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针刀疗法住院病案,研究制订颈-腰椎病针刀疗法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法 分析近4年来2 018 例针刀疗法住院病案,着重心理障碍、治疗中晕针、临床疗效等的调查。结果 有39例(占1 9%)患者入院而未接受治疗;有132例(占6 54%)治疗中发生晕针;有1917例(占95%)治疗有效,有429例(占23 7%)治疗后3~12个月复发。结论 制订颈-腰椎病针刀疗法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要特别加强治疗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使之愿意接受治疗;要特别重视治疗中监护,及时处理晕针,确保安全;要特别注意治疗后体位护理及康复锻炼,以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针刀疗法住院病案,研究制订颈-腰椎病针刀疗法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法分析近4年来2018例针刀疗法住院病案,着重心理障碍、治疗中晕针、临床疗效等的调查.结果有39例(占1.9%)患者入院而未接受治疗;有132例(占6.54%)治疗中发生晕针;有1917例(占95%)治疗有效,有429例(占23.7%)治疗后3~12个月复发.结论制订颈-腰椎病针刀疗法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要特别加强治疗前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使之愿意接受治疗;要特别重视治疗中监护,及时处理晕针,确保安全;要特别注意治疗后体住护理及康复锻炼,以求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证据引用现状,为合理利用研究证据支撑指南推荐意见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并筛选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临床实践指南,纳入有明确推荐意见、证据质量分级和相应分级说明的指南,提取指南推荐意见的引文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指南31篇(中文29篇,英文2篇),包含568条推荐意见(平均每篇指南包含18条推荐意见)和3126篇引文,其中2541条引文作为证据在指南推荐意见说明中呈现(此类引文,下文简称“证据”)。平均每篇指南引用82篇证据,平均每条推荐意见引用4篇证据。证据来源位居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28.8%)、美国(25.9%)和英国(7.0%)。发表于近5年的证据仅占比39.2%(995/2541)。证据文献类型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26.9%),系统评价仅占比12.0%。  结论  2019年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国指南,存在未明确列出推荐意见及对支撑推荐意见的证据引用不全面、实效性差等问题。指南制订者应合理利用当前可得的研究证据,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输液治疗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作为输液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致力于制订和推广输液治疗标准、提供专业教育、倡导输液治疗新技术并研究护理效果,自1980年至2016年出版了7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与2011版相比,2016版更加注重研究、循证及技术革新,比2011版多引用了350份参考文献,Ⅰ级证据所占比例上升,Ⅳ级证据比例下降;新增了5条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输液治疗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作为输液治疗领域的权威机构,致力于制订和推广输液治疗标准、提供专业教育、倡导输液治疗新技术并研究护理效果,自1980年至2016年出版了7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与2011版相比,2016版更加注重研究、循证及技术革新,比2011版多引用了350份参考文献,I级证据所占比例上升,IV级证据比例下降;新增了5条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现有治疗药物监测(TDM)指南的类型、时间、区域分布、制订方法、结构内容,为循证制订我国TDM指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CBM、NGC、GIN、WHO指南数据库和TDM相应协会的官方网站及各国政府及学术组织网站,搜索TDM相关指南,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TDM指南发布机构、年份、时间、国家或地区、类型、制订方法、篇章结构、适用范围等资料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TDM指南37篇,其中管理指南4篇,技术指南32篇和综合指南1篇;管理指南篇章结构涉及12个条目,A级3篇占75%;技术指南涉及14个条目,A级1篇占3.13%。指南中TDM管理规范包括:标准术语、流程规范、质量控制和人员资质4方面内容;对具体药物TDM技术方法的推荐内容包括:TDM依据、标准与流程、人员资质3部分,具体内容的纳入情况指南间存在差异。结论国内外TDM指南发展迅速,地域分布不均,以技术指南为主。我国指南起步晚,循证方法运用不足,建议循证制订中国TDM指南,并将临床常用尚无技术指南的药物及技术环节纳入指南制订规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最佳证据的应用,建立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和置入的标准流程。方法通过对外周静脉短导管选择与置入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18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12条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标准,在老年科和内分泌代谢科开展质量审查。结果 (1)经2轮审查,12条审查指标达标率较前明显提高;证据应用后与应用前比较:外周静脉短导管并发症严重程度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证据应用中与应用后比较:置管困难患者红外线使用率由42.35%提升至83.33%,使用红外线与未使用红外线找血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红外线置管的患者穿刺时间较未使用红外线患者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置管困难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由59.72%提升至83.33%。