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舌压和吞咽造影时吞咽器官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舌肌及舌骨运动与咽期咽腔活动的相互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1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舌压测定(日本JMS舌压测定器),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舌压测定后即刻行吞咽造影检查,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以30帧/秒的速率记录吞咽过程,截取目标图像。使用吞咽造影分析软件进行吞咽时吞咽器官活动的量化分析,并对舌压、舌骨运动位移、咽腔收缩率(PCR)、食管上括约肌(UES)持续开放时间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舌压[(17.06±9.68)kPa]与UES持续开放时间[(1052.3±639.08)ms]存在正相关(r=0.59,P<0.05)。舌骨向上位移[(10.65±5.88)mm]与PCR[(55.38±32.20)%]存在负相关(r=-0.53,P<0.05)。 结论 舌肌及舌骨活动可影响咽期吞咽器官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颏下超声(SUS)检查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口咽期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7例口咽期吞咽障碍脑瘫儿童(7例依赖鼻饲进食,10例常规经口进食)和20例吞咽功能正常儿童分别纳入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SUS测量受试者吞咽5ml水时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幅度,将测量结果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应用SUS检查判断是否依赖鼻饲的界值;通过分析不同评估者应用SUS测量受试者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数据,计算20例吞咽功能正常儿童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而确定SUS检查方法的评估者间及评估者内信度。 结果 通过观察所有受试者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幅度,发现鼻饲依赖组患儿上述两种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非鼻饲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初步确定舌肌厚度变化界值为1.0cm,舌骨位移幅度界值为1.5cm;计算ICC值均大于0.4,提示SUS检查具有较好的评估者间/评估者内信度。 结论 SUS检查能够辅助评估口咽期吞咽障碍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并对比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GUSS吞咽筛查量表(GUSS)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筛查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7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GUSS量表及SSA量表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估,并选用吞咽功能评估的金标准——纤维内镜下吞咽功能检查(FEES)为效标对量表筛查结果进行检验,对比SSA、GUSS量表评估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信度和效度。 结果 GUSS量表与SSA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较好;在信度评价方面,SSA量表的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ICC值=0.828,P<0.05;评定者间信度ICC值=0.909,P<0.05)更优于GUSS量表,GUSS量表的内在信度(Cronbach′s a系数=0.939)则优于SSA量表;在效度评价方面,SSA、GUSS量表的结构效度及校标效度均为良好,其中GUSS量表的敏感性(72.73%)优于SSA量表,SSA量表的特异性、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86%,0.565和0.795)则优于GUSS量表;如将SSA及GUSS量表联合用于吞咽障碍筛查,则SSA+GUSS串联诊断时的曲线下面积可达到0.767,SSA+GUSS并联诊断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 结论 SSA、GUSS量表在筛查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在临床实践中可考虑单独应用SSA量表或应用SSA+GUSS量表串联诊断,以提高吞咽障碍筛查的诊断效能,为预防卒中后误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手持测力计在脑卒中患者肌力测试的信度研究,探讨手持测力计的应用范畴。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共30例,由一名评估者分别对受试者患侧肱二头肌、肱桡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进行肌力测试,测试时需要患者保持相同的体位,避免躯干肌的代偿。同时用徒手肌力评定(MMT)测定相关肌肉的肌力。测试共进行2次,分别在第1天和1周后进行。结果:手持测力计对患者患侧各肌群均有较好的重测信度。肱二头肌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9107;肱桡肌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975;肱三头肌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801;股四头肌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7539;腘绳肌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604。对第一次手持测力计测量的肌力数据和第一次MMT评定的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相关。结论:手持测力计对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可以考虑使用手持测力计这种经济便捷、信度高的小仪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高分辨率食管固态测压(HRM)技术评价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的吞咽动力学特征。 