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的神经肌电活动比率与CT测量PFPS患者的髌骨倾斜角、Merchant匹配角的相关关系。方法:本实验收集山西大医院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女22例,男10例),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评定神经肌电活动比率[股内侧斜肌(VMO)/股外侧斜肌(VL)],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患者髌骨倾斜角和Merchant匹配角。患者经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5周后再次测量上述3个数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PFPS患者治疗前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和治疗前VMO/VL基线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0(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前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和治疗前VMO/VL动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47(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后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与治疗后VMO/VL基线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治疗后CT图像Merchant匹配角与治疗后VMO/VL动态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4(P<0.05),为中度相关关系。32例PFPS患者治疗前、后CT髌骨倾斜角与治疗前、后VMO/VL基线值和动态值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得的神经肌电活动比率可以反映髌骨移位的程度,但不能反映髌骨倾斜的程度,可以间接作为PFPS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淑敏  高谦  徐峰  谢娜  林瑞珠 《中国康复》2023,38(6):345-349
目的:观察中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功能水平及步行过程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选取18例KOA患者为KOA组,8例无KOA者为对照组,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值)相匹配。2组受试者均进行等速肌力测试、无线表面肌电测试及步态测试,测试及比较2组股四头肌峰力矩(PT值)、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和股直肌(RF)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及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等和步行中髋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将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OA组股四头肌等长和等速运动时PT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VL在6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F在180°/s等速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步行时峰值髋关节内收及外展角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与髋关节运动学特征无相关。结论:KOA组较对照组股四头肌肌力显著降低,活动时神经支配效率显著下降,且步行过程中峰值髋内收、外展角度显著减少,股四...  相似文献   

3.
缪萍  王楚怀  潘翠环  于瑞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091-4093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P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 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脚垫后股四头肌的肌电和膝关节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静态足部姿势指数筛选收集5例中立足、5例旋后足、7例旋前足的健康年轻人作为受试者,试验过程:(1)受试者先在5m的步行道上采用自由速度行走7次,使用测力板(AMTI,Optima HPS,美国)收集受试者的力学数据,表面肌电系统(Delsys,MyomonitorⅢ,美国)收集受试者右侧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三维步态分析系统(Vicon Ltd,Oxford,英国)收集受试者的运动学数据;(2)受试者换上外侧楔形脚垫再进行7次自由速度的步态试验,收集肌电、力学、运动学数据。分析使用外侧楔形鞋垫前后肌肉活动、运动学、动力学数据的变化。结果:中立组在使用外侧楔形鞋垫之后股直肌肌肉活动增加、足底压力中心向外侧移动、膝关节的内收力矩第一峰值(P0.05)和垂直轴地面反向作用力减小(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旋前组在使用鞋垫之后股直肌的肌肉活动出现较小的降低,膝关节内收力矩第一峰值降低(P0.05),垂直轴地面反向作用力增大(P0.05);旋后组使用外侧楔形脚垫之后股直肌活动降低(P0.05)、膝关节的内收力矩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静态足部姿势或许可以用来预测受试者对使用外侧楔形脚垫的生物力学和肌电反应。为临床受试者使用外侧楔形鞋垫提供了不同足部姿势受试者的基础力学和肌电数据。  相似文献   

5.
