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问题。结果105例脑瘫患儿中,58例(56.2%)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1.9%为轻度吞咽困难,34.3%为中重度吞咽困难。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的吞咽障碍调查(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 DDS)及口运动评分不同(P<0.001)。DDS和口运动评分与GMFCS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504(P<0.01)。不同GMFCS分级的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不同(P<0.001),DSS分级、口运动障碍和GMFCS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5, r=0.27)。结论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GMFCS水平越高,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的比例越高,程度越重,GMFCS水平Ⅳ~Ⅴ级者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对其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然后分析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脑瘫患儿GMFCS分级水平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GMFCS分级显示,55.1%的痉挛型患儿为Ⅰ、Ⅱ级;53.8%的手足徐动型及85.7%的混合型患儿为Ⅳ、Ⅴ级;100oA的偏瘫患儿和55.4%的双瘫患儿为Ⅰ、Ⅱ级;67.4oA的四肢瘫和55.6%的双重瘫患儿为Ⅳ、Ⅴ级;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及边缘状态者多为Ⅰ、Ⅱ级,智力障碍程度越重,GMFCS分类级别越高;GMFCSⅢ、Ⅳ、Ⅴ级者合并的听觉、视觉、言语、摄食功能障碍及癫痫较Ⅰ、Ⅱ级者多。结论 脑瘫患儿GMFCS分级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有关,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合并症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吞咽障碍和口运动特点及其临床评定方法。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例脑瘫患儿(年龄18~96个月,男66例,女50例)进行吞咽障碍调查(DDS)和口运动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吞咽障碍特点。按年龄、性别匹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口运动评估,对比分析。 结果116例脑瘫患儿中,66例(56.9%)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6例(22.4%)为轻度吞咽障碍,40例(34.5%)为中-重度吞咽障碍。脑瘫患儿DDS总分范围为0~22分,中位值为6分。吞咽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各种进食技能不足(涉及吸吮、咬合、咀嚼和吞咽),进食时或进食后呛咳、噎食、呕吐,下颌运动和唇闭合差,舌的搅拌、侧方转运能力差;进食过程中头颈过伸展或哭闹;不同类型的脑瘫吞咽困难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比较严重,痉挛型双瘫的吞咽障碍最轻。本组90例(77.6%)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痉挛型双瘫和偏瘫患儿的口运动障碍发生率相对较低,分别为62.2%(28例)和55.0%(11例),其他各类型所有患儿都存在明显的口运动障碍。 结论口腔期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DDS调查表和口运动评估二者结合,可以作为评估脑瘫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工具,但对于咽期和食管期的吞咽问题则应配合电视荧光吞咽检查等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受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43例4~12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 痉挛性双瘫患儿33例(60.0%)GMFCS和MACS分级Ⅰ~Ⅱ级;痉挛性四肢瘫患儿28例(75.7%)GMFCS和MACS分级Ⅲ~Ⅴ级;痉挛性偏瘫患儿21例(55.3%)GMFCS和MACS分级Ⅰ级,2例患儿GMFCSⅡ级,14例MACS Ⅱ级.GMFCS与MACS之间的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7,P<0.05).结论 GMFCS和MACS评价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受损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迟缓程度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系统、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对113例脑瘫患儿进行评估,分析语言发育迟缓率与脑瘫类型和GM FCS分级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113例脑瘫患儿中,GM FCSⅠ-Ⅱ级42例,Ⅲ级27例,Ⅳ-Ⅴ级44例。大多数偏瘫患儿属于轻度运动障碍,语言理解和表达迟缓率仅为18.75%和37.5%;痉挛型双瘫中半数为轻度运动障碍、半数为中重度运动障碍,语言理解和表达发育迟缓率分别为66.67%和83.33%;痉挛型四肢瘫、失调型、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以中重度运动障碍为主,语言发育迟缓率依次为88.89%、75.00%、91.67%、71.43%,虽然后两者语言发育商得分理解明显高于表达(均 P<0.05),但语言理解与表达迟缓率相当。GMFCS和语言发育水平呈正相关(理解r=0.402,表达r=0.389,P<0.01)。结论:语言发育迟缓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伴发障碍,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脑瘫类型、运动障碍程度明显相关。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混合型脑瘫以及GM FCS水平Ⅲ-V级的脑瘫患儿语言迟缓率高且程度重,应及早介入言语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的效果。方法对132 例实行SPR手术治疗的患儿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比较各组间疗效。结果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SPR术后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GMFCS Ⅰ级者肌张力下降更为明显(P<0.01);GMFCS Ⅱ级者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01);GMFCS Ⅰ级与GMFCS Ⅳ级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其余各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67)。结论SPR手术对于不同GMFCS分级脑瘫患儿的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口部运动治疗对脑瘫患儿口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口咽期吞咽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口部运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治疗6周。采用临床疗效评价,吞咽障碍评价(DDS)及吞咽障碍分级标准(VFSS)评定2组患儿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66.6%,P<0.05)。