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参数(如声压、频率、辐照时间)所致的超声辐射力对流动状态下的微泡造影剂的作用.方法 建立微血管流体模型,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不同的辐照参数对微泡造影剂的推移、聚集现象,对比分析不同辐射力对微泡的作用.结果 固定声强时,频率为2.0 MHz的超声波对微泡的推移与聚集作用大于1.0 MHz和0.5 MHz;低声压超声对微泡无明显破坏作用,但使其流速减慢;浓度为7×10~7个/ml时微泡聚集现象较浓度为7×10~5个/ml时明显,当微泡浓度高达7×10~9个/ml时,超声辐射力对微泡无明显的推移;延长辐照时间对微泡的推移和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 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推移和聚集作用不同,可望通过调整辐射力参数来最大程度地提高微泡的靶向黏附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辐射力对靶向微泡在体黏附性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经尾静脉团注脂质微泡(MB)或靶向微泡(MBIcAM),同时进行超声辐射力(USRF)照射或假照5 min.实验随机分为MB+假照组和MB+ USRF组,MBIcAM+假照组和MBIcAM+ USRF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微泡黏附情况并计数.结果 USRF组MBIcAM在微循环中的黏附数量比假照组显著增高,分别为(43.4±2.1)/视野,(14.8±1.8)/视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USRF组MB在微血管中的黏附数量[(6.2±1.3)/视野)较假照组(4.6±0.9)/视野]有轻度增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MBIcAM黏附数量在辐射力组及假照组均显著高于MB的黏附数量.结论 超声辐射力可显著提高在体微血管内靶向微泡的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可视性评价小鼠肾脏急性微血管炎症.方法 缺血再灌注处理制备小鼠肾急性微血管炎症模型 (IR组,6只)及肾假手术处理模型(SH组,6只),所有实验小鼠均经静脉随机(间隔30 min)弹丸注射携带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同型对照抗体超声微泡(MBc)及普通脂质超声微泡(MB),10 min后行肾对比超声(CEU)检查,测量肾脏显影的声强度(VI).并采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在微血管生理血流条件下体外评价MBp的靶向黏附效能.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肾,MBp呈显著的超声显影,而MBc和MB呈轻度的超声显影;3种超声微泡在假手术肾均无明显的超声显影.MBp的VI值在缺血再灌注肾较假手术肾明显增大(P<0.05),同时较MBc和MB在缺血再灌注肾的VI值也都明显增大(P<0.05);而MBc及MB在缺血再灌注肾的VI值较各自假手术肾轻度增大(P<0.05).在微血管生理血流剪切应力环境下MBp可与小鼠P-选择素Fc段(PSFc)实现有效的靶向性特异结合.结论 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可对肾脏急性微血管炎症进行有效的可视性评价,该技术将可用于可视性评价微血管炎症或相关的血管内皮反应.MBp在微血管生理血流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靶向黏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制携带IL-8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IL-8在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交联剂将抗人IL-8单克隆抗体偶联到SonoVue微泡表面,制备靶向性超声微泡;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观察SonoVue微泡、靶向性微泡与正常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作用,高倍视野下计数内皮细胞及黏附的微泡数,通过计算微气泡与内皮细胞的比值对两者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仅有极少量对照组SonoVue微泡黏附于正常及损伤内皮细胞;而镜下可见携IL-8单抗的SonoVue微泡黏附于内皮细胞,黏附于损伤内皮细胞表面的微泡数显著高于正常内皮细胞.结论 携IL-8单抗的靶向性超声造影剂能够特异性结合在损伤细胞表面,拓展了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损伤、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机械指数超声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方法 设置不同机械指数,采集超声体外辐照纤维素管内微泡的造影图像,观察其中微泡浓度变化,分析不同机械指数条件下微泡的运动趋势;拟合微泡运动速率曲线,分析微泡运动规律。结果 低机械指数对微泡无明显破坏作用,微泡运动速率呈线性变化;随着机械指数增加,微泡运动速率增加;机械指数>0.22时,微泡在超声作用下迅速向对侧以较高速率运动,运动至对侧后出现破裂现象。结论 不同机械指数下,超声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存在区别,低机械指数时以推移作用为主,高机械指数可致微泡破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中,推动超声造影剂位移的有效超声辐射力参数。方法体外试验,分别在流体静止及模拟淋巴液流动条件下,以及管腔处于深部时,寻找推动微泡位移到对侧管壁的最佳辐射力参数。结果静止条件下,峰值负压530kPa,占空比0.031,脉冲重复频率0.97kHz,声强0.29 W/cm2,机械指数0.35,恰好能使微泡瞬间大量贴于对侧管壁;以淋巴液流速流动时,有1/2左右的微泡从管腔中央流走,没贴于管壁,若加大辐照参数,虽贴壁微泡增多,但75%被高声压击破;辐射力先作用于浅部管腔,浅部管腔中的微泡被完全阻断或分离开后深部管腔内微泡才会受到声辐射力作用。结论辐射力可推移管腔中的微泡更多的贴壁,但在不同流动状态及位置条件下所需辐射力参数和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携IL-8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靶向超声微泡,检测其基本特性,并探讨其对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黏附能力。方法采用共价偶联法制备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利用缺氧、缺糖方法制备损伤心肌细胞,通过靶向超声微泡与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结合实验检测其寻靶能力,并与Sono Vue微泡进行比较。结果携IL-8单抗靶向微泡与轻度及重度损伤心肌细胞的黏附比分别为(61.9±18.9)%和(86.6±5.1)%,明显高于Sono Vue微泡与轻度损伤及重度损伤心肌细胞的黏附比[(12.0±0.6)%和(11.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与心肌细胞的黏附作用逐渐加强(r=0.945,P0.01)。