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虞容  单筠  何吉  金蕾  傅启华  严力行 《检验医学》2003,18(2):111-112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2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80例(35.87%),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75例(33.6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阳性1例(0.45%),同时含有HLA和HPA抗体者4例(1.79%).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抗体以HLA抗体为主;针对不同抗体,可采取不同方法选择血小板供者.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输注无效与抗HLA抗体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抗HLA抗体,并通过检测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血小板增加校正值(CCI)来分析抗HLA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结果 25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16例,占64%;血小板输注无效16例中,抗HLA抗体阳性15例,阴性1例.抗HLA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显著高于抗HLA抗体阴性患者.结论多次输血患者体内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榆注无效,其中抗HLA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襄阳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输注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襄阳地区68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阳性率。结果研究组PLT抗体阳性率29.4%,弱阳性率8.8%,阴性率61.8%;其中HLA抗体阳性率23.5%,HPA抗体阳性率10.3%,HLA抗体合并HPA抗体阳性率4.4%;女性PLT抗体阳性率(31.6%)高于男性(26.7%),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输血次数增加,PLT抗体阳性率增高(χ2=4.146,P0.05),当输血次数为4-6次时,增高幅度最大。结论襄阳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PLT抗体以HLA抗体为主,其次为HPA抗体。PLT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加而增加,并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对 2 2 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80例 ( 3 5 .87% ) ,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抗体阳性 75例 ( 3 3 .63 % )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HPA)抗体阳性 1例( 0 .45 % ) ,同时含有HLA和HPA抗体者 4例 ( 1.79% )。结论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抗体以HLA抗体为主 ;针对不同抗体 ,可采取不同方法选择血小板供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输注淋巴细胞毒实验(Lymphocyte cytotoxicity test,LCT)配合血小板后,其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抗体的变化,探讨HLA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有效输注方式.方法 选取5例由于HLA抗体阳性引起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需长期输注LCT配合血小板的患者,以每输注LCT配合血小板5个治疗量为一间隔期,动态检测患者的HLA抗体强度和特异性.结果 随着输入血小板数量的增加,5例患者的HLA抗体强度逐渐减弱,2例患者的HLA抗体特异性发生改变.结论 LCT能够解决由于HLA抗体阳性引起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无效,但随着输入抗原的改变HLA抗体的特异性亦会发生改变,产生新特异性的HLA抗体,建立HLA相合血小板供者库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Xia WJ  Ye X  Deng J  Chen YK  Xu XZ  Ding HQ  Luo GP  Fu YS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9):594-598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同种抗原或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5例临床确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小板洗脱液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应用HLA抗体特异性检测试剂盒,对组合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用HPA分型试剂盒检测8个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HPA-1、2、3、4、5、6、9、15;用HLA分型试剂盒对HLA-A/B抗原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65例患者HLA-A/B抗原,HPA-1、2、4、5、6、9、15抗原的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献血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A-3a、3b抗原频率分别为0.65、0.35,与健康献血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患者中HLA抗体单独阳性24例(36.9%),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共同阳性14例(21.5%);HLA抗体和血小板洗脱液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共同阳性6例(9.2%),血小板洗脱液特异性糖蛋白抗体阳性13例(20%),HLA抗体、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及血小板洗脱液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共同阳性4例(6.2%);HLA-A/B特异性抗体中,HLA-A*9抗体占全部抗体的46.2%,HLA-B*40抗体占33.6%.血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GPⅡb/Ⅲa为主(26.2%),其次为GP Ⅰa/Ⅱa(21.5%),血小板洗脱液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GPⅡb/Ⅲa和GP Ⅰb/Ⅸ为主(41.5%).对2例患者进行了遗传学调查,发现产生的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和HLA抗体与父母血小板抗原及HLA抗原不相合呈密切相关.结论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HLA抗体占主要地位,其次为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患者进行HLA-A、B抗原的基因分型研究,并对其血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以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与血小板HLA、同种HL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以48名有血小板输注史,并临床确诊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为对象,应用HLA抗体特异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PRA表达阳性的患者再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运用PCR-SSP方法对患者进行HLA-A、B抗原基因分型.