治疗后,2组患儿D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口部运动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口咽期吞咽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纯口部运动治疗,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患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粗大运动功能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现,明确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共有来自上海三家康复机构、年龄为18~90个月的脑瘫患儿118例参加此项研究。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不同GMFCS级别间PEDI各项分值之间的差异,分析GMFCS和GMFM各项分值与PEDI分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GMFCS级别间的PEDI分值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EDI的分值大多会随着GMFCS级别的降低而增高,其中移动能力最为低下;PEDI尺度化分与GMFC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50~0.85,P<0.001);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54~0.85,P<0.001),其中移动能力与GMFCS和GMFM各项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略高。 结论不同粗大运动功能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粗大运动功能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越强。通过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可能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移动能力,同时还应该兼顾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瘫患儿髋关节脱何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90例脑瘫患儿进行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和脑瘫类型区分,并测定股骨头外移百分比.结果 四肢瘫患儿发生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最大,偏瘫患儿的风险最小;GMF-CS Ⅰ级发生髋关节脱位的风险最小,GMFCS Ⅴ级风险最大.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髋关节异常发育与脑瘫类型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1~6岁不同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 对708例1~6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分析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GMFM分值分布状况.结果 GMFCS Ⅰ级患儿GMFM-66分值上升幅度最大,从48~50个月起,各月龄组75%以上的患儿GMFM-66分值大于67分;GMFCS Ⅱ~Ⅳ级患儿1~6岁间GMFM-66分值上升的幅度比较相似,GMFCSⅡ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只有不超过25%的患儿GMFM-66分值可以超过67分,GMFCSⅢ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均有超过50%的患儿GMFM-66分值低于56分,GMFCS Ⅳ级患儿6岁以前各月龄组(除54~56和66~68月龄组)有75%的患儿GMFM-66分值不能超过46分;GMFCS Ⅴ级患儿GMFM-66分值l~6岁间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与其他级别患儿相比,Ⅴ级患儿从5岁起GMFM-66分值还呈现出随着月龄的增加而下降趋势.结论 不同GMFCS级别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各自的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11.
脑损伤后的运动再学习与运动控制(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运动技能重新学习各阶段的训练原则[3,5,11,12]4.1认知阶段的训练4.1.1训练目的认知阶段的训练目的是促进病人对运动的理解并能组织早期练习,重点是明确与功能有关的动作目的,所学习的任务对病人来说应是重要的、需要的和现实的。治疗师应按照正常情况先示范训练的运动,提出基本要求(如平稳、安全、正常速度),这些将有助于帮助病人形成一个内在的认知联系或正确的参考点。病人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所学习运动的关键部分,明确对个人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的环境特征。治疗师则要指明该次练习与其它学习过的运动的相似之处,以便与其它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于3岁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同时接受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评定的193例小于3岁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为研究对象,比较GMFM各项分值与FMFM分值在不同月龄和类型患儿中的相关程度,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GMFM5个功能区分值对FMFM分值的影响程度。结果在不同月龄和类型的脑性瘫痪患儿中,GMFM各项分值与FMFM分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26~0.85,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MFM的A区和B区分值对FMFM分值的影响力较大,校正决定系数为0.748,A区的作用更为强烈。结论小于3岁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对不同年龄和类型的脑性瘫痪儿童都应该重视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训练相结合,同时必须加强基本运动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n children, reaching emerges around four months of age, which is followed by rapid changes in hand function and concomitant changes in gross motor function, including the acquisition of independent sitting. Although there is a clos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domains, to date the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ngitudinal profile of chang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and function (i.e. reaching for and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13 norm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born at term who were evaluated every 15 days from 4 to 8 months of age.

Method:

The number of reaches and the period (i.e. time) of manipulation to an object were extracted from video synchronized with the Qualisys(r) movement analysis system. Gross motor function was measured using the 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NOVA for repeated measures was used to test the effect of age on the number of reaches, the time of manipulation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models were used to test the associations of reaching and manipulation with gross motor function.