项绯  周正宏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96-1997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主要表现是膝关节周围广泛的疼痛、肿胀和反复的髌骨向外侧脱位。其发病的主因是患者存在膝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如Q角增加、髌骨高位、股骨外髁发育不良、髌骨形态异常、股直肌内侧头萎缩或股直肌外侧头肥大等。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2月共进行6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针对手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价值。方法 膝关节疼痛患者2 1例(2 6膝) ,对膝关节屈曲0°、15°、30°髌股关节进行CT检查,对髌骨的位置作出定性评价。结果 在伸展状态下至屈膝30°股肌收缩导致髌骨出现移位和倾斜。最常见的异常是髌骨移外侧位伴倾斜。在屈膝30°股肌收缩时,在患膝组中10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有3例出现外移和/或倾斜。余下7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在屈膝15°股肌收缩时,发现有3个为潜在性髌骨位置异常。结论 屈膝0°~30°在股肌收缩状态下,髌股关节CT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股四头肌肌力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组成股四头肌的4块肌在维持髌骨稳定性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髌股关节不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在不同屈曲度下,分4种工况进行加载分别模拟组成股四头肌的4块肌在生理及不同病理状态下的肌力。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记录使髌骨向外移位1cm的载荷。结果:生理状态下,在膝关节屈曲过程中,20°时使髌骨向外侧半脱位的载荷最小(61±13N),约为屈曲90°时的1/3;在松解股内侧肌后,屈膝10°—30°半脱位载荷明显减小(P<0.05),进一步松解股外侧肌导致整个屈膝过程中半脱位载荷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整个股四头肌在髌骨外侧半脱位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不宜破坏股外侧肌,康复尤其应重视股内侧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定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间的协调性改变。方法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34名膝关节健康者在膝关节屈曲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下,进行股内侧肌(VM)、股直肌(RF)和股外侧肌(VL)的表面肌电图和股四头肌肌力的评测,包括肌肉激活启动顺序和VM/VL神经肌电比值。结果与正常人对比,膝骨关节炎患者在等速180°/s伸膝运动时VM相对于VL启动延迟(P<0.05);在膝屈10°等长伸膝运动时,VM/VL神经肌电比值降低(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股四头肌的协调性减退。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髌骨脱位多与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异常、高位髌骨、滑车发育异常、继发于股骨内侧或胫骨外侧扭转的旋转不良、内侧髌股韧带(MPFL)和股内侧斜肌的破坏或削弱有关。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手术、骨性手术或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确切的证据表明急性髌骨脱位者首选保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通常采用手术干预;MPFL重建需要建立精确的股骨隧道才可以达到解剖修复及最小的移植物张力。在骨骺未闭的患者及翻修手术中,MPFL重建术是安全可行的。远端重排术适用于复发性髌骨脱位伴有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增大的高位髌骨或髌骨外侧及远端有软骨病的患者。截骨术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且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术式能够治愈复发性髌骨脱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表面肌电图(s EMG)评定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股内侧肌(VM)和股外侧肌(VL)动态平衡的变化。方法:分别对PFPS患者6例手术前后和健康者10例行s EMG测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健康人、PFPS术前和术后3组间平均振幅右VM∶VL比值分别为1.09±0.36、0.90±0.28和0.94±0.35,3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VM与VL达峰值时限的差值(ΔTBP)分别为-1.45±4.02、7.55±5.84和-1.82±2.9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FPS者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恢复到健康人水平(P0.05)。PFPS者VAS术后1.60±0.91较术前3.09±1.14减小(P0.01),Lysholm评分术后71.27±16.52较术前54.82±17.50明显提高(P0.01)。结论:本研究s EMG标准化测试VM和VL的峰值时限,能敏感反映PFPS患者手术治疗前后髌骨在冠状面上动态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评估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的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观察PFPS患者各种表面肌电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探讨髋内收对股内斜肌的针对性强化作用机制。 方法将PFP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分别在双足半蹲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比较其平衡关系。 结果双足半蹲不伴髋内收动作时,病例组VL的均方根振幅(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分别为(103.31±44.54)μV和(8.02±3.45)μVs,分别与组内VMO RMS的(85.02±41.19)μV和IEMG的(6.72±3.20)μV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伴髋内收时VMO的RMS、IEMG与组内伴髋内收时VMO的RMS、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足半蹲伴髋内收的动作可以优先强化VMO,使VL与VMO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3.0T 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测量以下参数:描述骨性结构的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描述髌骨轨迹的髌骨偏移指数、髌骨倾斜角、髌骨高位指数(Insall-Salvati指数);描述下肢生物力线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TT-TG)间距,以及观察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情况。结果:两组间髌骨Wiberg指数、股骨滑车角、滑车深度、内外侧关节面比例、外侧倾斜角、Insall-Salvati指数、TT-TG间距的均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股骨滑车Dejour分型与髌骨Wiberg指数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r=-0.67, P=0.00);髌骨Wiberg指数、股骨外侧倾斜角、TT-TG间距是与髌骨轨迹异常显著相关(r0.5, P0.05)。