骨巨细胞瘤刮除植骨术”,术后2年复发,遂到北京一家医院就诊,给予“右胫骨骨巨细胞瘤瘤体取出体外灭活回植骨水泥填充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2年前发现右小腿内翻变形,右小腿有多个窦道形成,并有脓液流出,急去当地医院诊治,X线片示:(1)右胫骨髓内钉断裂;(2)右胫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8.
脂肪瘤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肿瘤,但出现于椎管内则较为少见。我院自1996年来发现2例椎管内脂肪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男,58岁,干部。因腰痛伴右下肢麻木1年加重1个月,于1996年8月28日入院。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腰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予针灸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辅助个体化人工半骨盆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总结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半骨盆假体个体化设计、制作及8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CT数据及快速原型技术,生成病变骨盆的精确模型,模拟半骨盆切除并设计假体。假体应能同时固定在对侧耻骨支或同侧耻骨支的残留部分及骶骨关节面或髂骨的残余部分。如坐骨可部分保留,则同时固定在坐骨上。髋臼假体的高度、方向及与中线的距离应与对侧对称。半骨盆假体以松质骨螺钉、螺栓及钩状突起固定在残余骨盆上,安放具有骨水泥臼与非骨水泥柄的传统全髋假体。临床应用8例,7例为巨大的单侧骨盆肿瘤,包括软骨肉瘤2例、巨细胞瘤3例、纤维软骨性结构不良伴髋臼损害和转移性肿瘤各1例;另1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骨溶解。6例于术前行肿瘤血管栓塞。结果术中平均输血4971ml,假体安装顺利。1例伤口遗留窦道,行背阔肌皮瓣移植后愈合。术后6周持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逐渐弃拐。1例软骨肉瘤患者术后9个月因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随访1~4年,平均2.5年。假体无松动,双髋位置对称,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及8个月恢复工作。局部复发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的人工半骨盆置换,在提高假体于骶骨、耻骨和坐骨上固定效果的同时,可确保髋臼部件位置与方向的准确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软组织平衡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1例(26髋)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CreweⅢ型20髋;Ⅳ型6髋).通过软组织松解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重建髋臼于真臼水平,评价其术后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2分.结果 21例患者获得13个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年.16例患者术后跛行程度明显改善;通过软组织松解可显著纠正下肢不等长,有效减少手术截骨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6分.患者术后未见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 适当的软组织松解和平衡可使高位髋臼重建于真臼,有效地恢复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