Results: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aches (p<0.001), the time of manipulation (p<0.001)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p<0.001) over time, as well as associations between reaching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R2=0.84; p<0.001) and manipulation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R2=0.13; p=0.02) from 4 to 6 months of age. Associations from 6 to 8 months of age were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d function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was not constant, and the age span from 4 to 6 months was a critical period of interdependency of hand function and gross motor func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粗大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GM)和精细运动(FM)技能评估量表评定的522例年龄小于1岁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确定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其相关程度。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组别间患儿GM、FM各项原始分和标准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均明显低于反射项(t值分别为23.82、32.27、37.06、26.92,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别患儿反射、姿势和移动项标准分值与FM分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0.39-0.85,P<0.01),且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与GM分值也有良好相关性(r=0.55-0.85,P<0.01)。结论: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的反射发育明显好于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其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mental practice on retention of a newly learned functional motor task in older adults. Nineteen non-demented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nd received a session of individual instruction in a novel motor task. Subjects were scored on their performance of the motor task on the final practice trial of the training session, and again 48–72 hours lat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entally rehearsed the procedure 4 times in the 48 hour interval between training and testing while control subjects did not.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test day than the control subjects (p < 1.0), and difference scores from training to testing d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p < 0.50).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 older adults, mental practice facilitates retention of a newly learned functional motor task.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3—7岁的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运动障碍特点进行分析和干预,以探讨该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差异及对策。方法:对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A组)及12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B组)在人选时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进行测量,比较两组人选时,6个月后以及治疗前后各功能区评分的改变。结果:A组患儿在GMFM量表B区、C区、D区、E区得分及总分均较B组为高,A组患儿GMFM涉及上肢的和不涉及上肢的任务的平均分、动态任务的平均分均较B组为高,两组患儿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GMFM静态任务平均分,治疗前后各区得分和总分改变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表现不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障碍较痉挛型为重,对于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需针对其运动障碍特点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在正常婴儿中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在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中应用时的组间信度及组内信度。方法:在中国北京城区居住的45名正常足月婴儿加入本研究,平均月龄(6.89±2.97)个月(最小月龄4个月,最大月龄12.5个月);其中男婴26例,女婴19例;小于6个月龄的婴儿23例,大于6个月龄的婴儿22例。3名评估者(评估者A、B、C)加入本研究。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评估者A应用AIMS对婴儿进行现场运动评估并摄像,评估者B、C分别通过录像进行独立地AIMS评分,通过三者对同一婴儿的AIMS评分计算组间信度。在距第一次评估至少1个月以上,评估者B、C分别根据录像再次对每个婴儿进行AIMS评估,通过同一评估者对同一婴儿两次评估的AIMS评分计算组内信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测信度。结果:在组间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0.995,小于6个月龄组ICC=0.903,大于6个月龄组ICC=0.974;在组内信度的研究中,总体ICCs=0.997—0.999,小于6个月龄组ICCs=0.892—0.972,大于6个月龄组ICCs=0.987—0.998。结论:AIMS在评估中国北京城区正常足月婴儿运动发育水平时具有较高的信度。  相似文献   

18.
运动神经元病及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MN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运动神经元病(MND)及MNDS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结果MND38例(42.4%),对症及支持治疗,总有效率21.4%;MNDS52例(57.8%),病因为主治疗,总有效率61.5%。两者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明确MNDS的病因,对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康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岁以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98例,应用PDMS-FM测定其精细运动功能。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标准分(sGr)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标准分(SVI)进行分析。结果:sGr、sVI和FMQ在不同类型的脑瘫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四肢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最差,双瘫患儿较好,而偏瘫患儿介于二者之间,两两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脑瘫患儿总体的抓握能力较差而视觉运动统合能力较强(P<0.001),四肢瘫患儿在<12月、12—24月和≥24月三个年龄段中,抓握能力均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双瘫患儿在<12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1),在1岁以上的两组中,二者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偏瘫患儿则在12—24月组中,抓握能力显著差于视觉运动统合能力(P<0.05),在<12月和≥24月组中,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PDMS-FM可以很好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在脑瘫的临床分型和治疗工作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运动再学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动再学习组45例,行运动再学习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2例,仅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周、2周、4周时采用Fugl-Meyer法、Barthel指数量表、躯干sheikh、平衡Berg量表进行评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均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运动再学习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技术有利于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