结论:3.0T MRI定量测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析复发性髌股关节不稳的解剖因素,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 995年来用Hall-Richard钢板螺丝钉 (HR)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1 3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3例 ,男 1 1例、女 2例 ,年龄 1 8~ 47岁。新鲜骨折 1 2例、陈旧性骨折 1例 ;伴内侧副韧带断裂 2例、腓神经损伤 1例。 1 3例均行手术切开复位 ,HR内固定术 ,术后切口Ⅰ期愈合 ,骨折对位良好。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于膝关节外侧至股骨下段外侧入路切开皮肤、膝关节外侧关节囊、股外侧肌 ,将髌骨和股直肌向内侧牵开 ,微屈膝关节 ,显露股骨下段和内外髁 ,清除瘀血。探查半月板、交叉韧带及…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髌骨脱位少见,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行走或跑步时膝部不稳定且经常跌倒已一年,跌倒后双膝部酸痛经休息能缓解。平时上楼梯困难。家属中无类似疾病。查体:身材矮小,高120cm,心肺及其它脏器未见异常,双膝无明显肿胀,髌骨滑向外侧,髌骨内侧较松弛,屈曲时股骨髁间沟空虚,膝关节能伸屈,内侧应力试验、前后抽屉试验阴性,趾端血运及活动好。X线片示双侧髌骨正中嵴明显外移,远离股骨滑车沟中点内侧,诊断为双膝髌骨先天性脱位(图1,2)。手术治疗:半腱肌种植髌骨内侧缘,外侧关节囊松解加内侧关节囊部分切除后拉紧缝合,…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半腱肌肌腱髌骨内下方加强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4月至2004年7月髌骨复发性脱位20膝,其中男4例4膝,女10例16膝,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侧小切口切取半腱肌肌腱,游离远端,转移到位于髌骨内下方钻取的隧道内,穿隧道反折于髌骨表面,活动膝关节时拉紧肌腱并固定,加强髌骨内下方。术后2周开始逐步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0膝,时间4~10个月,平均6.3个月,无复发、效果好。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半腱肌肌腱髌骨内下方加强是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肌骨超声评估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周肌肉的结构参数变化,明确影响早期KOA的肌肉指标。方法 2022年1月至8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分别招募20例健康中老年女性(对照组)和20例单侧早期KOA中老年女性(KOA组),采用肌骨超声测量腘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和羽状角;其中,股四头肌分别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长肌和股内斜肌。结果 与KOA组健侧及对照组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股内斜肌和腘肌厚度变薄(t> 2.133, P <0.05),股内斜肌与股外侧肌比值变小(t> 3.660, P <0.01)。与对照组匹配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羽状角变小(t=3.101,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股内斜肌厚度(OR=0.235, 95%CI 0.068~0.805, P=0.021)和腘肌厚度(OR=0.387, 95%CI 0.152~0.980, P=0.045)与早期KOA发病有关。结论 中老年女性早期KOA患侧表现出股内长肌、股内斜肌、腘肌厚度变薄,股内斜肌和股外侧肌力量失衡。股内斜肌和...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分析髌腱末端病发生机制和髌腱末端病对膝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患有髌骨肌腱病的男运动员及10名运动项目、身高和年龄匹配的正常男运动员,采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图的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发现在等长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峰值转矩比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在等速运动时,末端病组的伸肌伸肌峰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并随着运动角速度增加而变化显著,而峰值转矩比比值均不同程高于对照组;末端病组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整合肌电图比值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1外科解剖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常在2~3岁时出现骨化中心,亦可推迟至6岁左右。髌骨外形呈三角形,下端为顶点;上极宽厚,有股四头肌腱附丽,髌内、外侧缘分别接纳来自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纤维;下极是髌腱起点。髌骨后方3/4有关节软骨覆盖,主要分为内侧和外侧关节面,与股骨远端滑车相关节。 髌骨的血运由伸膝装置之外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的骨外血管网所提供。有几支血管参与组成了这个血管网,包括:膝上正中血管,内外侧的膝上、下血管,以及胫骨返血管下支等。进入髌骨内的血供主要由进入髌骨体前方中部…  相似文献   

19.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9-06/07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忠有髌腱末端病的男性运动员10人为髌腱末端病组,年龄(21.44±1.51)岁.配对选择10名无膝关节伤病的运动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37±1.36)岁.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等速运动时两组对象屈伸肌力矩的比较.②两组对象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比较.③两组对象股内侧肉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比率的比较.结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表面肌电仪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肌电活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仪分析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股内侧斜肌(VMO)和股外侧肌(VL)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26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和单纯训练组(B组)各13例,均接受相同的家庭训练,但A组患者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下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在开始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利用表面肌电仪对VMO和VL的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连续6h评定,同时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股内侧斜肌的募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