方法 纳入因脑干卒中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8例及健康受试者10例,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对UES静息压、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完整松弛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远段收缩延迟时间以及无效蠕动百分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芝加哥标准第3版进行食管动力的诊断。 结果 病例组18例脑干卒中患者中,出现食管动力学异常的比例为77.8%,高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3,P=0.001)。病例组患者的食管期吞咽动力学异常表现为无效食管运动、高压收缩食管、胃食管连接部出口梗阻、远端食管痉挛;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RP)[(45.60±20.00)mmHg]较低,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UESRRP)[(9.75±9.80)mmHg]、食管下括约肌完整松弛压(IRP) [(8.57±6.13)mmHg]较高,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时间(UESRT) [(457.22±205.14)ms]较短(P<0.05),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干卒中患者多发食管动力异常,HRM技术可应用于评估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动力,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管期吞咽障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利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研究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在不同测试体位下的重测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28名健康受试者,选择向心/向心收缩模式,在60°/s和180°/s速度下分别进行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与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肩关节旋转肌群的等速肌力评定,并于1周后由同一操作人员复测。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测量标准误(SEM)比较不同体位重复测试的相对信度及绝对信度。 结果:峰力矩、总功、平均功率以及平均峰力矩在坐位与仰卧位测试中均显示了中度至高度的相对重测信度(ICC:0.83—0.98);相对峰力矩(ICC:0.71—0.94)及外旋与内旋肌群肌力比值(ICC:0.29—0.84)的相对重测信度为低度至高度。总体绝对信度良好(SEM:6.8%—27.0%),其中仰卧位的数值(SEM:6.8%—23.1%)较坐位的数值(SEM:7.2%—27.0%)更佳。 结论:坐位(肩关节外展45°、前屈30°,肩胛骨平面)及仰卧位(肩关节外展45°)两种体位进行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其中仰卧位测试的信度较坐位更佳;在使用肩关节旋转肌群等速肌力评定结果评价受试者指标变化时,可能需要将测量标准误差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持式电子肌力测定仪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力测定中的信度。 方法以2009年2月至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28例3岁以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HHD)标准化操作方法测定患儿下肢髋、膝、踝等部位肌群的肌力,任意选取20例患儿在接受第1次HHD测定后休息10 min,再由同一测试者进行重复测试,通过比较前后测试结果间的相关性来确定HHD的重测信度;在非同一天任意选取15例患儿在接受第1次HHD测定后休息10 min,再由不同测试者进行重复测试,通过比较前后测试结果间的相关性来确定HHD的不同测试者间信度。 结果HHD在测定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群时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74~0.97之间)和不同测试者间信度(ICC值在0.63~0.97之间),其中髋屈曲、足跖屈和膝伸展肌群的重测信度最高(ICC值在0.94~0.97之间),髋屈曲、足背屈的不同测试者间信度最高(ICC值在0.90~0.97之间)。 结论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手持式电子肌力测定仪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力测定中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不同测试者间信度,可以良好地评价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图(s EMG)在吞咽功能评估中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40例健康受试者参与了本研究。采用Myo Trac Infiniti肌电生物反馈仪进行测试,记录受试者吞咽5ml糊状食物时颏下肌群的s EMG信号,分析指标为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分别研究了测试内信度、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果:测试内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97、0.86、0.92;测试者间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ICC值分别为0.89、0.84、0.93;重测信度方面,吞咽时限、平均波幅及峰值的相对信度ICC值分别为0.91、0.97、0.98;绝对信度三个指标的测量标准误(SEM)分别为0.06、1.30、2.93,SEM%分别为4.07%、5.22%、4.07%,最小真正改变量(MDC)分别为0.17、3.60、8.12,MDC%分别为12.40%、14.50%、11.29%;Bland-Altman图形分析显示无系统性误差。结论:s EMG用于吞咽功能评估具有良好的信度,在临床应用中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的MyotonPro肌张力检测仪定量检测正常人口面部肌肉肌张力和粘弹性的可行性,并分析年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年龄分为20—40岁10例、40—60岁8例、60岁以上8例,以及1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采用MyotonPro检测双侧咬肌、上下唇以及舌的振动频率(frequency,F)、硬度(stiffness,S)、衰减系数(decrement,D)、博德系数(creep,C)和松弛时间(relaxation,R),1周后进行重测信度检测。