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人锁骨中远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内固定置入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正常锁骨中远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观察锁骨骨折置入内固定后的影响.[方法]正常成人单侧锁骨骨折患者165例,选取骨折对侧肢体正常锁骨进行三维CT扫描,扫描层厚1 mm,以1 mm层厚、0.5 mm层间隔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随后待患侧锁骨骨折采用前置解剖型重建钢板内固定后以同样方法三维重建,数据测量,并与健侧数据比对.[结果]国人成人锁骨长平均为(14.49±3.8)cm(11.8~17.7 cm).锁骨的弯曲也不相同,或前曲明显,一般男性锁骨前曲明显度较女性大1倍,长度较女性大.锁骨皮质在中1/3最厚,锁骨中段额状面直径平均为(18.6±0.6)mm,冠状面直径平均为(18.2±0.5)mm,矢状面直径平均为(17.6±0.4)mm.锁骨远端额状面直径平均为(20.8±1.8)mm,冠状面直径平均为(22.4±0.7)mm,矢状面直径平均为(24.3±0.9)mm.中段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287.65±28.5)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862.68±35.8)N.中远交界处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167.92±22.7)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420.35±26.3)N;远端模拟抗扭转负荷平均为(354.72±30.5)N,模拟抗疲劳负荷为(586.90±48.3)N.分别取样锁骨中段、中远交界处、远端骨折植入内固定后模拟抗扭转、抗负荷数据与正常数据对照,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国人正常锁骨骨折采用前置解剖可塑性钢板固定可以恢复锁骨正常解剖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骨性鼻泪管的解剖特征,为临床安全操作鼻背缩窄截骨术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螺旋CT对40例正常成人行头部容积扫描,头颅及骨性鼻泪管三维重建,测量鼻泪管相关解剖学数据,观察鼻泪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截骨可能损伤鼻泪管的部位.结果 测量骨性鼻泪管长为(11.49±1.55)mm;泪管到鼻颌沟的距离:顶部(3.51±1.22)mm,中部(4.95±1.55)mm,底部(5.50±1.80)mm;鼻泪管内壁厚度(1.17±0.53)mm;鼻面角度126.08°±9.45°;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的夹角8.28°±0.73°;水平切面夹角73.79°±3.95°;冠状切面夹角12.12°±1.2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成人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安全操作鼻背缩窄截骨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人肱骨近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对假体设计与植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肱骨近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与欧美人的解剖数据对比,评估假体设计及假体在术中的定位和安装规范对中国人的适用度。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180例,随机选取单侧肩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国人平均肱骨全长(29.7±1.9)cm,平均肱骨近端髓腔直径(11.6±1.9)mm,平均肱骨头额状面直径(42.4±4.0)mm,平均肱骨头矢状面直径(40.1±3.9)mm,额状面与矢状面直径比为1.06±0.09,平均肱骨头表面曲率直径(44.6±4.4)mm,平均肱骨头高度(16.7±1.9)mm,肱骨头高度与曲率半径比为0.75±0.07,颈干角平均129.7°±4.3°,肱骨头后倾角平均15.9°±9.2°,肱骨头内侧偏心距平均(5.0±1.6)mm,肱骨头后侧偏心距平均(3.5±1.6)mm。与欧美人相比,只有肱骨近端髓腔直径与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国人的肱骨头高度、颈干角、后倾角均与目前手术规范有区别。结论国人与欧美人种的肩关节解剖存在很大差异,应对引进假体进行适当改进,并制定假体在术中的定位与安装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人正常状态下寰椎椎弓根形态及其相关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1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年龄18—52岁(平均36.3岁),对其寰枢椎进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观察椎弓根形态,并测量其双侧椎弓根各主要解剖数值:椎弓根高度、宽度、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椎根弓内倾角及上倾角。结果:根据椎弓根高度分为正常型;相对狭窄型;狭窄型;无椎弓根型。正常寰椎椎弓高度(4.10±1.17)mm,上倾角(8.24±1.31)°,内倾角(6.53±2.35)°,椎弓根宽度(8.24±1.31)mm,长度(28.73±1.66)mm,进钉点距后正中矢状面距离(19.36±1.27)mm。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够全面观察寰椎影像解剖的立体结构,准确提供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学形态、解剖学参数,为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CT三维重建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70例(76髋)DDH患者与54例(54髋)健康志愿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包括股骨头直径、股骨头高度、颈干角、头心-千轴距、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髓腔冠状径、股骨髓腔矢状径、股骨髓腔最长径、股骨各断面髓腔扭转角、股骨峡部距小转子距离及髓腔开口指数.比较DDH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有无差异,分析DDH患者各解剖参数的相关性,并与国外研究中DDH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DDH组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股骨头高度[(4.82±0.95)cm与(5.18±0.57) cm]、头心-千轴距[(2.66±0.74) cm与(3.16±0.51) cm]、髓腔开口指数(4.12±1.05与4.53±0.65)及小转子远端40 mm处(LT-40水平)的股骨髓腔扭转角(46.86°±49.53°与66.38°±28.75°)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H组股骨头高度与头心-干轴距呈正相关(r=0.491,P=0.000),股骨头直径与股骨颈前倾角呈负相关(r=-0.443,P=O.001).