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针刺减肥的疗效已在临床得到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减肥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中枢调节与外周作用之间的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呢?目的研究针刺对肥胖者下丘脑摄食中枢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材料实验于1998-06/2000-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方法高脂致肥饲料喂养SD大鼠、制作实验性肥胖模型.应用神经细胞微电极记录和脑立体定位技术,通过对实验性肥胖大鼠针刺治疗,观察下丘脑外侧区饥饿中枢、腹内侧核饱食中枢神经细胞单位时间内电活动(Hz).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针刺前后同期体质量变化及各组大鼠下丘脑外侧区、腹内侧核放电频率.结果针刺能够明显降低下丘脑外侧区的兴奋性,其中针刺组,肥胖组,正常组的值分别为(9.4±3.7),(21.4±6.8),(9.1±5.2)Hz(P<0.01),提高腹内侧核的电活动频率,3组分别为(21.1±4.3),(5.0±1.3),(14.5±2.2)Hz(P<0.01),抑制肥胖鼠亢进的食欲,减少热卡的摄入,达到减肥目的.结论针刺对肥胖动物中枢神经核团的调整作用是针刺减肥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背景:弓状核功能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针刺对弓状核功能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弓状核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针灸研究所及一所人口管理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4/10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选用1个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方法: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入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min,持续14d。采用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化学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k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以及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③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④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kee’s指数、体脂量[(517.74&;#177;29.35)g,(319.85&;#177;3.96),(13.88&;#177;1.32)g,P&;lt;0.01]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3.12&;#177;1.92)Hz,(8.99&;#177;2.71)Hz,P&;lt;0.0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体质量、kee’s指数和体脂量均呈负相关(r=-0.592,-0.672,-0.521)。针刺组较对照组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增高[(9.75&;#177;2.02)Hz,P&;lt;0.01]。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弓状核功能的良性作用可能是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刺对肥胖大鼠瘦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机体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及其血脑转运的作用。方法:将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中枢和外周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而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针刺组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13.43&;#177;1.85)μg/L,(66.92&;#177;24.71)mIU/L]与对照组[(17.23&;#177;3.07)μg/L,(172.40&;#177;74.99)mIU/L]比较,均明显回降(P&;lt;0.05和0.01),而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却明显升高(P&;lt;0.0l和&;lt;0.05)。大鼠体质量与血中瘦素呈显著正相关(r=0.677,P&;lt;0.01);血清瘦素与胰岛素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38,P&;lt;0.05)。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和血中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改善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以及调整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作用可能是针刺减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背景: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针刺对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活性的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实验研究。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南京人口管理学院生殖医学教研室。材料:本实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体质量50~70g,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苏)2002-0017],动物级别为清洁级(合格证号:苏动质字第97001号)。干预: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人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min,持续14d。采用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③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活性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458.33&;#177;7.43)g、Lee’s指数(302.23&;#177;4.11)和体]脂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86,9.99,8.31,P&;lt;0.01);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0.31&;#177;0.08)μmol/g]和NOS活性[(1.67&;#177;0.65)μkat/g]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36,-4.91,P&;lt;0.01)。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活性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呈高度正相关(r=0.760,0.804)。