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推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总蛋白纤维低聚果糖(TPF-FOS)及自制匀浆膳;对照组经鼻饲管或胃造瘘管给予家庭自制匀浆膳。分别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生化和躯体营养指标。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白蛋白浓度、前白蛋白浓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康复医学教学的效果。方法:在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45人的康复医学教学中,把学生划分为10~12人的小组进行教学,分别在4个附属医院康复医学教学基地授课,综合运用兴趣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方法、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讨论为中心教学法(OTD),结合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方法,同时与传统教学法(62人)进行比较,观察其缺勤率、缺考率及学习成绩。结果:综合教学组学生的缺勤率、缺考率较传统组明显降低(P0.05),成绩优秀率较传统教学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教学方法使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对康复医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肌肉纤维化与舌骨位移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26例,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下颌舌骨肌的弹性模量,同时对患者的吞咽造影行渗漏-误吸评分(PAS)及运动学参数分析,测量舌骨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将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作相关性分析,以PAS>5级为吞咽障碍程度的判断标准构建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的ROC曲线。 结果 PAS>5级的患者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呈负相关,PAS≤5级的患者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与舌骨位移不存在相关性,下颌舌骨肌弹性模量判断吞咽障碍程度的ROC曲线,诊断阈值为14.37kPa,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1.8%。 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严重吞咽困难患者肌肉纤维化与舌骨位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肌肉弹性模量可作为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改善的作用。方法 将2017-04~2020-05该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中途退出4例,最终纳入统计为76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观察组在吞咽功能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DP进行治疗。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中文版吞咽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存质量,比较两组观察期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为8.1%,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EDP联合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吞咽功能基础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姿势平衡仪对小脑出血后共济失调患者进行康复干预的实效性。方法对1例小脑出血后平衡功能障碍的10岁男孩采用动态姿势平衡仪进行评估及训练。结果经过22周的平衡训练,动态姿势平衡仪评估与相关量表评估显示平衡功能显著改善,步态、姿势控制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构音障碍明显改善,患儿可以返回学校继续学习。结论动态姿势平衡仪能够改善儿童小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所致平衡障碍,有效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觉系统调节功能障碍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利用动态姿势平衡仪系统进行感觉组织测试,对受试者的平衡指数和感觉分析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衡指数在EC、SV、EOSS、ECSS、SVSS5种状态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本体觉、视觉、前庭觉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以前庭觉分数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脑卒中后患者利用3大感觉信息调节平衡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Wernicke失语与传导性失语在失语症分类中均属流畅性失语,其鉴别对言语治疗及判定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Wernicke失语患者恢复期表现出传导性失语的特点,以致诊断错误。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仅与1992年一篇文献结果一致,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48岁。干部,右利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文版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定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的信度及效度,为该量表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例参加了本研究,病例组进行TIS、Fugl-Meyer中的平衡部分(FM-B)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并在2天内完成TIS第二次评定;对照组进行1次的TIS和FM-B评定。将两次TIS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测试其信度;将TIS结果与FM-B、BBS作相关性分析检验其效度。结果:TIS两次测试结果高度相关,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99-0.971,测量者间ICC为0.843-0.973;TIS与FM-B、BBS总分高度相关(r=0.891,r=0.858);病例组和对照组的TIS总分分别为21.7±1.3分和13.5±4.3分,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文版TIS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躯干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住院康复期的脊髓损伤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对91例初次发病后1—2个月住院康复期的脊髓损伤者生存质量及其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功能活动等17种可能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评估,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结果:影响生存质量总分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4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摩擦、医疗费来源及性别,复相关系数为0.773。影响生理领域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4个:康复治疗方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大小便自控能力及并发症,复相关系数为0.703。影响心理领域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4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家庭摩擦、婚姻状况及性别,复相关系数为0.668。影响社会领域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2个:性生活满意与否、婚姻状况,复相关系数为0.462。影响环境领域的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有3个:闲暇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复相关系数为0.593。结论: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涉及社会人口统计学、心理、生理及康复治疗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干预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使用MVC1型电子肌力仪,对348名健康人四肢6组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进行定量测定,借此决定健康人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正常参考值,全面评价肌力与人体测量学因素、工作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肌力15~49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P<0001),体重对肌力的影响最大(r=0.36~0.78,P<0.001);工作类型中以体力活动对肌力影响较大(r=0.17~0.27)。作者认为功能活动水平是人体测量学因素和工作类型对肌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