散点图显示DDH组峡部以上不同股骨冠状面的扭转角差异较大且无规律.与国外同类研究比较,股骨头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H患者股骨的解剖形态与正常股骨存在差异.对DDH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必须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对股骨畸形严重者应使用个体化定制假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和研究桡骨近端解剖形态特点,为设计解剖型的桡骨头假体提供数据.方法 对男、女各24例成年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肘关节进行MRI扫描,通过软件测量桡骨近端的解剖参数,包括桡骨头的直径与高度、桡骨头关节面深度、桡骨颈高度、桡骨颈髓腔狭窄处的直径等.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研究桡骨头近端各解剖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桡骨头最大直径(Rmax)及最小直径(Rmin)分别为[(23.1±5.3)mm,-/x±s,下同]和(21.8±5.0)mm,桡骨头高度(H1)及桡骨颈高度(Hn)分别为(11.3±2.3)mm和(11.8±4.8)mm,桡骨颈髓腔狭窄处最大直径(Dmax)和最小直径(Dmin)分别为(10.6±2.7)mm和(9.0±2.5)mm,桡骨头关节面最大深度(Oep)为(2.1±0.6)mm.男性桡骨头Rmax和min分别为(25.1±4.2)mm和(23.7±4.0)mm,H1及Hn分别为(11.9±1.9)mm(12.2±3.9)mm,Dmax及Dmin分别为(11.1±2.5)mm和(9.6±2.2)mm,Dep为(2.2±0.6)mm.女性Rmax和Rmin面分别为(21.1±2.3)mm和(19.9±2.2)mm,H1及H2分别为(10.7±1.9)mm和(11.5±5.6)mm,Dmax和Dmin分别为(10.0±2.6)mm和(8.4±2.3)mm,Dep为(2.0±0.6)mm.男性和女性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x和Rmin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关系为Rmin=0.95×Rmax°Rmax和Rmin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关系为Dmin=0.85×Dmax°桡骨头和桡骨颈髓腔大小之间以及桡骨头、颈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离散.结论 桡骨近端解剖形态为椭圆形,圆形桡骨头假体设计不能很好地体现桡骨头的解剖特点,较少的选择余地和一体化的设计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而装配型假体能更灵活地应对各种临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取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的解剖学数据,为其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观察桡骨外形,并测量桡骨长度,前曲度,桡骨中点矢状径及横径.结果 新西兰大白兔桡骨外形与人类相似,稍前曲,前曲度(26.08±2.54)度;桡骨长(70.66±1.91)mm;桡骨中点横径(4.18±0.37)mm;桡骨中点矢状径(3.07±0.29)mm;桡骨中点横径/桡骨全长(0.059±0.005);桡骨中点矢状径/桡骨全长(0.043±0.004);平均体质量:(2.88±0.22)kg;桡骨长度与体质量呈正相关,横径与体质量、矢状径与体质量、桡骨横径与长度比较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的解剖特点及测量数据,可为其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测量正常腕部X线正位片形态学参数的正常值,为判断病理状态下这些参数的变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利用Pacs系统软件测量40侧正常腕部X线正位片的9个影像学参数,其中包括7个新的影像学参数:尺骨茎突长度(ulnar styloid length,USL)、尺骨小头长度(ulnar head length,UHL)、尺骨小头直径(ulnar head diameter,UHD)、桡骨远端最大宽度(maximal distal radius width,MDRW)、桡骨远端近侧宽度(proximal distal radius width,PDRW)、乙状切迹宽度(sigmoid notch width,SNW)、乙状切迹长度(sigmoid notch length,SNL).同时将这些参数与第三掌骨长度的比值定义为相应指数.结果 40侧正常腕部X线正位片的7个新的影像学参数:尺骨茎突长度平均为[(3.01 ±1.65)mm,-x±s,下同],长度指数平均为(0.05±0.03);尺骨小头长度平均为(9.11±1.54)mm,长度指数平均为(0.15±0.02);尺骨小头直径平均为(18.56±1.96)mm,直径指数平均为(0.30±0.03);桡骨远端最大宽度平均为(29.60±2.70)mm,宽度指数平均为(0.48±0.04);桡骨远端近侧宽度平均为(27.60±2.00)mm,宽度指数平均为(0.45±0.03);背侧缘突起型乙状切迹宽度平均为(3.32±1.61)mm,宽度指数平均为(0.05±0.02),长度平均为(10.15±1.61)mm,长度指数平均为(0.16±0.02);掌侧缘突起型乙状切迹宽度平均为(3.53±1.15)mm,宽度指数平均为(0.06±0.02),长度平均为(10.96±2.33)mm,长度指数平均为(0.18± 0.03);掌背侧缘均无突起型宽度平均为(1.55±1.01)mm,宽度指数平均为(0.03±0.02),长度平均为(10.32±1.57)mm,长度指数平均为(0.17±0.02).结论 测量所得X线正位片参数可用于腕部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臼前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82例164个成人半骨盆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男80个,女84个年龄18~80岁,平均(49.1±18.4)岁.在髋臼前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方向以及置入点(A)到耻骨联合(B)和耻骨上支上缘(C)的垂直距离.在相同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垂直髋臼前柱前侧面进行模拟截骨,测量截骨面的直径.找出最小的截骨面,用圆盘法测量其直径.结果 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8.16±1.21)mm,最大长度为(109.39±8.95)mm,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39.66°±3.92°、20.81°±4.58°和42.66°±3.23°,AB和AC的长度分别为(18.42±4.82)mm和(17.76±2.63)mm.