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确诊为VD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6个月,观察组同时口服石杉碱甲6个月。结果治疗组VD患者记忆功能、认知功能和精神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明显,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为(24.2±2.1)分,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为(1.8±0.3)分,日常生活自理量表评分为(40.1±7.4)分,优于对照组(18.6±2.3),(2.0±0.3),(49.2±6.0)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对V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2.
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石杉碱甲(Huperzine A,商品名:哈伯因),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5例轻、中度A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10—25分]患者进行了随机、单盲、16周临床试验,其中35例为石杉碱甲组(应用石杉碱甲3次/d,0.1mg/次),30例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0.3mg/d石杉碱甲治疗16周时,石杉碱甲组较安慰剂组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分数显著改善[(23.1&;#177;2.0)比(18.1&;#177;2.6)分,(1.1&;#177;0.2)比(2.0&;#177;0.1)分,(39.5&;#177;7.5)比(47.5&;#177;6.1)分](t=2.448—3.010,P&;lt;0.05或0.01);石杉碱甲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MMSE,CDR及ADL分数分别改善3.3,0.9,7.5分(t=3.106,t=2.101,t=3.055,P均&;lt;0.01)。石杉碱甲治疗8周时,MMSE分数提高1.2(P&;lt;0.05)。35例服用石杉碱甲的患者中,3例(3/35)出现轻度胆碱能兴奋性不良反应;安慰剂组中2例(2/30)出现头晕、恶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74)。结论:石杉碱甲能有效治疗轻、中度AD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加兰他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记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加兰他敏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记忆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VD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脑活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溴酸加兰他敏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韦氏记忆量表(WM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作为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WMS(44.36&;#177;14.44)分,HDS(17.75&;#177;7.52)分,ADL(24.67&;#177;8.2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4.27&;#177;7.04),(13.46&;#177;7.02),(30.57&;#177;7.63)分(t=2.16~3.35,P<0.01),与治疗前积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兰他敏治疗VD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背景:石杉碱甲是中国首创的一种从中国中草药蛇足石杉中提取的一种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其机制是通过阻止乙酰胆碱酯酶的水解而增加神经突触中的乙酰胆碱浓度,提高痴呆患者胆碱功能,改善认知状态。目的:研究石杉碱甲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军区总医院神经内二科。对象:2000-03/2003-12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9例,按患者意愿分为石杉碱甲组38例,均为男性,年龄68~84岁,平均76岁。对照组31例,男性,年龄68~80岁,平均74岁。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膜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的百分率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积分。结果:石杉碱甲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膜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3&;#177;0.49)%,(2.37&;#177;0.36)%.(2.01&;#177;0.32)%,均低于对照组(3.12&;#177;0.74)%,(2.83&;#177;0.67)%,(2.59&;#177;0.5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石杉碱甲组预后MMSE,HDS和ADL积分为20.45&;#177;4.14,21.39&;#177;4.89,36.15&;#177;5.11显著高于或低于对照组15.76&;#177;3.23,17.32&;#177;2.09,44.26&;#177;7.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石杉碱甲确能有效的提高阿尔茨海默病记忆、认知能力,并能有效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及非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01/2004—05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单用尼莫地平为对照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尼莫地平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为治疗组(n=40,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甲磺酸二氢麦角碱2.5mg,2次/d),分别在入组前、治疗后45d和90d进行效果评定。①采用简易智能量表(总分30分)和长谷川痴呆量表(总分30分)评定认知功能。②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改善效果越好)、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5分为正常,分值越低,改善效果越好)评定非认知功能。③采用简易智能量表评定智能改善效果(显效:治疗前后评分提高≥6分;有效:评分提高≥4分;无效:评分提高〈4分)。④同时记录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38例(95%)与对照组37例(93%)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及治疗后45d:两组间各量表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治疗90d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24,2&;#177;5.5,18.2&;#177;4.9);长谷川痴呆量表评分(23.8&;#177;6.2,18.9&;#177;4.2)(P〈0.05)]。③治疗90d后两组非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8&;#177;14.7,61.7&;#177;12.9)(P〈0.05);治疗组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177;3.1,8.6&;#177;2.9)(P〈0.05)。④治疗90d后两组智能改善效果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6%,59.5%)(P〈0.05)。⑤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的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相比,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xheimer disease,AD)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价格昂贵,难以普及应用,为进一步寻求费用合理、药效确切的AD的治疗药物,观察尼尔雌醇(紫激素替代疗法)并石杉碱甲治疗AD改善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把60例女性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石杉碱甲片200μg/d分2次口股和尼尔雌醇片2mg,1次/2周,对照组服用石杉碱甲片200μg/d分2次口股,疗程均为24周;两组患者的病情治疗前、治疗后8,24周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MSE、ADL评分(分别为19.2&;#177;2.5与16.9&;#177;2.1、45.9&;#177;7.1与48.3&;#177;6.