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67例青年ICH患者(18~45岁)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因及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病因青年ICH患者的年龄、出血部位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史(106例,39.7%),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81例,30.3%),吸烟(65例,24.3%);病因主要为高血压(85例,31.8%),其次为脑血管病中的脑动静脉畸形(45例,16.9%)和烟雾病(37例,13.9%);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267例,100.0%)和偏瘫例(115例,43.1%);不同病因患者年龄、出血部位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血液系统疾病ICH患者年龄低于高血压和脑肿瘤(P<0.05);高血压患者以基底节、脑叶出血为主,脑血管病以脑叶、脑室、基底节出血为主,脑肿瘤以脑叶和小脑出血为主;不同病因患者预后不同(P<0.05),血液系统疾病ICH患者预后最差,其次为脑肿瘤、高血压、脑血管病.结论:应结合年龄、出血部位等明确青年自发性ICH患者的病因,早期处理原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对6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4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占76.7%,酗酒占50%,肥胖占40%,鼾症占33.3%,妊娠高血压占8.33%;青年脑出血的死亡率为16.67%,中老年脑出血死亡率为9.5%,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是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青年脑出血应控制血压、戒酒、减肥、纠正鼾症、注意妊娠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认识和防治青年脑卒中,对比分析青年人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青年脑梗死和146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47例脑梗死患者有明确病因者133例(90.5%),病因不明者14例(9.5%),其中动脉粥样硬化84例(57.1%)、炎症性血管病20例(13.6%)、凝血机制障碍7例(4.8%)、先天性血管畸形7例(4.8%)、心源性栓塞4例(2.7%)、偏头痛诱发2例(1.4%)。147例中经治疗痊愈114例(77.6%),显著进步27例(18.4%),死亡6例(4.1%)。146例脑出血患者有明确病因者115例(78.8%),病因不明者31例(21.2%),其中先天性血管畸形57例(39.0%),动脉粥样硬化52例(35.6%),烟雾病4例(2.7%),脑静脉血栓形成引发脑出血2例(1.4%)。146例中经治疗痊愈106例(72.6%),显著进步19例(13.0%),死亡21例(14.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青年人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血管炎及先天性血管畸形分别为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另一常见病因。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一般预后好,治愈率高,致残率低。脑出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发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1例(18. 33%),消化道出血5例(8. 33%),尿路感染4例(6. 67%),中枢性高热6例(10. 00%),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生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术后产生脑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记录两组病人预后情况及不同预后病人MEWS评分、GCS评分情况,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评价MEWS评分、GC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死率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独立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情况:生存34例,死亡9例;死亡组病人MEW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而GCS评分低于存活组(P<0.05)。经ROC分析可知,MEWS系统、GCS系统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2.2%、84.2%和78.1%、75.6%。MEWS评分、GCS评分是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WS评分、GCS评分能有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死率,可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效果及再出血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8例患者,早期病死率11.5%;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42.5%,好转和较好者达70.8%.手术再出血13例,发生率9.7%;108例术前无出血倾向者6例发生再出血(5.6%),40例有出血倾向者(术前经检验证实)7例再出血(17.5%),再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4 h以内.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术前经检验证实有出血倾向者应慎行立体定向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微创冲洗引流治疗患者35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治疗患者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1.43%,P0.05),且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即NDS分与NIHSS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9±1.77)分vs(21.52±1.14)分,(13.26±1.14)分vs(19.63±2.44)分,P0.01)。结论 :微创穿刺辅以尿激酶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可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8年10月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存活53例,术后1个月临床基本治愈16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8例,无进步4例.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加强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4例依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交替归属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样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排便积分、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中理想便形和便秘发生率。结果干预14d后,研究组患者排便积分由(2.48±0.49)分下降到(0.97±0.50)分,对照组由(2.46±0.53)分下降到(2.03±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ristol大便性状分型中理想便型由14.52%(9/62)上升至70.97%(44/62),对照组理想便形由12.90%(8/62)上升至19.35%(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81%/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作用,能有效改善排便积分及大便性状分型,患者微创术后便秘及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以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2006年1-12月于我院心脏中心接受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2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高血压组99例,中老年高血压组127例.入选的患者均在心脏中心进行规律就诊,随访至2010年12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血管危险因素、24 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的变化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提示,青年高血压组阳性家族史和不良个人习惯较多,体质指数较高(P<0.05),甘油三酯和血尿酸较高(P<0.05).舒张压高于中老年高血压组.基线及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两组无差异(P>0.05).但中老年高血压组的左心房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高于青年高血压组(P<0.05).青年高血压组72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2.7%.中老年高血压组97例患者随访至终点,随访率76.4%,平均随访时间(37.8 ±4.9)个月;青年组降压达标率74.8%,中老年组降压达标率71.2%(P>0.05);两组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3.8%、21.6%(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年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较多,以舒张压升高为主,长期随访靶器官损害较中老年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43例均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生活能力及神经缺损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的达标率、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AL合并DIC患者41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症状、DIC发病时期、感染、白细胞计数及疗效。结果:AL合并DIC有90%发生在初发期,11例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0例死亡。结论:防治AL致DIC的重点在于初发期。  相似文献   

13.
