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万面论述了运动对高血压的调节机制,指出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介绍了几种近年来常用的运动治疗高血压的较有效方法。1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人们不断研究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有人提出将非药物疗法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首选方法,而非药物疗法中的运动疗法被作为是治疗高血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犤1犦。1.1运动后低血压反应及其机制运动后低血压反应(PEHE)是指人体运动后的恢复期内,动脉血压低于运动前安静状态的生理现象,这一现象已被国外的许多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时肌腱血流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2Hz组、10Hz组、100Hz组和针刺(10Hz)+阿托品组、针刺(10Hz)+酚妥拉明组。手术剥离出大鼠胫骨粗隆上缘的髌腱,利用超声测定技术,观察针刺足三里和梁丘穴前后髌腱血流量的变化。并采用静脉滴入阿托品和酚妥拉明的方法,对针刺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2Hz组和10Hz组在针刺过程中,髌骨腱血流量分别下降至针刺前的82.11±10.8%、49.17±11.63%,针刺停止后,两组血流量却逆转为高于针刺前的水平,以10Hz组上升幅度较为明显;(2)100Hz组针刺过程中,血流量下降至针刺前的37.54±12.79%,针刺停止后血流量未恢复到针刺前的水平;(3)针刺(10Hz)+阿托品组:针刺时血流量降低至44.61±12.01%,停针后血流量未出现增加现象;(4)针刺(10Hz)+酚妥拉明组:针刺时血流量增加至119.73±14.66%,针刺停止后血流量继续增加。结论:(1)电针刺激期间髌腱血流下降,刺激停止后血流量明显增加;(2)中、低频率刺激对血流量增加效果优于高频刺激;(3)针刺对血流量的影响与舒血管神经和缩血管神经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州市小学生肥胖流行现况,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小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为预防控制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苏州市6所小学1~6年级小学生6 299人进行调查,并分别对单纯性肥胖的男、女学生各30例进行肺通气功能和心电图检测.结果 苏州市肥胖男、女小学生分别有291和189例,检出率分别为8.7%和6.4%,平均检出率为7.6%;男、女生体重超重分别有391和264例,检出率分别为11.6%和8.9%,平均检出率为10.4%;与正常学生比较,肥胖学生的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吸第1秒钟呼气量(FEV1)、肺活量50%时呼气流速(50%MEF)、呼气高峰流速(PEFR)明显降低,功能残气量(FRC)明显升高;肥胖学生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离散度(QTcd)分别为(42.11±10.57)和(50.29±11.69)ms,与正常学生的(36.77±9.63)和(42.43±10.77)ms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 单纯性肥胖可导致小学生肺通气功能下降,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4.
王文军  王国祥  岳春林 《中国校医》2011,25(11):810-811,813
目的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苏州6所小学一至六年级6299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并分别对单纯性肥胖的男、女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苏州市区小学男、女学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8.7%和6.4%,明显高于2005年我国公布的全国城市中小学生肥胖比例的报告数据,而且肥胖学生身体力量、速度、耐力素质以及身体柔韧性等方面,均明显差于体质量正常的小学生。结论应该建立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长期监管环境,以提高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脂分布与心电图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心电图影响的一般规律,为预防控制单纯性肥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0~11岁单纯性肥胖的小学生60名(男、女各30名),进行身体成分和心电图检测分析。结果:肥胖学生心电图的QTd(42.1±10.6)ms与QTcd(50.3±11.7)ms与正常学生QTd(36.8±9.6)ms、QTcd(42.4±10.8)ms比较,明显延长;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以及脂肪组织指数(FMI)与QTd和QTcd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对小学生心脏功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控制学龄期儿童肥胖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小学生肺通气功能和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10~11岁单纯性肥胖男生30人,进行12周有氧运动,每周4次,每次40min,并于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身体成分、肺通气功能和心电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2周有氧运动后体脂肪量(FM)和体脂肪百分率(BF)均显著下降(P<0.05),去脂肪量(FFM)显著增加(P<0.05),腰/臀围比(WHR)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肺通气功能指标中,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吸第一秒钟呼气量(FEV1)、50%肺活量时的单位身高呼气流速(V50/Ht)和单位身高呼气高峰流速(PEFR)等指标实验后明显升高,与实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电图指标中,与实验前比较,QT离散度(QTd)和校正QT离散度(QTcd)均显著减小(P<0.05,P<0.01)。结论: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肥胖小学生肺通气功能,对心电活动状态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9-06/07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忠有髌腱末端病的男性运动员10人为髌腱末端病组,年龄(21.44±1.51)岁.配对选择10名无膝关节伤病的运动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37±1.36)岁.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等速运动时两组对象屈伸肌力矩的比较.②两组对象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比较.③两组对象股内侧肉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比率的比较.结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背景:髌腱末端病是腱止点部位的微细损伤,股四头肌群中的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变化,可直接导致髌骨产生异常运动从而对腱止点部位产生影响。 目的:比较与分析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力学特征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图的变化规律,为髌腱末端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对照观察,于2009-06/07在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完成。 对象:选择患有髌腱末端病的男性运动员10人为髌腱末端病组,年龄(21.44±1.51)岁。配对选择10名无膝关节伤病的运动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37±1.36)岁。 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膝关节力量和表面肌电测试,比较与分析膝关节屈肌力矩、伸肌力矩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等速运动时两组对象屈伸肌力矩的比较。②两组对象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比较。③两组对象股内侧肉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比率的比较。 结果: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屈伸肌峰力矩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股内侧肌表面肌电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两组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时,末端病组股内侧肌/股外侧肌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 结论:髌腱末端病运动员膝关节屈肌与伸肌的力量差距较为突出,存在股内侧肌活动低下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COMT基因型健康青年被试者,进行连续心算任务3 h,使用数字3-back范式评定健康成人数字工作记忆能力变化情况.我们将115名健康青年分组抽取出20名不同基因型作为被试者,利用事件相关视觉诱发电位P3来观测被试者连续工作记忆任务中COMT基因多态型与脑皮层电生理的关系.结果表明,Val/Val基因型的被试者P3波幅显著高于Val/Met基因型(P<0.01),与Met/Met基因型被试者的P3波幅无差异;在不同Block,不同基因型出现P3波幅增加的趋势.我们认为,数字工作记忆能力和中央区、顶区诱发的P3波幅相关,这反映了任务对被试者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跟腱周围炎病理模型,揭示针刺防治肌腱周围炎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针刺干预组,采用"跳跃运动"方法制作大鼠跟腱周围炎的动物模型,6周后取材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跟腱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反应病理特征,腱组织、肌肉以及软骨组织的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针刺干预组的腱组织和肌肉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软骨组织则均无明显差异,但针刺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腱组织、肌肉以及软骨组织的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跳跃运动"是建立跟腱周围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方法,改善组织内部缺氧环境可能是针刺防治肌腱周围炎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