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0,t=2.616,P均<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MMSE、CDR、ADL评分(23.1&;#177;2.3与19.3&;#177;2.1,1.1&;#177;0.2与1.4&;#177;0.3,40.1&;#177;7.2与43.1&;#177;6.1)差异有显著意义(t=3.076、t=2.216、t=3.662,P依次<0.01、0.05、0.01)。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的乳腺、子宫及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雄激素配合石杉碱甲能有效地治疗女性轻、中度AD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首灵健脑胶囊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功能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的疗效。方法:采用国际诊断标准选择60例VD患者,按随机数字量表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首灵健脑胶囊),对照治疗组28例[采用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商品名喜得镇)]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疗效,同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比较它们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HDS及中医症状总积分的增加值分别为(4.9&;#177;2.1),(2.5&;#177;0.3)及(5.8&;#177;4.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3.4&;#177;1.9),(2.3&;#177;0.3)及(3.0&;#177;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0.01);而且治疗组MMSE量表的部分分项能力积分值的变化也比对照组明显,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或0.01)。另外,治疗组微量元素锌的增加、镉等微量元素的减少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36~15.362,P&;lt;0.05或0.01);治疗组总有效率(56%,18/32)虽然比对照组(50%,14/24)高,但无统计学意义(r=0.23,P&;gt;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轻中度VD疗效肯定,能使患者微量元素的缺乏及代谢异常恢复平衡,改善脑功能、提高VD患者的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04-180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例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简易痴呆筛查量表(brife se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BSSD)评定认知功能结果:VD组MMSE评分(15.67&;#177;3.89)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7.10&;#177;1.491分和正常对照组(29.63&;#177;0.72)分(Z=-6.684,-6.861,P&;lt;0.01),脑梗死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936,P&;lt;0.01)。VD组BSSD评分(16.90&;#177;4.32)分,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28.40&;#177;1.16)分和正常对照组(29.90&;#177;0.31)分(Z=-6.690,-6.986,P&;lt;0.01),脑梗死对照组BSSD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Z=-5.705,P&;lt;0.01)。VD组与脑梗死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和语言复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脑梗死对照组(P&;lt;0.05或P&;lt;0.01)。V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其余各项认知功能指标评分VD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脑梗死对照组语言复述、注意、计算和短程记忆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VD患者以记忆减退、语言认知相关的功能障碍、视觉空间认知功能障碍和注意障碍为突出表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多重药物叠加治疗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期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25例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s,disease)和3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分为5个治疗组:A组:应用石杉碱甲;B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C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D组:应用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结合雌激素;E组:安慰剂组。治疗前,治疗第3,6个月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测定患者智能水平、结果:A~D组较E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31.56,P&;lt;0.05)。B—D组较A组MMSE,ADL评分明显好转(t=3.05~13.89,P&;lt;0.05)。在VD患者中,与B组相比,C组智能水平明显改善(t=6.15~8.71,P&;lt;0.05)。在AD患者治疗6个月时,D组[(17.7&;#177;7.2)分]较B组[(16.2&;#177;5.8)分]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t=2.89,P&;lt;0.05)。结论:石杉碱甲、尼麦角林、肠溶阿司匹林和结合雌激素分别对痴呆治疗有效,雌激素对VD的疗效不明显。在AD,VD的治疗中,联合用药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疗程均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自尊量表(SE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定。并于随访结束时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S)评定。结果 随访结束时,①研究组患者的SES评分为(28&;#17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177;4)分(t=9.49,P&;lt;0.01),而SDSS评分为(6&;#177;3)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77;4)分(t=2.69,P&;lt;0.01);②研究组患者的SCSS中积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8&;#177;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77;0.7)分(t=2.35,P&;lt;0.05),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6&;#177;0.6)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77;0.6)分(t=2.38,P&;lt;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社会功能及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刺影响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水平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记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痴呆程度患者针刺后的疗效。方法:1998—06/1999-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28例,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并结合韦氏智力量表的全智商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轻(n=80)、中(n=23)、重(n=25),所有患者应用“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刺法进行治疗,2次/d,周日停针,连续针刺2个月。