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ISM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64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分析ISMAD的影像特征与临床症状和治疗选择的关系。结果15例夹层破口均位于动脉前壁,距离根部(24.3±9.7) mm;73.3%(11/15)的破口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弯曲近远端各1 cm区域内。无腹痛(8例)与腹痛(7例)患者夹层长度、真/假腔短径比及真/假腔长径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Yun分型Ⅰ型5例,Ⅱa型3例,保守治疗均有效;Ⅱb型7例,其中3例保守治疗有效,4例行腔内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症状均缓解。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探针成像可清晰显示ISMAD的影像特征,可为ISMAD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应用Acuson-128型电脑声像仪,配5MHz线阵探头。测量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结果,糖尿病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眼动脉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增加(P<0.01)。结论,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判断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此项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发现肝癌CT“密度更低区”的特征是:在低密度的癌灶内应有多数性的“密度更低区”;“密度更低区”可发生在肿瘤的中心和(或)边缘,其形态可以是多斑点状(主要见于结节型肝癌),也可以是片状并多斑点状或多条状(多见于巨块型肝癌).认为以上肝癌CT“密度更低区”的特征是肝癌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转移瘤进行CT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多因素疾病 ;其临床表现复杂 ,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 ,用解剖、生化或组织学等检查结果都难以解释 ,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全球性功能性疾病。其发病无种族差异 ,多发生于 2 0~ 5 0岁的人群 ,男女之比为 1.2∶ 2 .7,约占消化内科门诊的 4 0 %~ 70 % ,其特点是 :肠壁结构无缺陷 ,但整个肠道有生理反应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泻、便秘 ,腹泻与便秘交替或腹痛。诊断依据罗马 标准。1 病因1.1 精神因素 IBS…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CT征象对GIST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有完整cT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的38例原发GIST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同cT征象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3年生存率为86.8%。生存分析显示,GIST生长方式、最大径、形态、边界、坏死形式、溃疡形成、周围侵犯及肝转移等CT征象可明显影响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均P〈0.05)。但GIST钙化与否与强化程度则与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cT检查能充分显示GIST肿瘤内部情况和相邻组织关系,能判断肿瘤坏死、出血、肿瘤内细小钙化、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对GIsT患者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分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评价CT表现对GIST病理分级的作用。方法收集有完整CT及病理组织学资料的原发性GIST共58例,其中恶性41例,良性和交界性者17例,对照病理组织学与病理分级,分析其CT征象对GIST分级的作用。结果发生于小肠、直肠的GIST比来源于胃和食道的恶性可能性更大。50例GIST表现为向腔外及壁间生长,其中38例为恶性;肿瘤平均最大径为7.5 cm,最大径≥7.5 cm者共26例,其中恶性23例;呈分叶状生长的GIST 35例,其中恶性30例。所有良性或交界性的GIST边界清晰,19例恶性GIST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所有的恶性GIST均呈不均匀强化,均见坏死,10例良性或交界性者不均匀强化,亦可见坏死。15例恶性GIST出现周围侵犯。5例肝转移,1例腹膜种植转移。肿瘤明显强化、肿瘤表面血管、瘤内粗大血管、肿瘤腔侧面黏膜强化环及肿瘤腔侧面出现溃疡这几个因素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检查对GIST的术前诊断和病理分级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假囊肿型胎粪性腹膜炎(MPC)胎儿期MRI和婴儿期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产后病理证实的MPC胎儿期及婴儿期影像资料,4例产前行胎儿MR平扫,4例出生后行腹部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序贯行胎儿MR和产后腹部CT检查。观察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3例病灶位于中上腹,右上腹肝下缘4例,右中下腹1例,左腹2例。MR检查的6胎中病灶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1胎,低信号3胎,等/稍低信号2胎。CT检查的6例中5例壁囊薄,1例囊壁较厚;6例病灶囊壁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CT示病灶与邻近肠管关系密切、分界不清;4例囊壁及内部见多发钙化。具有产前及产后影像资料的2例中1例胎儿期腹腔积液于产后消失;2例产后CT检查囊壁及囊内出现多发钙化。结论 MPC的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均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MPC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特征,有助于准确诊断胎儿或婴儿MPC。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起源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组异质性肿瘤,临床较少见,胃肠道和胰腺为其好发部位。病理学上按肿瘤分化程度分低度恶性、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3大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病例缺乏特异表现。就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进展予以综述。重点介绍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各种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