结果 48名患者中HLA抗体表达阳性的有32例(66.7%).32例HLA抗体阳性患者中:PRA< 20%占15.6%、PRA(20%~30%)占15.6%、PRA(31%~40%)占46.8%、PRA> 40%占22.4%.结果表明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低水平的PRA(20%~40%)较多.HLA-A特异性抗体中,-A9抗体占全部抗体的40.60%,其次分别为-A2(21.90%),-A19(21.90%),HLA-B特异性抗体中,-B40抗体占46.85%,-B7 (21.90%).HLA抗原以HLA-A2、A11为主,频率分别为0.296和0.164;HLA-B13、B19、B40频率分别为0.081、0.066和0.232.结论 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HLA抗体占主要原因,研究血小板输注无效与HLA-A、B抗原、抗体的相关性,对临床血小板的输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反复输血治疗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21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将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随机分为配合性输注(28例)和随机输注(25例),比较两种输注方式的效果。结果 216例血液病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53例(24.54%),其中HLA抗体阳性34例(15.74%),HPA抗体阳性12例(5.56%),HLA合并HPA抗体阳性7例(3.24%);有妊娠史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34.48%)高于无妊娠史患者(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输血次数增多不断升高;配合性输注输血后1h和24h 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复输血血液病患者存在一定比例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本地区血小板抗体以HLA抗体为主,随输血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85例长期反复输血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观察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14.12%,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与输血前是否滤除白细胞有关.结论 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每次输血前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反复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血液病患者疾病本身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需要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目前临床使用的血小板为ABO配合的随机血小板,由于单采的血小板中混有白细胞,血小板本身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I)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患者反复输入随机的机采血小板后,容易产生多效价的HLA-I和HPA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RPT).预防免疫性RPT的方法有很多,如去除输入的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输入HLA配合性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合实验等[1],每一种方法各有利弊.我院自2007年11月起,对临床输注的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现将40名反复输血患者按输注血液是否滤除白细胞分为2组,观察其血小板输注效果和HLA-I抗体的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途径,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对3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先进行HLA抗体与HPA抗体检测,然后分别在血小板供者库中找到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结果365例PTR患者中HLA抗体和HPA抗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5.0%和8.3%,HLA与HPA联合抗体检出阳匪率为16.7%。对27例仅有HLA抗体的患者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96.3%,对3例有HPA抗体的患者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100.0%。对6例有HLA与HPA联合抗体的患者,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的供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7.3%。结论对PTR患者进行抗体筛查,选择HLA相合的供血者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十分重要,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机采血小板无效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 resistance,PTR)与血小板抗体相关性。方法以计算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作为PTR的量化的判断依据,观察207例的血液病患者进行机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并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血小板抗体,计算PTR发生率及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将研究对象分为血小板抗体阳性组及血小板抗体阴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输注效果及1hCCI、24hCCI值。结果PTR发生率为43.0%,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7.2%;血小板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T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组1hCCI及24hCCI明显低于血小板抗体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病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前需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有效地预防免疫性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occurrence of alloimmunization to granulocytes and platelet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is unclear due to the fact that antibody assays are cumbersome. Using the MPHA method with extracted granulocyte and platelet antigens, a randomized, blinde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ree types of alloantibodies in 431 Japanese patients receiving leukocyte-depleted blood transfusions prepared with or without our latest leukocyte-reduction filter. The frequency of granulocyte, platelet and HLA class I alloantibodies was 0.44%, 0.44% and 16.74%,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receiving non-filtered products and 0%, 0% and 0.49%,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receiving filtered products. The granulocyte antibody reacted with an antigen approximately of 51 KDa. The platelet-specific alloantibody was associated with GPIIb/IIIa and GPIa/IIa.