针刺治疗明显降低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0.33&;#177;0.10)μmol/g]和NOS活性[(4.17&;#177;1.07)μkat/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24,2.88,P&;lt;0.05~0.01)。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的活性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考虑到纹状体参与了对下丘脑摄食中枢、植物神经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的调控。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的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自身对照、相互对照为主的实验研究。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南京人口管理学院生殖医学教研室。材料:本实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体质量50~70g,由南京军区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级别为清洁级。干预: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人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min,持续14d。采用神经生化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体脂及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含量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③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NOS活性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和体脂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8.86,9.99,8.31,P均&;lt;O.01);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48,4.37,P均&;lt;O.01);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与体质量和Lee’s指数呈负相关(r=-O.78,-O.7l;P&;lt;O.01)。针刺治疗能使肥胖大鼠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明显回升,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74,3.48,P均&;lt;O.01)。结论: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针刺对肥胖机体纹状体组织一氧化氮和NOS水平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弓状核功能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针刺对弓状核功能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弓状核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针灸研究所及一所人口管理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4/10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选用1个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方法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 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入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 min,持续14 d.采用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化学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以及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③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④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量[(517.74±29.35)g,(319.85±3.96),(13.88±1.32)g,P<0.01]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3.12±1.92)Hz,(8.99±2.71)Hz,P<0.01];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与体质量、Lee's指数和体脂量均呈负相关(r=-0.592,-0.672,-0.521).针刺组较对照组肥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明显增高[(9.75±2.02)Hz,P<0.01].结论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弓状核功能的良性作用可能是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女性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临床上女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因其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女性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4例依据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针灸疗法)58例和对照组(口服利维爱)56例,做疗效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针灸治疗与口服利维爱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自主神经功能和Kupperman指数的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lt;0.01),针灸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分别为(0.46&;#177;0.55,-0.06&;#177;0.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Kupperman指数分别为(38.76&;#177;12.61,11.42&;#177;9.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同时具有良好减肥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一酸睾酮对雄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对雄性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提供思路。方法:实验选用15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去睾后作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1只、模型组11只、治疗组10只,28周后行血尿生化、骨密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骨密度、睾酮水平【(0.351&;#177;0.012),(0.357&;#177;0.007)g/cm^2,(0.01&;#177;0.02)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0.366&;#177;0.021),(0.366&;#177;0.012)g/cm^2,(1.82&;#177;0.02)nmol/L】(P&;lt;0.05~0.01)。