采用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针刺治疗前后智力、记忆力等相关项目的测评,了解针刺治疗前后成绩的改善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等。结果:1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刺后韦氏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分别达到88.4&;#177;23.9,80.4&;#177;21.0,47.3&;#177;12.8,24.3&;#177;5.4,较治疗前(68.3&;#177;12.4,58.2&;#177;16.3,54.5&;#177;14.9,17.3&;#177;4.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7.995,8.002,-3.628,6.210,P&;lt;0.01):轻度痴呆相应项目的改善值分别为(21.2&;#177;13.3),(16.2&;#177;10.7),(9.7&;#177;4.5),(10.1&;#177;4.2),与中度(15.8&;#177;12.9,13.9&;#177;10.1.8.1&;#177;3.7,8.9&;#177;3.8)、重度(4.2&;#177;3.9,3.8&;#177;6.5,2.6&;#177;3.4,2.5&;#177;3.1)痴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结论:“调神益智,平肝通络”针法可全面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轻度痴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酒石酸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精神异常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的差异。方法:选择2001—01/2004—03在武警深圳支队卫生队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2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酒石酸号巴拉汀6mg组10例,洒石酸卡巴拉汀3mg组12例。酒石酸卡巴拉汀3mg组患者给予洒石酸卡巴拉汀,初始剂链1.5mg口服,2次/d,如无明显不适,2d后增至3mg,2次/d:洒石酸卡巴拉汀6mg组患者给予酒石酸卡巴拉汀.初始剂量1.5mg口服,2次/d.如无明显不适,1周后增至6mg,2次/d。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症状评估.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的认知次级量表(满分70分,通常将改善4分作为临床上抗痴呆药物显效的标准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据教育程度作出的划界分:文盲组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低于划界分为认知功能受损)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痴呆的严重程度;应用Blessed-Roth行为量表(满分36分,按文化程度评估认知功能缺损情况:文盲≥19分,小学≥23分,中学以上≥26分)检测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一结果:2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次级量表、B1essed—Roth行为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16.4&;#177;3.2,20.1&;#177;4.2,15.1&;#177;2.1,17.8&;#177;2.9;26.3&;#177;6.3,26.1&;#177;6.2,19.8&;#177;2.2,20.2&;#177;2.3(t=2.246-4487,P〈0.05-0.01)],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26.2&;#177;4.3,22.1&;#177;3.5;16.0&;#177;3.1,16.2&;#177;3.0(t=4.434.6.085.P〈0.01)]。②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比较:酒石酸卡巴拉汀6mg组患者的认知次级量表、Blessed—R0th行为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洒石酸忙巴拉汀3mg组[16.4&;#177;3.2,15.1&;#177;2.1;20.1&;#177;4.2.17.8&;#177;2.9(t=2284,2.453,.p〈0.05)],而酒石酸卡巴拉汀6mg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显著高于酒石酸卡巴拉汀3mg组[26.2&;#177;4.3,22.1&;#177;3.5(t=2.468,P〈0.05)]。③不良反应与副作用: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酒石酸卡巴拉汀能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异常精神行为,不良反应较少,且大剂量应用时干预效果优于小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光照、心理早操结合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发作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光照、心理早操结合西酞普兰综合疗法对老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优点。。方法:2003-01/2004-0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老年病科住院的61例老年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1例,接受药物西酞普兰20mg/d治疗,还进行光照治疗。采用白炽灯照射,光源采用60W白炽灯,照射时,让患者坐在距离光源约45cm处,每间隔30s用眼睛很快地瞥一下光源,45min/次,2次/d,早、晚各1次、心理早操是通过医生护士与患者一起以集体活动形式与体操、太极拳配合的体育锻炼,锻炼过程中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认知心理治疗。每天早晨锻炼1h。对照组30例,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应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4,8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进行评定;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半年时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eck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Beck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分[(14.5&;#177;2.6)分,(20.8&;#177;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9&;#177;4.2)分,(26.8&;#177;4.2)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对照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8周(结束)时,研究组的Beck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测分[(5.9&;#177;3.8)分,(5.4&;#177;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2&;#177;44)分,(7.8&;#177;3.1)分],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抑郁因子分[(1.40&;#177;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3&;#177;0.53)分]。随访半年时,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抑郁2个因子分[(1.36&;#177;0.41)分,(1.43&;#177;0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6&;#177;0.82)分,(2.19&;#177;0.9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治疗2,8周时,研究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的抑郁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而治疗4周时两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无差别。随访半年时,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抑郁2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评分均说明光照、心理早操结合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治疗的长期疗效好于单用两酞普兰。  相似文献   

14.
