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正常人室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正常人左室壁的运动特征,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技术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及8点法对40例正常人左室每一室壁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正常人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均包括收缩波(S)、快速充盈波(E)和左室收缩充盈波(A)三个主要运动波,以及等容舒张波(IR)和等容收缩波(IC)。一般说来,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大于室间隔的运动速度,同一室壁由基底部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结论: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QTVI对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正常左室心肌运动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定量分析正常人左室心肌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特征,探讨其评价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30例正常人的室壁运动进行观察,将心尖部位左室三个切面测得的六个室壁三个节段之间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对同一部位不同切面上的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室壁基底段运动速度最快,中间段次之,心尖段最慢;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高于室间隔的运动速度。结论:QTVI技术作为定量定性评价局部心肌收缩运动的新方法,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心室心肌运动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观测正常人及室壁运动异常患者的左心室壁心肌收缩运动的特征 ,了解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者相对应的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的差异性 ,探讨这种技术在评价左心室心肌运动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QTVI技术对 2 7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2 1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 (异常组 )进行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检测 ,记录其 3个运动速度波形 ,即收缩期S波和舒张期E波、A波 ,同时测定其相应点的时间速度积分 (S TVI)即位移的大小 ,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S波、E波和A波峰值速度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降低 ,其相应点的S TVI也逐渐降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 ,其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峰值速度及S T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节段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A波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QTVI能定量测定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异常节段心肌的运动速度 ,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及S TVI是评价左心室壁收缩功能的较好指标 ,QTVI对评价左心室局部心肌运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组织多普勒速度成像技术 (QTVI)评价正常人左、右心室间及左心室内各节段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两腔观和四腔观 ,应用 QTVI获得 4 0例正常人右心室侧壁基底段及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 ,分别测量各节段自 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 (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 (Te)。结果 正常人左室内各节段心肌运动 Ts和 Te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右心室侧壁基底段心肌 Ts较左室 Ts延迟 2 7ms(P<0 .0 5 ) ,左右心室之间 Te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正常人左室内各节段心肌舒缩运动是同步的 ;右心室收缩稍晚于左心室 ,舒张运动两心室之间无差异。 QTVI可快速、无创、定量地评价心肌的同步性运动 ,为临床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5.
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正常右室心肌运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W-DTI)分析正常右室心肌舒缩运动的特点.方法通过PW-DTI记录39例健康成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以及左室游离壁基底段的运动速度曲线.结果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波运动速度最高,中间段次之,心尖段最慢.舒张波运动速度基底段与心尖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段与中间段、心尖段与中间段差异不显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波峰值速度高于左室(P<0.01),收缩波加速度低于左室(P<0.01),晚期舒张波峰值速度较左室为高(P<0.01),早期与晚期舒张波峰值速度比值较左室为低(P<0.05).结论 PW-DTI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右室长轴运动的速度及时间指标,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右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采用左室长轴切面,分别显示左心室6个室壁不同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同步运动曲线。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有关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QTV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波(S)平均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5);等容收缩期(IVC)时限延长(P<0.05);表明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结论 QTVI技术作为定量定性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方法,对无创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D研究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患者左室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速度、比值及心肌收缩及舒张同步情况.方法 4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其中24例左室舒末内径(LVEDD)正常,左室收缩功能良好,24例LVEDD增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心功能不全.采集心尖四腔、两腔、心尖左室长轴切面QTVI图像,记录QTVI曲线心内、外膜下心肌的运动速度、比值及各期达峰时间,并以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INVM 1组病变节段及INVM 2组各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运动速度、比值不同程度减低,各峰达峰时间不同程度延长,且其最大差及标准差均增大.结论 INVM患者各室壁运动规律受到破坏,存在明显的收缩及舒张不同步,且与病变节段及心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法(T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分析17例HCM患者(HCM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收缩期峰值位移(Ds)。结果:HCM组患者不同室壁节段的Vs和Ds均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绝大部分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HCM组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和平均位移大部分较对照组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HCM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各节段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QTVI和TT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⑶观察正常人左室壁的运动特征⒙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⒉ P W  D T I⒕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⒚方法⑶应用 P W  D T I技术对 30 例正常人前间隔与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的运动速度和各室壁节段 ⒉心尖部除外⒕长轴方向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⒚结果⑶正常人每个心动周期中⒙短轴方向和长轴方向室壁运动频谱均包括收缩波⒉ S⒕、舒张早期波 ⒉ E⒕和舒张晚期波 ⒉ A ⒕三个主要运动波⒚短轴方向运动速度后壁大于前间隔⒙但低位乳头肌水平和心尖部收缩速度无明显差异⒚一般说来⒙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左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⒙同一室壁由基底向心尖部⒙运动速度逐渐降低⒚结论⑶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⒙ P W  D T I是定量研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可靠手段⒚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正常左室心肌舒缩运动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探查正常人的室壁运动,以阐明心肌舒缩运动的特点。方法应用DTI技术对22例正常人的室壁运动进行观察,对由心尖部位三个切面所测六个室壁三节段之间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并对同一部位在不同切面上的速度测值进行比较。结果①室壁基底段运动速度最快,中间段其次,心尖段最慢。②心室肌的运动在收缩期、心房收缩期沿心脏长轴方向的运动分量大于短轴,而在舒张早期其沿短轴方向的运动分量大于长轴。