结论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可降低外周静脉短导管置管并发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置管困难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红外线使用率进而缩短穿刺时间,可改善患者体验,提高护士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学龄前儿童关节部位外周静脉置管的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最佳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制订学龄前住院患儿外周静脉置管关节固定装置使用的审查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行为,对护理人员进行最佳证据的培训,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护理人员对各指标的依从性及评价使用关节固定装置外周静脉使用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实践前后外周静脉置管使用时间呈延长趋势,外周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呈下降趋势,意外拔管由21.99%(31/141)降至17.65%(24/136),敷料卷边由15.60%(22/141)降至11.76%(16/136),置管周边渗血由10.64%(15/141)降至6.62%(9/136),外周静脉导管折叠7.80%(11/141)降至3.68%(5/136);循证实践各指标依从性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循证实践规范了学龄前患儿外周静脉置管关节固定装置的使用,可延长外周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阈下抑郁的中医分型,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路径,方法对180例阈下抑郁患者依据中医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本组180例阈下抑郁患者中医分型依次为肝气郁结型(37.8%)、忧郁伤神型(30.6%)、阴虚火旺型(13.3%)、心脾两虚型(11.7%)、气郁化火型(6.7%);肝气郁结型、忧郁伤神型、阴虚火旺型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气部化火型、心脾两虚型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结论阈下抑郁中医分型以肝气郁结型和忧郁伤神型多见,因此在阈下抑郁的研究中,应针对这两种抑郁证型加大研究力度,为临床对该类患者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新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订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Delphi法制订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临床路径。分析并比较2014年12月~2016年8月期间采用临床路径治疗的176例和2013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非临床路径治疗的142例脑梗死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日常生活活动(ADL)、Holden步行功能评分、手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非临床路径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非临床路径组(P0.05)。康复治疗后2组的ADL、Holden步行功能量表评分、手功能评分均比康复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路径延迟出院的负变异率22.1%(39/176)。结论:实施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可以达到同样的康复效果。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变异率较高,仍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持有的态度及需求,为开展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14所中医医院181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内容为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认可度及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结果 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整体认可度较高,为(19.86±2.39)分;期望以提高护士中医护理应用能力为培训目标(97.79%),期望采用医院西医学中医培训班(81.22%)和外出培训(80.66%)的途径,围绕临床工作需求,选用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医护士(83.43%)或《中医护理学》教学教师(79.01%)为培训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比例及实践场所,以提升培训成效.结论 护理管理者对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养的态度积极,针对培训需求开展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有利于打造中医护理专科队伍,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reports a citation analysis of 217scientific papers on clinical physi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 published in 69 different journalsduring the years 1985–92. The actual citation frequency was compared with the journal‘impact factor’ (i.e. the average number of times a paper is cited in a particularjournal in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year). 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per paperwas 1·96 and per journal 1·92 (range 0·0–22·8). Adirect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and the citation factor (i.e. theactual citations in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year) (journals with five or morepapers R=0·69, P<0·01; all journals R=0·40, P<0·001). However, the citation factor wassignificantly below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0·0001). An almostlinear 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umulated citations and time (R=0·99, P<0·02–0·0001), but an initial phase of nocitation was identified, and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year reached a maximum or plateau3–7 years after publication, which was later than the general maximum of 2–3years for all medical specialities. In a sample of 200 known autocitations, 75% of thepapers had full recovery, 3% mixed recovery and 22% no recovery, giving anoverall recovery of 70%. In conclusion, although a phase of no citation was identified,which gave a lower citation factor than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the citation frequencyincreased over time, and altogether there seems to be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journalimpact factor and overall citation frequency of papers on clinical physiology and nuclearmedicine.  相似文献   