肠溶阿司匹林可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肠溶阿司匹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分别将39例AD患者分为石杉碱甲组、石杉碱甲加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ADL)量表于治疗的开始、第4,12,24和36周评定认知行为功能。结果:自第12周起,两种药物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或衰退延迟(t=3.65~8.34,P<0.001)。在第36周,石杉碱甲加肠溶阿司匹林较石杉碱甲组的MMSE增加分(0.35&;#177;1.26,1.45&;#177;1.62)、ADL(-1.40&;#177;1.50,-5.10&;#177;3.23)明显改善(t=2.53~2.68,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对延缓痴呆的进展可能是有效的,可以作为AD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针刺阳明经腧穴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2000—09/2003—09丹东市中医院收治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阳明经腧穴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和修订Banhel指数评估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82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两组运动功能恢复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上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2.8&;#177;7.5)分,对照组为(28.5&;#177;7.6)分(t=2.57,P&;lt;0.05);下肢治疗后运动功能得分治疗组为(35.2&;#177;7.2)分,对照组为(24.5&;#177;7.5)分(t=6.59,P&;lt;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也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58.8&;#177;10.1)分,远大于对照组(44.6&;#177;9.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46,P&;lt;0.01)。结论两组评分对照说明针刺阳明经腧穴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蓉  张廉  吴瑞枝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5):5240-524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收集AD和VD患者各78例,并与7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年龄、性别配对,分别予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分析3组受检者焦虑量表各分项及因子分的差异。结果:AD组和VD组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认知功能、肌肉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会谈时行为等7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6-14.20,P均&;lt;0.01)。AD和VD患者有焦虑情绪存在,而对照组没有焦虑情绪(AD组、VD组和对照组HAMA总分分别为14.15&;#177;4.91,17.37&;#177;5.28,6.37&;#177;3.40)。VD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比AD组严重(12.13&;#177;4.52和9.21&;#177;3.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5.P&;lt;0.01)。结论:痴呆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早、中期伴或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方法:调查时间为2002—06/2003—01,在北京市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的中老年人,使用简明智能量表进行测评,简明智能量表评分未受教育的&;gt;17分,受教育年限&;gt;6年的&;gt;24分者为健康组919例,简明智能量表评分低于上述分值者为痴呆组。痴呆组根据是否伴有脑血管病分为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124,其中早期84例,中期40例)和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组(n=64,其中早期34例,中期30例)。应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两部分组成)对3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比较。结果:健康组日常生活活动20项总分为21.81&;#177;5.61,其他各组评分均高于健康组。不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23.86&;#177;5.10)、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13.33&;#177;4.46)、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10.03&;#177;1.06)均显著低于伴有脑血管病的早期痴呆组(30.35&;#177;10.22,17.9l&;#177;8.26,12.35&;#177;2.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3.32,-3.06,P&;lt;0.01)。不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日常生活活动总分、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总分和躯体生活自理量表总分分别为37.35&;#177;13.35,22.48&;#177;10.15,15.00&;#177;5.14,伴有脑血管病的中期痴呆组以上3项评分分别为50.77&;#177;15.90,28.57&;#177;10.53,22.47&;#177;8.90,两组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早期痴呆组。结论:伴或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退,且随着病程逐渐加重而加重;不伴有脑血管病的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伴有脑血管病者。早期痴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减退主要表现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中期患者在此基础上出现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关系,为康复处方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99—01/2003—12贺州市富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06例。在脑卒中患者住院3。9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测定,以评价脑卒中后VD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在脑卒中患者住院3个月时,伴有VD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不伴有VD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7.4&;#177;2.2和28.2&;#177;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轻、中、重3组不同程度痴呆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8.2&;#177;1.7,25.6&;#177;1.3和33.6&;#177;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脑卒中9个月时,无痴呆。疾呆程度较前严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177;6.2和25.6&;#177;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痴呆、痴呆程度无变化或有所好转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1&;#177;6.2和18.5&;#177;5.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痴呆程度越重,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脑卒中后VD的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石杉碱甲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智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识,对61例AD患者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并给予石杉碱甲(商品名哈伯因)治疗、观察石杉碱甲治疗AD改善智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将61例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石杉碱甲100μg,3次/d,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片1.2g,3次/d,疗程均为3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2及3个月,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结果:AD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女多于男,多缓慢起病,以记忆减退、行为与精神异常多见,CT/MRI证实脑萎缩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MMSE评分[分别为(22.6&;#177;3.4)与(19.2&;#177;3.3)分,(23.9&;#177;4.1)与(20.0&;#177;3.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t=2.51,P均&;lt;0.05)。结论:石杉碱甲治疗轻、中度A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针灸、穴位封闭并中药综合治疗痴呆症10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痴呆症的研究报道很多,治疗方法不尽一致,其疗效因方法不同结果不尽一致。目的:观察针灸、穴位封闭并中药综合疗法治疗痴呆症的疗效。设计: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4—09/2001—12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痴呆症住院103例患者。其中AD患者48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46例,混合性痴呆患者9例,男45例,女58例。干预:103例痴呆症患者采用针灸(头针、体针、耳针)、穴位药物封闭、中药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方法。主要观察指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疗效结果。结果:AD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为(18.5&;#177;2.4)分,VD患者为(17.0&;#177;2.1)分,混合性痴呆患者为(17.5&;#177;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20,P&;gt;0.05),该方法治疗显示总有效率为71%。结论:穴位封闭、病灶相对应头皮区封闭、可起到针刺、激活药物双重作用,对提高疗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