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T检查显示右侧卵巢区可见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囊壁厚,边界清晰,内见分隔及乳头状物突入,平扫囊性部分CT值约19 HU,实性部分CT值约35 HU(图1),增强扫描实性肿块显著强化,囊腔范围变小,动脉期病灶从周边开始强化向中心扩展(图2),静脉期病灶强化仍明显(图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6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应用扩张颢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治疗.治疗过程分三期进行.一期:根据面部瘢痕的大小和形状在同侧头部放置皮肤扩张器,术后定期注水扩张.二期:待扩张头皮组织量达到要求后,取出扩张器,形成颞浅血管蒂的头部皮瓣,移植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三期:二期术后2周,开始对移植皮瓣进行激光脱毛,一般4~6次治疗后皮瓣毛发消脱干净.结果 6例7块皮瓣完全覆盖面部皮肤缺损,血供良好,全部存活,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激光脱毛效果肯定.经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厚度等方面较匹配,面部轮廓、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扩张颞浅血管蒂头部皮瓣移植联合激光脱毛是修复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护理记录单书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发现护理记录单书写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依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及我院《护理文件书写质控标准》分期抽查出院病历共8586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反馈、整改、培训及效果追踪。结果: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文件质量得到保证,书写合格率100%,甲级率98.36%。结论:通过护理记录书写的检查,发现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5.
超低浓度灌注共振吸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麦慧 《中国美容医学》2000,9(4):294-296
目的:探讨一种低创、快速、确切的吸脂方法。方法:将0.015~0.03%利多卡因肿胀液行皮下快速超量灌注,用高频共振吸脂机将充分肿胀的脂肪振碎低负压吸出体外,同时计算术中出血量,累进栖组13例术中出血量平均的14ml,占抽出物的0.84%,吸脂快速、彻底、术后皮肤表面平滑,皮肤松驰度明显改善。结论:超低浓度利多卡因皮下超量江注行指肪共振吸脂是一种操作更简单、更快速、真正低创的吸脂技术。  相似文献   
6.
滕晓颦  殷国前  麦慧 《微创医学》2009,4(5):542-546
皮肤扩张术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下方,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增加扩张器容量,对扩张器表面皮肤产生压力,通过生长和弹性扩张增加局部皮肤表面积,用转移新增的“额外”皮肤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皮肤扩张术改变了整形外科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为烧伤、创伤瘢痕、肿瘤、缺损的修复重建及其他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治疗手段,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整形外科里程碑性的成果。在我国,1984年张涤生教授开始应用皮肤扩张技术。  相似文献   
7.
麦慧 《广西医学》2001,23(6):1569-1570
睑袋的形成是由于皮肤、眼轮匝肌、眶内脂肪、眶隔筋膜等组织退行性变化的结果 ,是面部老化的表现。常规的手术方法是行眼轮匝肌浅面剥离 ,切除内、中、外三团眶脂肪及少量多余的皮肤 ,对中老年患者术后易形成下睑凹陷及不同程度的外翻畸形 ,且无法消除睑袋沟 ,达不到下睑年轻化的效果。为此我们采用眶隔固定法对中老年患者行睑袋整复术 ,已为 34例整复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开始采用本法行中老年睑袋整复 34例 ,均系双侧。女 30例 ,男 4例。年龄在 39~ 6 8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例。1 2 手术方法 :沿下睑睫毛下 1m…  相似文献   
8.
麦慧 《广西医学》2009,31(10):1544-1546
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膜退变松弛,眶脂肪移位、脱垂等病理改变导致下眼睑组织不同程度臃肿、膨隆或下垂,形成如袋状的异常形态称睑袋,也称眼袋、眼睑脂肪袋等。睑袋整复术是最常见的面部美容外科手术之一,它对面中1/3的年轻化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随着眶区解剖理论的不断更新,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睑袋的整复术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睑袋整复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一些新认识、新理念及新术式不断出现。现将国内外睑袋整复术式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睑袋形成原因分析及整复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慧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41-1442
目的:探讨睑袋整复术眼睑年轻化的更好术式。方法:自2007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各种类型的睑袋整复术34例。结果:随访4~21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下眼睑袋状外观完全消失,疝出的眶脂及下眶缘沟、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恢复自然、圆钝的下眼睑轮廓;外眼角及下睑缘形状自然;无术后复发、下眼睑凹陷等并发症。结论: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睑袋整复术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矫正睑袋形成的原因,疗效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观察颅内基底动脉(BA)、上矢状窦(SSS)和中脑导水管(AM)的生理流动模式。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37名,采用PC MRI测量BA、SSS和AM流体的流动模式。观察时相-流速曲线特征,记录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峰值流速及达峰时相点,并计算两峰值时相差率,记录心动周期内每搏流量、净流量。结果 BA呈单向高幅流动,时相-流速曲线为"缓降-速升-缓降"型;SSS呈单向低幅流动,曲线为"缓降-缓升-缓降"型,两波峰时相差率最小;AM脑脊液呈双向振动式流动,呈"缓升-缓降-缓升型",时相差率最大,绝对每搏流量(74.03±33.22)×10-3 ml,向4脑室净流量为(3.70±2.78)×10-3 ml。BA心动周期内两流速波峰间时相差率小于SSS、AM(F=26.63,P<0.01)。结论 BA、SSS及AM的生理流动模式不同。脑室系统、脑组织容积在心动周期内发生动态变化。PC MRI时相-流速曲线可直观、准确地观察脑血管、脑脊液的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