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均行SWI和3D ASL序列检查,分析3D ASL伪彩图与SWI最小密度投影图,根据梗死核心区周围匍匐走形条状高灌注信号,分为侧支代偿组43例与对照组35例,比较入院第1 d、入院15 d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两组入院15 d后NIHSS评分好转率、稳定率及进展率,检测比较侧支代偿组梗死核心区周围引流静脉明显显示率与正常显示率。结果:两组入院第1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侧支代偿组入院15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入院15 d后NIHSS评分好转率、稳定率、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侧支代偿组好转率76. 74%高于对照组25.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侧支代偿组梗死核心区周围引流静脉明显显示率69. 77%(30/43);正常显示率30. 23%(13/43)。结论:SWI联合3D ASL在ACI预后评估中可显示梗死核心周围区域血液灌注信息与引流静脉形态变化,有效评估侧支代偿储备建立状态,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程度与介入治疗脑动脉硬化狭窄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DSA检查,根据脑血管侧支代偿开放情况分为侧支代偿开放组(n=48)和侧支代偿未开放组(n=32),并根据侧支代偿程度分为初级代偿亚组(n=21),次级代偿亚组(n=17)和三级代偿亚组(n=10),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观察不同分级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和1年NIHSS评分及术后1个月和1年mRS评分,并记录不同分级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患者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侧支循环代偿程度的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代偿开放各亚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和12个月NIHS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代偿未开放组(P0.05),次级代偿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初级代偿组和三级代偿组(P0.05),初级代偿组和三级代偿组在术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代偿开放各亚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代偿未开放组(P0.05),次级代偿组患者术后mRS评分显著低于初级代偿组和三级代偿组,三级代偿组术后mRS评分显著低于初级代偿组(P0.05)。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程度患者术后不良临床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介入治疗脑动脉硬化狭窄患者,有侧支循环代偿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无侧支循环代偿者,且次级循环代偿组患者在减轻缺血脑组织损害程度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显著优于初级循环代偿和三级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梗死分型与侧支循环的关 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责任性单侧MCA重度狭窄引起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支循环 状况分为代偿良好组79例和代偿较差组108例,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析2组脑梗死分型及其与侧支 循环的关系。结果:代偿良好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 生率均低于代偿较差组(均P<0.05)。脑梗死分型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以皮质下小梗死最多,代偿较差组 以内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梗死最多,2组梗死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显示, 代偿良好组患侧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代偿较差组 患侧TPP、脑血流量(CBF)高于健侧,MTT低于健侧(P<0.05);代偿良好组脑灌注患健比rCBV、rMTT高于 代偿较差组,而rTTP、rCBF低于代偿较差组(P<0.05)。结论:侧支循环有助于维持责任性单侧MCA重度 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脑灌注,改善梗死分型的构成,减少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各期患者进行MR及随诊检查,超急性期(<6h)9例,急性期(7~24h)18例,亚急性期(1.5~7天)18例,稳定期(8~14天)3例,慢性期(>15天)6例。对其中21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行SWI随诊。观察脑梗死内有无出血、出血程度及梗死区周围小血管的改变,并与患者的临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大面积脑梗死随访中,SWI发现梗死后出血为16例,占76.8%。梗死后重度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s=0.765,P=0.001)。14例发现梗死灶周边有增多的微小血管,明显显示10例(占47.6%),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无明显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能够敏感检测梗死灶内的出血灶,预测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与发展趋势;SWI通过显示梗死灶周围微小血管的影像改变,有助于判断其周围血流再灌注情况,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ACI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SWI和3D-ASL技术检查,根据MRI检查情况将其分为症状组(n=57)和无症状组(n=21),采用半定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系统(ASPECTS)对SWI图像中的低信号血管征(PHVS)进行分级,测量3D-ASL技术检测的rCBF值,对比症状组和无症状组ASPECTS评分和rCBF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入组ACI患者病情严重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SPECTS评分和rCB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SPECTS评分、r CBF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无症状组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症状组,rCBF水平高于症状组(P<0.05)。根据ACI患者的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19)、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7)。轻度组ASPECTS评分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rCBF水平高于中度组和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超高龄(≥80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HT组31例和非HT组73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临床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患者短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超高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梗死均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均P0.05)。