虚拟三维圆柱体的最大直径、长度以及AB的长度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骨面的平均最小直径和最小截骨面的圆盘直径均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结论 所有男性髋臼前柱可容纳6.5 mm的螺钉,但部分女性无法使用6.5 mm的螺钉,且男、女的进针点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一般而言,个体双侧的桡骨头解剖无显著性差异。桡骨头假体的应用属部分肘关节置换,其设计应满足肘关节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要求。为防止术后疼痛、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个体化定制桡骨头假体很有必要。目的:基于健侧桡骨近端的CT数据,利用数字骨科技术体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患侧桡骨头假体。方法:基于1例受试者左侧肘关节的CT扫描数据,应用Mimics 10.0和Geomagic studio 12软件逆向工程生成右侧桡骨头部实体文件,应用UG NX 8.0软件根据Mimics 10.0测量桡骨颈段参数计算机辅助设计假体柄和可选颈圈并组装头柄部,成功完成右侧桡骨头假体的体外定制。应用Mimics 10.0软件对6例受试者双侧肘关节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测量比较双侧桡骨近端形态学参数,包括桡骨头的最大高度、桡骨头颈平面最小外直径、桡骨头颈平面髓腔最大内径和桡骨颈段髓腔长度,以验证基于一侧桡骨近端定制的另一侧桡骨头假体安装的匹配性。结果:6例受试者的双侧桡骨近端各形态学参数误差均〈1 mm,依据健侧桡骨近端解剖参数设计定制的桡骨头假体患侧置换高精确度匹配。结论: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体外辅助设计定制桡骨头假体科学可行,为假体的个体化制造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以期为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37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组:中年(45~59岁)组22例,男16例,女6例;老年前期(60~74岁)组87例,男37例,女50例;老年(75~89岁)组238例,男76例,女162例;长寿老年(≥90岁)组28例,男6例,女2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及股骨颈宽度。比较同一组内不同性别之间及同一性别不同组别之间患者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差异。结果男性与女性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体重指数和骨折AO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中老年男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8.33°±5.00°)显著小于女性患者(11.28°±6.15°),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股骨颈宽度[(49.10±2.48)、(99.70±5.22)、(7.18±2.20)、(39.10±4.92)mm]显著大于女性患者[(43.46±2.79)、(90.00±4.75)、(6.29±2.07)、(33.49±4.8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宽度显著大于女性患者,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长寿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颈前倾角显著小于女性患者,老年组男性患者股骨颈偏移量显著大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不同组之间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干角、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股骨颈偏移量及股骨颈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老年男性相比,中老年女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前倾角偏大,股骨颈偏移量、宽度、长度及股骨头直径偏小。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的解剖参数无明显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后髁角个性化、数字化测量方法,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时截骨旋转对线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32名正常人双侧膝关节行CT扫描,应用Mimics10.0软件,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股骨远端,标定后髁角的解剖标志,测量股骨远端后髁角. 结果 男36膝,股骨远端后髁角:左侧4.33°±0.67°,右侧4.45°±0.72°,平均4.39°±0.69°;女28膝,股骨远端后髁角:左侧4.45°±0.73°,右侧4.68°±0.37°,平均4.57°±0.58°;股骨远端后髁角总平均值:4.46°±0.54°,不同性别间及左右两侧股骨远端后髁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基于CT影像的股骨远端数字化三维重建影像具有良好的形态和较清晰的边界,可精确识别后髁角的解剖标志并进行三维测量,能较好地为国人膝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解剖数据,同时也为个性化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dimensions of the native radial head were measured in 28 cadaveric upper extremities and radiographs of the contralateral elbows of 40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a radial head replacement. 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radial head diameters was 1.7 +/- 0.7 mm (range, 0.12-3.27 mm). This variability suggests that although the native radial head is not circular, it does not have a consistently elliptic shape. The native radial head also is variably offset from the axis of the neck (4.2 +/- 2.5 mm), suggesting that a radial head hemiarthroplasty that precisely replicates normal anatomy would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re was a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dial head diameter and the medullary canal of the radial neck, suggesting that a modular implant system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3例;年龄20~63岁,平均38.8岁。