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肢体严重创伤为骨科常见急诊,截肢或保肢选择常困扰以肢体功能恢复为最高追求的临床医师。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截肢或保肢的量化标准,但每种评分系统都在临床决策选取中具有其局限性;随着创面修复技术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认识。现结合近年来临床报告,分析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主干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晚期等不同肢体严重创伤保肢或截肢治疗关键点,以增进对此类疾病的进一步认识,选择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康复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带旋股内血管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术后施行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后对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50例患者髓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康复治疗有利于股骨头坏死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Perthes病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问本院接受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的患儿120例,术后经电话核实、预约及直接去患者家中随访,同时在当地医院行标准髋关节正侧位及蛙状位X线片检查。结果36例失访,1例意外死亡,4例(4髋)已经行关节置换术。79例(83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17(13.5±1.2)年。随访时根据stulberg分类标准评价疗效,总体疗效较为满意;其中优58例(60髋),良10例(10髋),可4例(6髋),差7例(7髋),总优良率84.3%,Catterall I期、Ⅱ期和Ⅲ期三者之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terall I期、Ⅱ期、Ⅲ期分别与Catterall IV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髋继续进展塌陷,发展到骨性关节炎,主要原因患儿过早负重、患髋股骨颈骨折或再次受到外伤。结论带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术为主的综合术式可有效促进Perthes患者股骨头的修复,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5.
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置换后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髋部疼痛逐渐成为困扰患者和骨外科医生的棘手问题,如行关节翻修术则将再次给患者造成严重创伤,而体外冲击波治疗肢体疼痛已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验证体外冲击波对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治疗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自身对照,双盲评估,于2004—06/2008—02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完成。对象:选择骰关节置换后疼痛患者51,例(61髋),根据病因分组,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6例(20髋),非骨水泥组骨溶解松动12例(16髋),异位骨化组8例(10髋),急性感染组4例(4髋),慢性感染组5例(5髋),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4例(4髋),髋臼脱位组2例(2髋)。方法: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电压12kV,3次/s,每次冲击4000次,能量0.54-1.06MJ/mm2,1次,周,连续8-12周。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X射线观察假体周围骨量变化。结果:51例患者随访时间18.64个月,平均4.1年,2例死亡。治疗后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骨水泥组、非骨水泥组、慢性感染组、异位骨化组及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X射线提示假体与骨的界面有新骨形成,假体与髋臼或股骨干之间骨溶解形成的透亮带宽度由治疗前平均3.1mm减小到治疗后1.2min,部分患者出现局部红肿,休息后缓解。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由于松动、感染、软组织炎症、异位骨化引起的髋关节置换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1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胫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组织坏死致胫骨及内固定物外露、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清创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3例胫骨骨不连合并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37例肌骨膜瓣均成活,其中1例术后肌瓣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负压封闭吸引、植皮后愈合;1例肌骨膜瓣边缘小窦道,经换药后2个月愈合;其余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0.5~7.0年,无感染复发、窦道形成,骨愈合时间6~ 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 结论 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能促进骨的愈合,是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202例(242髋),其中男143例(175髋),女59例(67髋),年龄4—81(35.3±18.8)岁;根据不同年龄和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采用Stulberg分类标准、Harris评分标准、VAS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202例(242髋)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10(6.3±1.3)年。儿童组、青年组、老年组综合优良率分别为87.2%、88.7%、85.7%;6岁及以下早中期优良率(CatterallⅡ—Ⅲ)优于大龄晚期(Catterall Ⅳ)(P〈0.05),40岁以下早中期优良率(Ficat Ⅱ-Ⅲ)优于大龄晚期(Ficat Ⅳ)(P〈0.05);老年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和老年组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5)、VAS显著降低(P〈0.05)。结论儿童特别是6岁及以下早中期患儿最适合用带血管蒂大转子或髂骨骨膜瓣移位术;中青年特别是40岁以下早中期患者最适合用带血管蒂大转予或髂骨骨瓣移位术,对于〉50岁或〈50岁晚期患者适合行混合型或非骨水泥型THA(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operative methods for the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ccording to age and the staging. Methods The current study assessed 202 patients(242 hips)from 1998 to 2008 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6.3years (range,1 -10 years), who were operated according to age and staging by Ficat or Catterall.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5.3 years(range,4 -81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with both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al criterion.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ere 87.2% ,88.8% and 85.7% in each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ean Hariss score increased (P <0.05) and the mean VAS score decreased (P < 0.05) in youth group and old group. Conclusions Children who were younger than six years of age and with Catter-all Ⅱ-Ⅲ involvement should be treated by ascularized iliac or greater trochanter bone periosteal flaps. Patients who were less than forty years of age, with Ficat Ⅱ-Ⅲ should be treated by ascularized iliac or greater trochanter bone flaps. For patients with age older than 50 years or younger than 50 years but with severe forms, hybrid or cemem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may be the optimal operation.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查骨肉瘤miRNA(微小RNA)基因,建立骨肉瘤miRNA基因表达谱,分析明显上调或理调的基因.方法 提取7例骨肉瘤组织和正常骨组织的RNA,利用丹麦Exiqon公司的micm RNA芯片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筛查出骨肉瘤中上调的基因有28个,下调的基因有26个;其中上调大于2.5倍的miRNA基因有5个:miR-381、miR-18a、miR-586、miRPlus_42780、miR-377*,表达差异最大的为miR-586,5倍;其中下调大于2.5倍的miRNAA基因有9个:miR-126、miR-146a、miR-16、miR-191、miR-142-5p、miR-106b、miR-144、miR-26b、miR-20a,其中miR-144基因下调最为明显为39倍.结论 建立了骨肉瘤的miRNA基凶表达谱,miR-586、miR-144基因为骨肉瘤表达最特异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MS的相关性.方法 2010-2011年对武汉大学医院在校教职工体检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肝脏彩超检查.按NAFL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与MS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NAFLD总患病率为20.7%,MS为13.3%,NAFLD组BMI、SBP、DBP、TG、FPG均较非NAFLD组高,HDL-C水平低于非NAFLD组(P<0.001).(2)NAFLD组MS患病率、肥胖患病率、高血糖异常率、高血压率、血脂异常率均高于非NAFLD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NAFLD组具有1~4个MS诊断指标的风险是非NAFLD组的1.66、4.22、8.72和25.6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武汉大学教职工体检人群中NAFLD患者的MS及其危险因素发生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NAFLD与M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