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0篇
皮肤病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头发、口腔腭粘膜等组织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检测8例头发和6例口腔腭粘膜标本的ABO基因型,标本的基因组DNA经2对引物同时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同时用Msp Ⅰ和Kpn Ⅰ 2种限制酶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产生的片段即可判断结果.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血清学技术检测的ABO表现型和受检者血液标本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标本共检出6种ABO基因型,与表现型和血液标本的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稳定性好,可鉴定15种基因型,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中国人群中ABO亚型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中各种ABO亚型分布的特点,以及在A、B亚型中不规则ABO抗体的发生率。方法用常规方法对本中心2003~2004年的献血者血样共440617份进行筛选,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进一步作血清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并分类。另外,使用抗-H和抗-A1,筛选A2、A2B亚型。结果最常见的亚型为A2和A2B,分别占人群总数的0.156%和0.443%。确认其它ABO亚型(不包括A2,A2B和类孟买)共66例,占人群总数的1.50/万(66/440617)。A、B亚型中分别检出不规则抗-A,抗-B(同时存在A抗原和抗-A或B抗原和抗-B)54例,分别占A亚型和B亚型总数的91%和56%。通过本研究发现“A亚型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4.08~9.97倍),而这一现象在“AB亚型”中表现不明显(0.865~1.65倍)。结论除A2,A2B之外,中国人群中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而A亚型产生抗-A的比例明显多于B亚型产生抗-B的比例;ABO亚型中普遍存在的不规则抗体现象提示正确鉴定ABO亚型的重要性;各种AB亚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期望值,显示了A,B亚型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系统分泌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BO血型抗原表达的红细胞表面以外,还以可溶性血型物质的形式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唾液或其它形式的分泌液中,产生可溶性血型物质的能力由19号染色体长臂的SE基因(又称FUT2基因)位点决定。本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ABO血型系统分泌型与非分泌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抗原除表达在红细胞表面以外 ,还以可溶性血型物质的形式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唾液或其它形式的分泌液中。产生可溶性血型物质的能力由 19号染色体长臂的 SE基因 (又称 FUT2基因 )位点决定。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ABO血型系统分泌型与非分泌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sitedirected mutagenesis,SDM)制备s、Oka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CR)技术建立3种血型Fy2、s和Ok2的基因分型方法,以了解这3种血型在中国随机献血者中的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对s和Oka血型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构建了含有突变SNP位点(GYPB基因cDNA 153位C/T突变和BSG基因cDNA 274位G/A突变)的标准质粒,作为s和Oka血型等位基因检测的对照品.同时针对血型抗原Fya、s和Oka等位基因的SNP位点设计序列特异性(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引物,构建多重PCR体系,对438份随机献血者样本进行Fya、s和Oka血型抗原的基因筛选.结果 成功应用定点诱变技术完成了s和Oka基因检测中等位基因对照品的制备,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Fya、s和Oka血型的多重PCR体系,438份随机献血者样本中共检出2例Fy(a-)样本,未检出s-和Ok(a-)样本.结论 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能够得到难以获得的血型基因检测等位基因对照品,用于验证基因分型方法.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体系是一种有效的进行Fya、s和Oka血型基因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中Knops血型系统基因(CR1基因)分布多态性以及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测序方法对5份汉族样本和12份维族样本CR1基因第29外显子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s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PCR-SSP)技术对103份汉族样本和33份维吾尔族样本的CR1基因进行分型检测。结果108份汉族样本,CR1基因4646位均为A/A纯合,4780位A/A纯合73份(67.6%)、A/G杂合31份(28.7%)、G/G纯合4份(3.7%);针对45份维吾尔族样本的2个位点(4646位和4870位),分别有36份(80%)和34份(75.6%)A/A纯合、8份(17.8%)和7份(15.5%)A/G杂合、1份(2.2%)和4份(8.9%)G/G纯合被检出。结论汉族和维族人群的Knops血型系统在CR1基因4870位均存在多态性,而维吾尔族人群同时在4646位上存在多态性。中国人Knops血型系统基因型相对稳定,但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输血杂志》编辑部:您好!本人刊登在中国输血杂志2020年第33卷第11期1156页1.2部分发现1处错误: 按100 mL 每孔铺96孔培养板,现请更正为:按100 uL 每孔铺96孔培养板。谢谢!  相似文献   
9.
中国汉族人群检出新的B(A)641T>C等位基因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明确稀有ABO表现型的遗传学基础。方法对ABO血清学常规定型正反不一致的样本,采用PCR-RFLP方法作初步基因分型,对8例血清学表现为AwB,而基因分型具有O基因的个体,进行ABO基因第6和7外显子PCR产物的TA克隆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8例样本除1对为母女关系外,其余无任何亲缘关系,血清学表现相似,红细胞上含有接近正常的B抗原和少量A抗原,H抗原含量较正常B细胞显著增高,血清中存在抗-A,初定为AwB,基因分型均为BO。克隆测序表明除具有正常O1或者O1V基因外,他们的B基因第7外显子在正常B等位基因的基础上,均发生单碱基突变,4例发生nt700C>G点突变,导致Pro234Ala,2例无关个体为nt640A>G点突变,导致Met214Val,1对母女均表现nt641T>C点突变,导致Met214Thr。证实所有8例样本真正血型应为B(A)表现型,其基因型均为B(A)/O型。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检出3种B(A)血型,除了已在我国台湾首先被发现的B(A)700C>G和笔者以前报道的B(A)640A>G之外,新发现1种B(A)641T>C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上海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生多态性分布,以及MICA基因与其紧密连锁的HLA-B基因位点的关系。方法 用PCR-异源双链分析法,对175名正常无关个体的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1)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5种等位基因,其中MICA*A5最为常见(39.14%),其次为*A5.1(22.29%);(2)MICA等位基因与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