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泥浆灌注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用泥浆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41例,随机分为泥浆洗胃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2组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的发生时间、住院期间死亡时间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和痊愈率.结果 观察组MODS发生时间为(2.84±0.43)d,住院至死亡时间为(5.98±0.57)d,全部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10.76±1.38)d,痊愈率42%;对照组MODS发生的时间为(2.09±0.35)d,住院至死亡的时间为(3.17±0.44)d,全部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8.56±1.02)d,痊愈率1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用泥浆灌注洗胃辅助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2.
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7月至2010年2月确诊的10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A组,37例),常规治疗加HP组(B组,33例),常规治疗加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C组,34例).治疗3周后观察患者肝、肾、心功能指标,评价器官损害情况及预后.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服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死亡31例,B组死亡15例,C组死亡12例(P=0.00);B组、C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明显长于A组[(8.13±4.03) d、(9.67±4.12) d比(2.99±2.10) d,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肾、心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C组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HP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该研究对我院2007-07~2010-02确诊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三组,A组为常规治疗,B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治疗,C组为常规治疗加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各组患者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和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变化.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ISD法.多个率比较采用非校正x2检验.结果该研究人选患者104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服药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肝肾功能、中毒性心肌炎发生率及死亡病例存活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A组,而B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又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对患者各个器官的损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如何对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科学救护,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方法:将2008年7 月~2010 年3月在我科确诊的70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7例.70例患者入院确诊后即给予洗胃、导泻、保护胃黏膜、免疫抑制等综合治疗措施,呼吸衰竭者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灌流次数为5~10次,每次灌流时间为2. 0~2. 5 h.观察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病死率、死亡患者存活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服药剂量及中毒后洗胃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3周的治疗后,对照组的存活率16.22%,治疗组的存活率54.5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发生肝、肾、心等脏器功能损害病例比率分别为56%、55%、45%,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各个器官的损害,抑制肺纤维化,增加患者生存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降钙素原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PQ)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特点,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中毒后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中毒距就诊时间、中毒距血液灌流时间等一般资料.在患者入院第1,3,7天分别测其血清PCT等生化指标.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PCT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PCT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存活72例,死亡56例.其中,有90例患者入院第1天测得PCT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最后死亡48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CT动态水平与生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d:(0.96±0.13)vs.(0.08±0.01),3d:(1.12±0.14)vs.(0.28±0.05),7d:(1.22±0.14)vs.(0.20±0.03),P<0.01];动态观察发现,死亡组PCT呈逐步上升趋势,生存组于第3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病程早期PCT水平与中毒剂量、尿百草枯浓度、CRP、WBC、ALT、CR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4、0.724、0.723、0.332、0.700、0.414,P均<0.01).结论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早期PCT水平升高与中毒剂量及尿百草枯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百草枯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发展、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百草枯中毒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7例,两组均予常规及HP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CVVH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45%、73.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延长,ARDS、MODS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P联合CVVH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血液灌流救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反复血液灌流(HP)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接受早期反复HP(服毒24h内接受HP≥2次)的8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早期反复HP的疗效进行分析.A组与B组除HP外接受统一的综合救治方案.应用SPSS 13.0软件包,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168例患者均为口服百草枯农药急性中毒,A组81例,病死率64.2%,B组87例,病死率78.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01,P=0.042).A组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3.6±3.3)h,服毒24h内平均接受HP(2.9±1.4)次.中毒后第2天开始,A组和B组患者SOFA评分均高于来诊时,中毒第3天、第4天A组患者的SOFA评分低于同日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患者比较,B组患者中ALT> 80 U/L和TBIL> 34.2 μmol/L的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肌酐>177 μmol/L,PaO2<60mm Hg(1mm Hg=0.133 kPa)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A组,且出现时间早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ALT、TBIL、肌酐、AMY、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最高值比A组患者高,而B组患者PaO2最低值比A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反复HP可以延迟急性百草枯中毒后脏器损伤并减轻损伤程度,为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320排CT灌注扫描观察兔百草枯中毒早期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其灌注参数指标评估肾损伤的程度.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百草枯组12只,对照组12只.百草枯组一次性腹腔注射35 mg/kg剂量百草枯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注射后2h、12 h及24h行320排CT灌注扫描以获取灌注图像、肾脏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与肾脏血容量(renal blood volume,RBV)的灌注参数值;各时间点耳缘静脉采血2mL检测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结果 百草枯组:sCr、BUN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 h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百草枯组24h时检测sCr、BUN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BF、RBV于注射百草枯后2h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 h及24h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BF、RBV较sCr、BUN能更早地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光镜下,百草枯组病理改变有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水肿、空泡变性,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等;对照组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未见细胞充血水肿、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 320排CT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肾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蝮蛇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蝮蛇伤患者根据入院时中毒程度分为轻型、重型、危重型;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根据抗蝮蛇毒血清干预的时间分为干预前组、干预6 h组、干预24 h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未作任何处理前和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6 h、24 h三个时相点采集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单核细胞NF- κB的活性,比较各组NF-κB的活性.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轻型、重型、危重型患者NF-κB活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与非SIRS组NF-κB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P<0.05);MODS组与非MODS组NF-κB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5).