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比离线分析的EBT3胶片和在线实时分析的辐射荧光屏对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质控测量差异,选择更适合的设备质控测量的探测器系统。方法 针对主动式点扫描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在布喇格峰展宽为3 cm,射程分别为7、16、29 cm条件下,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规划100 mm×100 mm的质子和碳离子照射野,分别利用EBT3胶片和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测量各种条件下的照射野大小,EBT3胶片图像获取在照射24小时后通过平板扫描仪获取,辐射荧光屏图像在束流照射过程中由相机实时拍照获取,通过照射野剂量分布曲线的半高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种质子和碳离子射程条件下,通过对比分析,不论物理意义方面还是统计学方面,两种探测器测量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分布,结果一致性好,精度相当,辐射荧光屏探测器在结果处理时间上更有效率。结论 两种探测器都满足质子重离子照射野剂量学参数测量要求,在照射野剂量分布的指标测量方面,能够在线实时测量分析的辐射荧光屏探测器比EBT3胶片更符合放疗质控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6例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内侧腓肠肌肌瓣转移联合人工网状补片重建伸膝功能,并于术后3个月对切口的愈合情况、肢体功能以及肿瘤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1~34个月,平均(13.3±3.2)个月。5例切口一期愈合(占83.3%);1例皮瓣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于术后12个月因肿瘤肺转移而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时肿瘤局部复发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余4例肿瘤无复发,效果较满意。患者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7~29分,平均(26.2±4.8)分;评定下肢功能的优良率为83.3%(5/6)。结论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以及联合人工网状补片行伸膝功能重建,其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 脂肪来源问质干细胞(ADMSCs)是一种健康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来源细胞。其町简单获取,并可应用于多种再生领域。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衰老对ADMSCs的影响,探讨与其相关的形态学、衰老特性、生长因子表达和成骨。方法 按不同的年龄组(婴幼儿、成年、老年)获取细胞并培养。利用显微镜检测其形态学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探查细胞表面标记物。利用实时(real-time)聚合酶链反应测量端粒长度。对比各组间相关成血管和成骨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评估诱导反应及RUNX-2和骨钙蛋白mRNA表达的定量分析,来进一步探索成骨能力。结果 每个供区获取到相同分离比例的间质干细胞,不考虑年龄因素。婴幼儿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形态学上表现出瘦长轴状,与老年组相比其端粒长度更长。血管生成因子在婴幼儿组细胞中有更高的表达,而成骨表达在各组间均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证实,婴幼儿组干细胞对成骨诱导的反应比老年组更明显,视为与骨相关的基因表达。结论 各年龄组的ADMSCs均是有活性的。与老年组相比,婴幼儿组的来源细胞形态学上表现为梭形,端粒较长,成血管及成骨能力较强。相反,所有年龄组的来源细胞均表现相似的成骨旁分泌能力,因此,我们推断其在成年至老年阶段仍可保持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快速增长及可能损毁容貌的特性,因此,应给予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瘤的生长模式和残余病灶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85-2000年间临床监护、未经任何治疗的血管瘤患儿进行随访调查研究.从病案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访问患儿(或其家长)完成问卷调查表,请患儿到我们的门诊,对问卷调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并对患儿行体格检查.对血管瘤的各生长阶段情况进行记录,创建各生长阶段时间轴,如果有残余病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共对97例患儿的137处血管瘤病灶进行评估.48%患儿有前期病变.8个月时瘤体尺寸达到最大.消退期平均在患儿2岁时开始,并于平均4岁时结束.69%患儿有残余病灶.表浅结节状血管瘤的残余病灶(74%)明显比深层血管瘤(25%)多(P <0.001;优势率8.4;95%可信区间2.4~29.1).97%患儿出现因感染、溃疡、出血未经治疗而产生的瘢痕.结论 血管瘤残余病灶会引起表皮损伤.血管瘤的生长模式与形成残余病灶的危险因素间无关联.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更详细地预知血管瘤的预后情况,并将有助于判别哪些患儿需要治疗,哪些不需要.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部分缺损的组织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观察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愈合过程。