结果:咬肌、上下唇及舌的F和S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年龄较大(60岁)的受试者均大于年龄较小者(P0.05)。仅上下唇及舌的C和R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60岁以上受试者的C和R均较40岁以下的降低(P0.05)。而所有检测部位的D三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F和S的重测信度均高(ICC0.8),C和R的重测信度中等(ICC=0.6—0.72),D信度最低(ICC=0.34)。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咬肌及唇的F和S均较同龄正常人升高,而舌肌的F和S均较同龄正常人降低。结论:MyotonPro能用于检测口面部肌肉的肌张力和粘弹性,其中频率和硬度指标信度较高,但均受年龄因素影响,可能成为诊断神经源性疾病患者口面部肌肉异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吞咽肌肉相关训练等,抗阻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压抗阻训练系统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VFSS、PAS、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VFSS、PAS、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VFSS、PAS、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8.9±1.4)分]、PAS[(1.6±0.9)分]、FOIS[(6.7±0.6)分]评分优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数字化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的特点,并分析各项参数与误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吞咽造影数字化分析方法采集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例(患者组)和健康受试者10例(健康组)的VFSS影像资料,每例受检者按要求1次性吞咽浓流质5ml,每例完成2次吞咽。分析的参数包括口腔运送时间(OTT),吞咽反应时间(SRT),舌骨运动时间(HMT),食道上括约肌开放时间(UOT),喉关闭时间(LCT);同时采用8分制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估患者误吸严重程度,并分析各项参数与误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患者组的OTT[(3.091±1.803)s]、HMT[(1.498±0.550)s]、LCT[(0.651±0.186)s]与健康组比较,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RT与误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0,P=0.032)。 结论 脑干梗死患者的吞咽障碍表现涉及口腔期及咽期。OTT、HMT、LCT等参数可用于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评估,SRT可用于预测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等张肌力测试系统所测健康成年人股四头肌、胭绳肌等张肌力各项参数的重测信度.为等张肌力测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成年人20名,分别对左右侧股四头肌、胭绳肌进行等张肌力测试.1周后在一天内的同一时间由同一施测者进行重复测试。以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重测信度,α≥0.4视为可信。结果:除左侧股四头肌及右侧胭绳肌疲劳系数的ICC〈0.4外.其他参数(包括左右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前后两次向心,离心收缩最大输出功率、平均最大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所处平均位置、平均输出功率、最大收缩速率、平均最大收缩速率、最大力量、平均最大力量及总功)前后两次测量的ICC均≥0.4。结论: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进行等张肌力的测试与评价,具有稳定、可靠、易于操作的特点,是徒手肌力检查的数字化补充.在临床推广应用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最大舌压值和口咽期吞咽造影,探讨此类患者的舌前、舌中、舌后最大压力与口咽期吞咽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共纳入19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柔性九位点舌压传感器测量患者舌体前、中、后三个部位的最大舌压值,随后进行吞咽造影检查,量化分析口腔运送时间、食道上括约肌(UES)开放持续时间和UES开放幅度等指标。分析舌前、舌中及舌后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UES开放持续时间及UES开放幅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 舌中、舌后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5),舌前最大压力值与口腔运送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舌前、舌中、舌后最大压力值与UES开放持续时间、UES开放幅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 结论 舌前、舌中及舌后最大压力值均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期的活动功能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BTE Primus多功能康复系统握力器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BTE Primus多功能康复系统握力器的重测信度和效标效度。方法受试者为30名成年健康男性,平均年龄(22.23±1.59)岁。测试受试者两次使用BTE握力器和Jamar握力器的力量,两次测试间隔时间为7d。以等级相关系数(ICC)作为重测信度指标;相关性系数r作为效标效度指标。结果BTE Primus握力器的测试结果与Jamar握力器的结果高度相关(r=0.842,P<0.01),且重复测试信度较高(ICC=0.957,95%CI=0.908~0.980)。结论BTE握力器可在临床手功能评定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节位置觉的研究主要以青年人为对象,而老年人在不同角度关节位置重现的重测信度研究比较缺乏。目的:观察老年人膝关节和踝关节在不同角度关节复位测试的重测信度。方法:在Biodex system 3等速系统上用被动复位测试法测试28名健康老年人的膝、踝关节本体感觉,以被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作为个体位置觉能力优劣的代表。