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162例退行性脊柱疾病患者中,86例行PLIF术,76例行TLIF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观察术前术后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使用ODI、VAS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前术后情况进行评估,按照影像学Brantigan和Steffee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记录并发症及其转归。结果与PLIF组比较,TLIF组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少(P<0.05),而滑脱复位、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变化、ODI、VAS评分、ODI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PLIF与TLIF均为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滑脱与不稳的有效方法,而TLIF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0-10采用OLIF与TLIF治...  相似文献   

3.
椎体间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间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对腰椎不稳56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经单侧腰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腰椎后方上下椎板间、棘突间、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56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2例经6~37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骨融合率为90·38%。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6·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生物型、金属型、复合材料型、可吸收型椎间融合器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的腰椎椎间融合器。生物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仍为评价其他植骨技术的金标准;金属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在设计理念、临床适应证、植入方式等方面有一些进展,仍具有明显优势;复合材料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与骨替代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应用日益成熟,临床疗效良好,为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可吸收型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因出现骨溶解、骨不融合及炎症反应明显而尚需逐步发展完善。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器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融合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50年代,Cloward首先提出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概念。从生物力学看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柱融合术,已逐渐发展成为脊柱外科基本技术之一。1984年,DeBowes报道将不锈钢笼(cage)置入马的颈椎获得愈合。1988年,Bagby将cage按照Cloward方法用于人体颈椎间融合.并提出“撑开-压缩”原理(distraction-compression principle)来描述纤维环撑开后对椎间隙内cage形成压缩固定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5年12月,在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7.6岁。L4椎体滑脱11例,L5椎体滑脱6例;根据Meyerding滑脱分类: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7例。伴有L4、5椎间盘突出7例、椎管狭窄5例,L5S1椎间盘突出4例。[结果]17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6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120ml;平均住院时间8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发生椎间隙感染1例。17例病人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融合率100%。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结论]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应用。方法采用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89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融合率为100%。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13.8分,随访结果采用改善率表示,术后平均改善率89.47%。优级改善率75%~100%共71例(79.78%),良级改善率50%~74%(11例),可级改善率25%~49%(7例)。本组优良率92.13%。结论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融合率高,可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椎体间融合器(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ge,简称Cage)治疗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与适应证。方法:分析自1997年10月-2000年10月10例应用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Cage 节段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随访18-34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随访采用JOA评分的恢复率以评判临床疗效;椎体间融合以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Gage,椎间隙Gage周围有新生骨桥连接为评定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在最终随访时都获得了椎体间完全融合。术后1年时JOA评分恢复率为71.9%,最终随访时的恢复率为73.6%。结论:Cage融合术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LDD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腰椎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椎间融合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恢复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实现术后即刻稳定,减少椎弓根螺钉断裂发生,促进椎间骨性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体骨用量,从而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该文就腰椎椎间融合器外形结构、应用材料、细节性结构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在腰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间,我们应用TLIF技术进行治疗的16例腰椎滑脱、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和1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0~15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750ml,平均370ml。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7个月,末次随访临床结果优29例,良5例,可1例。结论 TLIF手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腰椎疾患,尤其适用于翻修手术,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了全面搜索关于PE-TLIF和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提取数据后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2篇RCT,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7篇回顾性研究,总样本量696例,其中PE-TLIF组患者345例,MIS-TLIF组患者3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LIF组住院时间[MD=-1.45,95%CI(-2.17,-0.74),P<0.0001]、术中失血量[MD=-56.39,95%CI(-77.50,-35.29),P<0.00001]、术后引流量[MD=-46.27,95%CI(-67.68,-24.85),P<0.0001]、下地时间[MD=-2.84,95%CI(-4.97,-0.71),P=0.009]方面均优于MIS-TLIF组;MIS-TLIF组手术时间[MD=35.89,95%CI(16.82,54.95),P=0.0002]、术中透视时间[MD=15.42,95%CI(15.28,15.55),P<0.00001]及下肢VAS评分[MD=0.10,95%CI(0.01,0.19),P=0.02]优于PE-TLIF组;二者在术后背部VAS评分[MD=-0.02,95%CI(-0.10,0.06),P=0.68]、ODI[MD=-0.14,95%CI(-0.71,0.43),P=0.62]、术后JOA评分[MD= -0.11,95%CI(-0.48,0.26),P=0.55]、并发症发生率[OR=1.69,95%CI(0.81,3.54),P=0.16]及融合率[OR=0.56,95%CI(0.23,1.37),P=0.20]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E-TLIF和MIS-TLIF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手术,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种术式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手术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E-TLIF在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等方面更占优势,PE-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早期缓解腰腿部疼痛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12月,应用TLIF治疗36例腰椎FBSS患者。