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自从1968年Gramiak等[1]首次提出超声造影显像的概念以来,超声造影剂的研发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靶向超声造影剂是指超声造影剂表面结合或连接有特异性配体或抗体,此种超声造影剂可通过血液循环积聚到特定的靶组织,从而使靶组织在超声显像中得到特异性增强.与普通超声造影剂相比,靶向超声造影剂能从分子水平识别并结合于病灶,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靶点产生特异性显影,显著提高了超声诊断的灵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靶向超声造影剂还可用于引导治疗性物质局部聚集和释放.研制安全有效、可满足各种疾病检查需要的超声造影剂是超声分子成像最重要的方面.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因其较普通超声造影剂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因而成为当前超声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对新型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微泡携带激肽原酶靶向治疗技术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MCAO术后24h所有大鼠按不同组别予以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d或6d.超声组在尾静脉给药的同时,予以超声辐照缺血侧颅骨10 min.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双皮质素的表达变化和梗死灶周围血管密度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激肽原酶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SVZ区在每20倍目镜视野下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51.8 ±13.1、125.7±11.6、130.2±13.7、234.5±12.4和123.7±10.0,梗死灶周围区在每10倍目镜视野下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0.0%±0.8%、5.2%±0.7%、5.0%±1.0%、8.0%±1.8%和5.0%±0.9%.其中,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和激肽原酶组梗死侧SVZ区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和梗死灶周围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同时点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双皮质素: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7.88、17.17、18.16,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15.42、14.78、15.70,P<0.01.层黏连蛋白: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7.01、6.71、7.11,P<0.01;激肽原酶组比超声介导空白微泡对照组、超声辐照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t=4.23、3.94、4.33,P<0.01).另外,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与激肽原酶对照组相比,梗死侧SVZ区双皮质素阳性细胞数(t=2.46,P<0.05)及梗死灶周围层黏连蛋白免疫阳性百分比(t =2.78,P<0.05)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术后7d上述各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超声介导激肽原酶微泡组与其他4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介导激肽原酶载药微泡治疗较单用激肽原酶治疗更能促进大鼠MCAO术后的神经再生和血管新生,进一步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因此,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技术有望进一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对小鼠骨骼肌基因转染的有效性,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及报告质粒转染效率的差异.方法 实验随机分为单纯质粒注射组(P)、质粒+微泡组(P+MB)、质粒+超声辐照组(P+US)、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P+UTMD)4组.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或红色荧光蛋白(RFP)质粒分别与微泡(或生理盐水对照)混合,将混合物分别予以局部注射(单侧鼠胫骨前肌)和尾静脉注射,进行或不进行超声辐照,辐照频率为3 MHz、声强为1.0 W/cm2,辐照2 min,7d后处死小鼠,分别取各组小鼠的肝、心、骨骼肌组织制备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荧光蛋白质粒GFP、RFP的转染效率;分析P+UTMD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的荧光素酶活性;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P+UTMD组小鼠肝、心、骨骼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对比P+UTMD组小鼠局部肌肉注射和尾静脉注射时不同的给药途径下肝、心、骨骼肌组织基因转染的效果.结果 单纯质粒注射组骨骼肌组织每个视野只有少数细胞表达RFP和GFP,表达率为(1.83±1.21)%、(1.18±0.25)%,P+MB组和P+US组的RFP、GFP表达率与单纯质粒注射的效果相当[(2.33±1.39)%、(3.42±1.09)%和(3.48±0.18)%、(2.52±0.33)%];而P+UTMD组RFP、GFP的表达率为(23.96±2.13)%、(25.69±1.98)%,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P+UTMD组小鼠部分肝脏和心脏中均有较微弱的荧光表达,HE染色未发现UTMD对肝、心、骨骼肌组织造成明显的损伤,完整性良好,无感染、出血、水肿及细胞死亡.直接肌肉局部注射质粒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小鼠骨骼肌局部的基因转染,显著优于尾静脉注射(P<0.05).结论 UTMD可有效促进基因转移,局部注射联合UTMD能显著增强骨骼肌局部基因转染,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转染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病灶诱导癌细胞凋亡是有吸引力的癌症治疗策略。 Survivin是哺乳动物的凋亡蛋白家族最小的成员,其上调可防止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凋亡。 Survivin的下调节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微小RNA(miRNA)介导的RNA干扰可沉默Survivin的表达。然而,仍缺乏无创、组织特异的基因传递技术。同时,miRNA表达载体的利用率也受到基因传输技术的影响,尤其在体内,需要安全、有效的基因转染技术。成功的基因传输方法将产生新的、可行的抗癌治疗方法。超声空化是一种新的基因传递技术,其通过超声破坏微泡效应产生细胞膜上的微孔。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基础,我们推断,超声空化和聚乙烯亚胺(PEI)结合可介导miRNA的转染,靶向Survivin的miRNA可诱导细胞凋亡。通过这一非病毒技术的新技术,可导致严重的细胞凋亡,提供了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基因传递可能是可行的,是一种新颖、可行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超声以一种崭新的治疗方式在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临床上,超声具有非常安全的频率和强度,可实现体内几乎任何部位的靶向能量输送.超声可增加细胞膜通透性,超声介导基因转移已成功用于体内基因转移,具有安全、靶向、无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分子影像学具有无创、高特异性、高敏感度、高分辨率、快速实时成像等优点,用于药物研发有利于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分子影像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靶向表达与靶点确定、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药物动力学/微剂量评价、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性评估、纳米技术药物的缓释与成像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超声靶向微泡破裂联合PEI增强小鼠EGFP基因心肌转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裂(UTMD)联合聚乙烯亚胺(PEI)增强BALB/c小鼠心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转染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实验分为7组:PBS组、裸质粒组、质粒 超声辐照组(P US)、质粒 SonoVue 超声辐照组(P UTMD)、质粒 PEI组(P PEI)、质粒 PEI 超声辐照组(P PEI US)、质粒 PEI SonoVue 超声辐照组(P PEI UTMD)。由BALB/c小鼠尾静脉注入EGFP质粒和SonoVue微泡或PEI的复合物,处理4d后检测心肌基因表达效率及HE染色,并对超声辐照后的质粒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电泳显示超声辐照不会损坏DNA或PEI/DNA复合物。非超声辐照时,EGFP只在心内膜下层表达;而超声辐照时,表达最强的位置为靠近探头的左室前壁;超声联合PEI时,EGFP的分布差异不明显。P PEI UTMD组的转染率最高,荧光强度最强。结论UTMD联合PEI可高效、靶向地将质粒DNA输送至心肌,这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在心脏基因治疗上很有前景,有望应用于迅速发展的心脏病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微循环血流状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9名正常人的右手中指甲床内微血管网进行分析,记录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三者的达峰时间,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甲床内微血管显示欠清,连续性差;正常人右手中指甲床内微血管呈网状分布,清晰连续.②糖尿病组VI、FI、VF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三者的达峰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均<0.05).③糖尿病患者的VI、FI、VFI与其病程呈负相关(r=-0.71、-0.74、-0.70,P均<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指端末梢血流灌注,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