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为股部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部主要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经墨汁灌注,皮肤脱水透明后观测各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①股外侧皮神经有营养动脉2~6支,超始外径1.0±0.4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4.1cm,外侧5.9cm;②股前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5支,外径1.0±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2.4cm,外侧3.4cm;③股后皮神经有营养动脉1~3支,外径0.9±0.3mm,其筋膜皮支分布达神经内侧3.9cm,外侧3.2cm。结论:以股部各主要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沿其皮神经走行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腓肠内外侧血管解剖特点及其在小腿创伤修复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与腓肠内、外侧血管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7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腓肠内、外侧血管的长度、外径、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及其形态特点。结果:①腓肠内、外侧动脉起于动脉,伴行静脉注入静脉;②动脉起点至入肌段的长度内、外侧分别为4.1±0.7(1.8~6.4)cm、3.7±0.5(2.0~6.5)cm;③肌门处内、外侧动脉的外径分别为2.2±0.1(1.1~3.4)mm、2.0±0.1(0.9~3.1)mm;④肌门处伴行静脉有1~2条,内、外侧静脉外径为2.5±0.3(1.8~4.5)mm,2.3±0.3(1.5~4.1)mm。结论:腓肠内、外侧血管恒定、径粗、较长,是小腿创伤皮瓣移植修复受区可供应用的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3.
以皮神经及营养血管为蒂臂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带臂内侧以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  相似文献   

4.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为带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踝间线以下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主要来自足背动脉的皮动脉,以其近侧端(上支持带下缘)和远侧端(第1跖骨间隙)穿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和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和0.5cm。皮动脉的神经营养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则相互联通形成纵形(或链式)吻合,而皮动脉的皮支和神经营养支在足背内侧皮神经周围的浅筋膜内也相互沟通形成广泛的网状吻合。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股骨内侧髁骨皮瓣移植重建下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膝降动脉起点距内上髁平均9.1cm,外径1.8mm,可游离长度7.7cm。该动脉以其3支合干型为多见(65.0%)。其伴行静脉压扁宽度平均2.6mm。关节支外径为1.4mm,可游离长度达6.7cm,分布于内侧髁及膝内侧皮肢,隐支外径平均1.2mm,可游离长度达9.6cm,分布于小腿内上1/3 ̄1/2皮肤。以膝降血管为蒂设计股骨内侧髁骨皮瓣对修  相似文献   

7.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腘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12~4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解剖研究及临床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法灌注及铸型腐等,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胫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生侧有2.1(1-3)支,外径0.7mm;该筋膜皮支在胫骨内侧缘附近的浅、深筋膜内与胫后动脉在小腿中、上部发出的数条筋膜皮动脉及膝降动的隐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血管链,故以胫后动脉下1/3段的皮动脉为蒂,筋膜皮瓣可截取范围,上界可达  相似文献   

