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儿童少见类型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RAS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办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JMML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儿童少见类型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RAS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办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JMML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幼年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儿童少见类型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RAS传导通路异常激活有关.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办法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就JMML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计数增多(1×109/L)而骨髓中出现骨髓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是其特点~([1])。鉴于CMML兼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的双重特征,将其划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兼具有骨髓病态造血和骨髓增殖双重特征,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类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主要特点是单核细胞增多伴病态造血。符合诊断的患者中具有相似临床表型,可以是多个分子事件造成的,不同的分子事件可能影响一个共同的分子途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致病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aploidentical-HSCT)治疗幼年型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JMML)的效果。方法:对6例JMML接受了haploidentical-HSCT患者的造血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并发感染、原发病复发及生存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6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供体均为亲缘性单倍体相合供者。接受了haploidentical-HSCT的6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均成功植入,其中2例JMML死于移植后肺部感染,其余4例无病生存至今。3例发生急性GVHD,1例发生慢性GVHD。总体生存率66.7%,无病生存率66.7%,复发率0。结论:haploidentical-HSCT是治疗JMML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免疫表型,并探讨其在CMML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22例CMML患者、16例健康人、18例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患者及35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b)患者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AML-M5b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群明显高于CMML患者、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患者及健康人(P均0.01)。CMML患者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ML-M5b、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患者及健康人(P均0.05)。CMML同时伴有2个或多个抗原异常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及AML-M5b患者(P0.05)。此外,CMML与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AML-M5b患者比较,其骨髓单核细胞CD56、CD2异常表达,HLA-DR减弱,CD15表达减弱及CD14拖尾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可用于CMML、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及AML-M5b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是一种特发于婴幼儿时期罕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以骨髓祖代细胞对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高度敏感和RA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病理性活化为特征.近年来,关于JMML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较大的进展.笔者拟就JMML的基因诊断学、表观遗传学、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1例81岁慢性贫血的患者,在外科手术切除右半结肠癌后,白细胞持续升高,期间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2型,最后死于CMML-2型急变。CM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粒系、单核系细胞明显增殖为主,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绝对数(MO#,>1.0×10^9/L)及相对数(MO%,>10%)增多为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是一类罕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ML起病初期临床表现隐匿,实验室检查特征不明显,极易被临床忽视、误诊。目前,CMML的治疗策略只能以动态观察病情和症状为主,低甲基化或者去甲基化药物疗效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FCI)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多色FCI分析法和形态学观察法对109例CMML患者和39例随访患者的骨髓标本的免疫表型和形态学进行检测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FCI测得骨髓单核细胞百分比为15%。与形态学分出的单核细胞百分比相关(r=0.35,P=0.000 3)。96%患者单核细胞FCI发生改变;FCI观察到的CMML粒细胞生成障碍为91.7%明显高于形态学方法测得的82.6%(χ~2=4.10,P0.05)。CMML患者FCI CD34+细胞测定结果为中位数0.7%(范围0.15%~11.60%),但其免疫表型改变非常显著改变个数的中位数为7(范围1~11个)。91%患者出现1阶段原始血细胞缺失或明显减少。39例随访患者中35例使用低甲基化剂(HMA)治疗和4例等待治疗患者的骨髓样品CD34+原始细胞均被检测到持续的免疫表型改变,对HMA治疗有应答的13例患者单核细胞CD14表达均正常;而40.9%(9/22)HMA治疗无应答者单核细胞CD14表达发生改变(P=0.03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免疫表型于移植后均正常。结论 CMML患者的CD34+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现出多种FCI异常,FCI能够将恶性增生从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中区分出来,同时也可用于监测CMML患者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全部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类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5岁;移植前6例为缓解状态,9例为未缓解状态,10例为HLA配型全相合,5例为HLA配型半相合.全部病例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他克莫司等,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 d及16.8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27.5个月(18-54个月);全部病例中发生GVHD8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复发死亡4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4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系数大,可作为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手段,MDS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尽管近年来传统清髓性移植治疗MDS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MDS患者,allo—HSCT预后差,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 allo—HSCT)使老年MDS患者进行allo—HSCT成为可能,利用供者淋巴细胞的移植物抗肿瘤作用显著降低移植相关器官毒性及非复发死亡率.本文就RIC—HSCT治疗MDS的问题诸如RIC allo—HSCT治疗MDS可行性,MDS病例选择,RIC allo—HSCT的时机干细胞来源,RIC预处理方案.