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88例经病理证实的TTTS胎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和妊娠结局.根据传统Quintero标准分期.对16个TTTSⅢ期的受血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其心功能情况.结果 88例双胎输血综合征中,Ⅰ期12例,Ⅱ期14例,Ⅲ期31例,Ⅳ期12例,V期19例,共存活胎儿42个,存活率23.9%(42/176).孕24周后出现Ⅰ、Ⅱ期者共13例,胎儿存活率84.6%(20/26).孕24周前出现Ⅳ、V期8例,胎儿存活率为0.Ⅲ期受血儿出现心功能异常9个,存活率33.3%(3/9).结论 及时诊断和正确分期TTTS,并提供其血流和心功能情况对TTTS胎儿预后和转归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超声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供血儿"的心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供血儿"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7例TTTS孕妇及19名正常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孕妇,测量脐动脉、脐静脉、静脉导管等血流频谱参数,计算胎儿心胸面积比值及心肌做功指数,重点分析"供血儿"的心功能改变。结果 TTTS"供血儿"中,7胎出现脐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失或反向,1胎发现心脏明显扩大并合并心包积液。"供血儿"静脉导管搏动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胎儿。结论 TTTS"供血儿"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功能异常,动态监测心功能状况有助于判断TTTS严重程度,评价干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固定胎"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固定胎"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并通过随访病程进展对超声诊断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12例中,6例初次超声检查即诊断为"固定胎",6例为超声随访过程中发现形成"固定胎";超声诊断"固定胎"病因为选择性一胎宫内生长受限(sIUGR)6例,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3例,双胎之一双肾多囊性发育不良1例,人鱼序列征1例,另1例超声未能做出病因学诊断。除1例超声未能做出病因学诊断者外,余11例在终止妊娠或分娩后临床均证实超声诊断。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有助于"固定胎"病因学诊断,通过对脐带插入点、羊水量、胎儿心血管系统进行超声评估可推测"固定胎"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产前MRI诊断胎儿侧脑室前角旁囊肿的价值,并随访观察胎儿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44胎侧脑室前角旁囊肿胎儿,并跟踪随访观察其MRI特征及妊娠结局。结果 44胎中,23胎Ⅰ型、11胎Ⅱ型及10胎Ⅲ型侧脑室前角旁囊肿;T1WI见侧脑室前角旁类圆形/椭圆形、条形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其中22胎合并其他颅内、外畸形。3种类型囊肿位置(单/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囊肿性质(单/双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7);左、右侧囊肿最长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9例出生后复查MRI,4例囊性病灶消失,8例病灶较胎儿期缩小,7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产前MRI可为胎儿侧脑室前角旁囊肿产前咨询及出生后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侧脑室前角旁囊肿胎儿预后与其类型、大小及伴发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儿尸体MR检查替代胎儿尸体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并终止妊娠后的33胎行MR检查,与尸体解剖对照,分析比较产前超声结果、胎儿尸体MRI与尸体检查结果。结果 33胎中尸体检查共检出胎儿畸形42处。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8.10%(37/42),胎儿尸体MRI诊断符合率92.86%(39/42)。 4胎心脏异常中,仅有2胎MRI结果与尸体检查符合。除外心脏结构畸形,胎儿尸体MR检查与尸体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37%(37/38)。结论 在患者家属拒绝胎儿尸体检查时,胎儿尸体MR检查有望成为一个较好的、可被家属接受的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TSCC患者行MR检查,观察TSCC的MRI表现,并行T分期、N分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评价MRI与术后病理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MRI术前诊断T1期TSCC 37例,T2期54例,T3期7例,T4期56例;N0期104例,N1期31例,N2期19例;AJCC分期中I期34例,Ⅱ期37例,Ⅲ期21例,Ⅳ期62例。术前MRI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14、0.786和0.790(P均<0.01)。术前MRI对TSCC 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01%(134/154)、88.96%(137/154)和85.06%(131/154)。结论 MRI在TSCC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N分期及AJCC分期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超声和磁共振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与MRI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ACC)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怀疑胎儿ACC孕妇16名,均在超声检查后3天内接受胎儿MR检查。将超声、MRI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结果对照。结果 16名孕妇共检出胎儿16胎,MRI证实14胎为胎儿ACC(出生后随访证实5胎,引产后证实9胎),1胎为单纯双侧脑室扩张伴灰质易位,1胎为脑白质、脑干发育不良。MRI与超声比较,诊断胎儿ACC一致者7胎;超声可疑、MRI肯定者7胎;对于其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两者一致者7胎,MRI多于超声者4胎。