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及预防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 ,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 对上海地区 13家医院的 30 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 ,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 ,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 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 0 8例 (1.6 5 % ) ,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 6 4例 (12 .6 % )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 (包括HLA) 5 1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13例 ;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 >3.84 ,P <0 .0 5 )。结论 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B型胃炎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并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检出率达80%~90%。目前使用的检测、鉴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有组织学检测、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和14C呼吸试验等。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儿童难治性哮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8例接受了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难治性哮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24周哮喘症状评分、肺功能(FEV1)、应急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结果.结果 28例患儿在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FEV1 均有显著改善,应急用药频度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药物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或)一过性皮疹、口腔不适、鼻塞、短期咳嗽或轻度哮喘发作.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儿童难治性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7岁,1岁起全身皮肤反复出现淤斑,2岁时家长发现其腹部渐膨隆,在当地医院查腹部CT:肝脾大,双肾实质钙化性质待定。近0.5年来症状加重。无反复发热、呕血、黑便、黄疸等。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身高130 cm,体质量15 kg,头围48.5 cm)。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母亲、兄长为乙肝大三阳。入院时查体:精神好,肤色黝黑,轻度贫血貌,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无蜘蛛痣及肝掌。心肺无异常。腹膨隆,隐约可见少许腹壁静脉扩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剑突下8.5 cm,质硬,边钝,欠光滑,无触痛,脾脏甲乙线12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2 cm,质中,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拟行allo—HSCT的重型地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及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环磷酰胺+白舒非+氟达拉宾+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主的预处理化疗方案,静脉予环孢素A(CsA)及ISI服吗替麦考酚酯(MMC)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观察组移植前5d(-5d)至移植后20d(+20d)静脉应用左卡尼汀1g,2次/d。监测两组-5d-+31d内血浆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及临床心功能不全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BNP均升高,+5-+15d达峰值,+25d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6d开始观察组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不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在allo-HSCT过程中的心功能不全事件发生率,其机制可能通过为心肌提供足够能量及减少有害物质生成从而降低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一个血型A_x亚型家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我国人群血型中产生A_x亚型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鉴定该家系成员的ABO血型,测定血浆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活性,行DNA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分析ABO基因序列,并构建3D分子模型,就发现的突变对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稳定性改变(ΔΔG)的影响进行预测。结果 :血清学鉴定和DNA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的血型为A_xB亚型,其2个女儿分别为A型和AB型,其ABO基因型分别为AW.38/B.01、A1.02B.01、A1.02/AW.38。先证者和其A型女儿的第7外显子均存在c.426GC杂合突变,导致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的氨基酸发生p.M142I改变。分子模建分析提示,该基因突变改变了蛋白局部氨基酸间氢键的数目,从而导致氨基酸间作用力发生改变,而动力学改变,ΔΔG值升高表明其蛋白稳定性降低。结论: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p.M142I突变可能通过降低了酶的稳定性导致A_x表现型,而其深入机制有待体外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免疫抑制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的效果及与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比例的关系。方法选取本科2000-2007年收治的43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急性AA患儿,依据治疗结果将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2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将有效组患儿根据CD4+/CD8+比值分为3组:比例正常组,比例倒置组及比例超高组,分别将该3组CD4+/CD8+比值与治疗无效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组与免疫抑制治疗无效组比较,有效组中CD4+/CD8+比例倒置及超高患儿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中CD8+CD28+及CD8+CD28-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组患儿CD8+CD28+/CD8+CD28-比值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结论急性AA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28+/CD8+CD28-细胞比例对预测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有针对性的为急性AA患儿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邹纬  李春富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53):10452-10456
[摘要] 目的 研究免疫清零驯化治疗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用家兔肌肉匀浆混合完全弗氏佐剂对豚鼠进行免疫注射制作免疫性肌炎豚鼠模型。模型动物分为超大剂量清零驯化组,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组,清零驯化组及对照组四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免疫清零驯化治疗,常规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及空白对照。所有动物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全血细胞检查及生化检测,记录动物给药后生存时间。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豚鼠造模后肌酶谱检测CK及AST均有显著升高,白细胞计数有显著降低,肌肉病理显示肌炎改变。给药前各组基础资料之间无显著差异,给药后超大剂量免疫清零驯化治疗组和免疫清零驯化治疗组CK、AST有明显改善;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组和对照组CK、AST、LDH均无显著变化。超大剂量清零驯化组平均生存时间最短,常规剂量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 清零驯化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家兔肌肉匀浆免疫豚鼠六周后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制造成功。免疫清零驯化治疗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有显著疗效,且其治疗效果优于超大剂量清零驯化治疗、常规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根据现有理论及治疗经验,创新性提出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体内细胞变异是永久存在的,且这些变异体细胞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或者同时伴有免疫细胞的变异,使用免疫清零耐受诱导新生的免疫系统对变异体细胞产生耐受,即能治愈除干细胞病变以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设.目的:拟验证免疫清零驯化治疗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8-12/2009-04在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雌性成年新西兰兔1只,体质量4.1 kg;雌性清洁级英格兰短毛豚鼠36只,体质量400~500 g.方法:用新西兰兔肌肉匀浆混合完全弗氏佐剂对豚鼠进行免疫注射制作免疫性肌炎豚鼠模型.造模后,28只豚鼠抽签法随机分为:超大剂量清零驯化组,白消安1 mg/kg,12 h/次,8次,白消安给药结束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1次/d,4次,环磷酰胺给药结束后腹腔注射环孢素A 3 mg/kg,1次/d,持续至动物死亡;环磷酰胺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 mg/kg,1次/d,3次;免疫清零驯化组,白消安0.8 mg/kg, 环磷酰胺30 mg/kg,环孢素A 3 mg/kg,给药次数及方式同超大剂量清零驯化组;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前后进行全血细胞检查及生化检测,记录动物给药后生存时间,观察各组肌肉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组免疫后白细胞均明显降低,给药后造血功能逐渐恢复,免疫清零驯化组白细胞计数增高最明显,横纹肌病理检查发现肌肉组织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多发性炎症为特点.给药后超大剂量免疫清零驯化组及免疫清零驯化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较给药前明显下降(P < 0.05,P < 0.01),但横纹肌病理检查未见明显改变;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无明显变化.超大剂量清零驯化组动物生存时间最短,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免疫清零驯化组动物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免疫清零驯化治疗免疫性肌炎动物模型有显著疗效,且效果优于超大剂量清零驯化治疗及常规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患者的血标本进行鉴定,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血清学标准方法鉴定ABO血型,并进行血浆总体A糖基转移酶(glucanotransferase,GTA)活性测定。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行PCR扩增、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结果:本例血清学鉴定为A_xB亚型;血浆总体GTA活性明显下降(效价为±);ABO基因外显子1的第2位核苷酸存在TC错义突变。结论:ABO基因c.2TC突变导致翻译起始位点被跨膜结构域或茎区域中的Met替代,从而形成N端截短的GTA的表达,进而引起此例患者A_xB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