结论携IL-8单抗靶向超声微泡对损伤心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携抗ICAM-1的超声造影剂微泡靶向显影对损伤血管内膜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自制含氟碳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制备FITC标记的携抗ICAM-1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素标记普通造影剂微泡以示对照.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2组,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前后分别经兔耳缘静脉推注普通(第1组)、靶向(第2组)2种造影剂微泡,超声监测不同时期、2类微泡在内膜显影情况的差异并做比较分析.造影后取腹主动脉标本做病理对照.结果模型建立前,2组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异.内膜损伤后,靶向微泡持续显影时间明显延长,有延迟排空现象,与普通微泡造影结果相差显著.光镜见第2组内皮黏附微泡明显多于第1组,内膜面有强绿色荧光带形成.结论携抗黏附分子-1造影剂微泡可靶向黏附于损伤血管内膜,超声造影可据此判定早期血管内膜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超声微泡靶向破坏的方法,选择Survivin作为靶点对短发夹状RNA干扰质粒(pSIREN/S3)进行转染,探讨其对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形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荷瘤裸鼠分为对照组、超声辐照诱导质粒组及超声微泡靶向破坏诱导质粒组,对组织样本行组织学检查,测定微血管密度(MVD),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定量检测分析荷瘤裸鼠模型肿瘤组织的凋亡指数(AI).结果 超声微泡靶向破坏诱导质粒组的MVD明显减少,AI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及超声辐照诱导质粒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微泡靶向破坏联合pSIREN/S3质粒敲除Survivin,能使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减少,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为恶性肿瘤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携ICAM-1 单抗的超声造影剂评价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FITC标记自制含氟碳声振白蛋白造影剂及携ICAM-1 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新西兰大白兔8只,高脂饮食建立内皮损伤动物模型后,取兔腹主动脉做冰冻病理切片,随机分两组,分别滴加非靶向造影剂、靶向造影剂,比较两种微泡内皮分布情况及相应荧光染色度的差异.结果靶向造影剂组内皮黏附微泡明显增多,荧光染色较强.结论携ICAM-1 单抗的造影剂微泡可靶向黏附于损伤内皮,据此可评价早期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体外寻靶实验评价携IL-8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靶向粘附效能,探讨IL-8在心肌梗死早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共价偶联法制备携IL-8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利用使细胞缺氧、缺糖的方法制备损伤心肌细胞,通过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损伤心肌细胞的体外结合实验检测其寻靶能力。结果 携IL-8单抗靶向微泡与损伤及损伤初期心肌细胞的粘附作用明显高于SonoVue微泡(P<0.05),且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携IL-8单抗靶向微泡与心肌细胞的黏附作用逐渐加强(P<0.05)。结论 携IL-8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对损伤心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外和体内的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ICAM-1抗体的靶向SonoVue微泡.体外培养经IL-1β刺激大量表达ICAM-1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与其结合能力.构建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靶向微泡的心肌造影,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法榆测靶向微泡与受损血管内膜结合能力.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与刺激后ECV304细胞紧密结合,仅有少量靶向微泡与正常ECV304细胞结合.体内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兔梗死心肌受损血管内膜处黏附,仅可见少量靶向微泡在正常血管内膜处黏附.结论 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内、体外均能与受损血管内皮特异性结合,不仅有利于靶向超声造影显像,更为微泡携带药物或基因在局部定向释放开辟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实现基因转染的靶向性.方法 选择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为报告基因,经股静脉输入黏附质粒的白蛋白微泡的同时在大鼠背部脊斜肌区域经皮辅予一定强度的超声照射对大鼠脊斜肌行基因转染,转染7 d后,取脊斜肌、肝、肾、心肌组织快速冷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内的荧光表达.结果 脊斜肌组织中可见较多特异性绿色荧光,多位于微血管周围,荧光强度较其余组织明显增强(P<0.05),肝脏、肾脏组织中见少量特异性绿色荧光,肝脏荧光强度约为肾脏的4倍(P<0.05),心肌组织中未见特异性绿色荧光.结论 静脉注射黏附质粒的微泡声学造影剂同时经体表给予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可以较好地实现基因的靶向转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超声辐照与超声造影剂(BRl4与Levovist)微泡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对其促进siRNA转染的方法学进行研究.方法 将合成的2'.脱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iRNA(VEGF 2'-deoxysiRNA,VdsR)进行鼻咽癌细胞与荷瘤裸鼠动物实验.首先进行超声照射下的VdsR定点释放实验,然后以不同超声造影剂作载体,比较VdsR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VdsR完全抑制鼻咽癌细胞表达VEGF.在动物试验中单纯超声照射显著增强VdsR导致的肿瘤抑制作用,而对随机序列siRNA没有影响.当加用BRl4微泡时则进一步增强VdsR导致的抑瘤作用,然而Levovist微泡则无显著影响.