发病14 d时,HT组患者NIHSS评分为显著高于非HT组(P0.05);发病3个月HT组mRS评分3分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P0.05)。结论:对于超高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高收缩压、高NIHSS评分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其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T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代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分析113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代偿情况,根据有无侧支代偿及代偿的类型将其分为:无侧支代偿组(A 组)、有侧支代偿组(B 组);将 B组分为仅有初级代偿组(C 组)、仅有次级代偿组(D 组)、同时具有初级和次级代偿组(E 组);将 E组中有软脑膜向前循环代偿供血的患者纳入组(F组)、有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代偿供血的患者纳入组(G组)。均于发病后第7天、3个月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发病后第7天、1年后行改良Rankin(mRs)评分,分别计算3个月与第7天NIHSS评分差及1年与第7天的mRs评分差,并分析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113例患者中,狭窄78例(69.02%),闭塞35例(30.98%)。其中A组51例(45.13%),B组62例(54.87%)。B组中的C组12例(19.37%),D组13例(20.96%), E组37例(59.67%)。F组34例(91.89%),G组20例(54.05%)。A组与B组相比较:3个月内B组NIHSS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P<0.05),1年后B组mRs评分较A组也明显降低(P<0.05)。F组与G组相比较:3个月内F组NIHSS评分较G组无明显差异(P>0.05),1年后F组mRs评分较G组无明显差异(P>0.05)。E、C、D组相比较:3个月内3组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评分降低最不明显。1年后3组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评分降低最不明显。结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侧支循环预后明显优于无侧支循环患者。存在初级侧支代偿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软脑膜动脉代偿及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代偿是次级侧支代偿的主要途径,而次级代偿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无差异。仅有初级代偿及同时具有初级、次级代偿预示预后良好,但仅有次级代偿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转化(HT)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住院的115例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颅内出血分为HT组(n=58)与非HT组(n=57)。对两组年龄、脑栓塞前后抗栓治疗、溶栓、梗死灶大小、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HSS)及HAS-BLED评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NIHSS评分(t=-2.991,P=0.003)、HAS-BLED评分(t=-2.499,P=0.014)、梗死灶大小(χ2=8.355,P=0.004)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NIHSS(OR=1.127,P=0.027)、梗死灶大小(OR=4.390,P=0.035)和HAS-BLED评分(OR=1.783,P=0.03)均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按HAS-BLED评分分组,低危组(0~2分)HT发生率低于高危组(≥3分)(χ2=4.643,P=0.031)。发病时、发病后1个月、发病后3个月,HT组NIHSS评分均高于非HT组(t2.387,P0.05);HT组发病时m RS评分高于非HT组(t=-2.262,P=0.026);发病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m R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1.468,P0.05)。结论心房颤动后脑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较重、梗死灶较大、HAS-BLED评分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HT;HT组神经功能的恢复较非HT组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与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动脉偏侧优势及PVS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8~78岁(52.8±7.7岁)。依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有无患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分为偏侧优势组(n=26)和对照组(n=22),观察两组患者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显示的PVS差异。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提示梗死灶周围有无PVS将入组患者分为PVS阳性组(n=27)和阴性组(n=21),分别于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将偏侧优势组和对照组、PVS阴性和PVS阳性组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偏侧优势组出现PVS为42.31%(11/26),对照组患者出现PVS为72.73%(16/22),对照组高于偏侧优势组(P<0.05);偏侧优势组及PVS阴性组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PVS阳性组(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大脑动脉偏侧优势及PVS阴性提示侧支循环建立及良好的灌注状态,并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定量分析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征评分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不对称突出皮质静脉征(asymmetrical prominent cortical veins,APCVs)评分、静脉phase差值(Δφ)、静脉phase差值比值(rΔφ)、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FVH征评分的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研究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4例单侧MCA狭窄的急性/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其基本资料及入院和出院NIHSS评分(NIHSS入院,NIHSS出院).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SWI检查.两位影像科医师分别测量并评估MCA狭窄程度以及FVH征、APCVs征评分;观察病灶周围静脉,测量并计算静脉phase差值(Δφ)及比值(rΔφ),测量梗死核心体积.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轻-中度组和重度-闭塞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VH、APCVs评分组间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3组(整体、轻-中度组、重度-闭塞组)FVH评分与APCVs评分、Δφ、rΔφ、NIHSS评分、梗死体积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FVH征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重度-闭塞组的FVH、APCVs评分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3;t=4.89,P<0.001).