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一套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达到护理人员实时、准确上报及追踪输液外渗事件,提高患者安全。方法 成立项目管理推进小组、现状调查、修订输液管理闭环流程、建成高危药物库及输液安全知识库等,构建一套实现高危药物智能提醒、自动识别外渗程度级别、外渗护理记录自动生成、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自动上报、数据自动收集统计、外渗事件延续性跟踪等功能的输液外渗事件上报系统,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2018年系统采集高危药物外渗例数22例,2017年手动采集为14例。系统采集在外渗药物名称、静脉通道、药物外渗分级、药物外渗部位数据的正确采集率均高于手动采集数据。结论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操作便捷,系统采集数据更客观准确实时;实现了智能提醒、自动收集及分析数据,提供护理决策支持;实现了以临床护士为主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 300例静脉输液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结果#br# 1 300例新生儿中,发生静脉输液外渗200例(15.38%);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早产、输注药物、患儿血管弹性、置管材质、穿刺部位,穿刺护士工作年限是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静脉输液存在严重的外渗风险,应针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以预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的应用及并发症分析。 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行输液港植入的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上臂静脉植入组(n=155)和中央静脉植入组(n=159)。比较2组穿刺置管成功率、近远期的并发症及舒适度。 结果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0.618),上臂静脉植入组的导管异位、输液不畅、导管脱落、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中央静脉植入组;患者舒适度高于中央静脉植入组(Z=-3.688,P<0.001)。 结论 超声引导下上臂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安全性及舒适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管理模式为依据,通过逐条分析《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涉及的静脉输液条目,结合文献检索法、专家小组讨论法、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百分比权重法,确定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00%,专家权威程度Cr值分别为0.864,0.940,总体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310,0.254,经卡方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10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 该指标体系设置合理,构建过程科学,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护理管理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细节双创护理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细节双创护理实施前(2017年1-6月)和实施后(2017年7-1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输液治疗的成人病例各12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急诊输液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细节双创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04,P=0.025),输液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2.516,P<0.001);输液管内残余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3.027,P<0.001),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6.268,P<0.001)。 结论 从细节入手在急诊输液护理中进行创新创优实践,可以显著提高该类输液病例的护理安全性、效率与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急诊输液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急诊科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实施前(2015年6月-2016年2月)、实施后(2016年3~12月)急诊输液患者各210例作为观察对象,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43.81%、安全留置针占35.7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9.05%,中心静脉插管占11.43%,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针占65.71%、安全留置针占15.24%,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占8.10%,中心静脉插管占10.95%,2组输液方式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13,P<0.001)。观察组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0,P<0.001)。 结论 医护协同无缝隙模式避免了独立工作存在的问题,可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赵艳芳 《护理学报》2019,26(11):77-78
目的 避免护士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获取输液患者的滴数。方法 采用手机、荣耀3手环等元件完成电路传导和显示功能,设计制作一款基于移动终端APP的输液监视器。将滴数检测器与安装安卓系统的手机移动终端无线连接,在手机上下载华为3手环的APP,通过蓝牙与荣耀3手环配对连接,实现远程监视输液滴数。结果 护理人员通过荣耀3手环液晶屏和手机APP能直观读取输液滴数,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该设计的双重功能成功克服了传统数滴数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规范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利益相关人群进行访谈,编写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初稿,设计推荐意见专家共识表,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结果 该共识总结了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输液接头、静脉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等6个方面的最新证据,内容覆盖导管维护的各个环节。结论 该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执行,新增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规范及标准,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乳腺癌患者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的优势和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的乳腺癌病例随访资料,比较植入上臂输液港和胸壁输液港患者的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中心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171例,其中经上臂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95例,经胸壁植入中心静脉输液港76例。无失败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0)。截至随访日,上臂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胸壁输液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64,P=0.897)。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臂输液港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保证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综合评估患者化疗周期、血管条件、患者自我需求后选择输液港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计划-构思-实施(Plane-Conceive-Implement,PCI)带教模式对内科实习护生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择内科实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观察组应用PCI带教模式进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培训。比较两组的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观察组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静脉输液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技能成绩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癌症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肿瘤科收治的癌症化疗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观察组57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χ2=5.498;P=0.019);观察组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好于对照组(χ2=4.009,P=0.045);2组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9,P=0.268)。 