结论 超声照射和微泡造影剂BRl4可以显著增强siRNA转染的作用,具有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平行板流动腔法评价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制备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并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检测流体切应力对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与链亲和素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超声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声振法制备出表面携有生物素分子的脂质微泡,与普通脂质微泡对照,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设置不同流体剪切应力,观察与链亲和素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微泡的黏附效果.结果 在不同浓度链亲和素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中均见生物素化微泡结合;随着链亲和素包被浓度的提高,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脂质微泡抗流体剪切应力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能成功检测生物素化微泡的靶向黏附效果,该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靶向微泡制备成功后靶向黏附能力的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以HER2受体为靶点的靶向纳米级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外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制备生物素化Herceptin单抗,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及生物学活性;薄膜水化-声振法制备生物素化纳米微泡,以生物素-亲和素为桥梁制备HER2为靶点的靶向纳米级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对SKOV3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寻靶能力及靶向结合的体外超声显像.结果 平均每分子Herceptin单抗可与16个生物素分子结合;与游离单抗相比,生物素化抗体的活性未见明显降低(P>0.05).体外寻靶实验观察:靶向纳米微泡组SKOV3细胞表面有明显的红染纳米微泡与其牢固结合,沿细胞表面排列较规则;非靶向组SKOV3细胞表面未结合红染的纳米微泡.靶向纳米微泡体外超声显像:细胞爬片与靶向纳米微泡孵育后可明显增强超声显像效果,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超声显像.结论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成功构建了以HER2为靶点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与SKOV3细胞结合后有明显超声显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携Sialyl Lewisx和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用定点追踪技术在体外高剪切应力下评价其黏附行为。方法构建携Sialyl Lewisx靶向微泡(MB-S)、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携Sialyl Lewisx和抗P-选择素单抗双配体靶向微泡(MB-D)。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Plus软件绘制微泡滚动的时间-速度折线图。微泡第1帧的速度为V1,第2帧至黏附前倒数第3帧的平均速度为V2,黏附前倒数第2帧的速度为V3。结果 MB-P高速滚动,速度骤降为0;MB-S从高速平缓过渡到低速,再渐降低至0;MB-D从高速过渡到低速,再骤降为0。3种微泡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的V2明显高于MB-S和MB-D(P<0.01);MB-S和MB-D间V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3在3种微泡中的顺序为MB-P>MB-D>MB-S(P<0.01)。结论Sialyl Lewisx介导高效滚动,抗P-选择素单抗介导微泡速度的骤降,两者在微泡靶向黏附时可发挥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载紫杉醇微泡后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即紫杉醇组,紫杉醇联合超声辐照组,载紫杉醇微泡联合超声辐照组,单纯载紫杉醇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用MTT法观察超声破坏载紫杉醇微泡后在不同时间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 结果在紫杉醇浓度为1×10^-6mol/L时,载紫杉醇微泡联合超声组的细胞在微泡辐照击破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抑制效应越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到载紫杉醇微泡联合超声组的细胞有凋亡小体,比其它各组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凋亡诱导作用强。 结论载紫杉醇微泡被超声辐照破坏后对卵巢癌细胞株SHKOV3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载自杀基因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质粒和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质粒组、细胞+质粒+SonoVue组、细胞+靶向微泡组、细胞+质粒+超声辐照组、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和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进行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转染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加入丙氧鸟苷(GCV)后,检测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的转染率为(24.78±1.04)%,较细胞+质粒+SonoVue+超声辐照组(14.31±0.69)%高。随着GCV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当GCV浓度在100 mg/l,培养96h后,细胞+靶向微泡+超声辐照组对RB细胞的抑制率达(92.91±1.71)%。结论 在加入GCV后,携带HSV1–tk的靶向微泡联合超声能有效的抑制RB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效应对正常兔前列腺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30只新西兰雄性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微泡假照组进行实验.超声微泡组经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超声辐照10 min;单纯超声组超声辐照10 min;微泡假照组仅静脉推注微泡0.1 ml/kg.各组循环注射伊文思蓝(EB)溶液示踪.随后视觉观察和定量分析前列腺EB漏出量,并行光镜检查.结果 超声微泡组的前列腺EB漏出量明显大于微泡假照组、单纯超声组(P<0.01);光镜观察超声微泡组前列腺微血管破裂,组织间隙大量出血,血肿形成.结论 微泡激励的超声空化对兔前列腺有明显的机械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