结论 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胎儿ACC的普遍方法;MRI对胎儿ACC的显示明显优于超声,有助于明确诊断胎儿ACC并判断其分型及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胎儿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DSM)的产前超声与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胎经产前超声及MRI诊断为脑中线处DSM胎儿,并与引产尸检结果对照,观察中线处DSM的产前影像学特征。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3胎DSM,其中1例合并血栓形成;5胎均表现为中线处囊性回声肿物,其中4胎于扩张的静脉窦内见云雾状细密点状回声;合并血栓者于囊性回声区内见高回声团块,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产前MRI诊断5胎均为DSM,其中2胎合并血栓形成;4胎主要表现为中线处窦汇区三角形或楔形瘤样扩张,并向邻近上矢状窦后部延伸,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合并血栓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绕。5胎均接受引产,1胎尸检见胎儿上矢状窦偏后部及窦汇区呈瘤样扩张及血栓形成。结论 胎儿中线处DSM具有典型产前超声与MRI表现;产前超声不能除外胎儿DSM时,建议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肿瘤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肿瘤的13胎超声及MRI资料。结果 13胎心脏肿瘤中,5胎为单发肿瘤,8胎为多发肿瘤;MRI发现颅内结节性硬化6胎,其中2胎心脏肿瘤为单发、4胎心脏肿瘤为多发。结论 胎儿心脏肿瘤多与结节性硬化症有关。产前超声发现胎儿心脏肿瘤时,应行产前颅脑MR检查,以早期诊断结节性硬化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对超声发现侧脑室增宽胎儿的诊断价值及出生后的预后评价。方法 选取超声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或疑似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接受产前MR检查的孕妇124例,比较MRI与超声的诊断结果并评估患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124例孕妇中,MRI诊断胎儿侧脑室增宽且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8例,包括确诊超声疑似诊断6例,诊断与超声结果不一致12例。MRI随访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的106胎胎儿:11胎终止妊娠,95胎分娩。存活婴幼儿中45例复查头MRI,9例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侧脑室宽度12~15 mm亚组发生率高于10~<12 mm亚组(42.11% vs 3.85%,P<0.01),双侧脑室不对称增宽亚组高于对称性增宽亚组(54.55% vs 11.76%,P<0.05)。侧脑室宽度10~<12 mm亚组中96.15%(25/26)患儿出生后预后良好。结论 MRI与超声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产前诊断率,单纯性侧脑室宽度10~<12 mm的胎儿预后良好;对于12~15 mm及双侧脑室不对称增宽的胎儿,应重视出生后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和MRI评估正常胎儿胸廓发育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30胎正常胎儿,分别以超声和MRI测量胎儿胸廓横径、前后径、面积、胸围、胸廓体积和肺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Bland-Altman图分析同一医师及不同医师间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以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超声测量胎儿肺体积、胸廓体积与MRI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同一医师及不同医师以超声测量胎儿胸廓二维指标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均高于MRI,而以MRI测量胎儿胸廓体积和肺体积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均高于超声;同一医师以超声测量胎儿胸廓横径的可重复性最高[ICC=0.996 4,95%CI(0.992 5,0.998 3)],且一致性最高[界限宽度-0.004 7±0.057 3,95%CI(-0.026 1,0.016 7)]。超声与MRI测量胎儿肺体积和胸廓体积高度相关(r=0.915、0.957,P均<0.001)。结论 超声和MR均可评估正常胎儿胸廓发育,胎儿胸廓发育的二维指标测量超声优于MRI;三维指标测量MRI优于超声,但两者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产前多序列MRI诊断胎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TEV)的价值,并与超声诊断结果对比。方法 纳入26胎经出生后证实的CTEV胎儿。A组孕周≤28周,B组孕周>28周,各13胎,均于产前超声检查后3天内接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胎儿足部MR扫描。观察CTEV胎儿足部信号特点,比较MRI与超声诊断CTEV的准确率。结果 MR SSFSE、FIESTA及FIRM序列图像中,CTEV胎儿足部骨组织均呈低信号、皮肤肌肉均呈等信号;DWI图像中,长骨骨干及皮肤肌肉均呈低信号,骨骺端呈高信号。产前MRI共误诊1胎CTEV为多趾畸形,漏诊2胎及1胎双侧病变中的1侧CTEV,诊断CTEV的准确率为88.46%(23/26);超声共漏诊5胎,诊断准确率为80.77%(21/26)。A组产前超声诊断CTEV准确率(100.00%)高于MRI(76.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前MRI诊断CTEV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超声(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序列MRI可用于产前诊断胎儿CTEV。采用快速扫描技术、反复采集胎儿足部位置变化后冠状位图像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前MRI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MRI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产前MRI特点。结果 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中,食管闭锁5胎,2胎Vogt分型Ⅲa型T2WI未显示胃泡,3胎Ⅲb型T2WI表现为食管上段囊状扩张,胃泡微小。十二指肠闭锁4胎,MRI均表现为"双泡征"。小肠闭锁10胎,5胎无合并症,其中1胎为空肠闭锁,T2WI示肠管信号均匀,4胎回肠闭锁T2WI示肠管呈等低混杂信号;1胎合并肠重复畸形,4胎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胎幽门闭锁合并回肠闭锁和结肠闭锁,T2WI示胃泡扩张。4胎肛门闭锁胎儿中,3胎低位闭锁,表现为胎粪聚集致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扩张,1胎中位闭锁,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管腔均发育细小。