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3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尽管现代医学已经发展了百余年,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在临床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中,很多临床常见问题,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必定要问及的最基本的问题,如:是不是某种疾病?需不需要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如何?手术风险如何?手术之后能不能保住生命和功能?肿瘤会不会复发?手术之后能不能继续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32例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合并症情况(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肿瘤病理学分型、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总生存期。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或活组织检查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单纯化疗或靶向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手术方式、合并症情况以及术前KPS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71.9±6.9)岁(65~79岁);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Ⅳ级(胶母细胞瘤)22例(68.7%),Ⅲ级10例(31.3%);术前中位KPS(范围)为78.1分(40~90分);中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范围)为5.7(4~8)。32例患者中,行病灶切除术21例(65.6%),行活组织检查术11例(34.4%)。术后行标准Stupp方案治疗7例,行替莫唑胺辅助化疗9例,行靶向治疗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11例。失访4例。32例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2~73.3个月,中位值为15.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方式、术前KPS以及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并非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差,合并症多,通过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生存期仍较短。在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有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卒中所致颅神经麻痹的手术疗效,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总结从2002年4月到2012年6月,15例合并动眼神经麻痹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18~68岁,平均49.6岁;病程从6 d到7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术前均行内分泌激素测定、垂体增强磁共振;所有患者均行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肿瘤。结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15例患者均存在垂体卒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3例,另外3例合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眼肌麻痹均未恢复。66.7%的患者视力改善(6/9),83.3%的视野缺损术后改善(5/6)。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个月(6个月至2年)。结论垂体卒中合并动眼神经麻痹需尽快手术治疗,经蝶窦入路手术减压,肿瘤切除是治疗垂体卒中所致颅神经麻痹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学技术共同确定脑活检手术靶点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内病变并行活检手术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和MRI检查。术前将PET、CT和MRJ图像进行融合,综合确定活检部位,术中在多参数影像引导下完成脑内病变活检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胶质瘤15例(WHOIV级5例,Ⅲ级4例,Ⅱ级6例),淋巴瘤3例,生殖细胞瘤1例,血管炎性病变1例。PET确定的活检部位与MRI相符9例,单纯依赖PET确定活检部位7例.综合确定活检部位4例。术后病人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多参数影像辅助技术可帮助确定脑内病变活检部位,得到准确病理诊断.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 ~25%,人群发病率约为17%,居颅内肿瘤的第二位[1].除了垂体催乳素(PRL)腺瘤,大部分垂体腺瘤首选手术治疗,但约30% ~ 40%的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包绕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甚至破坏鞍底及斜坡骨质,手术难以全切肿瘤[2].还有约15%为不典型垂体腺瘤,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很强,Ki-67标记指数大于3%,P53免疫反应呈强阳性[3],这类肿瘤多为侵袭性巨大腺瘤,有恶性肿瘤倾向,对常规治疗不敏感,术后复发率极高.我们将这类肿瘤统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4].难治性垂体腺瘤预后很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5].因此,本病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对难治性垂体腺瘤治疗的不断探索,近年来关于替莫唑胺(TMZ)治疗此病的报道越来越多[6],在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时,TMZ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为本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TMZ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组织在发育成熟和损伤后不能再生,但近年来研究证实,人及成年动物神经系统中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只是大部分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处于静止状态。神经干细胞对脑梗死损伤的治疗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焦点问题。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反应过程,探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为脑梗死损伤后机体自我修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5—05/10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2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成梗死后1,5,7,14,28d组,每组1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梗死后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中,海马齿状回及SVZ区存在少量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脑梗死后1d,海马和SVZ区BrdU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lt;0.05);7d达到高峰(P&;lt;0.05);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lt;0.05);28d后接近正常。并且,梗死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侧(P&;lt;0.05),并且通过胼胝体向对侧迁移。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8.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可来源于多种神经内分泌细胞,不同类型其临床表现、进展与预后各有不同。针对其中能够产生过量激素的功能性pNET,治疗时需兼顾抑制肿瘤生长与激素分泌。除了传统的手术治疗与化疗,近年来在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ue,SSA)、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以及多种疗法联合使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不同肿瘤类型和分期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干预手段。本文对近年来功能性pNET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不同激素类型的pNET的药物治疗进行逐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营养支持以及正确的营养支持途径可以改善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肠内营养途径是国内外公认的神经重症患者首选的营养支持途径.鼻胃管(NGT)作为传统给予肠内营养的方式常伴有误吸、导管移位及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不适感严重.近些年来,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已经被逐渐接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于长期需要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较PEG营养支持途径有并发症少、患者不适感降低等优势.PEG是目前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较理想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氧化应激与炎性反应是颅内动脉瘤(CA)形成和破裂的核心因素。作用机制为:1)直接损伤脑动脉内膜;2)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由可收缩型向炎性反应型转化并凋亡;3)募集炎性细胞、分泌炎性因子,侵袭管壁;4)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重构和解体血管壁;5)介导脂质过氧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初步研究显示阻断氧化应激可预防CA发展,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