股骨头坏死均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Ⅱ期;病程3~18个月,平均9.2个月。首先行髋关节CT扫描,采用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三维重建股骨头并识别坏死组织;然后利用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将重建的股骨头分割为8个区域,测算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坏死组织体积比,以及不同区域坏死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股骨头三维数字模型显示坏死组织主要位于股骨头前上方,坏死组织区域主要呈穹窿状。股骨头分区显示坏死组织主要集中于前上内区、前上外区与后上内区。25例患者股骨头体积为(48399.52±9408.90)mm^3,坏死组织体积为(20917.08±6566.94)mm^3,坏死组织体积比为44.75%±15.72%。不同区域坏死组织体积及体积比不一致,其中前上内区、前上外区和后上内区较大。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能快速直观地评估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研究并测量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的空间移位,探讨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方法 收集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Garden分型Ⅲ型40例、Ⅳ型40例)双侧股骨近端多层螺旋CT扫描的薄层原始数据(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生成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在健侧股骨近端生成患侧的镜像模型并与健侧相配准,使患侧镜像模型在健侧处形成新的蒙罩,在蒙罩上进行关键点标记,通过三维测量技术来计算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GardenⅢ型骨折股骨头小凹最深点位移为(23.70±10.00)mm,Ⅳ型(30.24±8.9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rdenⅢ型骨折中股骨头中心的位移为(14.36±5.61)mm,Ⅳ型为(18.77±5.45)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rdenⅢ型骨折中股骨头空间偏转的角度为29.18°±15.74°,Ⅳ型为39.08°±17.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移位方向主要为后下方。结论 Garden分型对移位型骨折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三维重建及空间测量技术能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移位的程度,为骨科医生评估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更为宽广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量中国北方汉族人胫骨平台截骨面与进口胫骨假体解剖学参数的偏差。方法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志愿者82名(135膝),男52名(85膝),女30名(50膝);年龄19~82岁,平均47.2岁。行膝关节横断面CT扫描,获得“.dicom”格式图像。将图像存储至与CT机联网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工作站(Adw 4.3),利用三维容积重建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图像。对三维图像的胫骨进行旋转、切割,测量不同截骨高度及后倾角度各截骨面的胫骨近端横径、前后径及纵横比;采用5 mm容差范围法对三种西方进口假体(A、B、C)与国人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匹配程度进行初步评估。结果 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横径平均值为(78.03±2.92) mm,女性为(69.85±2.70) mm;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前后径平均值为(50.62±2.46) mm,女性为(46.14±2.61) mm;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纵横比平均值为0.649±0.032,女性为0.661±0.031。不同性别胫骨近端截骨面横径与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大于女性;纵横比平均值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体A对所有受试者各截骨面的平均涵盖率为42.55%,假体B平均为44.61%,假体C平均为27.41%。A与B两种假体涵盖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者与假体C涵盖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人正常胫骨平台截骨面的几何形态与西方进口假体的匹配度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设计一种腕舟骨骨折个体化掌侧经皮空心螺钉置钉技术。方法将24例成人腕舟骨骨折腕关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Mimics软件中进行腕关节三维重建,模拟舟骨手术,制定舟骨个体化置钉参数并模拟置钉,据此参数在腕舟骨上经皮置钉。术后行腕关节CT扫描,验证置钉准确性。结果 Mimics重建图像和CT扫描的腕舟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准确反映舟骨三维立体结构。用该方法对24例成人腕舟骨骨折行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术后CT显示螺钉位置良好,随访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用Mimics软件对腕关节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测量、制订详细合理的个体化置钉参数,可优化手术方案与方式,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