结论 产前MRI对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44胎产前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胎儿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并与MR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结果 本组166 471胎胎儿(166 471名孕妇)中产前超声检出44胎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为2.64/10 000(44/166 471)。其中4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复诊, 24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4胎为肾上腺囊肿、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1胎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40/44)。接受MR检查的14胎中,1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确诊, 8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MRI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 (10/14)。MR与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P>0.05)。结论 超声与MRI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50胎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的胎儿,根据检查方法分为2组,对试验组28胎行产前超声及MR检查,对对照组22胎行单纯超声检查。以引产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之间及试验组内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试验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7%(15/28);MRI修正及明确了13胎(13/28,46.43%)的诊断结果,MR诊断准确率为100%(28/28),高于超声(χ2=59.740,P<0.001)。对照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1.82%(18/22),低于试验组的MRI修正后的诊断准确率(χ2=19.780,P<0.01)。结论 CSP缺失是胎儿颅内结构异常的重要线索之一;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SP缺失时,应注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结构。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的准确率及预后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囊性淋巴管瘤的产前MRI特点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4月经超声检查怀疑胎儿淋巴管瘤并有完整资料的4例孕妇的常规MR图像,孕妇年龄24~30岁,孕龄31+3周~38+1周,观察分析其MRI特点。 结果 4胎经MRI诊断为胎儿囊性淋巴管瘤,均由产后病理得到证实;MRI显示病变为单囊状或内含分隔、呈多囊状的长T1长T2信号,病变部位以颈部多见,瘤体直径1.73~10.63 cm。 结论 产前MRI能明确诊断胎儿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8.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价值。 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的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对14胎二维超声疑似ACC胎儿及30胎正常胎儿进行检查,将超声声像图与MRI表现对照分析。 结果 12胎接受了MR检查,其中8胎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产前三维超声诊断胎儿ACC的准确率为66.67%(8/12),敏感度为80.00%(8/10),漏诊率为20.00%(2/10),阳性预测值为80.00%(8/10)。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TUI模式的多切面连续观察,可以得到胎儿ACC诊断的直接可靠的依据,且不延长检查时间。三维超声TUI模式连续的矢状切面图像有助于提高产前超声对胎儿AC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产前MRI诊断胎儿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胎儿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的产前MRI表现。方法 收集11胎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胎儿,经产前超声检查于孕21~27周发现胎儿枕部或小脑区异常,之后1周内接受MR平扫。11胎中,9胎经引产病理证实,2胎出生后随访复查证实。分析胎儿硬脑膜窦畸形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11胎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MRI均表现为枕部颅板下窦汇区囊状扩张,约10 mm×15 mm~35 mm×55 mm,邻近静脉窦亦可见扩张;轴位和冠状位MRI上病灶呈楔形,矢状位上呈纺锤状或新月形;病灶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低-等或稍高信号。其中9胎硬脑膜窦畸形内可见血栓形成,为类圆形或条块状,偏于囊性肿物一侧壁上,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等或高信号;6胎血栓周围见含铁血黄素沉积。2胎硬膜窦横径超过30 mm,邻近脑实质及小脑受压向前移位。9胎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显示畸形扩大的静脉窦,其中7胎见偏心性血栓,周围可见分支血管。2胎出生后婴儿脑实质均发育正常。结论 产前MRI可准确诊断胎儿中线处硬脑膜窦畸形,同时可评估大脑发育状况,有助于评估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7例股骨头坏死初治患者及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和T1ρ检查,通过工作站后处理计算定量参数T1ρ值。比较对照组及不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患者的T1ρ值,并分析T1ρ值与ARCO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ARCO 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28例。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患者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P<0.01);Ⅲ期与对照组、Ⅰ期及Ⅱ期的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ρ值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rs=0.75,P<0.01)。结论 T1ρ成像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软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