9.
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43例成人手标本上,观察了桡动脉鼻烟窝段的形态及其发出的筋膜皮支。结果:桡动脉鼻烟窝段的长度为2.5±0.1cm,其近侧端和远侧端外径分别为2.6±0.1mm和2.2±0.1mm;发自该段桡动脉的筋膜皮支有5.4(2~11)支,外径为0.5~1.0mm;皮瓣的面积为4cm×6cm左右。结论:可设计以桡动脉鼻烟窝段为蒂的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对手部的血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股深动脉的类型,测量了各分支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6%)发出,分为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20%)、深内干型(14%)和深孤独干型(6%)。各主要血管外径为:股深动脉5.7±1.6mm;旋股内侧动脉3.6±1.0mm,其升支2.0±0.9mm;旋股外侧动脉3.7±1.1mm,其升支2.5±0.8mm。结论:该项研究为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121挛缩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创伤后虎口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重建虎口18例(A组),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虎口17例(B组);比较2组术后患者皮瓣外观及存活情况,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组内、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35例皮瓣均成活。A组中2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B组中有1例远端部分坏死、3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1例桡神经深支部分损伤。术后6个月,A组虎口宽度增加(32.11±3.07)mm,虎口角增加58.78°±4.73°,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7.06%±5.35%;B组虎口宽度增加(31.71±2.57)mm,虎口角成人增加58.82°±3.76°,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5.96%±4.06%,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2组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效果相近,但在操作简便性及安全性方面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术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脊髓下段后索切开行周围神经游离移植或转位桥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观测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T_(10)-L_1脊柱平面的脊髓后动脉及动脉吻合的位置、管径及出现率。结果 脊髓后动脉在脊髓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呈连续或断续分布,出现率100%,平均管径为0.46mm,距后正中沟距离平均2.2mm,距后外侧沟距离平均为0.54mm。两侧间无显著差异。脊髓后动脉间吻合动脉的出现率为33%,平均管径0.40mm。结论 脊髓后动脉是脊髓下段后索区域的主要供血来源。脊髓后索纵行切口选择在离后正中沟1.5mm处损伤血管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查阅了资料后就胃后动脉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胃后动脉的起源、出现率、类型;起源于脾动脉者最多,占78%;出现率为62%~88%;绝大部分为一支类型,占75.44~92%。2.外径、长度、毗邻;外径在1.53~3mm之间;长度为2.2~8.1cm;90%的与胃后静脉伴行。3.行径、供血区:在脾动脉上缘发出后,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外向上方走行,经胃膈韧带内最后进入贲门侧的胃底部,并供应该区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这二支血管符合导管插入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脑动脉环后交通动脉的形态变异。 方法 取 5 0例经福尔马林处理的台湾地区成年男性大脑 ,用光学摄像系统摄取后交通动脉影像 ,冲映成照片后 ,再经扫描仪存入计算机并放大至 2 0倍 ,用打印机映出影像后测量并统计外径值。 结果 左侧后交通动脉近颈内动脉端外径为 1 72± 0 77(0 7~ 4 3)mm ,右侧则为 1 6 9± 0 78(0 8~ 3 3)mm。左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后动脉端外径为 1 5 9± 0 5 8(0 8~ 3 0 )mm ,右侧则为 1 5 9±0 6 8(0 5~ 3 2 )mm。 结论 台湾地区测量值与大陆地区测量值有差异 ,是由于两地采用的测量方法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17.
桡,尺动脉肌,皮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桡、尺动脉分出的肌、皮支.材料和方法:用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尸上肢69(男61,女8)侧,解剖观测桡、尺动脉分支的部位、支数及外径.主要结果:从尺、桡动脉壁两侧发出分支,大部分为不对称性分支间距不等,平均(3.0~15.0)mm.桡动脉平均分出15.8支,其中肌支10.3支,筋膜皮支5.5支.尺动脉平均分出12.4支,其中肌支7.6支,筋膜皮支4.8支.结论:桡、尺动脉分出肌、皮支,皮支为前臂筋膜瓣、皮瓣的血管蒂.  相似文献   

18.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为切取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的髂骨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6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结果 :臀中肌支入肌点距髂前上棘平面下方约 5cm ,入肌后臀中肌支主干与纵轴呈 35°~ 40°夹角行向髂骨后上方 ,沿途分出诸升支以第一升支为优势支。结论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含双营养支髂骨瓣的改良术式 ,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和骨瓣血供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颞浅动脉额支的定位观测及其对眉再造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颞浅动脉额支岛状头皮瓣再造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63侧成人头面部标本,建立坐标定点测量颞浅血管额支的位置。结果:①颞浅动脉额支E点的x值与C点的x值呈直线相关,^y=-2.82+0.88x。②颞浅动脉额支在AB、DE、EF段的倾斜角分别为47.1°±18.9°、84.4°±33.7°、76.9°±12.8°。③颞浅动脉额支在A、D、E、H点与同名静脉间的距离分别为6.1±3.6mm、8.6±5.2mm、10.4±7.3mm、19.8±8.9mm。结论:①颞浅动脉额支E点可作为血管蒂旋转轴点;②选择扇形血管蒂有利于血运。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颅内段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椎动脉颅内段的形态特点,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5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椎动脉颅内段的形态特点,测量椎动脉颅内段起、止点的压扁外径及长度。结果 椎动脉颅内段起点压扁外径左侧为5.19±0.33mm,右侧为4.82±0.59mm,止点压扁外径左侧为5.05±0.37mm,右侧为4.66±0.77mm;长度左侧为32.7±1.2mm,右侧为32.7±1.1mm。结论椎动脉颅内段的测量结果对椎动脉颅内段的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