13.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至2019年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至2019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 方法以《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3至2019年刊出的所有论文为研究对象,使用限定被引频次法对高被引论文进行界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第一作者机构及地区、栏目类型、所属学科、基金论文和下载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有效论文共438篇,有304篇被引,占69.41%,总被引频次为1 642次,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10次)共40篇,共被引用855次,占总被引频次的52.07%。高被引论文全部集中在2013至2017年所发表的论文,所属栏目主要以专题论述类(17篇,占比42.50%)和临床研究类为主(17篇,占比42.50%);主要涉及临床医学和精神病学,分别为52.50%(21/40)和22.50%(9/40),其中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发文最多,为17.50%(7/40);第一作者地区分布在13个省市自治区,山东最多,占32.50%(13/40),第一作者机构以高等院校最多,占67.50%(27/40);共有34篇高被引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85.00%)。高被引论文总下载次数为19 033次,其中最高下载次数为2 552次,前10位高下载量论文栏目主要为专题论述类(8篇)。 结论《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论文刊出时间越早,被引用的可能性越高,专题论述类论文更易被引用和下载,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和精神病学领域是重点关注领域,基金资助论文一般文章质量较好。通过精准选稿、精心策划选题、积极追踪优势学科专题论述类文章、培养优质作者群,可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和在诊断学领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评价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医药临床研究必须依赖方法学的突破和思路的创新,重视以国际评估标准进行科研设计的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规范应用。对中医类期刊及其所载临床研究献的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中医类期刊随机对照试验献不超过30%,所载临床研究献的Jadad评分低于3分。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引入与推广,中医临床研究质量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系统评价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04年已达43个,且纳入献质量及系统评价质量均有提高。一些系统评价已初步显示出中医药在疾病防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中医药界已逐渐意识到如何运用国际科研设计和评价方法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联合组(9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与自拟方联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心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当前临床实践指南循证制定的方法学现状.方法 收集中华医学会2010 ~ 2012年公开发表的临床指南,以关键词“临床指南、实践指南”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及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网站(www.cgc-chinaebm.org/index.aspx),同时补充检索临床常见大病指南,而后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选取AGREE Ⅱ量表中指南开发严谨性领域相关8个条目对纳入指南进行评分,符合评价指标者计1分,否则计0分.结果 ①共纳入22个国内循证制定的指南,其中13个是首版,9个是更新版,指南平均更新时间为3~5年.②纳入指南涵盖领域包括中风、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高血压和儿科营养等.③指南参考文献数在10 ~ 218篇不等,有9个指南共引用了24篇Cochrane系统评价,占总参考文献数的2.62% (24/916),引用Cochrane系统评价最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共7篇.④每个指南参与制定的专家人数在2 ~ 95人不等.⑤每个指南总页数在4~150页不等.⑥纳入指南评分在4~7分不等,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质量相对应.但不少指南在检索方法、外部专家审阅和更新程序未清楚描述.结论 循证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是当前国内临床实践指南发展趋势,但指南开发方法的严谨性和报告规范等有待提高.Cochrane系统评价引用率较低.我们提倡指南推荐意见强度与证据质量水平相对应,同时应考虑国情、配套政策对实际操作性的影响.未来应注重对指南开发方法、报告规范、指南可及性及相关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护理管理者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与小组讨论筛选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2020年9月—12月,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南京市、广东省、四川省等地的2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 结果 构建的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8项指标,如中医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占比、中医护理操作烫伤发生率等。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1%、100%,权威系数为0.848、0.928,2轮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0.22,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88~0.738(P<0.05)。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中医护理特色,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对量化临床中医护理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葸英博  宋宗惠  李向丽  丁劲  刘小勤 《全科护理》2020,18(12):1419-1421
[目的]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基础,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为硬件,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基于中医护理程序建立医院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体现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管理。[方法]依据中医护理程序,建立包括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辨证、中医护理施护、中医护理效果评价几个功能模块的护理管理信息系统,临床护士可随时对该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分析,对病人施行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结果]实施基于中医护理程序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后,我院中医护理技术的运用、中医护理成效及护理满意度相关指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程序融入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到医院信息管理中,有力地提高了中医护理技术在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我院中医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情志护理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脉络和热点,以期为中医情志护理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检索1986年—2020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中文期刊文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5.6.R5对得到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模块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有效文献1573篇,我国中医情志护理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文数量总体不断上升。作者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总体偏低。中医院表现突出,机构间的合作比较分散,跨机构合作有待增强。热点关键词主要为"中医护理""情志护理""中医情志护理""护理""中医"等。聚类分析发现研究重点在情志、对象及疾病研究。突现词分析得出3个突变词,发现中医情志护理研究紧扣时代形势变化,与生活、社会变化息息相关。被引最多的热点论文是《中医情志护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疼痛的干预效果》。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研究领域现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发展较迅速,发文作者和机构间的合作度不高,预测关于中医情志护理的研究将可能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to treat acute and urgent illness fo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TCM has been widely perceived in western societies that TCM may only be effective to treat chronic disease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evidence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CM in emergency medicine and its future potential.

METHODS:

Multiple databases (PubMed, ProQuest, Academic Search Elite and Science Direct) were searched using the term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y Medicine, China. In addition, three leading TCM Journals in China were searched via Oriprobe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1990—2012).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ose articles that are related to TCM treatments or combined medicine in dealing with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RESULTS:

TCM is a systematic traditional macro medicine.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CM is guided by the TCM theoretical framework – a methodology founded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s the methodologies between TCM and Biomedicin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combine two medicines, in order to achieve clinical efficacy. Nowadays, combined medicine has become a common clinical model particular in TCM hospitals in China.

CONCLUSIONS:

It is evident that TCM can provide some assistance in emergency although to combine them in practice is still its infant form and is mainly at TCM hospitals in China. The future effort could be put into TCM research, both in laboratories and clinics, with high quality designs, so that TCM could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n applied in emergency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ergency medic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