治疗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骨密度、皋酮水平、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0.01)。模型组大鼠尿钙/肌酐、尿磷/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0.01)。治疗组大鼠血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结论:早期应用十一酸睾酮替代治疗可逆转雄性大鼠去睾28周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弓状核功能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知针灸减肥机制涉及神经及神经体液调节,针刺对弓状核功能调整作用如何?目的:探讨针刺对肥胖大鼠弓状核功能的作用,进一步深化针刺减肥的中枢神经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的针灸研究所及一所人口管理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4/10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完成。选用1个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方法:以普通全价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组,将造模成功的实验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针刺组大鼠给予针刺治疗14d,正常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每天放入大鼠固定器中适应15min,持续14d。采用神经电生理及神经化学技术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以及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针刺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肥胖指标及对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的影响。②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的影响。③针刺对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④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下丘脑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肥胖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体脂量(517.74  相似文献   

10.
针刺并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以针刺并耳穴压籽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部分因素。方法:对87例患者采用以体针、耳穴压籽为主,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87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13例,无效8例。已随访追踪19例,1年后无一例反弹。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肥胖度、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67.8&;#177;9.4)kg,(33.1&;#177;5.8)%,(26.7&;#177;2.8)kg/m^2,(83.2&;#177;7.4),(91.4&;#177;4.6),(53.0&;#177;4.3),(36.4&;#177;3.1)cm]等肥胖指标均较治疗前[(72.8&;#177;9.3)kg,(39.7&;#177;4.5)%,(28.9&;#177;3.5)kg/m^2,(87.5&;#177;7.6),(96.2&;#177;4.8),(56.2&;#177;5.1),(39.2&;#177;3.5)cm]明显降低(P&;lt;0.01)。该方案疗效是年龄小者优于年龄大者(P&;lt;0.05),局部性肥胖者优于全身性肥胖者(P&;lt;0.05),肥胖度轻者优于重者(P&;lt;0.05),无家族史者优于有家族史者(P&;lt;0.05),辨证施针者优于未辨证者(P&;lt;0.01).结论:以针刺并耳穴压籽为主,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综合减肥方案疗效确切,患者年龄、肥胖类型、肥胖程度、有无肥胖家族史、是否辨证施针是影响肥胖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镇痛、促进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1—03/07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生理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90只,分为5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手针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各18只。前4组大鼠均进行坐骨神经根压迫模型制备。①电针治疗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min:取穴:双侧L4-L6“夹脊”,患侧“环跳”、“阳陵泉”。进针深度约1cm,轻提插捻转后,针柄接电疗仪。连续波,频率2Hz,电流强度以大鼠腰肌及后肢轻度抖动为度。:②电针对照组:取穴:双侧L4-L6“夹脊”:余同电针治疗组:③手针对照组:取穴:双侧“肾俞”,患侧“环跳”、“阳陵泉”。采用轻提插捻转手法,不接电疗仪,间隔5mjn捻针1次,余同电针治疗组:④模型对照组:于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日抓取1次,不做针刺等处置。⑤正常对照组:正常例养,不做任何处置。各组分别于术后第7,14,28天各麻醉后处死6只大鼠,制备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脑组织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及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9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的变化:造模后7d,电针治疗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0.23&;#177;5.05),(170.80&;#177;6.99),(150.76&;#177;6.65)ng/g(P〈0.01,〈0.05)]。造模后14d,两电针组5-羟色胺水平进一步提高。奄造模后28d,两电针组5-羟色胺水平下降,电针治疗组已接近正常水平(162.51&;#177;7.67)ng/g。②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羟吲哚乙酸水平的变化:各组大鼠脑组织5-羟吲哚乙酸水平的芹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函不间时间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造模后7d及14d模型对照组与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5.43&;#177;308),(36.35&;#177;2.62),(36.13&;#177;2.63).(34.61&;#177;3.26),(30.48&;#177;3.18)ng/g;(35.80&;#177;3.36),(34.96&;#177;2.67),(35.00&;#177;3.34),(35.16&;#177;3.18),(30.83&;#177;2.53)ng/g(P〈0.05)],但各针刺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娃(P〉0.05)。