③左室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快于室间隔。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探测室壁运动直观地反映了左室心肌的收缩方向是由心基底部朝向心尖的,其中基底部对左室射血作功贡献最大,心尖部最小;其舒张运动有可能不同于收缩运动,而更有可能是心室肌的一种“扩开”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研究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左心收缩功能,以寻求川崎病早期心脏损害的诊断指标。方法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31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与20例正常儿童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基底部和中间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儿组左室射血分数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患儿组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和部分室壁的基底部、中间部的Vs低于正常组(P<0.05)。6个室壁的平均Vs在二尖瓣环水平、基底部和中间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各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位移均低于正常儿童,在所有二尖瓣环水平和部分室壁基底部、中间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左室整体和部分室壁局部收缩功能受损;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和组织追踪法能够定量急性期川崎病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法(TT)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室长轴切面,两腔切面及四项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分析30例正常人和20例DCM患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即左室前壁、后壁、侧壁、下壁、前间隔和后间隔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期二尖瓣环下移距离(Don);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峰、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峰,计算E/A值。结果 DCM患左室不同室壁节段Vs,Ve,Va和Ds以及LVEF均比正常人显减低。在DCM患中,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测量的二尖瓣环水平Ds与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Dm显相关(r=0.64,P=0.005),二尖瓣环水平的平均Vs(r=0.73,P=0.001)、平均Ds(r=0.64,P=0.005)与LVEF分别显相关。正常人与DCM患两组间E/A值无显统计学差异,而DCM患二尖瓣环平均Ve/Va较正常人显减低;正常人中二尖瓣环平均Ve/Va与E/A显相关(r=0.63,P=0.008),而DCM患二尖瓣环平均Va与E/A无显相关。结论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技术可快速、直观、元创性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评价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状况。方法恢复期川崎病患儿30例(患病组),正常儿童20例(正常组)。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获得二尖瓣口血流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期速度(A),计算E/A;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心脏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后间隔和侧壁的二尖瓣环处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最大位移(D)、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结果患病组LVEF、E峰、A峰及E/A都在正常范围内,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各室壁的二尖瓣环处的Vs和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两组间差异也有有显著性意义;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和Va以及Ve/Va,只在少数室壁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川崎病恢复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舒张功能尚正常;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小儿纵向左室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4.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4,他引:26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分析正常人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特征,探求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合理量化指标。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10例前壁心梗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多普勒速度曲线,计算平均峰值收缩速度(Vs)、收缩加速度(a)、长轴收缩速度增加率(Rvi)等反映收缩功能的参数。结果 正常人左室长轴a由基底段到心尖逐渐减低,心肌梗死时这一规律丧失,梗死区a显著减小;包含梗死区的室壁Rvi与非梗死区及正常人相应室壁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R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对比显著增大或减小。结论 (1)QTVI可全定量同步对比分析多室壁节段的运动。(2)a可直观反映心肌收缩性。(3)Rvi可人微言轻反映左室长轴收缩功能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在评价心衰患者左室局域收缩及舒张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 QTVI技术测定 2 7例健康者 (对照组 )及 30例心衰患者 (异常组 )的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Vs)、收缩期运动位移 (Ds)及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 VE、VA 和 VE/ VA 比值 ,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 (A)和 E/ A值 ,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心衰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 Vs、VE、Ds比正常人显著减低 ,VE/ VA<1,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QTVI可快速及无创的定量评价心衰患者的左室壁节段收缩及舒张功能 ,对心衰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域心肌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在长轴方向的收缩运动特点.方法 对24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 )条件下扫查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4 h心尖二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五腔心切面,并应用组织速度曲线对梗死前后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中部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心内膜下,记录等容收缩期最大、最小峰值速度及对应时间,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时间,并计算等容收缩期加速度(Aivs)及收缩期加速度(As).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的Vs、As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P<0.05或P<0.01);梗死节段的Aivs大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而相邻及相对节段的Aivs则减小(P<0.05).结论 QTVI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TVI)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比较TVI中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应变率成像(SRI)、组织追踪成像(TTI)和组织同步成像(TSI)之间对于评价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的敏感性差异。方法对正常组健康人群及冠心病组的病例应用TVI采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的后间隔、下壁、前壁及前间隔图像,获得QTVI、TSI的速度-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时间曲线图及SRI的应变率曲线图,测量左室11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速度(Vp)、峰值位移(D)及最大应变率(SR)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正常组各节段各项指标为标准,冠心病组各节段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冠心病组共208个节段,QTVI、SRI、TTI、TSI对异常节段的检出比例分别为56.73%、60.58%、67.79%、50.48%。结论TVI技术能有效地定量评价冠心病的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其中尤以TTI对评价左室壁收缩运动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技术定量评价室壁运动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 技术对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和15例心肌梗死患者(B组)采集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观组织速 度图像。将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划分为18个节段,测 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收缩期峰值位移(D)、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和收缩期最大应变(S)4 项指标。结果 B组运动异常节段中,18个节段中共有16个节段的Vp测值,15个节段的D测值,17个节 段的SR测值,16个节段的S测值明显低于A组对应节段的测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0.05)。结论 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在定量评价节段性室壁收缩功能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