疗效及预后评价.GVHD与移植物抗MDS效应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的白血病的疗效。用氟达拉滨,马利兰和环磷酰胺组成新的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难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其中非血缘供者10例,血缘供者15例,供受者HLA配型相合者15例,配型不全相合10例。GVHD防治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联合方案,非血缘供者移植和HLA不相合移植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和抗胸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结果显示,10例非血缘供者移植全部成功植活,植入成功率100%,15例亲缘移植14例植活,1例HLA4/6相合者植入失败死亡,植入成功率93.3%。造血重建时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5×109/L的中位时间是13(11-19)天,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时间为14(12-20)天。3例发生Ⅱ-Ⅳ度急性GVHD(12.5%),9例发生慢性GVHD(47.4%)。移植后原发病复发死亡率42.1%,随访6到84个月,3年无病生存47.1%。结论:含氟达拉滨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用于高危白血病的异基因移植是安全、有效的,它减少了移植后GVHD发生率和预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但是移植后恶性疾病复发较高,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行治疗方案及疗效。1999年9月-2007年2月采用清髓性预处理allo—HSCT治疗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4例接受同胞HLA配型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2例接受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hi—alloBMT)。预处理清髓方案为:全相合移植采用Bu+Cy,单倍体相合并基因骨髓移植采用Cy4-TBI+Ara—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全相合移植应用环胞菌素A和短程氨甲碟呤,单倍体相合并基骨髓移植除以上药物外还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25单克隆抗体及霉酚酸酯。结果表明,全部患者移植后均有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及血小板数〉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11—20)天及20.3(12—28)天,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造血。仅1例发生急性1度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他患者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1例移植后20个月死于疾病复发,1例移植后18个月死于肺部并发症,其余4例无病生存,中位存活时间51.8(18—108)个月。总之,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提高了年轻MDS患者疾病治愈及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序列接近性配型(sequence similar matching,SSM)方法对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的预测作用;利用2005—2009年我科进行的23例HLA不相合移植资料,通过SSM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总分值小于55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急性GVHD和重度GVHD的发生率小。结论:SSM软件在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对GVH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ALL)的疗效,分析相关预后因素。对1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uto-HSCT共70例,allo-HSCT共44例,比较CRI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motality,TRM)及长期随访无病活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复发率。结果表明:全体患者8年OS和DFS分别是(40.89±5.27)%和(39.50±5.22)%。CR1期行移植患者和移植时为CR2或CR3及复发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47.63±5.63)%和(17.65±9.25)%(P=0.0034);44例allo—HSCT发生Ⅰ/Ⅱ度aGVHD者2年DFS是(62.75±12.30)%,Ⅲ/Ⅳ度aGVHD者6个月DFS为0,无aGVHD者2年DFS是(29.35±9.70)%(P=0.005);auto—HSCT后有维持化疗患者与无维持化疗患者3年DFS分别是(55.12±7.89)%和(33.33±11.11)%,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99);在CR1期行auto—HSCT与allo-HSCT患者的5年DFS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uto—HSCT患者,但差别未达到统计学意义;TRM高于auto—HSCT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3)。诊断时伴有髓系表达和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倍正常值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ALL患者CR1期选择auto—HSCT和allo—HSCT做为巩固治疗手段可以改善ALL患者预后,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别;发生Ⅰ/Ⅱ度aGVHD的allo—HSCT患者有较高的DFS;auto—HSCT患者移植后维持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可行性。对14例MDS患者进行了allo—HSCT治疗,其中同胞供者9例,非血缘供者5例。1例为骨髓移植(BMT),13例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预处理方案为BU/CY11例,TBI+CY2例,减低剂量FB方案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4-MTX+MMF方案。非血缘及部分相合的HSCT时均加用ATG。结果显示,12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1.0×10^9/L和血小板〉5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1—16)天和移植后13(11—19)天,其中11例患者至今无病存活,移植后最长无病存活时间125个月。1例患者因脑出血早期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并发Ⅳ度急性GVHD、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不全于移植后66天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8个月复发,17个月时死于骨髓衰竭。总体生存率(os)78.6%,无病生存率(DFS)84.6%。移植期间发生Ⅰ、Ⅱ度急性GYYID6例。结论: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有HLA相合供者的年轻高危患者宜尽早行allo—HSCT。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 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的疗效。对我院2007-2008年Ph+ALL患者3例所进行的allo-HSCT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进行了小结。3例Ph+ALL中1例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另2例为单倍体相合移植,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3例患者在移植前后不同时间接受不同疗程的伊马替尼治疗,同时应用RT-PCR方法监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随访日期至2009年10月21日。结果表明: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未出现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处于低转录水平并逐渐转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是Ph+ALL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本院行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2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26例为同胞全相合,2例同胞5/6相合。预处理方案22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常规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至随访结束,总生存率71.4%,其中,16例患者(57.1%)已无病生存11~79个月。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于移植后死于cGVHD、感染或疾病复发。移植前首次化疗即达完全缓解者(即CR1)移植后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比CR2或NR患者同期增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R1后应尽早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