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50例成人下肢标本的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起源、起点、外径、走行、分布以及经这二支血管介入有关的结构进行观测 ,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更接近病变部位及可进行插管的血管。结果表明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与横支共干起自旋股外侧动脉者占 68% ,升支单独起自旋股外侧动脉占 2 6 % ;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由旋股内侧动脉主干延续而来。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或升支起点外径分别为 3 0± 0 8mm、 2 8± 0 7mm。从股动脉的起点 ,经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至其升支长度为 7 1± 1 1cm ;经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至其深支长度为 5 6± 1 4cm。旋股内侧动脉与其深支间约呈 90 。 角 ;旋股外侧动脉与其升支间约呈 1 33。 角。旋股内、外侧动脉深支 (升支 )为营养股骨头和颈的血管 ,这二支血管符合导管插入要求  相似文献   
2.
睫状前动脉的巨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0只成人和6只新生儿眼球的睫状前动脉的数目、起点外径、长度、行径及侧支吻合进行观测.上、下、内睫状前动脉多为二支,各占76.7%;73.3%;83.3%.外睫状前动脉多为一支(76.6%).上、下、内、外睫状前动脉的长度分别为5.58土0.44mm;4.79士0.72mm;4.43土0. 76mm;8.00土1.07mm.起点外径分别为0.20mm;士0.04mm;0.I8士0.02mm;0.21土0.03mm.在巩膜表面和虹膜大环处睫状前动脉的侧支之间以及侧支与睫状后长动脉之间相互吻合,这些吻合在眼前节侧支循环方面起一定作用.文中对眼直肌手术时如何减少或避免睫状前动脉损伤等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颈静脉孔是一个不规则的孔,位于枕骨与颞骨岩部的交界处。在颅底的内侧面观察其孔被硬脑膜覆盖,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三对脑神经穿行其中。位于前上的舌咽神经单独穿过硬脑膜进入孔内,中间的迷走神经和后方的副神经一起穿过硬脑膜入孔,乙状窦于孔内续于颈内静脉。位于颅底外侧面的颈静脉孔外口由于其位置较深,其穿行结构难以观察,也是局部解剖学教学的难点。我们组织学生指导他们进行从前外侧面进行解剖,观察经颈静脉孔穿行结构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制作成教学标本,现将制作方法和制作体会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取材取经过福尔马林…  相似文献   
4.
Vieussens于1688年首先对小脑齿状核作了形态学上的描述。从此,有不少解剖学者对齿状核的结构及其纤维连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众所周知,齿状核是小脑中央核群中最大的一个,含有284,000个细胞,而从齿状核发出的纤维,主要投射至丘脑腹外侧核、腹前核以及红核等区域;另一方面,该核接受来自小脑半球的前外侧部,特别是袢状小叶和旁绒球,少数来自前半月小叶的纤维。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后注射术是将麻醉剂和某些药物注射于眼球后方睫状神经节附近锥内的一种常见的眼科诊疗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护理应用解剖学、麻醉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需要,我们制作了经皮球后注射术应用解剖学教学标本。此标本在充分暴露眶内诸多结构的基础上,以显示穿刺部位、进针角度、穿刺深度和穿经层次为重点,以另一侧眼球中部水平断面辅助显示为特点,使学生通过对此标本的实际观察和学习,结合应用解剖学知识,初步掌握经皮球后注射术的操作要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标本的设计、制作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USG、XCT、ECT和MRI等现代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引发了医学影像学的革命。断层解剖学作为医学影像专业的主干课程 ,围绕教学模式这个核心的诸多问题亟待更深入地研究 ,以使解剖学教育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 1 993年我院设立了医学影像专业 ,在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同时 ,我们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现将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以求抛砖引玉。1 探索建立新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是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产生的新兴专业 ,是以培养未来的X 线、USG、XCT、ECT、MRI和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医生为目…  相似文献   
8.
海马和穹窿位于大脑半球内,完全被高度发展的大脑皮质所覆盖,所以要完全暴露海马和穹窿以及海马旁结构有一定难度。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实用简便的制作方法,现介绍如下:1目的该标本主要是暴露一侧的穹窿、海马以及海马旁结构(包括侧副三角、禽距、后角球和齿状回)2工具除常规的解剖工具外,还有薄片钢刀、竹针、细棉线、水平仪、刻度尺和量角器等工具。3材料采用常规开颅取脑法取出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脑。对脑的要求是:色泽较好,富有弹性。去除脑表面的软脑膜及脑血管。4方法由于海马和穹窿被大脑半球掩盖,所以操作时不可盲目,可先对脑进行…  相似文献   
9.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基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pEGFP-GDNFcDNA基因转染受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面肌和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GDNF的表达。计算损伤侧面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绿色荧光。面神经损伤后的第7、14、21和28d时间段,对照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93.06%、76.06%、72.38%和70.69%,转染组分别为94.00%、84.00%、79.25%和78.06%。转染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GDNF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经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靶器官后,对受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扩展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一直延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各种媒体辅助相结合、教师在标本、模型上示范教学等固然不可缺少 ,但因人体结构复杂 ,理解、描述、记忆较难 ,不易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 ,解剖学教学时数的减少 ,尸源紧张 ,实践性实验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需要 ,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同时 ,实验技术人员独自的、封闭的、单纯性的标本制作可视为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故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的效益 ,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 ,自学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我室从 1 996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