结论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植入静脉输液港,能够精准追踪输液港导管末端植入位置,提升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旨在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患儿舒适度。 方法 自行设计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将其应用于患儿的输液过程中,选取2017年7月—12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试验组,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输液患儿12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装置输液,收集两组静脉通路建立时间、输液满意度、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等指标。 结果 试验组静脉穿刺时间为(1.49±0.33) min,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间为(2.52±0.4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输液外渗率分别为5.83%和24.16%,输液重注率分别为6.66%和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12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8名家长认为比较满意,对照组4名家长认为非常满意,39名认为比较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多功能儿童输液装置可有效缩短静脉穿刺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降低患儿输液重注率和外渗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儿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实际环境的特点及洁净度控制要求,优选出适合PIVAS的消毒剂及最佳消毒方案,保证静脉输液配置的安全。方法 通过对医院及制药企业常用消毒剂的性质及应用范围进行筛选分析,将初步筛选出的5种消毒剂分别用于PIVAS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结果 5种消毒剂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标准,每15 d交替使用1次的方案为最佳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配置洁净区的洁净度,又能最大限度降低细菌耐药现象的产生。结论 0.2%过氧乙酸消毒液、0.1%新洁尔灭、75%酒精消毒液适合作为PIVAS配置洁净区消毒剂使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置洁净区采用安全高效的清洁消毒方法,才能保证输液配置环境的安全,提高医院的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和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机拍摄照片及视频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使用手机拍摄静脉治疗操作中不规范的照片及视频,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拍摄成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供大家学习。2017年、2018年12月31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表》进行评价管理前、后静脉工具及穿刺部位选择的合理性、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及敷料固定与维护的规范性。结果 实施管理后静脉工具及穿刺部位选择合理性、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导管及敷料固定与维护规范性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 通过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中应用手机拍摄照片及视频的方法促使我院的静脉治疗工作达到了同质化的要求,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ORT)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效果指数。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及权重。之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按指数化公式进行指数化,最终根据综合指数公式,构建能综合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效果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第1轮和第2轮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3、0.306(均P<0.001)。形成了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根据指数化公式及综合指数公式,最终构建了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效果指数。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及综合效果指数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决策者和管理者从整体上评价2种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提供了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发布的2021年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静脉输液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翻译和阅读2021年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及相关领域的文献,对其在输液治疗实践、感染预防和控制、血管通路装置的选择和放置、血管通路装置管理和血管通路装置相关并发症这5个章节中更新部分进行解读。结果 2021年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从静疗护士角度推荐了9大类66项实践标准,更加强调了输液装置的个体化选择、困难静脉置管的可视化技术应用、装置置入时的疼痛管理和置入后的妥善固定,以及血管通路装置相关并发症的防控;其中无菌非接触技术和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的评估与护理,是2大重要新增内容。静疗护士根据临床情景遵循正确的无菌非接触技术方法,严格按照规范流程置管,定期维护和严密观察导管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可提升血管通路装置的护理质量。结论 通过对2021年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更新内容的解读,开展新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培训,以保持专业护士的持续实践能力和知识更新;保证患者得到同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工作中安全管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内分泌科2019年1—3月收治的418例输液患者按收治时间段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1月1日—2月15日收治的210例患者,观察组为2月16日—3月31日收治的20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人工输液监管方式,观察组实施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比较2组的输液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输液风险发生率(除静脉炎外),输液异常平均响铃次数和护士处理输液异常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引发护患输液纠纷发生情况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观察组中全闭环输液监测器系统报警准确率为98.7%,器械故障发生率为1.0%。结论 全闭环输液监测系统在临床输液应用中效果显著,能促进病房输液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红玉  曾满琴  曾洁  杨雅 《护理学报》2020,27(22):67-68
目的 总结1例心源性水肿合并痛风至下肢溃疡伤口的护理要点。方法 使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对伤口进行局部治疗,换药期间以控制心源性水肿导致下肢水肿,并结合中医腕踝针进行镇痛,伤口局部治疗重点主要体现在感染控制、渗液管理与伤口清创等方面。结果 连续治疗120 d后伤口愈合。结论 合理使用银离子敷料、正确的渗液管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能促进心源性水肿合并痛风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院神经外科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发生提供依据。〖HT5"H〗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 2020年1月—2021年12月445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烟雾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年龄、留置时间、长期输液、消毒方式等7项因素,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HT5"H〗结果 445例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21例,感染率为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外周血管条件、长期输液、是否输注高渗液体、输液环境、操作人员年资等为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等属于烟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T5"H〗结论〖HT5"SS〗 烟雾病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长期输液、输注高渗液体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双阀双层无菌包装软袋用于静脉输液时不同换瓶措施对残留液量的影响。方法:把100例静脉输液烧伤患儿分成常规组和干预组。在茂非氏滴管上段的输液管没有药液滴入时,常规组按传统方法直接换瓶,干预组暂不予换瓶,将软袋双阀瓶体予以倾倒,待液体全部由插有输液管针头的阀口滴入输液管,再予以换瓶,然后测量两组患者输液瓶的残余液量。结果:干预组与常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干预组更换液体的方法能够减少药液的浪费和损失,保证患儿用药量的准确性,对于患儿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