重测信度评价指标为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与结论:左右两侧膝关节位置觉测试在不同角度都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851~0.973;左右两侧踝关节位置觉测试在跖屈与背伸位具有中等以上的重测信度,ICC值为0.742~0.964;左侧踝关节复位的绝对误差角度小于右侧踝关节(P〈0.05),且左侧(ICC为0.870~0.964)踝关节重测的相关系数高于右侧(ICC为0.742~0.944)。提示老年人膝关节和踝关节位置觉重测的相关性良好,并且左侧踝关节的相关性高于右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常规吞咽训练联合吞咽电刺激治疗帕金森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软件将36例帕金森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给予吞咽电刺激及常规吞咽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分别采用改良曼恩吞咽功能评估量表(MMASA)、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2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MMASA评分[(62.0±8.2)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SSA评分[ (28.2±4.0)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MMASA评分[ (77.9±12.6)分]、SSA评分[ (32.9±3.6)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拔管率(47.1%)明显优于对照组(15.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吞咽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对帕金森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吞咽生命质量量表翻译和编制,进行心理测量学考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吞咽障碍患者生命质量评估专表。 方法参考国内外推荐的量表汉化程序,将英文版吞咽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编译成中文。选取吞咽障碍患者103例为受试者,并采用编译后的中文版SWAL-QOL进行评估。对其测量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及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测。 结果中文版SWAL-QOL的测量者间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945~0.990(P<0.01);重测信度相关系数范围为0.965~0.992(P<0.01);同质性信度,量表内部一致性指标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708~0.933(P<0.01);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723~0.982(P<0.01),且每一个条目与其所在维度的相关系数均高于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在10个维度各个条目的因子分析中提取出10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9.029%;10个维度总分的因子分析中提取出2个公因子(吞咽相关生命质量领域和普通生命质量领域),累计贡献率为54.718%。 结论中文版SWAL-QOL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上肢远端肌力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上海理工大学和华山医院康复科合作研发的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30 名健康成人进行测试,由1 名评估者分别对受试者双侧屈腕肌群、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指伸肌、伸腕肌群进行肌力测试,并测定每组肌群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最大单次做功量、最大单次做功量体重比、平均力矩、平均功率各项参数。测试共进行2 次,分别在第1 天和1 周后进行。结果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的指浅屈肌峰力矩(ICC: 0.814~0.870)、指深屈肌峰力矩(ICC: 0.811~0.848)、屈腕肌群峰力矩(ICC: 0.871~0.808)、伸腕肌群的峰力矩(ICC: 0.778~0.873)有好的重测信度;对健康成人的指伸肌峰力矩有中等至好的重测信度(ICC: 0.302~0.803)。此外,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对健康成人的各项肌群的平均功率有中等至好的重测信度。结论肌肉评定和训练系统在健康成人上肢远端肌力观测指标中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有较好的重测信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量化评估颈椎屈曲不同角度斜方肌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招募20名健康成年男性实习医师作为试验对象。在受试者颈椎屈曲0°和30°时,测试人员A和B分别使用SWE量化评估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5 d后测试者A进行重复评估。记录颈椎屈曲0°和30°时,利手侧和非利手侧斜方肌的弹性模量。使用同类相关系数(ICC)进行信度试验,验证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颈椎屈曲不同角度利手侧与非利手侧斜方肌上束弹性模量的差异。 结果使用SWE技术评估斜方肌上束弹性的重测信度和测试者间信度均为优秀(ICC=0.77~0.86,ICC=0.86~0.98)。在颈椎屈曲0°和30°时,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分别为(40.47±11.37)kPa、(49.52±14.46)kPa,相比增加了22.36%,最小检测变化值为7.04 kPa。此外,在颈椎屈曲0°和30°时,利手侧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均高于非利手侧[(40.47±11.37)kPa vs (35.25±9.46)kPa;(49.52±14.46)kPa vs (43.87±10.6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1;t=3.27,P=0.001)。 结论SWE在量化评估健康人斜方肌弹性模量试验中信度高,并能够客观地评估颈椎屈曲过程中斜方肌上束剪切模量的变化、最小检测变化值以及利手侧和非利手侧弹性模量的差异,由此可知,SWE在评估肌肉骨骼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