整体比较,FVH评分与APCVs评分、rΔφ、NIHSS入院评分之间正相关(r=0.55,P=0.001;r=0.35,P=0.04;r=0.39,P=0.02).无论整体比较还是分组比较,FVH评分与Δφ、NIHSS出院、梗死体积均无相关性(P>0.05).APCVs评分是FVH评分的影响因素(B=0.48,P=0.002).结论 脑梗死责任动脉狭窄越明显,FVH征和APCVs征的范围越大,而FVH范围越大,局部脑缺氧越明显,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临床和影像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后出血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病灶周围小血管数目显示分为0~Ⅱ度。将患者临床状态进行NIHSS评分,并与SWI评价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有16例(76.2%)发生自发性梗死后出血,其中11例(68.8%)发生于亚急性期,重度出血4例(25.0%),中度出血5例(31.3%),轻度出血7例(43.8%);重度出血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s=0.765,P=0.001)。有14例(66.7%)显示梗死灶周围小血管影。21例中Ⅱ度显示者10例(47.6%),Ⅰ度4例(19.0%),0度7例(33.3%),其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技术可以敏感、客观地评价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出血及侧支循环情况,有望成为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与治疗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52例临床诊断TIA患者,并在首次发作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头颅磁共振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A、3D-ASL(PLD=1.5s)及IVIM。评估不同方法对TIA患者低灌注的检出率,进行χ^2检验,将患侧低灌注区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纯扩散系数(purediffusion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coefficient,D^*)及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进行配对t检验,rD^*值及rf值分别与rCBF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ASL与f值比较,二者对低灌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3D-ASL及f值三者联合检出率与MRA联合ASL相比无显著差异(P=0.426)。D值未发现阳性结果。患侧CBF、f值明显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相比,患侧D值、D^*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与rCBF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64,P=0.001),rD^*值与rCBF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VIM f值与ASL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均可以无创评估脑组织灌注的真实情况,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联合应用更是有利于早期诊断TIA,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依据,早期救治,减少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两种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脑胶质瘤患者的ASL和MRS图像。按照WHO 2007标准,将病例分为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Ⅰ~Ⅱ级,13例)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组(Ⅲ~Ⅳ级,3 1例),测量并计算肿瘤实质区、健侧脑组织区代谢物及C B F值的相对值和比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4例脑胶质瘤中,3D-ASL相关参数(TBFmax,rCBF_1,r CBF_2)及~1H-MRS相关参数(rNAA、rCr、Cho/Cr、Cho/NAA)在低、高级别组脑胶质瘤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H-MRS相关参数(rCho、NAA/Cr)在两组脑胶质瘤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3D-ASL相关参数(TBFmax,rCBF1,r CBF2)及~1H-MRS相关参数(r NAA、rCr、Cho/Cr、Cho/NAA)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0.5;3D-ASL+~1H-MRS鉴别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0.955)单独运用3D-ASL(0.923)或~1H-MRS的曲线下面积(0.871),3D-ASL+~1H-MRS诊断低、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87.1%、100%。结论单独就~1H-MRS和3D-ASL两种技术而言,3D-ASL具有更高诊断价值。而联合~1H-MRS、3D-ASL两种技术诊断胶质瘤级别,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较单独运用3D-ASL或~1H-MRS更有助于准确地对高、低级别胶质瘤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 ASL)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缺血半暗带(IP)的评估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AIS患者,通过SWI显示AIS患者的突出皮质静脉(PCV)和3D ASL技术显示AIS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减低区来评估IP,采用修改后的艾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对两种方法显示的IP进行计分,对两种方法显示的IP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程度IP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WI显示不同程度PCV患者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糖尿病、高血压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L显示不同范围CBF降低区组间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糖尿病、高血压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PCV评估IP范围的评分为(5.06±2.28)分,CBF减低区评估IP范围的评分为(6.03±2.33)分,PCV评分低于CBF减低区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0.05)。【结论】SWI的PCV征能间接提示AIS脑部IP的存在,而3D ASL显示的CBF减低区能更直接、全面显示脑组织的缺血情况,3D ASL在显示IP方面较SWI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水平检测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病例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NIHSS)将其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15例,分别在入院第1,3,7,14,28天检测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另选同期10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病例组患者在入院第1,3,7,14,28天的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0~33.167,P<0.05)。