干预前组、干预后6 h及24 h组NF-κB活性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蝮蛇毒素可使NF-κB被激活,NF-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蝮蛇伤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蝮蛇伤患者SIRS、MODS的发生与NF-κB的过度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百草枯(PQ)中毒剂量对兔中毒性急性肺损伤(ALI)及肺纤维化(PF)程度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A、B、C组),每组12只,分别经胃管灌入8mg/kg(A组)、16mg/kg(B组)和32mg/kg(C组)不同剂量的PQ。7d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行HE染色、ALI评分并行Masson染色以鉴定PF程度。结果 A组ALI评分为(8.33±1.03)分,明显低于B组([9.83±1.17)分,P=0.047)]和C组([11.50±1.38)分,P0.01],B组较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A组PF程度为(31.09±2.05)%,明显低于B组([34.37±1.62)%,P=0.002]和C组([36.54±0.44)%,P0.01],B组较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剂量的PQ与ALI、PF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随中毒剂量的增大,兔急性肺损伤及PF的病理改变越显著。PQ剂量与肺损伤程度及PF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防治百草枯中毒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确诊的 6 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30例。对照组行血液灌流及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思密达、大黄。观察 2组伴发多脏器损害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MODS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 P<0 .0 1)。结论 :思密达、大黄对百草枯中毒后 MODS的发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百草枯急性中毒组和4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的测定,根据正常对照组和中毒存活组、病死组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百草枯急性中毒病死组在服毒剂量上显著高于存活组,在血清心肌酶谱测量值的动态变化上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百草枯中毒越重,心肌酶谱的水平升高越显著,短期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服毒-血液灌流(HP)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收治的进行HP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服毒后HP开始的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服毒-HP时间<4h;B组:4h≤服毒-HP时间<8h;C组:8h≤服毒-HP时间<12h,比较各组患者的脏器损伤情况、病死率和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HP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有303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纳入本研究,男117例,女186例,年龄15~72岁,(34.8±10.8)岁,口服20%百草枯农药剂量10 ~270 mL,50mL (45 mL) [M (IQR)].服毒24 h内接受HP 2 ~5次,(3.6±1.2)次.经随访28 d死亡208例,病死率68.6%.入选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1.4~11.5 h,6.6h (3.5h) [M (IQR)],其中死亡患者为3.1~11.5 h,7.2h (2.4h) [M (IQR)],存活患者为1.4~7.5 h,4.9 h(1.5 h)[M (IQR)],死亡患者服毒至首次HP时间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4,P=0.043).A组85例,B组141例,C组77例,三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7,P=0.009).三组中死亡患者中毒后平均存活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1,P=0.038),患者开始HP时间与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2 =0.421,P=0.045).三组患者间进行比较,代表肝、肾、胰腺、肺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如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时间和PaO2min出现时间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3.15,P=0.041、0.044).结论 口服百草枯农药中毒后4h之内进行HP能够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三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 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73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27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5例)和高渗盐溶液复苏组(21例),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液体输入量为(3012±497)mL,限制组液体输入量为(2156±5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液体输入量为(2235±503)mL,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限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高渗组与常规组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及24 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61例(83.6%),死亡12例(16.4%),发生ARDS 11例,MODS 15例.三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高渗盐溶液复苏方法治疗HTS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2013-12我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6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入院期间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高水平组。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PCT,比较不同分组患者PCT浓度差异并分析PCT浓度变化与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存活35例,死亡29例,存活率为54.7%。根据早期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3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PCT浓度与MODS的发生率比较,高水平组MO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动态变化显示:死亡组第1、3、7天PC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第1天:(1.61±0.76)∶(0.06±0.02),第3天:(2.13±1.32)∶(0.19±0.09),第7天:(2.51±1.26)∶(0.12±0.08),P〈0.05];生存组患者PCT于第3天左右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则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PCT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及时动态检测PCT,对了解中毒程度,预后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在治疗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综合治疗的48例为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HP治疗的35例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检验结果、治愈率与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人院后24 h、第3天、第7天的血百草枯浓度、血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酶、肌酸激酶、动脉血氧分压、两组治愈率与死亡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内3天血WBC、PT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尽早进行HP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对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防治肺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染毒组32只,对照组24只,染毒组以4 mg/mL浓度的百草枯稀释溶液按14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注射.选取染毒组12只、对照组4只分别于第3、7、14、28天行活体肺组织Micro CT扫描,剩余大鼠分别于上述4 d每组各处死5只.处死剖胸后完整取出肺组织并观察整体肺的变化情况;称质量肺组织计算肺系数;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变化.结果 大鼠染毒后均出现行为异常;光镜及Micro CT观察肺组织可见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肺泡炎及肺纤维化征象相继发生;染毒组大鼠肺系数在各时间段皆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染毒组内随染毒时间的延长肺系数亦显著升高(P<0.01);染毒组大鼠肺组织HYP含量在第7、14、28天时皆高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染毒组内随染毒时间的延长HYP含量亦显著增长(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可导致大鼠肺组织发生纤维化,羟脯氨酸含量变化可判断纤维化程度,Micro CT可用于肺纤维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将30例COPD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留置鼻空肠管,B组留置鼻胃管,观察两组肠内营养可以耐受的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并发症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A组肠内营养耐受起始时间、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机械通气分别(62.2±9.8)h、(92.6±9.2)h、(8±3.5)d,B组为(144.4±7.2)h、(188.5±7.6)h、(12±6.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并发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A组少于B组(P<0.05).结论 COPD患者留置鼻空肠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鼻胃管有效、安全,并能减少VAP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药物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01-2013-12入住我院急诊科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12例,根据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肝损伤的的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药物性肝病,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性别、年龄、口服剂量、是否接受超早期洗胃治疗、是否接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是否接受CRRT治疗等因素对百草枯所致药物性肝病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口服剂量、是否接受超早期洗胃治疗、是否接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是否接受CRRT治疗与急性百草枯患者肝损伤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百草枯的口服剂量对肝功能损伤的影响最大,及时给予超早期洗胃治疗、早期血液灌流治疗能减少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黄全株水煎剂在百草枯中毒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应用地黄全株水煎剂,观察两组治疗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白细胞计数、ALT、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黄全株水煎剂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