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6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17篇
内科学   195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858篇
预防医学   323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00篇
  9篇
中国医学   424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生素D(vitamin D, VitD)在降低PM2.5对肺泡上皮细胞毒性中的影响。 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诱导荧光分析对比VitD处理前后,PM2.5的毒性能力。MMT观察VitD处理前后细胞生存率,分析PM2.5对A549的毒性影响。 结果VitD作用后的PM2.5平均粒径减小5.5 nm,颗粒聚结和团聚更为明显,颗粒平均条纹长度增加、弯曲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2.5条纹间距无统计学差异,有明显减小,接近0.06 nm。VitD溶液从PM2.5解吸3环和4环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减少PM2.5表面附着的致病性PAHs。PM2.5可引起肺上皮细胞A549生存率明显下降,给予VitD干预后,PM2.5对A549细胞生存率的抑制改善了54.7%,PM2.5的生物毒性降低。 结论VitD可减少PM2.5上吸附的致病性PAHs,抑制其致病活性,减小PM2.5对肺上皮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与家庭功能、自我管理、知觉压力的相关性,为针对性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青春期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测评量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究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372例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评分为22.97±3.72,完全控制率为40.32%(150/372)。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住校、是否进行过哮喘控制管理培训、患病年限、是否有哮喘家族史、家庭功能、自我管理、知觉压力是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β=-0.054、-0.045、0.057、0.069、-0.065、-0.164、0.351、-0.373,P<0.05),可共同解释变异的89.0%。结论 青春期哮喘患儿疾病控制水平有待提升,儿科医护人员应该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特征进行针对性干预,以提高其疾病控制水平,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需选择外科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围手术期发生的生理性变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在围手术期很常见。尽管存在这种血流动力学改变频率及与其相关的潜在危害,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但缺乏优化围手术期血压的指南。低血压与围手术期的不良结果有关,特别是肾损伤、心肌损伤和死亡率增加。个性化血压可能是老年人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儿童卒中的发病率显著增长,其中动脉缺血性卒中比例居多,儿童缺血性卒中的病因与成人不同,早期识别、及时对因治疗,能显著降低致残率。 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设计:病例系列报告。 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儿科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就诊的动脉缺血性卒中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结果:50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9例,女21例。发病年龄9个月至17岁,平均年龄(8.8±3.9)岁,7~10岁21例(42%)。病因包括烟雾病39例(78%),感染5例(10%),头部外伤3例(6%),血管炎、心脏病和未找到明确病因各1例(2%)。卒中发作时47例(94%)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减退或麻木、语言障碍各9例(18%),其他表现包括中枢性面瘫、意识障碍、癫等。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梗死灶位于多发脑叶19例(38%)、基底节区15例(30%)、单发脑叶10例(20%),脑干1例(2%),多发病灶(基底节、脑叶、小脑及脑干)5例(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前循环受累34例,其中23例(67.6%)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结论:学龄期是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肢体瘫痪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烟雾病和感染是主要病因,前循环受累较后循环多见,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梗死最常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绿藻多糖SHW及其低分子量片段的结构及抗凝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热水提取、强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从绿藻硬毛藻中提取分离得到硫酸多糖SHW;通过可控酸解方法制备SHW低分子量片段;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及甲基化方法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研究多糖SHW及其低分子量片段体外抗凝血活性。结果 多糖SHW及其低分子量片段主要由阿拉伯糖组成,含有少量半乳糖和氨基葡萄糖;糖链中阿拉伯糖主要以→4)-Arap-(1→和→3,4)Arap-(1→的形式存在,半乳糖以→4)-Galp-(1→存在形式,硫酸根主要位于→4)-Arap-(1→的C-3位。SHW及其低分子量片段A1~A6的分子量分别为492 kDa、200 kDa、170kDa、100kDa、26kDa、14kDa 和10 kDa。SHW 具有较高的抗凝血活性,且其抗凝活性随着其分子量的减少而降低。结论 海藻多糖SHW是一种具有抗凝活性的新颖硫酸多糖,其抗凝活性与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调节后联合激素替代和单纯激素替代2种内膜准备方法对高龄不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降调节后激素替代FET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高龄不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年龄≥35岁首次行FET高龄不孕患者211例,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组(n=114)和激素替代周期组(n=97)。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性激素、转化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率、多胎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并对高龄不孕患者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的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BMI、AMH、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率、多胎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均明显高于激素替代周期组(χ2=9.964,P<0.05;χ2=9.964,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OR=0.805,95% CI:0.697~0.930)和移植优质胚胎数(OR=4.098,95% CI:1.597~10.514)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结论:采用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的高龄不孕患者在FET中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年龄和移植优质胚胎数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妊娠结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蕾  刘英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95-9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易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中合并胰腺炎的病例较少,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tation,DIC)的更是极其少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病死率较高。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们对SLE合并重症胰腺炎、DIC 1例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GOLM1(GP7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作为HCC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并预测其相关RNA。方法分析在线数据库HCC中GOLM1 mRNA表达,用含90对H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OLM1蛋白表达;用TCGA转录组数据预测GOLM1相关的miRNA和lncRNA。结果 HCC中GOLM1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HCC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和总生存时间相关。GOLM1蛋白在HCC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与GOLM1存在可能调控关系的lncRNA 6个、miRNA 48个。结论 GOLM1 mRNA可作为HCC的诊断和预后标志物,成功预测到与GOLM1相互作用的lncRNA 6个、miRNA 48个。  相似文献   
10.
康海  刘媛媛  王蕾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197-1204
<正>卒中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卒中的69.6%~70.8%~([1-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倡导五大中心建设,各地区卒中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区域协同救治、多学科协作、急诊流程再造是卒中中心建设的精髓,其中急诊管理贯穿始终。AIS救治可以分为3个阶段:院前、急诊、住院治疗。2013年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学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