男19例,女17例;年龄46~68岁,平均52.6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1.6年。2次手术者25例,3次手术者10例,5次手术者1例。共融合50个节段,其中L4、512例,L5、S110例,L3、4和L4、5双节段8例,L4、5和L5、S1双节段6例。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和屈伸动力位X线片、CT及MRI检查,诊断为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继发腰椎不稳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8例,腰椎滑脱术后复发6例。结果 1例术中发生硬膜破裂,经缝合修补,术后无脑脊液漏发生。1例术后1周发生切口深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术后3d因切口形成血肿出现一过性单根刺激症状,经对症治疗均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或症状加重者。3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8~72个月,平均35.2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均达椎间融合,无螺钉断裂和椎间融合器移位、沉陷。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14.2±4.1)分,术后18个月为(23.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1)。临床效果评价获优23例,良7例,可3例,改善率为90.9%。结论应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FBSS,简化了腰椎翻修手术的操作环节,降低了手术危险,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腰椎椎体间融合作为治疗需要稳定的腰椎疾病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用于腰椎体创伤、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及腰椎间隙感染等。传统的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需要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引。易致软组织损伤。椎旁肌肉的病理改变是腰椎手术后腰部力量减弱及慢性腰痛发生的原因。微创下的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可避免椎旁软组织的损伤,术中出血少,可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易于被患者接受。目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了很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O′Brien〔1〕报告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ALIF)以来 ,人们对ALIF的认识不断深入。与退行性腰椎疾病相关的复杂畸形 ,必须通过椎间盘切除、前路松解截骨、椎体切除等前路技术来解决。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从九十年代中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脊柱融合技术〔2〕。1 椎间融合材料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材料以往争论较多 ,但随着对融合材料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 ,Evans认为融合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 1)植骨块或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应高于通过椎间盘的压应力 ;( 2 )材料在传导外力时无明显移位 ,以保证植入后的即刻稳定性 ,促进骨愈合。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antero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LIF)与后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L4/5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2例行ALLIF,男20例,女12例,年龄51.3±11.9岁(40~65岁);36例行TLIF,男22例,女14例,年龄50.3±8.6岁(42~6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LL)、手术节段椎间高度(DH)、手术节段前凸角(SLA)和滑脱百分比(Sli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骨盆指数、术前腰腿痛VAS评分、ODI、影像学参数和随访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LLIF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69.97±11.06min和133.40±23.71ml,TLIF组分别为106.42±8.47min和249.48±30.16ml,ALLIF组均显著性低于TLIF组(P0.05)。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神经功能损害、腹膜撕裂、腹部脏器损伤,术后无切口疝、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DH、LL、SLA、Slip%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Sli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LIF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DH、LL、SLA均优于同时间点TLIF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获骨性融合,ALLIF组5例(15.6%)出现融合器沉降。结论:与TLIF相比,ALLIF治疗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可以更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以及腰椎前凸角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Pipeline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鄄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6月,共有4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24例采用Pipeline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MI-TLIF,男15例,女9例;年龄60~79岁,平均66.3岁;病程6~60个月,平均18.5个月,设为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conventional open TLIF,CO-TLIF),男10例,女12例;年龄62~75岁,平均67.0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6个月,设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对椎间融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2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的ODI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87.5%(21/23例),对照组为82.8%(18/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获得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相似的早期临床疗效,而出血量和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Wang J  Zhou Y  Zhang ZF  Li CQ  Ren XJ  Chu TW  Wang WD  Zheng WJ  Pan Y  Huang B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2):1076-108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结果.方法 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371例Ⅰ°或Ⅱ°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TLIF和腰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男性134例,女性237例;年龄37~85岁,平均50.4岁.采用可扩张通道下单节段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72例(MIS-TLIF组),传统开放TLIF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患者199例(OTLIF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37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58个月,平均32.7个月.术前两组性别、年龄、滑脱类型和融合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10±75)ml,OTLIF组(623±156)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t=2.836,P<0.01).术后出血MIS-TLIF组平均为(38±13)ml,OTLIF组(184±72)ml,MIS-TLIF组显著优于OTLIF组(=3.274,P<0.01).与O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20±10)s比较,MIS-TLIF组放射暴露时间(51±19)s更长(t=2.738,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Ⅱ°以下腰椎滑脱症,MIS-TLIF安全有效,相对而言,与开放固定比较具有出血少及组织损伤轻优点.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9年5月,对24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采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L2S1前凸角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椎间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螺钉及连接棒移位断裂等发生。[结论]采用经皮全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