黄煌  李幼霞  杜淑华  邓西龙 《新医学》2021,52(8):594-598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临床预后及脑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 h 内aEEG数据。主要临床结局为患者离开ICU病房时的状态及转出ICU后1个月的脑功能预后[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评分(CPC)]。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aEEG与GCS、APACHE Ⅱ评分之间及其与临床预后及脑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6例患者中男23例、女3例,年龄(59.4±8.61)岁;术前GCS 3分 7例,4 ~ 8分16例,9 ~ 15分3例;APACHE Ⅱ评分<15分11例,16 ~ 30分11例,>31分4例;aEEG正常(Ⅰ级)5例,中度异常(Ⅱ级)10例,重度异常(Ⅲ级)11例;存活18例,死亡8例,存活患者中脑功能预后良好(CPC 1 ~ 2分)6例,脑功能预后不良(CPC 3 ~ 4分)12例。存活组及死亡组术前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EEG分级和术前GCS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脑功能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术前APACHE Ⅱ评分级别与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aEEG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aEEG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功能情况,对预测临床预后及评价脑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HICH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月后死亡和中残各2例,植物生存、重残及恢复良好各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塞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治疗措施不恰当可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发病机制,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以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多见:48例中治愈14例,好转2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卒中类型有关,同时进行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在CT引导下使用微创穿刺术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8-2012-08期间使用的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治疗过程,进一步总结出微创穿刺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例中,患者以偏瘫(76例)、意识障碍(64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语言障碍(47例)、发热(42例)为主要症状。根据CT影像学表现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例20例,Ⅱa型17例,Ⅱb型25例,Ⅲ型8例。结合CT计算出血量10ml≤V〈30ml45例,V≥30ml37例。全部病例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其中死亡10例(12.2%),存活者术后三月内复查随访,经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活动分级:Ⅰ级(恢复社会活动)12例(14.6%)、Ⅱ级(恢复家庭活动)21例(25.6%)、Ⅲ级(生活需照顾,辅助行走)30例(36.6%)、Ⅳ级(长期卧床)9例(11.0%)。结论:CT引导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微创、快速,临床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临床和影像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后出血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病灶周围小血管数目显示分为0~Ⅱ度。将患者临床状态进行NIHSS评分,并与SWI评价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有16例(76.2%)发生自发性梗死后出血,其中11例(68.8%)发生于亚急性期,重度出血4例(25.0%),中度出血5例(31.3%),轻度出血7例(43.8%);重度出血与临床NIHS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rs=0.765,P=0.001)。有14例(66.7%)显示梗死灶周围小血管影。21例中Ⅱ度显示者10例(47.6%),Ⅰ度4例(19.0%),0度7例(33.3%),其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技术可以敏感、客观地评价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出血及侧支循环情况,有望成为脑梗死患者病情预测与治疗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入院后第1天至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8例,未行抗凝措施.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d,7d和14d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入院后1d,7d复查头颅CT,评估是否发生颅内再出血.结果观察组32例,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28.6%),其中6例(21.4%)发生在瘫痪侧,7例(25.0%)发生在腘静脉以下,有症状者2例(7.1%),经治疗后好转;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3.6%).两组发生颅内出血各1例,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稳定.两组间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栓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28.6%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青年脑出血的最新流行病学特点,为中青年脑出血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日-2007年12月31日636例资料完整的中青年脑出血急诊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调查患者当中男女之比1.60∶1.00,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脑出血最好发于53岁(占7.40%);中青年脑出血患者职业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无业、职员、农民和干部;中青年脑出血最主要的诱因为过度活动;中青年脑出血的初发症状主要为肢体过度活动障碍386例(60.69%),头晕、头痛384例(60.38%),恶心、呕吐325例(51.10%),意识障碍242例(38.05%),失语138例(21.70%);高血压史、吸烟饮酒史及家族史比例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中青年脑出血病变部位主要是基底节区329例(51.73%),其次是脑叶148例(23.27%);转归情况中治愈或好转432例(67.92%),未愈或死亡204例(32.08%)。结论:积极预防脑出血的发生应该从早期健康教育,适当运动,尽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等开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后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4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按就诊时间段分为康复组44例及常规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起即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床上体位,坐位及行走训练,培训家属等。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FMA)及Barthe指数(BI)评分,并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0d后,2组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康复组更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过程中,康复组患者肺部及泌尿系感染、贫血及压疮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患者整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