方法:实验于2005-05/11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12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实验分为两组:一侧为自体骨粉移植组,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均采用自体左右对照。①缺损模型建立: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用磨削机器各造成1.0×1.0cm的全层骨缺损。②自体骨粉移植:将所有自体骨粉回填一侧缺损处作为自体骨粉移植组,另一侧缺损旷置作为空白对照组。③分别于术后2,4及8周各处死4只动物,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组织学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光镜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扫描电镜只观察自体骨粉移植组标本。结果:12只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自体骨粉移植组术后2周时形成薄层骨痂;4周时为新生的骨小梁,但排列紊乱;8周时骨小梁形成的编织骨已逐渐向板层骨过渡。空白对照组术后8周时骨小梁分布仍稀疏。②自体骨粉移植组标本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4周骨基质钙化程度提高,大量成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缺损间隙逐渐变窄形成多孔较疏松的新骨组织,新生骨小梁形成,新骨超微结构呈“蜂窝状”。8周时骨小梁钙化程度继续升高,形成的板状骨排列出现一定方向性,新生骨组织由多孔疏松的结构向致密性结构转化,新原骨组织基本上融为一体产生骨性结合,髓腔相通。结论:自体骨粉移植修复下颌骨成骨可靠,愈合加快,愈合方式以骨传导爬行替代为主,且应用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的一个功能性片段,它是由A、T、C、G四种单核苷酸组成的遗传密码,是传递遗传信息的有生物功能的DNA序列的基本单位[1-2].现代医学科学已证实:①基因决定人的寿命;②基因决定人的衰老;③基因决定人的疾病出现;④基因决定人的健康和美丽.因此,基因测序有助于我们认清自身的生理基础和疾病预测.基因检测可指导人们正确使用美容产品.众所周知,现代的科技美容产品,多数建立在基因测序基础之上,基因检测是健康美容的基础.健康才有美丽,健康美容的观念,已深得人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健康年轻,美丽得之;延年益寿,自古有之;长生不老,人皆求之.因此,美容医学问题归根到底是衰老和医学的问题,有赖于生命科学的问题.即现代医学已进入基因时代[3-5].  相似文献   
7.
磷酸卵磷脂的中胚层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颏下大量脂肪组织堆积形成的"第二下颏"的治疗,Pinto通过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药物的基础成分是磷酸卵磷脂(Pch).近年来,我们对该药物的应用取得了成功,并且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游离SMAS瓣填充鼻唇沟改良面中下部除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传统的面中下部除皱术无法矫治过深鼻唇沟的改良方法。方法以面中下部除皱术的方法行广泛皮下剥离及SMAS下剥离。SMAS悬吊固定,将修剪后形成的游离SMAS瓣填充于鼻唇沟。自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对30例患者进行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0例患者6~12个月,颞部单侧发生脱发者1例,行脱发处皮肤切除术;耳垂处脂肪堆积者3例,3~4周可自行缓解。无面神经损伤、血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SMAS悬吊加游离SMAS瓣填充鼻唇沟的手术方法,解决了传统的面中下部除皱术对过深鼻唇沟改善不良问题,是安全有效的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9.
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及荷包缝合矫治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一种矫治乳头内陷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在乳头垂直方向两侧的乳晕上,设计两个对应的菱形切口,形成垂直双菱形去表皮皮下蒂皮瓣,通过乳头基底深部乳腺组织形成的隧道,骑跨转移至对侧菱形皮瓣的乳晕端,然后进行乳头基底荷包缝合矫治乳头内陷.结果 本组18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切口瘢痕不明显,感觉良好,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矫治乳头内陷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硅胶囊假体乳房增大成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自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诊治假体隆乳术术后并发症患者96例,其中包括纤维包膜挛缩、假体破裂渗漏、位置不佳、血肿等,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得以矫正,乳房形态恢复自然.经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对修复后效果满意.结论 引起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诱因很多,须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修复,使乳房术后功能正常、外形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