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银屑病合并急性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患者男 ,2 6岁。 1998年患银屑病开始口服乙双吗啉 ,共一年余 ,此后间断服用。 2 0 0 0年 2月患者间断出现鼻、牙龈出血 ,3月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 ,4月底检查确诊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经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 ,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 )二方案诱导治疗后 ,7月底获完全缓解(CR) ,于 9月 4日转入我院 ,经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一疗程、腰穿鞘注 6次后 ,开始移植前准备。患者全身皮肤广泛分布大小不一的银屑斑 ,复查骨髓为CR。预处理方案为标准的全身照射 (TBI) (3 3 0cG/d ,3d)加环磷酰胺 (60mg·kg-1·d-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全部为复发或难治性高危类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5岁;移植前6例为缓解状态,9例为未缓解状态,10例为HLA配型全相合,5例为HLA配型半相合.全部病例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滨联合白舒非、阿糖胞苷及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A、氨甲蝶呤、他克莫司等,移植后3个月进行预防性供者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观察全部患者毒副反应、GVHD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5.5 d及16.8 d,植入证据检测证实为100%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27.5个月(18-54个月);全部病例中发生GVHD8例,因并发症死亡1例,复发死亡4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存活,2年的无病生存率为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4个月.结论: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挽救性治疗复发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系数大,可作为关键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某地患者输注血液制品后存在输血感染HBV、HCV的可能性,为血源检测是否应增加病毒核酸扩增方法提供数据。方法对本地区临床用10459份红细胞悬液进行HBV、HCV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 HBV阳性率为0.105%,HCV阳性率为0.028%。结论我国在对血源筛检过程中,应增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认识高龄贫血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高龄贫血并心功能不全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年龄80~96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各23例,糖尿病21例,慢性肾衰竭19例,肿瘤12例,偏瘫5例.本组20例为缺铁性贫血,居老年人贫血的首位(43.5%);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4例;骨髓造血减低性贫血及肾性贫血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贫血引起左心功能不全23例,右心功能不全7例,左心功能不全及右心功能不全并存16例.结论:高龄贫血合并心功能不全起病缓慢、隐匿,症状多变、无特异性,易与其他老年内科疾病并存,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伊达比星加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2 g/m2,1次/12 h,第1天至第3天)联合伊达比星(12 mg/m2第1天)强化巩固治疗的50例诱导化疗缓解的 AML 患者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单药阿糖胞苷(2 g/m2,1次/12 h,第1天至第3天)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序贯治疗6个疗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27.6岁(18~52岁),原发病包括M1型3例,M2型27例,M4型8例,M5型12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6.8岁(16~50岁),原发病包括 M1型2例,M2型30例,M4型8例,M5型10例。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随访至2015年6月,试验组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对照组3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分别为6%(3/50)、8%(4/50)(P>0.05),复发率分别为32%(16/50)、52%(26/50)(P<0.0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2%(31/50)、40%(20/50)(P<0.05)。结论伊达比星加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疗治疗 AML 与单药阿糖胞苷相比复发率降低,无病生存率显著提高,且治疗相关死亡未增加,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D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DCAG方案治疗:地西他滨15 mg/m2,第1~5天;阿克拉霉素6 mg/m2,第1~8天;阿糖胞苷10mg/m2,q12 h,第1~8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mg/d,第1~14天.结果 全部患者中,18例获得完全缓解,7例获得部分患者,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83.3%.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 0.5×109/L)和血小板减少(PLT <20×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8.5d、10.8 d.结论 DCAG方案治疗初次诱导失败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7.
砷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已取得极大突破,且没有严重的骨髓抑制毒性,其治疗效果已获确认,许多学者尝试将其用于其它恶性肿瘤的治疗。郭智等[1]2006年报道治疗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明确,骨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处理方案中加伊达比星增强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预处理方案中增加伊达比星的allo-HSCT治疗的27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53岁,平均年龄24.6岁;FAB分型包括M1型1例,M2型10例,M3型1例,M4型1例,M5型11例,M6型3例;移植时复发未缓解18例,复发后取得2次或者3次缓解9例;22例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5例仅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在以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改良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基础上,加用伊达比星(15 mg/m2,连续用3 d),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重建造血,能较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无因预处理相关不良反应而早期死亡者,未发生心脏毒性事件,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5 d(11~23 d),植入证据示均为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3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33个月),13例发生急性GVHD,11例发生慢性GVHD,因急性GVHD死亡2例,发生严重感染的13例中死亡1例,复发的7例中死亡5例;共死亡8例,其余19例患者生存。全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复发相关死亡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1.1 %(3/27)、18.5 %(5/27)和70.4 %(19/27)。结论 allo-HSCT预处理方案中加入伊达比星的增强方案安全可行,患者耐受良好,可降低难治性白血病的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移植后并发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氨磷汀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MDS患者给予氨磷汀500 mg静点1次/d,每周连用5 d,共4周。结果9例患者血液学指标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6例粒系明显改善,4例红系改善,3例血小板有改善,共7例输血间隔延长;主要毒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氨磷汀是一种有效治疗MDS方法,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感染和出血,有利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0.
淋巴瘤化疗后行DC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治疗淋巴瘤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的淋巴瘤患者进行DC培养,然后通过淋巴结区皮下注射后监测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DC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小,所有患者均能耐受,随访至今,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DC治疗安全有效,为化疗后淋巴瘤患者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