到造模后28d,电针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去[=fi肾上腺素水平已接近正常,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31.65&;#177;3.53),(34.95&;#177;3.11)ng/g(P〈0.05)]:结论:①针刺后7~14d产生镇痛效应时,大鼠脑组织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增高,但后者与针刺十:预无关,可能与造模有关。②随着电针治疗后神经根损伤的修复、疼痛的减轻,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④电针可以通过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和良性调节作用,有效地参与镇痛及神经损伤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糖尿病能引起中枢神经病变,中潜伏期听觉电反应(auditory 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在糖尿病时的动态变化研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MLR在糖尿病中的变化,探讨MLR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设计:用完全随机法,采用实验对照方式,进行纵向观察研究。地点和材料: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室进行实验。用24只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在成模前后按时间顺序动态观测血糖、MLR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MLR的波峰潜伏期(peak latency,PL)、波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结果:建模后4周实验性糖尿病组MLR的PL(ms)各波延长[P0(7.19&;#177;0.97)、Na(11.90&;#177;1.53)、Pa(18.77&;#177;1.45)、Nb(32.86&;#177;3.12)、Pb(50.32&;#177;1.68)](P&;lt;0.05)。6周后出现MLR各波PL、Pa-Pb的IPL[(31.10&;#177;1.59)ms]延长(P&;lt;0.01)。8周后MLR各波PL、P0-Pa[(13.57&;#177;1.71)ms],Pa-Pb[(35.17&;#177;2.81)ms]IPL均延长(P&;lt;0.05或P&;lt;0.01)。糖尿病组血糖与MLR的PL,IPL各波变化之间无相关,糖尿病组病程与MLR Na,Nb,Pb波PL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早期MLR出现PL和IPL延长,该变化与病程进展有相关关系,MLR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减肥是防止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针灸具有无毒副作用的减肥降压效果。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患者,将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无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正常人相比较,观察针灸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植物神经平衡指数(Y值)、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activation indices,IAI)、瘦素、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vnthase,NOS)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四型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胃肠实热、肝郁气滞和脾虚湿阻三型肥胖症无并发症患者与正常健康人针灸前后肥胖指标、植物神经功能、血糖、胰岛素、瘦素、一氧化氮、NOS的比较。结果:针灸治疗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和肥胖症均可降低肥胖指标参数、瘦素和胰岛素水平(P&;lt;0.05和P&;lt;0.01);还可升高LAI、一氧化氮和NOS水平(P&;lt;0.01);前者Y值结果明显回降(P&;lt;0.05)而后者Y值显著回升(P&;lt;0.01)。针灸后植物神经功能[针灸治疗后神经功能参数分别为12.19&;#177;0.61),(0.98&;#177;0.48)],胰岛素[69.88&;#177;91.12),(121.16&;#177;52.52)mU/L],瘦素[(111.28&;#177;49.25),(78.33&;#177;22.16)μg/L],一氧化氮[(55.38&;#177;19.53),189.39&;#177;23.25)μmol/L]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lt;0.05-0.01)。结论:针灸对肥胖症并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植物神经功能、胰岛素、瘦素、一氧化氮水平有良性调整作用,这可能是实现减肥和降低血压的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T淋巴细胞亚群在实验性大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和葛根总黄酮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对实验性哮喘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01/04—02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用卵蛋白致敏并激发建立了SD大鼠哮喘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葛根总黄酮灌胃组、葛根总黄酮预防组,每组分别测定动脉血血气作为哮喘严重程度的缺氧评定指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脾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4组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血气结果: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4.24&;#177;2.20).(10.04&;#177;13),(9.68&;#177;1.35)kPa,P&;lt;0.01】;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剩余碱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1.82&;#177;1.31),(2.77&;#177;2.18),(2.67&;#177;2.18)mmol/L,P&;lt;0.01】;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灌胃组【(51.8&;#177;35.9),(64.55&;#177;29.87),(62.51&;#177;40.31)%,P&;lt;0.05】。②各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4^+低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13.19&;#177;3.33,18.37&;#177;1.98,P&;lt;0.01),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8^+高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8.01&;#177;0.42,6.25&;#177;0.63,P&;lt;0.01),葛根总黄酮预防组CD4^+/CD8^+低于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1.61&;#177;0.35,2.94&;#177;0.32,P&;lt;0.01)。