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8例,分为A、B、C3组,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同时增加运动疗法;C组则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针灸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Barthel(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患者HAMD及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MMSE及BI评分明显提高(P〈O.01);B、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整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2月,54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醒脑开窍针法加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仅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52,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9,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进一步改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失语的临床观察。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手法,于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失语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失语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以及痉挛分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4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理疗等,治疗组患者加予规范化的综合康复训练。所有病例共评定4次:入组时、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BI)来评定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痉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在入组时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和BI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MAS评分高于同期的治疗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I评分在脑卒中病程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与其前一次评定时比较,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逐渐改善(P〈0.001);在脑卒中病程3个月和6个月时,治疗组的FMA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偏瘫侧肢体痉挛和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对脑卒中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收治于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予穴位按摩十宣穴联合中药熏蒸治疗,B组予穴位按摩十宣穴治疗,C组予中药熏蒸治疗。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2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手运动功能评定(fugl-maeyerassessment, FMA)中的手腕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MAS评定结果、手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疗效优于B、C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十宣穴联合中药熏蒸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可增强患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经按摩配合中医常规康复护理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04例中风偏瘫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d、共2个疗程的中医循经按摩。在治疗前和2个疗程结束后,评定两组病人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FMA)。[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FM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而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经按摩有助于提高中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差异。 方法:2012—2014年住院介入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126例,根据年龄分为4组:A组(≤54岁)、B组(55—64岁)、C组(65—74岁)、D组(75岁及以上),于康复治疗前和出院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对各年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和分析。 结果:D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BI差值显著低于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BI差值跟年龄呈线性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r=-0.212);D组出院时NIHSS评分(NIHSS1)显著低于B、C组(P<0.05),BI日均改善率(|BI1-BI0|/介入时程)显著低于A、B组(P<0.05)。 结论:年龄是影响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7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功能恢复程度和速度均降低,而低于75岁者脑梗死急性期其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手法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法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力及继发症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6例,分为康复组87例和对照组79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进行手法穴位按摩及康复护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评定2组的运动功能、肌力改善情况及继发症的下降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MA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康复组患者上下肢肌力恢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并发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法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正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80-428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的治疗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3个月。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对照组仅接受内科治疗,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内容同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后,康复治疗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Fugl-Meyer评分、FIM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康针组同时加用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法(FMA)评定其偏瘫肢体功能。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康针组〉针刺组〉药物组(均P〈0.01)。治疗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康针组总有效率〉针刺组〉药物组(P〈0.05,0.01)。结论:药物、针刺和康复训练3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并发SHS患者64例,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B组21例取偏瘫、肩痛及升提穴平衡针刺治疗;C组22例按A、B组方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FMA)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定上肢及手的功能,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状况(PPI)评分,3组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C组低于A、B组(均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SHS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推拿技术、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电针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5.
唐强  边静  王艳  全成福 《中国康复》2010,25(3):182-18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3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A组21例同时加用吞咽功能训练、项针疗法及低频电刺激;B组20例加用低频电刺激及项针疗法;C组19例给予低频电刺激。结果:治疗3周后,3组吞咽及言语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A组高于B、C组(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痊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B组C组(P0.05,0.01)。结论:多项适宜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春  郭知学  李鸥 《中国康复》2009,24(3):177-179
目的:观察辅以血栓通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5例,随机分为A组28例和B组27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A组加以血栓通150mg穴位注射,隔日1次。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症状综合计分(综合分)评定疗效;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0d后2组综合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A组高于B组(13.33±2.42与11.62±1.97,P〈0.01);总有效率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除视力外)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P〈0.01、P〈0.05)。A组在总分及精力、家庭角色、活动、情绪、自理能力、社会角色及上肢功能各因子分均高于B组(P〈0.01、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辅以血栓通穴位注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135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分为A组90例与B组45例,分别服用参茸强肾胶囊与益髓颗粒,并均配以针灸和指导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肢体和二便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肢体和二便功能分级评定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2组间比较,A组肢体功能达5~6级,二便功能达3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0.05),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B组(91.1%与60.0%,P〈0.05)。结论:参茸强肾胶囊配合针灸疗法可显著提高外伤性截瘫患者肢体和二便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詹蕾  张玉娟 《上海护理》2012,12(5):21-23
目的观察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对脑卒中后四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四肢肌痉挛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以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纯以抗痉挛术治疗。治疗前后应用肌张力评分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the up-per extremities motor function test of 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ment ment,U-FMA)进行患者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和U-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痉挛技术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四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而穴位推拿结合抗痉挛技术能更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减少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1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86例,针刺组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不同证型辅以不同的穴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mg/d,两组患者均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8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89.54%、对照组73.2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SD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凤玲 《天津护理》2012,20(2):67-68
目的:观察分级功能训练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基础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分级功能训练法,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级功能训练法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