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alloimmunization were the transfusion dose and the use of unfiltered platelet produc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HPA配型解决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案。方法 1)建立PCR-SSP方法检测HPA-1~5基因型检测方法,建立机采血小板供者库;2)采用微柱凝胶法和Capture-P法对32名血小板输血无效患者作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并对2种方法比较;3)对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患者采用已知HPA基因型的标准谱血小板作抗体鉴定并采取HPA基因型同型输注的原则寻找供者。结果 1)采用PCR-SSP方法成功检测出HPA-1~5基因型,并对1 000名血小板供者的HPA-1~5基因型定型;2)32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病例中,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率为50%,Capture-P法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3)32例血小板输血无效病例中2种方法同时血小板抗体阳性13例,其中2例鉴定为抗-HPA,分别为抗-HPA-5b(P=1/84)、抗-HPA-1a(P=1/55)。结论对抗-HPA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采用HPA基因型相合的方法寻找供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预约输血的患者1 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和观察组(576例,常规输血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观察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共检出1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阳性率为2.60%,其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11例,占阳性比率为73.33%;非特异性不规则抗体4例,占阳性比率为26.67%。女性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输血次数≥3次者高于输血次数<3次者,有血液疾病和妊娠史者高于无血液疾病和无妊娠史者(P<0.05)。观察组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能够有效避免输注含有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确保临床输血治疗安全可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配型血小板输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便捷方法。方法对92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血液病患者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的检测,研究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关系及血小板抗体的性质,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的病人建立档案,与血站固定的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小板配型实验,建立一个患者尽量与多个献血者配合相合的对应关系,并记录存档。对需要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给予相合的血小板。结果92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25例,阳性率27.2%,其中HLA抗体19阳性例,HLA和HPA同时阳性4例,KPA阳性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对1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共进行了35例次交叉配型血小极输注,CCI无效率分别为:配型前69.0%,配型后22.9%(x2=18.46,P<0.01)。结论在92例患者中,对产生同种抗体的部分患者,及时进行血小板配型并建立档案,加强医院与血站的信息沟通,可明显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9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分为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计算输注后1h和24h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机输注组与交叉配合输注组的1、24hCCI分别为(6.34±1.82)、(3.05±1.42)×109/L与(15.58±3.12)、(8.13±2.5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81%、83.33%与14.29%、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进行输注前交叉配型可显著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随机抽样检测潍坊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HLA抗体及HNA抗体阳性率,评估在潍坊献血人群中开展HLA及HNA抗体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20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无上述免疫史的无偿献血者168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荧光微珠法对两组标本进行HLA抗体和HNA抗体检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两组献血者HLA抗体和HNA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208例献血者中HLA抗体阳性47例(22.60%),HNA抗体阳性4例(1.92%)。对照组168例献血者中HLA抗体阳性1例(0.60%),HNA抗体阳性2例(1.19%)。两组比较HLA抗体阳性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N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输血、妊娠、移植等免疫史的献血者HLA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相关免疫史的献血者,其所捐献的血液成分有诱导免疫性TRALI发生的高风险。对此类献血者开展HLA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的相关血液产品进行必要的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应增加检测例数进一步了解潍坊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NA抗体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探寻肿瘤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对策。方法先用ELISA方法QUIKSCREEN试剂筛查反复输注血小板3次以上肿瘤患者的HLA IgG抗体,再将初筛阳性样本用PAKPLUS试剂确定HLA、HPA抗体,同时观察抗体阳性患者临床症状并判断输注疗效。结果116份样本中筛查出HLA IgG抗体44例,抗体阳性率37.93%。初筛阳性样本经检测确认HLA抗体18例,HPA抗体8例,未能确认8例,其中HPA抗体及HLA抗体同时阳性10例。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成正相关(P<0.01),且与输注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输注次数相关,且与输注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