③白细胞介素4: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组为(85.2&;#177;12.3)ng/L,比正常对照组和葛根总黄酮预防组大鼠显著增高【(3.3&;#177;0.7)。(7.74&;#177;1.0)ng/L,P&;lt;0.01】。结论: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化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葛根总黄酮可以抑制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过表达,可能通过恢复CD4^+/CD8^+比值,加强CD8^+T淋巴细胞对CD4^+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和IgE的合成从而阻断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定志小丸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血清雌二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辽宁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采用0penfield法进行行为学评分,选评分相近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定志小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定志小丸组于每次刺激前半小时灌服0.02mL/g的定志小丸提取物的浓缩液(1μg/L),生理盐水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应用0penfield法在刺激前和刺激后第22天测定行为学(以3min内大鼠水平穿越方格数作为水平活动得分、前肢抬起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所有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学: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海马结构不清晰,细胞形态异常;定志小丸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②行为学评分:刺激前各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比较均无差异(P&;gt;0.05),至第22天,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水平活动得分较正常组低[(34.9&;#177;16.3),(30.5&;#177;17.7),(48.4&;#177;21.5)次,P&;lt;0.01],垂直活动得分也较正常组低[(7.2&;#177;3.9),(6.5&;#177;2.6),(10.0&;#177;3.2)次,P&;lt;0.01);定志小丸组此两项评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9.3&;#177;23.6),(9.9&;#177;3.0)次,P&;gt;0.05]。③血清雌二醇: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雌二醇浓度低于正常组[(37.15&;#177;6.90),(33.34&;#177;14.31),(64.27&;#177;28.18)pmol/L,t=3.477,6.757,P&;lt;0.01],而定志小丸组与正常组比无差异[(55.80&;#177;26.32)pmol/L,P&;gt;0.05]。结论:定志小丸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雌激素分泌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家兔超负荷运动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活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钙离子敏感微电极技术,分析肌肉损伤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关系及针刺对骨骼肌细胞内Ca^2+活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0-09/2001—05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实验室完成。选用同种健康青紫蓝家兔70只,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1次针刺处理组和4次针刺处理组,1次针刺处理组30只,分为3个亚组,即针刺组10只,对照组11只,空白组9只。4次针刺处理组40只,分为3个亚组,即针刺组15只,对照组13只,空白组12只。针刺组和对照组通过固定在兔左后肢的表面电极使股四头肌反复被动强直收缩运动,空白组不予电刺激。制造超负荷运动状态的疲劳模型。同时针刺组选取家兔股外侧肌局部(相当于伏兔和粱丘穴位置)于第4天刺激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第1次针刺,4次针刺处理组还将于其后的第1天上,下午,第2天上午各针刺1次,对照组和空白组除不针刺外,亦以同样方式固定于实验架上。标本经处理后通过自制并测定的钙离子敏感微电极进行细胞膜电位的测定,同时测定细胞内外Ca^2+有效浓度的电位差,计算细胞内钙离子活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0只实验动物最终进入结果分析51只。包括1次针刺处理组中针刺组7只,对照组8只,空白组7只。4次针刺处理中针刺组12只,对照组7只,空白组10只。①家兔过度运动后,针刺组及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骨骼肌膜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64.3&;#177;1.38),(64.1&;#177;1.13),(80.7&;#177;3.09)-mV,P〈0.01],细胞内钙离子活度显著升高[(1.39&;#177;0.029),(1.38&;#177;0.031),(0.14&;#177;0.018)mmol/L,P〈0.01]。针刺组与对照组相比,膜电位或细胞内钙离子活度的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②运动结束后46h,针刺组膜电位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79.0&;#177;2.59),(67.6&;#177;1.58)-mV,P〈0.01],针刺组膜电位的显著升高,与空白组膜电位基本接近[(81.3&;#177;2.69)-mV,P〉0.05]。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值针刺组均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值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空白组,差别显著(P〈0.01)。结论:超负荷运动导致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活度升高;骨骼肌膜电位的绝对值均显著降低,可能是肌肉的损伤所致。针刺能够改善细胞内钙离子的代谢,从而促进超微结构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乌龙丹是在长期临床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该方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通络化痰”立法。以前的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改善大脑微循环,调节神经内分泌和抗脑缺血损伤等作用。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的内皮素、一氧化氮(NO)失调参与了多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MID)病理发展过程,且相互影响。