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60岁以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60岁以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160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SAH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发生率较低,而意识障碍多见,出现局灶损害症状亦较为常见,病死率较高。结论 对老年不典型病例应高度重视,及时腰穿检查及颅脑CT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观察比较其诊断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AD和VaD患者MMSE-R评分无显著差异;AD组和VaD组脑电图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脑电图异常率低于VaD组;AD与VaD组患者血浆Hcy、VitB12和Ch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与VaD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改善均好于AD组。结论:通过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鉴别AD和VaD患者,同时针对二者不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证实白细胞介素18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并与脑卒中发病时间,患者血沉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CT的低密度值成正相关.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动态改变.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以健康者为对照组的验证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2-11/2004-01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健康对照组40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男27例,女13例.均知情同意.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4次,健康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均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3 000 r/min,4℃,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主要观察指标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纳入分析的46例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血样合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发病后的第1天和第7天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8±41)ng/L,(104±34)ng/L,(65±14)ng/L,P均<0.01],而发病后的第14天和第21天的白细胞介素18水平则与健康对照组基本一致[(88±36)ng/L,(72±33)ng/L,(65±14)ng/L,P均>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明显高于第7天,第14天,第21天(P<0.05~0.01);第7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高于第21天(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发生急性脑梗死第1天时明显升高,随发病和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水平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TIA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服氯吡格雷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脑缺血发作改善情况、脑梗死发生率、检测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的TIA发作频率、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机械取栓的困难并探讨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机械取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9例同期未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中应注意手术操作,采取合理的方法取栓,尽可能快速开通血管,以减少血管损伤,避免血栓逃逸。  相似文献   
6.
颅内大血管TCD与MRA对照检测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与磁共振血管显像(MRA)的比较,探讨经颅多普勒(代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评估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行TCD、MRA MRI检查,对照TCD与MRA探查颅内大动脉的血管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分析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结果表明,TCD与头部MRA对颅内大动脉的狭窄评估结果的相符性良好。TCD对诊断颅内狭窄血管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做常规和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po)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 PLA2)与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的关系。方法 将3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经典的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组,分别为心源性脑栓塞(CE)、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卒中/腔隙性脑梗死(SAO)、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 、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所有患者次日晨抽取静脉血检测ApoA1、ApoB、ApoH及血浆Lp PLA2。比较各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的暴露率; 分析LAA及SAO发病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5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暴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组及SAO组的Lp PLA2、ApoB水平均高于CE、SOE及SUE组(P<0.05);LAA组及SAO组的ApoA1水平低于CE、SOE及SUE组(P<0.05);Lp PLA2、ApoB水平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ApoA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Lp PLA2及ApoB水平升高是LAA及SAO患者的危险因素,而ApoA1水平升高是保护性因素,血浆Lp PLA2、ApoB及ApoA1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择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40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临床随访观察4~33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颅外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率100%,血管狭窄由术前(72.12±8.86)%下降至术后(10.12±6.17)%。围术期内,1例(2.78%,1/36)发生原狭窄供血区轻微缺血性卒中,其余患者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无卒中复发或死亡,CT造影随访1例支架内轻度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弓上颅外动脉狭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8~ 2008-08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