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索ATP2B1-eNOS通路基因多态性对血压表型的基因-生活方式交互作用, 为阐明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设计, 于2019年7-8月对3所初中87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指标测量和血液样本收集。在外周血液样本提取DNA后, 对基因多态性(ATP2B1/rs17249754和rs2070759, eNOS/rs1799983和rs2070744)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血压表型之间的关联并纳入交互项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生活方式交互作用。  结果  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52%(男生9.15%, 女生9.87%),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 P=0.72)。男生和女生之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分类、出生体重、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与每日在家玩电子游戏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eNOS/rs2070744多态性在隐性模型下与血压偏高存在关联, 且CC基因型携带者相较于TT/TC基因型携带者血压偏高的发生风险升高(OR=3.88, 95%CI=1.00~15.02, P < 0.05)。基因-生活方式交互作用结果显示, ATP2B1/rs2070759多态性与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对血压偏高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0.05)。在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 < 1 h亚组中, TT/TG基因型携带者相较于GG基因型携带者会增加血压偏高发生风险(OR=2.65, 95%CI=1.11~6.30, P < 0.05);而每日在校体育锻炼时间≥1 h亚组中, 与血压偏高无相关性。  结论  eNOS/rs2070744多态性与青少年血压偏高相关, ATP2B1/rs2070759多态性与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对血压偏高存在交互作用。青少年应增加在校体育锻炼时间, 这将有助于高血压易感者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参加文化课学习情况的交互作用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制定防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在湖南省抽取8 467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相乘交互作用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计算交互作用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I)及交互作用指数 S (Index S)探讨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对视力不良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8 467名调查对象中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5 612名,检出率为66.28%。学龄前参加过文化课学习者,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是不参加学习者的1.500倍(95%CI:1.331~1.689,P<0.001),每日户外活动<2 h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每日户外活动≥2 h者的1.247倍(95%CI:1.103~1.409,P<0.001)。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的交互作用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03)。在调整相关因素后,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的RERI、API、Index S分别为0.529、0.310、3.973。结论 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文化课学习均与视力不良发生风险相关,并两者对视力不良有交互作用。因此,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户外活动,以预防视力不良发生。  相似文献   
3.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 r TMS) and virtual reality(VR) training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as assessed. I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12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LF r TMS and VR training treatment,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ham r TMS and VR training treatment. Participa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therapy of 6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The primary endpoint including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test of Fugl-meyer assessment(U-FMA) and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 and the secondary endpoint including 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 and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otally, 108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tudy(55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3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U-FMA scores [mean difference of 13.2,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3.6 to 22.7, P<0.01], WMFT scores(mean difference of 2.9, 95% CI 2.7 to 12.3, P<0.01), and MBI scores(mean difference 16.1, 95% CI 3.8 to 9.4, P<0.05)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combined use of LF r TMS with VR training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pper limb function, the living activ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ollowing subacute stroke, which may provide a bette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sub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诱发电位(M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疗效各项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AM-UE评分、MEP波幅和MB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改良M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0/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郑婵娟  夏文广  段璨  李正良  张璇  王娟  张伟 《中国康复》2019,34(12):623-626
目的:探讨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a-tDCS,对照组给予a-tDCS假刺激,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MFT评定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及Brunnstrom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并统计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WMF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1,0.05);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较对照组改善情况均更显著(P<0.01,0.05);观察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电极片放置处皮肤瘙痒1例、睡眠障碍1例;对照组头晕1例。以上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且无需处理短时间自行缓解。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及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康复的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即知信行)情况,为针对性地向医护人员进行COVID-19康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3月1日至2日,对296名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进行COVID-19康复的知信行问卷调查,以知信行得分评价医护人员对COVID-19康复的认识。 结果 医护人员COVID-19康复知信行总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69.41±15.06)、(21.23±6.52)、(30.84±4.45)和(17.32±5.63)分,得分占满分的百分比分别为57.8%、53.1%、77.1%和43.3%。不同年龄、工龄、科室、职称以及康复学习经历的医护人员知信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医护人员COVID-19康复知识与态度(r=0.693,P<0.01)、知识与行为(r=0.790,P<0.01)、态度与行为(r=0.697,P<0.01)之间均存在正性相关。 结论 医护人员对COVID-19康复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欠缺,需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及其受体Flt-1、Flk-1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不同时点模型,采用RT-PCR方法观察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结果VEGFmRNA在3h开始表达增强,6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基线水平;Flt-1、Flk-1mRNA在3h表达增强,3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至第7天仍有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冲击波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方法 6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Friction指数法)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功能状况,目测类比法(VAS)疼痛评分评价疼痛程度,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的下颌运动分、关节弹响、关节触压痛、肌肉触压诊分、肌肉触压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中社会功能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冲击波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滋水涵木"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模型组(n=42)、针刺组(n=42)和针刺对照组(n=30)。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取太溪穴、太冲穴,针刺30 min,1次/日,6次/周,连续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不给予干预。术后第3、7、14天采用m NSS量表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以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脑梗死周围皮质VEGF、SYN的表达。结果:针刺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TTC染色未见明显脑梗死灶,VEGF及SYN表达较弱;在术后第7、14天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术后第3天,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脑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和14天针刺组脑梗死面积小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3天,模型组VEGF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针刺对照组,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仍表达显著,针刺组在第7和14天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各时间点模型组SYN表达均高于针刺对照组和假手组(P<0.05),第14天表达最显著,针刺组则在第7和14天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血管单元的相关蛋白VEGF、SYN的表达,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运动治疗组及综合康复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早期抗抑郁药物(氟西汀20 mg/d)治疗,其中运动治疗组还给予运动疗法,综合康复组则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方面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运动治疗组及对照组(均P<0.01)。 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有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