目的:通过复制MID大鼠模型,探讨乌龙丹对MID模型大鼠血液黏度、NO及内皮素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中医系。材料:实验于2002-01/08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实验室和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SD大鼠雄性大鼠,体质量(270&;#177;30)g(合格证号2000337)。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乌龙丹低剂量组、乌龙丹高剂量组。方法:在分离一侧颈内动脉后,推注1:200比例的同种属的大鼠干血悬液0.8mL制作MID大鼠模型。血液黏度测定采用锥板法,内皮素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NO测定采用镉还原比色法.乌龙丹的制剂采用水煮醇提法。主要观察指标:主要指标:各实验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血浆内皮素、NO浓度。次要指标:学习记忆测试结果。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mPa&;#183;s)显著升高(200s^-1:7.21&;#177;1.02:5s^-1:11.24&;#177;0.93,P&;lt;0.01),血浆内皮素(ng/L)含量(167.91&;#177;46.87,P&;lt;0.01)和内皮素/NO增高(64.94&;#177;11.14,P&;lt;0.01),NO(μmol/L)则下降(2.60&;#177;0.43,P&;lt;0.01);给药组大鼠全血黏度(mPa&;#183;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剂量200s^-1:4.28&;#177;081;5s^-1:8.84&;#177;0.79.P&;lt;0.01;低剂量200s^-1:5.22&;#177;0.92,5s^-1:9.18&;#177;0.81,P&;lt;0.05),血浆内皮素(ng/L)(高剂量120.18&;#177;34.51,P&;lt;0.01)、NO(μmol/L)含量(6.84&;#177;0.79,P&;lt;0.01)及内皮素/NO(31.26&;#177;8.41,P&;lt;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液黏度升高,血管及神经细胞等分泌的内皮素、NO失调参与了MID病理发展过程,且相互影响。乌龙丹的健脾补肾、活血化痰通络对MID模型大鼠血液黏度升高、NO和内皮素分泌异常有对抗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增龄对大鼠性激素分泌及生殖腺轴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性激素水平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组织内过氧化物堆积的增龄性改变,为研究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检测3,6,12,18,21月龄Wistar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雌性)、睾丸(雄性)各组织内丙二醛含量以及雌性大鼠血浆雌二醇、雄性大鼠血浆睾酮水平,并与上一月龄组指标作比较。结果:随月龄增长,雄性大鼠血浆睾酮(nmol/L)及雌性大鼠血浆雌二醇(nmol/L)水平逐渐下降,各组与上一月龄组比均相差显著(睾酮:16.60&;#177;1.38-1.80&;#177;O.49,t=2.65—6.11,P&;lt;O.01-O.05;雌二醇:1.84&;#177;O.43.O.31&;#177;O.05.t=O.30~9.43,P&;lt;O.01-O.05);丙二醛的含量(μmol/g)在大鼠下丘脑(O.114&;#177;O.011~O.384&;#177;O.062)、垂体(O.142&;#177;O.021~O.319&;#177;O.042)、性腺组织内(卵巢:O.105&;#177;O.021—1.031&;#177;O.097;睾丸:O.266&;#177;O.017-O.982&;#177;O.075)明显增多,除6月龄组与3月龄组比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与上一月龄组比均相差显著(t=3.12—16.30,P&;lt;O.01-O.05)。结论:增龄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可能与生殖腺轴组织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平肝潜阳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平肝潜阳针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针剌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200l-04/2002-10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且中医辩证为“肝阳上亢”的患者32例,按照平肝潜阳的原则,采用单纯针刺方法,取穴为双侧风池、太冲、涌泉、太溪,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d以后测量血压和观察甲襞微循环,并选取1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15d后,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及血压均有明显改善,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状态积分、总积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81&;#177;0.50,0.97&;#177;0.49)分,(1.11&;#177;0.50,0.70&;#177;0.45)分,(3.81&;#177;1.00,2.53&;#177;0.97)分,血压变化显效9例(28%),有效18例(56%),无效5例(16%),总有效率为84%(P&;lt;0.05),健康志愿者各项变化不明显(P&;gt;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减小血管外周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非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喹啉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建立非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方法:应用喹啉酸(每侧150nmol,2μL)损毁老年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一次性训练被动回避跳台实验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测试,研究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变,并观察1,2,3,4四氢吖啶(THA)对Meynert基底核损毁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损伤组相比,喹啉酸损伤Meynert基底核后13d,大鼠在跳台中出现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学习中为(1.25&;#177;0.71)次比(3.75&;#177;1.28)次(q=6.83,P&;lt;0.01),重测验中为(0.50&;#177;0.53)次比(2.00&;#177;0.76)次(q=7.42,P&;lt;0.001)。损伤后16d,大鼠学会迷宫所需的训练次数显著增加(q=22.16,P&;lt;0.001)。与喹啉酸组对比,腹腔注射THA 10mg/(kg&;#183;d)13d后,Meynert基底核损伤后大鼠在跳台中出现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lt;0.01),腹腔注射THA 16d后学会迷宫所需的训练次数也显著减少(q=20.38,P&;lt;0.01)。结论:喹啉酸损毁老年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能够建立非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