且在病例组中,随NIHSS分级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均会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28天后,以病例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无变化四组。其中,基本治愈组、显效组、好转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TIMP-1水平显著低于无变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080~39.623,均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与其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其血清hs-CRP,TNF-α和TIMP-1水平会出现动态的变化,可将其用于患者病情变化以及预后评估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derived factor-1,SDF-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的评估分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Fine collateral circulation,FCC组)50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po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PCC组)32例,选择3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MODULAR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血清PDGF及SD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得到患者的梗死体积,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Score,NIHSS)评价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状态(NIHSS评分),比较分析以上指标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结果 在对照组、FCC组和PCC组中,血清PDGF(pg/ml)和SDF-1(pg/ml)水平分别为163.20±33.19,127.21±27.32,62.37±13.56和596.32±102.37,965.29±323.17,1 231.37±423.67。FCC组和PCC组的SDF-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其中PCC组SDF-1水平增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67,P=0.000)。FCC组和PCC组的PD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其中PCC组的PDGF水平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3, P=0.000)。在对照组、FCC组和PCC组中,收缩压(mmHg)、空腹血糖(mmol/ml)、TC(mmol/ml)及TG(mmol/ml)水平分别为118.23±13.46,147.06±15.19,153.79±16.57; 4.92±0.97,6.33±1.10,6.51±1.23; 4.23±0.57,4.49±0.67,4.46±0.70和1.29±0.37,1.33±0.36,1.42±0.41。在FCC组和PCC组中,NHISS评分(分)和梗死体积(cm3)分别为11.49±5.27,26.75±9.37和6.39±5.03,11.07±7.96。FCC组和PCC组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2,29.26,均P=0.000 ),而FCC组和PCC组间的收缩压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CC组和PCC组间的T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0.97,均P=1.000)。PCC组的NHISS评分及梗死体积显著高于FCC组(t=43.20~63.27,均P=0.000)。在FCC组和PCC组中,血清PDGF和SDF-1水平呈负相关性(r=-0.802,-0.826,均P<0.01)。在PCC组和FCC组中,PDGF水平分别与NHISS评分和梗死体积呈负相关性,而SDF-1水平分别与NHISS评分和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rPDGF=-0.839,-0.847,均P<0.01; rSDF-1=0.818,0.837,均P<0.01)。结论 分析PDGF和SDF-1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可以预测侧支循环的发生,评价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并为脑梗死的诊治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通过标记动脉血中的氢质子来测量脑血流的灌注情况进行灌注评估的检查方法,是一种绝对定量灌注,不仅可以生成灌注图像进行定性判断,还可定量计算出灌注的特征性参数,即脑血流量。3D-ASL具备快速成像、灌注均匀、高信噪比、低SAR值等特质,目前是ASL白皮书中最推荐使用的灌注技术。供血区ASL作为新出现的ASL衍生技术,能够选择兴趣动脉进行标记,得到兴趣动脉供血区域的灌注图像及相应脑区的脑血流值,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具有重大意义。因此ASL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脑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大动脉炎等)血管全部或不全闭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缺血、缺氧继而引发组织缺血坏死,并产生不良后果的疾病。ACI最有效的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进而达到缺血区域再灌注的目的,希望能够扩大治疗时间窗,尽可能拯救非核心梗死区的组织,因此临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更早期发现异常脑血流灌注,评估灌注减低程度、范围及病变血管,具有更高的期待。随着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ASL及其衍生技术在这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本文对ASL的成像原理与衍生技术、ASL在ACI中的应用进展及ASL在ACI疾病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价值及溶栓治疗指导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AIS患者,选取其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给予多时相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及侧支循环不良组。收集两组基线资料,并比较入院时、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28 d内死亡率及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分析AIS患者侧支循环血流总体评分(ASPECTS)与预后(mR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症、栓塞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介入干预率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入院时,两组NIH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侧支循环良好组的mRS评分更低(P<0.05);AIS患者ASPECTS与mRS之间呈负相关(r=-0.396,P<0.05)。结论多时相CTA对于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可为其提供理想的参考价值,通过判断其侧支代偿,有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